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八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b卷)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1433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八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b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八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b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八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b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八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b卷)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八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b卷)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八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b卷)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八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b卷) .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28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A 寒噤(jn) 瓦砾(l) 匀称(chng) 镂(lu)空B 要塞(si) 瞥见(pi) 惊骇 (hi) 歼灭(qin)C 提防(t) 负隅顽抗(y) 轩榭(xi) 矗 (ch)立D丘壑(h) 仄(z)歪 帷(wi)幕 荒谬(m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张皇失措转弯抹角 食不裹腹 走投无路B 谈笑风生 得意洋洋 锲而不舍 踌躇满志C 豁然开朗锐不可当 穷困潦倒 言简意该 D 怡然自乐意想天开 荡然无存 众志成城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

2、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A 面对这道难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B 车展会的展位供不应求,得到展位的各个企业,都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C 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D当四川汶川大地震不期而遇时,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从这些小事中,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B 姹紫嫣红的月季、芳香四溢的玫瑰,构成了令人陶醉的花的世界。C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D 学校采纳并研究了学生会的意见,这是使学生们欢欣鼓舞的事情。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宫博物

3、院一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东到西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B 新闻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C蜡烛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D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1)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描绘桃花源人生活状态的的句子是 , 。(2) 古今诗歌中描写战争题材的作品很多,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 。(3)长歌行一诗中所要阐明的人生哲理是: , 。(4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出洞庭湖丰富的蓄积和动荡的声势的诗句是: ,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一则消息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28日表示,美国无意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扮演“调解人”,希望中日两国通过严肃的、持续的、有效的外交对话解决领土争端。坎贝尔当日在媒体追问时进一步解释说,亚太地区国家欢迎美国设定明确的交往原则以及政策框架,但又不主动介入任何纠纷,并拒绝在争端中扮演调解角色。该地区国家一般认为这是合理的做法,美国也认为这是适当的。 8、认真阅读下列文字并按要求填空。(3分)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

5、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跑去。所选语段出自 作品 。所选语段突出了主人公 的性格。二、阅读理解。(42分)(一)课内现代文阅读理解。(15分)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早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

6、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7、。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知识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9、赵州桥第二个特点中的“不但而且”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0、文中画线句表现了石拱桥的特点是:(1分) 11、 选段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时,前后的顺序是否能颠倒,为什么?(2分) 12、说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13、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同时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又引用唐朝的张鷟

8、的话,说“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但其说明的角度不同:(3分)作者是从 说的;张嘉贞的话是从 说的;张鷟的话是从 方面说的。14、本文段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举例列举三种。(3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认识父亲(14分)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

9、,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

10、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

11、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11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

12、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12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13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14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15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1

13、6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17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15、第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 答: 16、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2分)答: 17、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4分) 18、“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 (2分

14、)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答: 20、朱自清的背影,又读了这篇认识父亲,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句,表达你对父亲的爱的认识和体会。(2分)例:父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茶,当你软弱无力时,只需一口就使你神清气爽;父亲是失落时的一束阳光,当你精神沮丧时,只需一缕就使你信心倍增;父亲是,。(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15、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人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盖:覆盖,超过。楚人逐臣:指屈原。芳:作动词,散发芳香2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濯清涟而不妖 兰甚似乎君子 22、跟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 水陆草木之花 B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孔子云:“何陋之有?” D 不待楚人逐臣而后贵之也 23、翻译下列句子。(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16、清,亭亭净植。 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24、乙文中提到“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这和甲文中哪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 2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三、写作(共50分,两题任选一题作文。)(1)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阅读下列提示,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用心去

17、感受。当你从母亲手中接过洗好的水果时,你会在温馨中体会幸福;当你在苦闷中得到朋友的劝慰时,你会在友情中回味幸福;当你放学回家独坐桌前欣赏歌曲时,你会在遐想中品味幸福;当你漫步在公园或绿荫道上时,你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感受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1、D 2、B 3、D 4、B(A:句式杂糅 可以改成1这些

18、小事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2从这些小事往往看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5、A 6、略。7、美国不当中日钓鱼岛争端调解人8、老舍 骆驼祥子 吃苦耐劳二、阅读理解。(一)9、不能。表达递进的意思,强调这样设计的巧妙,可以减轻桥洞的过水量,也更加美观。10、历史悠久11、不能,这样安排是遵循着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12、从时间上限制说明赵州桥与同时代的其他桥相比是最长的。 突出他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他不是唯一的设计者。13、作者是从规模上说,张嘉贞是从施工技术来说,张鷟是从造型设计来说的。14、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二)15、儿女不能全部回报父母的恩情,或父母给予的多、儿女回报的少。16、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宁愿献出仅有一次的生命。17、完整地保留着儿子的房间;保留着打招呼的习惯;保留着吃饭时的位置;伫立在街头等待儿子。18、不理解父亲或不体谅父亲。理解父亲或体谅父亲。19、赞美父爱。唤起儿女们的责任感。20、 略。21、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22、 文言文翻译:21、濯:洗涤 甚:很22、C23、略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2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5、都以花喻人,把“莲”和“兰”都比作君子,写出了“莲”和“兰”的高洁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