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1365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鲁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点:区域的含义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1.11何为区域?如何理解?答: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如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并非所有的区域都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来讲行政区都有明确的界限。1.12区域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区别?答:主要有均质区和功能区;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是按照某一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

2、分出来的,均质区主要有方言区、水田农业区、高原区、平原区等。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 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功能区主要有城市经济区、住宅区、商业区等。1.13区域的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答:区域的特征主要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青藏高原的整体性特征是高、寒。具体表现在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冰川冻土广布;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动物耐寒且种类少。自然环境制约着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于河谷地带。农业和城市布局在河谷是因为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相对较高,水热较好。区域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区域的开放性是指区域之间的联系包括资源、信息

3、等。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1.14海南岛的地形特点是中高周低。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高考学业水平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的比较:相同点:(1)两个国家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2)都处在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不同点:(1)地形:日本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英国是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2)气候:日本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

4、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英国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3)植被:日本森林覆盖率高,约占领土的2/3,植物种类多样。英国森林覆盖率占领土面积的1/9,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4)水文: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英国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5)矿产资源: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短缺。英国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经济发展的差异:相同点: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都发挥了岛国的优势。不同点:(1)经济发展特点:日本是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5、。(2)工业及其布局: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布局。英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3)农业:日本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水稻、小麦、大豆;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英国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4)人口与城市:日本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英国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移民。1.2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各自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答:综合地形(或地貌)、气候两大要素,把我国划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划分的,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 区的分界

6、线是横断山脉,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为界。1.23 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三大自然区内人类活动的差异有何不同?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主要地形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地形地势海拔较低海拔较高,差别显著海拔高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多,集中在510月大陆性强,降水少,温差大,多大风天气高寒,风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植被森林,部分为森林草原荒漠,部分为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土壤林下发育,淋溶性强有机质含量低,盐分

7、高土层浅薄,多冻土水文外流河,多大江大河,雨水补给为主多内流河,短小,以雨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多大江大河源头;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主导因素随纬度高低而产生的热量差异随距海远近而产生的水分差异随海拔高度不同而产生的气候垂直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广泛而深刻较东部弱最微弱农业活动方式中国最主要农业区(种植业)畜牧业(温带草原)、灌溉农业畜牧业(高寒草原牧场)、河谷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或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突出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聚落密集较稀疏很稀疏交通发达水平居中不便教育和文化发达较滞后很滞后历史背景和开放程度经济重

8、心移入、开放早经济重心移出、开放晚经济欠发达、开放更晚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测试要点: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结合实例,理解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31区域发展主要有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答:主要有初级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初级阶段:(1)人地关系: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特征:区域内城镇少,空间结构较简单。(3)举例:钢都匹兹堡早期的开发就处在这个阶段,匹兹堡得益于苏必

9、利尔湖附近的优质铁矿,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成长阶段:(1)人地关系: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2)特征: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3)举例: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随着“五大湖”沿岸工业带逐渐走向成熟,产业由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出现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带基本形成;同时区域内产业结构也逐步复杂化,发展了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多种工业部门。该城市群

10、从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城开始,经过“交通枢纽”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铁城市”匹兹堡,以及布法罗到纽约州的奥尔巴尼。转型阶段:(1)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进一步恶化。(2)特征:成长阶段后期,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有的集聚效益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3)举例:五大湖沿岸工业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一段时期,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的人口外迁,被称为“冰雪带”、“锈蚀带”。再生阶段:(1)人地关系:人地关系逐渐由

11、紧张走向协调。(2)特征:寻找对策使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3)举例:“知识城”匹兹堡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2.11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的背景、其核心思想、人地关系、评价各是什么?举例说明。答:(1)背景: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2)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

12、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3)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基本协调。(4)评价: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5)举例: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言论人和动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理想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地理环境从多方面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2.12人类中心论产生的背景、核心思想、人地关系、评价各是什么?举例说明。答:(1)背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2)核心思想: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

13、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对立。(4)评价:片面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略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5)举例: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2.13人地伙伴论产生的地理背景、核心思想、人地关系、评价各是什么?举例说明。答:(1)地理背景: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认识自

14、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3)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和谐统一。(4)评价:该思想既承认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5)举例: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共生。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测试要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人地关系的协调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2.21何为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有哪些?答: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基本内涵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

15、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2.22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答:(1)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2)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认为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

16、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2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2.24如何理解公平性原则?答: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代际公平,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与环境;所谓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

17、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2.25如何理解持续性原则?答: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源与环境,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2.26如何理解共同性原则?答: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臭氧空洞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2

18、.27如何理解阶段性原则?答: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基本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次要责任;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主要责任。2.28简要叙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答:(1)1972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协调问题,未来必须保持“动态的自然平衡”。(2) 1980年,世界保护联盟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是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科

19、学术语明确提出来。(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4)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促进了人类的资源观、发展观、伦理观、科学观的深刻变革。(5)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会议审议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战略与措施。1994年3月,中国颁布了全球第一个国家级21世纪议程即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29中国在21世纪议程方面采取的措施与进展有哪些?答:(1)提出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2)建立推动可

20、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体系;(3)制定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不同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4)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5)加快可持续发展的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6)组织和动员社会团体及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7)积极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测试要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认识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2.3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是什么?行动纲领是什么?答: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行动纲领:控

21、制人口增长,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2.32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答: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重。措施:一方面,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2.33我国面临的资源问题和资源战略分别是什么?答:问题: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措施:既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又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使其增值,并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方面逐步建

22、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2.34节约能源的措施主要有哪些?答:(1)利用电厂余热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集中供暖,既可提高热利用率,又可减少污染;(2)严格控制热效低、浪费能源的小锅炉的发展;(3)推广民用型煤;(4)积极发展城市管道煤气、液化气;(5)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2.35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解决的措施是什么? 答:问题: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城市地区)和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乡村地区)。措施: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之一。2.36如何理解我国的稳定战略?答: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

23、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和全体公民的行动,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测试要点:区域环境与发展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3.11黄土高原的范围是什么?成因是什么?答: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乌鞘岭,南至秦岭,北至长

24、城,跨越了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省等省。黄土高原的成因中,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3.12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有哪些?答:(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使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3)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 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并在下游河床淤积,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3.1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答:1自然原因: (1)位置的特殊性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2)土壤的特殊性 黄土高

25、原的土壤质地特殊黄土由粉砂质构成。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3)降水的不稳定性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4)灾害的频繁性 自然灾害频繁,多滑坡、泥石流、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2人为原因(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上的轮荒、生产建设中的露天开矿、无计划的窑洞建设、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2)破坏植被(农业垦荒如轮荒、历史上的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3.1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是什么?答:合理利用土地,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并进行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3.15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6、的治理中如何实现合理利用土地、水土保持工作和综合治理?答: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水土保持:压缩耕作用地,改土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水土复垦工作。综合治理:应坚持三结合原则即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3.16工程措施主要有哪些?答:(1)固沟工程: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沟谷继续扩展。(2)护坡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又发展

27、了林果业生产。(3)保塬工程:在一些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3.17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哪些?答: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另外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3.18生物措施主要有哪些?答: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在不宜耕种地区坚持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地表植被;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以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抗侵蚀能力。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测试要点: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

28、域可持续发展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3.2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是什么?答:(1)丰富的煤炭资源(2)靠近铁矿石产区靠近法国的骆林铁矿(3)充足的水源 莱茵河、利珀河、鲁尔河为该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4)便利的交通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便于区内联系和对外联系(5)广阔的市场(6)优越的地理位置 位于德国的西北部欧洲东西和南北向的十字路口位置。3.22鲁尔区工业部门主要有哪些?答: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是其主导产业。鲁尔区是钢铁基地、能

29、源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煤炭是基础,钢铁是主导。3.23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答:传统产业的衰落生态与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煤炭和钢铁工业开始衰落,70年代后,传统工业衰落的趋势已十分明显。3.24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主要表现是什么?答:衰落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大都是煤钢为主的工业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进口原料更便宜;石油和核能的利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煤炭需求量减少。世界性钢铁过剩煤炭成本上升,提高了钢铁工业成本;出口钢的国家增多,钢铁替代产品广泛使用,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衰落表现:从业人员减少,工人失业严重;钢

30、铁生产向国外转移,产量下降。3.25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表现是什么?答: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随之而来类型: 垃圾污染矿山开发,煤渣、矿渣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大气污染烟囱林立,不断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水污染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大量的污水 热污染火力发电厂产生大量的热污染。3.26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是什么?答:(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改造传统产业 20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扶持新兴产业 政府积极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产业结构多元化重

31、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整治河流控制大气污染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3.27东北地区发展的资源条件是什么?答: (1)丰富的煤铁资源为本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能源和原料;(2)充足的水源;(3)良好的工农业基础;(4)发达的水陆运输条件;(5)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6)临海地区拥有众多港口,有利于原料燃料和工业产品的运输以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3.28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在全国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东北三省经济在全国地位下降

32、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的短缺与锐减;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的矛盾;匮乏的资金和相对落后的科学技术;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适应力较弱。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测试要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结合实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3.3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总的来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分布不均匀,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3.32华北缺水的原因是什么?答(1)自然原因主要有: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且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

33、季节;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华北春旱,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主要有:人口密集,生活需水量大;工农业发达,生产需水多;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使水资源更加紧张。3.33解决华北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有哪些?答:(1)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2)跨流域调水,建设水利工程如水库等,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3)合理开采地下水;(4)防治水污染;(5)植树造林,涵养水源;(6)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7)海水淡化;(8)提高水价;(9)加强教育宣传保护;(10)改变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3.34选择从长江调水的原因是什么?答:(1)水量大,人均水

34、资源占有量大;(2)长江流量稳定;(3)长江横贯东西,有利于东中西三线调水。3.35三线方案的线路、水源区、供水区及优缺点各是什么?答:1、东线方案:(1)、线路: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2)、水源区:长江下游(3)、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流域、海河流域(4)、方案评价:优点:长江下游,水量大;京杭运河,工程量小; 缺点:下游污染严重,水质差,治污难度大;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沿线多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城市,大量污水排放,水质下降.2、中线方案:(1)、线路: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送水到北京、天津(2)、水源区:长江中游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3

35、)、供水区: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4)、方案评价:优点:水可自流,地势南高北低;水量较大;水源地水质较好缺点:需挖渠道,工程量大3、西线方案:(1)、线路: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2)水源区: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3)供水区:西北干旱地区(4)方案评价:优点:青藏高原高于华北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位于长江上游,水源清洁,水质好;线路最短。缺点:水量较少;地形复杂,工程艰巨;3.35南水北调的三大原则是什么?答:南水北调遵循的三大原则是:先节水后调水 先治污后通水 先环保后用水.3.36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有哪些?答:1. 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供水区投资

36、环境;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促进供水区的经济的发展,本身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解地下水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下沉,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1)长江:径流减少,海水上溯河口,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严重,使航道淤塞。(2)沿线地区: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3)水质: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降低水质。3.37西气东输基础知识管道运输优点: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

37、用管道运输天然气,气体不挥发,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很大。 西气东输工程的三个部分: 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主干道: 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上海,全长4200多千米.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有: 郑州、南京、上海。沿途经过九个省级行政区:(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有: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四个;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有:山西、河南、安徽三个;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有:江苏、上海二个。西气东输管道要穿越“二山一原、五越一网”;二山指太行山、吕梁山,一原指黄土高原,五越指五次大型河流穿越-三次过黄河、一次过长江、一次过淮河,

38、一网指江南水网。全线地形地貌复杂,施工难度非常大。沿途经过的灌溉农业区有: 新疆的绿洲,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对东部地区的影响:1. 减轻能源压力,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的状况;2.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3. 促使能源及相关工业发展,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4. 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单元活动走进“数字地球”3.41数字地球有哪些特征?答:(1)“数字地球”是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的统一。(2)“数字地球”可以迅速充实和联网。(3)“数字地球”是一种开放式的数据平台。(4)“数字地球”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5)“数字地球”的服务对象覆盖整个社会层面。3.42数字地球

39、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整体性地解决与空间位置相关的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测试要点:流域的开发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4.11长江流域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特征各有哪些?答:1、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有:(1)地貌:千姿百态,地形单元主要有: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三峡、长江中下游平原。(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水量丰富,河网稠密,湖泊密布(主要的湖泊有洞庭湖鄱

40、阳湖太湖)。(4)横贯东西,支流南北辐射,长江主要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南北支流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2、自然资源(1)丰富的水资源: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域面积广,干支流同时汇水,故水量大,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2)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中游的矿产资源丰富,如湖北大冶的铁矿、铜矿,江西大余的钨矿,湖南冷水江的锑矿和水口山的锡矿。(3)丰富的水能资源: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还位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以及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落差大;故水能资源丰富。4.12长江流域的基本概况是什么?上中下游

41、是如何划分的?答:(1)概况: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蔗、油菜、蚕丝,素有“天府之国”美称。(2)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丰富,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重工业基地能源、钢铁、冶金等重工业发达;江汉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热充足,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油菜、小麦、棉花、茶叶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3)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实力雄厚、技术较为先进,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强大工业体系,电子、通讯等高精尖产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发达,是我国水稻、油菜和小麦、蚕丝的主要产区,淡水渔业发达。4.13长江优越的水运条件体现在什么地

42、方?答:干流横贯东西 ,直通海洋;支流沟通南北,通过京杭运河联系了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水系;通航里程长,运输能力大;沿岸港口众多。4.14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答:1、自然条件:有利:(1)、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2)、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成都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3)、流域内,地形复杂,便于多样化经营(4)、水能资源丰富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动力(5)、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不利:(1)、地形复杂,平原狭小(2)、煤、石油等能源缺乏(3)、季风气候,多洪涝等自然灾害2、社会经济条件:有利: (1)、长江沿

43、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2)、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3)、流域内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不利:资源分布与经济分布不协调,上游经济落后,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下游经济发达,资源和能源相对缺乏。4.15长江上游地区开发的优势是什么?如何开发?答: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的开发是上游开发的重点,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4.16三峡坝址在哪?建成后有何效益?答:(1)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2

44、)效益:三峡水库可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洪水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三峡水库还可以加深、加宽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三峡工程的兴建在中下游的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以及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4.17长江上游面临的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的措施分别是什么?答:原因与问题:长江上游地形复杂,坡度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破坏了森林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导致长江

45、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大。措施:一方面,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另一方面,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4.18三江源的生态问题及成因分别是什么?答:(1)概况: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河流的发源地。(2)问题:目前,该地区的环境问题表现为植被破坏,草原退化,并逐渐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3)产生原因:人类滥挖滥采矿产资源,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疯狂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平衡,鼠害猖獗,牧草破坏严重。4.19长江中游地区的基本概况是怎样的?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产生的原因及措施有哪些?答

46、:概况:农业发展基础好:长江中游地区主要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如湖北大冶的铁矿、铜矿,江西大余的钨矿,湖南冷水江的锑矿,在此资源基础上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我国的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问题及原因: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是(1)自然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流域面积广,且支流众多,南北同时来水,往往“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中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特别是靖江河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2)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林木

47、,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措施: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是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一方面,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另一方面,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此外,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4.120长江下游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分别是什么?答:问题:长江下游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环境污染严重,其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另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第二节 农业与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