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自然笔记 上海版高中二级第一学期.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1552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课 自然笔记 上海版高中二级第一学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九课 自然笔记 上海版高中二级第一学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九课 自然笔记 上海版高中二级第一学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九课 自然笔记 上海版高中二级第一学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九课 自然笔记 上海版高中二级第一学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课 自然笔记 上海版高中二级第一学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课 自然笔记 上海版高中二级第一学期.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 自然笔记上海市西中学 吴蔼忠教学目标1、了解并领会本文所介绍的各种自然现象及作者由此生发出来的人生感悟。2、把握科学散文在构思与语言运用方面的艺术特点。3、尝试用“联想”的方式由自然现象展开对人生哲理的遐想。说明:作者杨文丰在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的自序文中,将自己在散文海外版 专栏中写的一系列文章都称为 “科学散文”,因而在此也沿用了这个名称。杨文丰的科学散文,至少具备三个要素:其一,科学严谨的知识阐述或现象介绍,其二,饶有趣味的社会学、人类学意义上的联想;其三,严谨而不乏生动的语言。作者以其气象学理学士的专业背景,以气象、植物、生态、环境等科学因素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科学、伦理、人

2、类生活的诸多感慨,因此,本文似乎不同于以往那些以普及科学常识为己任的科学小品文,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将科学与文学艺术结合,写出文化批判的重量,写出情感的浓度,写出人生的感悟和哲学的深度,如此的科学散文,应有无限的可能性”。这个判断,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本文的一把标尺。由此,在熟悉全文内容之后,我们的兴趣点不妨落在作者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上,文章中丰富奇谲的联想有何依据?我们的学生是否也能产生类似的精彩联想?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思想可被激活,同时能进一步体会作者联想的精妙之处。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从“自然现象/科学知识”和“人生感悟/艺术联想”两大方面,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完

3、成概括性的表格。2、 难点:作者的联想是如何产生的,还可以进行怎样的联想。说明: 这篇文章的章节比较多,彼此之间关联度不大,学生在阅读中容易产生零碎的印象,完成表格是一个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文字,熟悉内容,同时训练了语言的概括能力。 在找到“自然现象/科学知识”和“人生感悟/艺术联想”两方面的语言信息后,对作者因何产生的联想,学生的说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只要合理就予以认可,至于还可以产生怎样的联想,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除了个别过于离题荒诞的,大都应予以肯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宇宙自然,千姿百态,变化莫测。多少年来,人类对宇宙奥

4、秘的探寻就从来没有中止过。到今天,有的自然现象已为人类所掌握,而更多的自然奥秘,还有待人类进一步的探寻。今天老师给大家展示几张图片,大家是否能看出来,这些图片表现的是哪些自然现象?展示“蓝地球”、“晨昏线”、“风级图”、“龙卷风”等相关图片。2、看着这些图片,除了这些科学的认识,你还能想到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杨文丰的自然笔记,看看作者是否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解读。学生简要发言,交流对课文中涉及的自然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解说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高中生在自然科学方面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图片可以较为迅速直观地进入课文内容,又能较好地调动学习的兴趣。阅读全文梳理信息1、请同学阅读全文,做好圈划,

5、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一张简表,梳理两大方面的信息:一是作者介绍了哪些自然现象或科学知识;二是在这些现象背后,作者还展开了那些艺术联想,或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2、请大家交流一下作业情况,看看自己筛选的信息是否比较完整。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观察其是否能较为准确地抓住相关信息。如:光线的散射、漫射辽阔、艳丽、奇特的童话意境;晨昏线现象光明与黑暗的轮回,光明恒大于黑暗;空气的性质与作用包容一切,平凡而伟大的胸襟;蒲福风级人类社会的等级森严;树木等因位置不同而产生性状结构的不同人的社会位置与生活境遇;龙卷风带来的怪雨科学帮助人们拨开迷信、迷幻等。独立阅读、迅速抓住关键信息是高中生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

6、,在课堂上要保证一定的时间进行这一能力的训练 。深入文本探究“联想”的产生根源通过阅读梳理,我们发现,作者在向我们介绍自然现象之后,思维并未就此停步,而是进一步展开了联想,将自然现象上升为一种艺术想象或一种生活的感悟,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是,作者的这种联想因何而来?这里是否有思维上的某些规律值得我们深入一步地学习?小组讨论,可将作者联想产生的根源分为三种情况:1、由光线的散射、漫射想到蓝地球仿如梦幻的童话意境,作者在理性介绍的背后对自然界充满感性的体认,因而语言也充满了生动的情趣。2、由人们对龙卷风的误解联想到“科学才是拨开迷信、迷幻和误区的神剑”,体现了科学散文必要的理性分析精神。3、由晨昏

7、线想到光明与黑暗的轮回交替、由空气的性质作用想到包容一切、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格精神、由风力等级想到人类社会的等级森严、由自然界的位置想到人的社会位置与生活境遇,这几处的联想都因两者之间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让人觉得既新鲜别致又自然妥帖。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希望让学生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去想想是“怎么写的”,如果学生的讨论达不到左栏要求,教师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听听学生的意见,如果合理,亦予认可。深入文本探究质疑对于作者所产生的联想,同学们是否同意?大家还有其他的联想吗?自由发言,同学互相评价。例如关于“位置”中自然万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联想到人在出生不由己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努力适应当下

8、的位置等等。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养成“用脑读书”的好习惯。在前面归纳的三种方法中,第三条是比较好把握的,可以让学生多作尝试并多鼓励。品读语言体会特色1、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课文,体会一下它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什么特点?2、作为一篇科学散文,你认为本文具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点? 归纳一下,大致有三个特点:以自然现象/科学知识为写作对象;以人生感悟/人文思考为写作目标;语言严谨而充满文学色彩。总之,科学散文是科学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朗读相关片断,分析体会。本文介绍的是科学现象,但使用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文学特点,如用比喻的手法把晨昏交替比作“白绸缎刚刚飘然过去,黑披风就急急拂面而

9、来”;用比拟的手法写光明“抚摸、拥挤着地球前进”,黑暗也不是“窜逃”的;用人格化的手法、诗化的语言写空气的性质与作用;还有直接引用的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间接化用的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等,全文的语言生动流畅,充满了文学趣味。第一个问题促使学生更为仔细地阅读文本,希望发言时能讲得具体细致些。第二个问题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由学生或教师归纳皆可。开拓思维巩固训练再给大家提供一些自然现象,如“迷雾”、“闪电”、“彩虹”等等,或者同学自己寻找一些自然现象或科学知识,请你在解说现象的同时,展开积极的联想,试着写一段500字左右的“自然笔记”。学生按照要求,自选角度完成作业。读写结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发挥学生的思维个性。思路点拨 本文是一篇非常有特色的文章,介绍的是自然现象,思考的是人生哲理,语言生动富有文采,还可以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这一特点。课前可以准备两种材料,一是准确平实的说明文,二是带有文艺笔调的科学小品文,内容与课内文章相关的就更好,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探究杨文丰“科学随笔”的创作特色。练习举隅1、 阅读自然笔记的其他章节,将其中让你最有感触的段落摘录下来,多多品味。2、 本文既充满着理性思考的光辉,又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感,你喜欢这样的文字吗?在你读过的其他作品中,有没有与之风格相似的作品?如果有,可以拿来作一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