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建设项目龙江县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大学7.22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1508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建设项目龙江县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大学7.22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建设项目龙江县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大学7.22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建设项目龙江县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大学7.22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建设项目龙江县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大学7.22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建设项目龙江县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大学7.22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建设项目龙江县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大学7.22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建设项目龙江县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大学7.22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盖章):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4 年 11 月齐齐哈尔大学评价单位 : 齐齐哈尔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 (公章)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 :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建设项目 文件类型 : 环境影响报告表 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人员情况一览表姓 名职称从事专业登记类别环评上岗证证书编号环评工程师登记证编号签 名赵福全副教授环境评价化工石化 医药B17050003B17050010400董国文讲师环境工程社会区域B17050007B17050091000王堤高级工程师环境评价轻工纺织化纤B1

2、7050009B17050060300厉悦讲师环境评价轻工纺织化纤B17050070300郑茹娟讲师环境工程社会区域B17050081000王希工程师环境工程B17050010李英杰教授环境科学B17050001申书昌教授分析化学B17050005杨铁金教授环境工程B17050006以下空白44项目名称: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类别:新建委托单位: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编制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评价证书:乙级,国环评证乙字第1705号法人代表:马立群专职机构负责人:李英杰 项目负责人:董国文项目技术审查:李英杰主要编制人员编制人员技

3、术职称上岗证书号编制专题签字董国文讲师B17050007影响评价赵福全副教授B17050003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立柱联系人杨宏刚通讯地址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联系电话15777350777传 真邮政编码161100建设地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白山乡龙哈村碾北公路北侧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占地面积2643.63平方米绿化面积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7.0%评价经费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10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

4、项目由来:近年来龙江县道路的改造和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为满足广大车主的用油需求,经过市场调研,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决定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白山乡龙哈村碾北公路北侧,建设加油站(三级),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缓解当地往来车辆的成品油供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98) 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文件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齐齐哈尔龙庆石化有限公司委托齐齐哈尔大学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课题组在资料调研、类比调查、环境现状调查及模式计算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现提交主管部门

5、审查。2、编制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修订);2.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2.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2.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011);2.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2.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2.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2.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1

6、1汽车加油加气站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12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2.1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14油气污染治理方案齐环发 2013 9号文件;3、建设地点:齐齐哈尔市龙庆石化有限公司第四加油站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白山乡龙哈村碾北公路北侧。本项目南侧为碾北公路,隔路为农田,东侧、西侧、北侧均为农田。项目具体位置、环境现状及平面规划可见报告表附图。4、工程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占地面积为2465平方米。站房建筑面积140平方米,罩棚面积570平方米,油罐区面积172.5平方米。设置地下卧式油罐6个,储油品种为

7、乙醇汽油和柴油,其中乙醇汽油单罐容积为15m3两个,柴油单罐容积为15m3四个,汽、柴油总容积为(柴油折半)60m3,属三级加油站。工程内容详见项目组成一览表1-1。表1-1 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分类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备注主体工程站房建筑面积140m2,包括办公室、休息室、配电室等。新建罩棚建筑面积570m2。油罐区占地面积87.5m2。地下卧式油罐6个。公用工程给水工程厂内水井提供。新建排水工程生活污水排入防渗化粪池,定期抽排至龙江县城镇下水管网。供热工程本项目采用电取暖。供电工程当地电网提供。环保工程生活污水防治防渗化粪池。新建大气防治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噪声防治减震、隔声措施

8、。固废防治生活垃圾暂存设施。废石棉布、油泥、含油废水暂存设施。地下水防治防渗措施。主要设备见表1-2。表1-2 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介质备注1加油机2乙醇汽油单枪 2加油机6柴油单枪 3油罐2乙醇汽油15m324油罐4柴油15m345、公用工程:(1)给水本项目用水由厂内水井提供,能满足本项目用水需求。(2)排水本项目所在地现无下水管网,生活污水排入防渗化粪池,定期委托环卫部门进行抽排至龙江县城镇下水管网。(3)供配电本项目供电由当地供电管网提供,可满足项目建设需求。(4)供暖本项目取暖主要为站房工作人员冬季生活取暖,采用电取暖方式,无锅炉房建设内容,能满足本项目用暖需求。6、劳动定

9、员及工作制度:该加油站总定员4人,年工作365天,日工作24小时。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选址处原为空地,故本项目不涉及原有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龙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位于东经12224至12337, 北纬4643至4740。东临齐齐齐哈尔,南与泰来和内蒙扎赉特旗隔江相望,西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毗邻,北与甘南县接壤。龙江县地处大兴安岭余脉,为嫩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部丘陵起伏,海拔高度在140-500米之间。2、地质构造

10、龙江县地质构造为大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龙江隆起带与松嫩中断(坳)陷带相接过渡地段,龙江县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3种类型,低山区面积占18.3%,丘陵区面积占36.63%,平原区面积占40.05%。西部低山区海拔高度在200米-600米之间,主要山脉有45个,海拔606.9米的朝阳山是齐齐哈尔市境内最高峰;中部丘陵区海拔高度在140米-210米之间,丘岗连绵,此起彼伏;东部平原区海拔高度在160米-440米之间。3、气候龙江县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少雨干旱,夏季温热短促,雨热同季,秋季气温变化迅速,易旱霜,小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4

11、.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6.9,极端最低气温达-36.4;最热月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气温达41.5。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年平均降水量469.8毫米。年平均温度55%,最小相对湿度为0%。无霜期比较短,年平均无霜期148天。全年日照2661.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9.8%。年平均风速每秒2.9米,最多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蒸发量1503.4毫米,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平均在2774.8。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雷暴等自然灾害,尤以干旱严重。4、水文龙江县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主要有嫩江、雅鲁河、济沁河、绰尔河、罕达罕河等29条,总长度1111.63公里。主要

12、湖泊有龙江湖、调洪泡、鸿雁泡等3个,水面面积33k,均为淡水湖泊。5、土壤龙江县土壤性质属于偏酸性黑土,主要类型包括黑钙土、暗棕土、草旬土,土层厚度在15-30厘米之间,平均厚度23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每公斤32.2克。6、矿产资源截止2013年,龙江县探明矿产共有42种,矿产资源种类占齐齐哈尔市的89%,约占全国的25%。可开发利用的优势矿产资源16种,主要有铜、河流石、麦饭石、沸石、大理石、膨润土等,龙江县矿产资源总价值在400亿元以上。金属矿有6种,包括:金897千克,铜20万吨,以及银、铁、锌、钼矿。杏山铜矿现已探明铜金属储量18万吨,品位达到0.75%,年可生产粗铜1万吨。非金属矿

13、有29种,包括:沸石675万吨,玄武岩1500万吨,陶粒泥岩293万吨,陶粒页岩38万吨,大理岩817万吨,石灰岩1200万吨,轻质页岩412万吨,水泥用粘土76万吨,麦饭石114万吨,以及脉石英、珍珠岩、松脂岩、凝灰岩、白云岩等。水气矿产包括矿泉水和肥水两种,其中,矿泉水日产出量达到255立方米。肥水主要成分为硝态氮,日产量达到500吨。能源矿产主要有石油、煤、铀,其中,煤主要分布在山泉镇共平七队、济沁河颜家沟、龙兴砖厂附近。7、水资源截止2013年,龙江县地表、地下水资源总量8.9亿立方米,可利用利用水量为6.9亿立方米,实际年利用量为:2.8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31.5%。龙江县地表水

14、资源量为3.2亿立方米,龙江县地下水总补给量为4.85亿立方米;在河谷平源最为丰富,在山前台地中地下水资较贫乏,地下补给量主要是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占总补给量78.71%,最小为渠系渗入量,仅占2.47%。采用开采量系数计算的可开采量为3.86亿立方米。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龙江县行政区划分为5镇9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主要农产品有玉米、高梁、水稻、大豆、薯类、甜菜、葵花籽、瓜菜、皮毛、肉、蛋、乳等。矿产资源包括大理石沸石、玄武岩等。主要工业产品有生铁、钢材、水泥、纺织品、蓖麻油等。全县人口62万,面积5877平方公里。2、教育2010年,龙江县龙江

15、二中与五中合并,新校区投入使用,教学楼被评为省优质工程,办学条件跃居全省县级普通高中前列;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投资1.7亿元,开工建设工程项目9个,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实验小学、第六中学等6所学校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招录教师177名,英语教师在全市率先实现专业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市场化步伐加快,毕业生实现全部就业,代培企业员工6500人次。3、卫生2010年,龙江县总投资3987万元,中医院门诊大楼等5项工程全面竣工,县医院门诊大楼开工建设。新农合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实现99.6%,累计核销医疗费5103万元。县人口与计生服务中心、白山等3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投入使用,人口出生率、自然

16、增长率、生育符合政策率分别达到7.78、2.98和97.21%。4、文化2010年,龙江县4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完成,70个农家书屋投入使用,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持续活跃。有线电视城网、农网入户率分别比2009年提高4.1%和2.1%。5、社会保障2010年,龙江县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1953万元、下岗失业人员社保补贴资金1130万元,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789个,新增就业人员7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新纳入低保范围1420人,截至2010年,累计发放低保、救助、优抚资金5800万元;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2465户,发放补贴资金283

17、万元;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人员1207人、28646人、41920人;第五批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启动实施;建设人饮安全工程19处,解决了9000人饮水安全问题。集中开展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发案率比2009年下降25.9%。6、交通运输龙江县是黑龙江省西部、吉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之间的交通要道,碾北公路、龙甘公路、齐乌公路、龙景公路、滨洲铁路横穿全境。截至2013年,县内通乡路、通村路达到100%,境内通车里程分别为50公里和1485公里,2013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3910万吨公里,其中铁路13000万吨公里,铁路白山商品粮基地年货物装卸能力在150万吨以上,公路9

18、10万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8685万人公里,其中铁路2485万人公里,公路6200万人公里。境内公路日通车量达到1.2万台。龙江县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3万台,其中,货车1万辆,客车118辆,出租车574辆,轿车4万辆,摩托车2.5万台,农机6.3万台。龙江县道路交通运输企业51家。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 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根据2014年龙江县监测站例行监测两个点(1#党校、2#环保局)数据统计分析,评价区域内以TSP污染为主。6月份2#监测点的TSP单项污染指数大于1。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

19、2)中二级标准。两个监测点的NO2和SO2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说明空气环境未受到NO2和SO2的污染,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本项目地处农村,且周围无工业企业,空气质量优于县内。2、地面水根据2014年12月白山河上游、污水处理厂和白山河下游三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统计,三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均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其余各项指标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3、声环境本项目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60分贝、夜50分贝)。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珍

20、稀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区、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单位和军事设施,根据项目所在区环境特征及本工程特点,确定如下环境保护目标:1、控制运营期噪声排放,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2、控制非甲烷总烃排放,排放口满足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油气排放浓度:25 g/m3。3、控制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4 mg/m3。4、控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保护区域环境。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四周无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

21、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TSP:年平均值200g/m3、日平均值300g/m3;SO2:年平均值60g/m3、日平均值150g/m3、1小时平均值500g/m3;NO2:年平均值40g/m3、日平均值80g/m3、1小时平均值200g/m3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类标准:COD30mg/L、BOD56mgL 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2类:昼间:60 dB(A),夜间:50d

22、B(A)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4 mg/m33、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油气排放浓度:25 g/m3,排放口距地平面高度不应低于4m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加油站储油、加油工艺较为简单,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环节分别为产品运输和储存及车辆加油运营期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如下: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卸油油气回收系统非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油罐车地下储油罐加油机车辆卸油管潜油泵加油机计量噪声、非甲烷总烃噪声、非甲烷

23、总烃噪声、尾气非甲烷总烃运营期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油类采用罐车运输至加油站,油泵将槽罐车内的油类注入地下卧式储油罐内,停留在罐内的烃类气体被液体置换,大部分经进油口的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回收至槽罐车,小部分通过呼吸口进入大气。地下储油罐给加油机供油过程时非甲烷总烃经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回收至储油罐。加油过程是通过站内的单枪加油机把油类充入汽车的油箱内,加油机内大部分非甲烷总烃经加油枪的油气回收系统回收入储油罐内,少部分烃类气体排入大气。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物:一、施工期:本项目施工期已经结束,项目已经建成但一直未投产运营,属于补办环评,故本项目环评不涉及施工污染工序及污染物。二、运营期:1、水污染物本项

24、目废水主要为站房产生的生活污水,以职工4人计,厂区职工生活用水120L/d.人,估算生活用水量约为0.48m3/d,排水系数取0.9,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43m3/d,157 m3/a,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CODcr:300mg/L、BOD5:150mg/L、SS:300mg/L、氨氮30mg/L,年排放CODcr:0.047t/a、BOD5:0.024t/a、SS :0.047t/a、氨氮:0.0047t/a。2、大气污染物根据项目工艺流程分析,项目运行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卸油、储存、加油过程中挥发的非甲烷总烃,汽车尾气。(1) 有机废气主要是油罐车装卸、储油罐灌注、加油作业等过程造成非

25、甲烷总烃逸出进人大气环境。储油罐在装卸料时或静置时,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和罐内压力的变化,使得罐内逸出的烃类气体通过罐顶的呼吸阀排入大气,这种现象称为储油罐大小呼吸。储罐大呼吸损失是指油罐进发油时所呼出的油蒸气而造成的油品蒸发损失。油罐进油时,由于油面逐渐升高,气体空间逐渐减小,罐内压力增大,当压力超过呼吸阀控制压力时,一定浓度的油蒸气开始从呼吸阀呼出,直到油罐停止收油。参考有关资料可知,储油罐大呼吸烃类有机物平均排放率为0.88kg/m3通过量; 油罐在没有收发油作业的情况下,随着外界气温、压力在一天内的升降周期变化,罐内气体空间温度、油品蒸发速度、油气浓度和蒸汽压力也随之变化。这种排出油蒸气

26、和吸入空气的过程造成的油气损失,叫小呼吸损失。参考有关资料可知,储油罐小呼吸造成的烃类有机物平均排放率为0.12kg/m3通过量; 油罐车卸油时,由于油罐车与地下油罐的液位不断变化,气体的吸入与呼出会对油品造成的一定挠动蒸发,另外随着油罐车油罐的液面下降,罐壁蒸发面积扩大,外部的高气温也会对其罐壁和空间造成一定的蒸发。参考有关资料可知,油罐车卸油时烃类有机物平均排放率为0.6kg/m3通过量;加油作业损失主要指为车辆加油时,油品进入汽车油箱,油箱内的烃类气体被油品置换排入大气。车辆加油时造成的烃类气体排放率分别为:置换损失未加控制时是l.08kg/m3通过量、置换损失控制时0.11kg/m3通

27、过量。本加油站加油枪都具有一定的自封功能,因此本加油机作业时烃类气体排放率取0.11kg/m3通过量;在加油机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成品油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跑冒滴漏量与加油站的管理、加油工人的操作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成品油的跑、冒、滴、漏一般平均损失量为0.084kg/m3通过量。本项目安装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和加油油气回收系统,项目建成投产运营后烃类气体排放量见表2-1。表2-1 项目建成投产营运后烃类气体排放量一览表项目油气回收措施前油气回收措施后排放系数年通过量或转过量(m3/a)烃排放量(kg/a)排放系数烃排放量(kg/a)储油罐大呼吸损失0.88kg/m3通过量40003

28、5200.088kg/m3通过量352储油罐小呼吸损失0.12kg/m3通过量40004800.012kg/m3通过量48油罐车卸油损失0.6kg/m3通过量400024000.06kg/m3通过量240加油作业损失0.11kg/m3通过量40004400.011kg/m3通过量44跑、冒、滴、漏0.084kg/m3通过量40003360.0084kg/m3通过量33.6合计7176717.6(2)汽车尾气本项目进出的汽车均会排放尾气,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CO、THC等,由于进出车辆较少,尾气产生量很少。3、声污染物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项目区内来往的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和加油机、潜油泵等设

29、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4、固废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废消防砂和危险废物。(1)生活垃圾主要产生在站房,垃圾产生量以0.8kg/d人计,产生量3.2 kg/d,年产生量为1.18t。(2)消防砂风干后重新使用;(3)本项目5年清洗一次油罐,产生油泥30kg/次个,本项目共6个油罐,共产生油泥0.18吨,含油废水60L/次个,共产生含油废水0.36吨。废石棉布、油泥、含油废水等危险废物由有资质处理危险废物的单位清运处理,厂内暂存设施满足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相关要求。污染防治措施1、水污染防治措施

30、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站房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入防渗化粪池内,定期抽排至龙江县城镇下水管网。2、废气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根据项目工艺流程分析,项目运行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卸油、储存、加油过程中挥发的非甲烷总烃,汽车尾气。(1)有机废气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要求:6.3.1 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6.3.2 每个油罐应各自设置卸油管道和卸油接口。各卸油接口及油气回收接口应有明显的标识。6.3.3 卸油接口应装设快速接头及密封盖。6.3.4 加油站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时,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汽油罐车向站内油罐卸油应采用平衡式密闭油气回收系统。 各汽油罐可

31、共用一根卸油油气回收主管,回收主管的公称直径不宜小于80mm。卸油油气回收管道的接口宜采用自闭式快速接头。采用非自闭式快速接头时,应在靠近快速接头的连接管道上装设阀门。6.3.5 加油站宜采取油罐装置设潜油泵的一泵供多机(枪)的加油工艺。采用自吸式加油机时,每台加油机应按加油品种单独设置进油管和罐内底阀。6.3.6 加油站采用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时。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采用真空辅助式油气回收系统。汽油加油机于油罐之间应设油气回收管道,多台汽油加油机可公用一根油气回收主管,油气回收主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应采取防治油气反向流至加油枪的措施。加油机应具备回收油气功能,其气液

32、比宜设定为1.0-1.2。在加油机底部与油气回收立管的连接处,应安装一个用于检测液阻和系统密闭性的丝接三通,其旁通短管上应设公称直径为25mm的球阀及丝堵。6.3.7 油罐的结合管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合管应为金属材质。2、接合管应设在油罐的顶部,其中进油接合管、出油接合管或潜油泵安装口,应设在入孔盖上。3、进油管应伸至罐内距罐底50mm-100mm处。进油立管的底端应为45斜管口或T形管口。进油管管壁上不得有与油罐气相空间相通的开口。4、罐内潜油泵的入油口或通往自吸式加油机管道的罐内底阀,应高于罐底150mm-200mm。5、油罐的量是油孔应设带锁的量油帽。量油孔下部的接合管宜向下伸至距

33、罐底200mm处,并应有检尺时使接合管内液位与罐内液位相一致的技术措施。6、油罐入孔井内的管道及设备,应保证油罐入孔盖的可拆装性。7、入孔盖上的接合管与引出井外管道的连接,宜采用金属软管过度连接(包括潜油泵出油管)。6.3.8 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通气管管口高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4m,沿建(构)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其管口应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m及以上。通气管管口应设置阻火器。6.3.9 通气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6.3.10 当加油站采用油气回收系统时,汽油罐的通气管管口除应装设阻火器外,尚应装设呼吸阀。呼吸阀的工作正压宜为2kPa-3kPa,工作负压宜为1

34、.5 kPa-2 kPa。6.3.11 加油站工艺管道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油罐通气管道和露出地面的管道,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613的无缝钢管。2、其他管道应采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或适于输送油品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所采用的热塑性塑料管道应有质量证明文件。非烃类车用燃料不得采用不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3、无缝钢管的公称壁厚不应小于4mm,埋地钢管的连接应采用焊接。4、热塑性塑料管道的主体结构层应为无孔隙聚乙烯材料,壁厚不应小于4mm。埋地部分的热塑性塑料管道应采用配套的专用连接管件电熔连接。5、导静电热塑性塑料管道导静电衬层的体电阻率应小于108欧姆米,表面

35、电阻率应小于1010欧姆。6、不导电热塑性塑料管道主体结构层的介电击穿强度应大于100KV。7、柴油尾气处理液加注设备的管道,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管道或能满足输送柴油尾气处理液的其他管道。6.3.12 油罐车卸油时用的卸油连通软管。油气回收连通软管,应采用导电耐油软管,其体电阻率应小于108欧姆米,表面电阻率应小于1010欧姆,或采用内附金属丝(网)的橡胶软管。6.3.13 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除必须露出地面的以外,均应埋地敷设。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必须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满、填实。6.3.14 卸油管道、卸油油气回收管道、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横管,应坡向埋地油罐,卸油管道的坡度不应小于2%

36、,卸油油气回收管道、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的坡度,不应小于1%。6.3.15 受地形限值,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坡向油罐的坡度不能满足本规范第6.3.14条的要求时,可在管道靠近油罐的位置设置集液器,且管道坡向集液器的坡度不应小于1%。6.3.16 埋地工艺管道的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4m。敷设在混凝土场地或道路下面的管道,管顶应低于混凝土层下表面不得小于0.2m。管道周围应回填不应小于100mm厚的中性沙子或细土。6.3.17 工艺管道不应穿过或跨越站房等与其直接联系的建(构)筑物:与管沟、电缆沟和排水沟相交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6.3.18 不导静电热塑性塑料管道的设计和安装,除应

37、符合本规范第6.3.1-6.3.17条的有关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内油品的流速应小于2.8m/s。2、管道在入孔井内、加油机底槽和卸油口等处未完全埋地的部分,应在满足管道连接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最短的安装长度和最少的拼头。6.3.19 埋地钢质管道外表面的防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的有关规定。经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建成投产后烃类气体排放量见表3-1。表3-1 项目建成投产营运后烃类气体排放量一览表项目油气回收措施前油气回收措施后排放系数年通过量或转过量(m3/a)烃排放量(kg/a)排放系数烃排放量(kg/a)储油罐大呼吸损失0.88kg/m3

38、通过量400035200.088kg/m3通过量352储油罐小呼吸损失0.12kg/m3通过量40004800.012kg/m3通过量48油罐车卸油损失0.6kg/m3通过量400024000.06kg/m3通过量240加油作业损失0.11kg/m3通过量40004400. 11kg/m3通过量44跑、冒、滴、漏0.084kg/m3通过量40003360.0084kg/m3通过量33.6合计7176717.6 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安装油气回收系统,严格执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设计要求,具体实际操作按照施工设计实施,确保降低油气的排放,减少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

39、(2)汽车尾气本项目进出的汽车均会排放尾气,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CO、THC等,由于进出车辆较少,尾气产生量很少,况且站内通风情况良好,不会造成尾气集结。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进出车辆产生一定量的交通噪声影响,拟采取设置减速带、禁止鸣笛等标识,降低噪声影响,同时加油时车辆熄火和平稳启动等措施,使区域内的交通噪声降到最低值。加油泵等设备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设置减振垫,距离衰减及围墙的阻隔等措施,厂界噪声可以达标。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加油站对产生的个各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如下:(1)生活垃圾,全部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运往垃圾处理成集中处理。(2)消防砂风干后重新使用;(3)本项目5年清洗一

40、次油罐,产生油泥30kg/次个,本项目共6个油罐,共产生油泥0.18吨,含油废水60L/次个,共产生含油废水0.36吨。废石棉布、油泥、含油废水等危险废物由有资质处理危险废物的单位清运处理,厂内暂存设施满足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相关要求。5、防渗措施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要求,本项目应采取防渗措施,防止油品渗漏对地下水产生污染。6.5防渗措施:6.5.1加油站应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或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法令的要求,采取防止油品渗漏的措施。6.5.2采取防止油品渗漏保护措施的

41、加油站,其埋地油罐应采用下列之一的防渗方式:单层油罐设置防渗罐池;采用双层油罐。6.5.3防渗罐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渗罐池应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2 防渗罐池应根据油罐的数量设置隔池。一个隔池内的油罐不应多于两座。3 防渗罐池的池壁顶应高于池内灌顶标高,池底宜低于罐底设计标高200mm,墙面与罐壁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500mm。4 防渗罐池的内表面应衬玻璃钢或其他材料防渗层。5 防渗罐池内的空间,应采用中性沙回填。6 防渗罐池的上部,应采取防止雨水、地表水和外部泄露油品渗入池内的措施。6.5.4 防渗罐池的各隔池内

42、应设检测立管,检测立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检测立管应采用耐油、耐腐蚀的管材制作,直径宜为100mm,壁厚不应小于4mm。2 检测立管的下端应置于防渗罐池的最低处,上部管口应高出罐区设计地面200mm(油罐设置在车道下的除外)。3 检测立管与池内灌顶标高以下范围应为过滤管段。过滤管段应能允许池内任何层面的渗漏液体(油或水)进入检测管,并应能阻止泥沙侵入。4 检测立管周围应回填粒径为10mm-30mm的砾石。5 检测口应有防止雨水、油污、杂物侵入的保护盖和标识。6.5.5 装有潜油泵的油罐人孔操作井、卸油口井、加油机底槽等可能发生油品渗漏的部位,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6.5.6 采取防渗措

43、施的加油站,其埋地加油管道应采用双层管道。双层管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双层管道的内层管应符合本规范第6.3节的有关规定。2 采用双层非金属管道时,外层管应满足耐油、耐腐蚀、耐老化和系统试验压力的要求。3 采用双层钢质管道时,外层管的壁厚不应小于5mm。4 双层管道系统的内层管与外层管之间的缝隙应贯通。5 双层管道系统的最低点应设检漏点。6 双层管道坡向检漏点的坡度,不应小于5,并应保证内层管和外层管任何部位出现渗漏均能在检漏点处被发现。7 管道系统的渗漏检测宜采用在线监测系统。6.5.7 双层油罐、防渗罐池的渗漏检测宜采用在线监测系统。采用液体传感器监测时,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不应大于3.

44、5mm。6.5.8 既由加油站油罐和管道需要更新改造时,应符合本节第6.5.1条-6.5.7条的规定。经采取以上防渗措施,本项目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6、环保投资估算本项目环保投资估算为70万元,环保投资明细见表3-2。表3-2 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项目环保设施名称投资估算(万元)废水治理防渗化粪池10废气治理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加油油气回收系统30噪声治理减震设施、建筑屏蔽等3固废处置生活垃圾暂存设施危险废物暂存设施25地下水防治防渗措施15不可预见-5合计占总投资的7.0%70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储油罐、加油机汽车尾气非甲烷总烃CO、THC7176kg/a少量717.6kg/a少量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BOD5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