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八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1602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八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八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八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八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八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八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八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其12-14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1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A频率很高B传播速度大C响度很大D振动时间长2下列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水的“白云”B经放大镜放大的“字”C沙漠的“海市蜃楼”D树的影子圆形的“光斑”3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某初生的身高为168cmC学生书桌高约200mm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4潜水员在水看岸上的小鸟,图能正确表示其光线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ABCD5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

2、确的是()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C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有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D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时若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近视眼镜片代替6“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声音太大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C声音太小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7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BCD8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

3、线表示的是熔化的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吸收热量的一组是()(l)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2)(4)C(1)(3)D(3)(4)10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B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D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

4、所需时间成正比11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A08m/sB10m/sC096m/sD12m/s注意:12-14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M是玻璃板,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A蜡烛是“物”实验()A用B蜡烛找像时,B蜡烛应点燃

5、B玻璃板越厚,A蜡烛的两个像的距离越大C透过玻璃板看到的“B蜡烛”与A蜡烛等大D每次实验测出的像距都偏小14在树叶上滴一滴水,如图甲,透过水滴看树叶的叶脉,将一薄玻璃板放在支架上,把树叶放在玻璃板下面,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如图乙所示,透过水滴看到了放大的树叶的叶脉,则()A甲图的水滴相当于凸透镜B甲图看到的是放大的叶脉C乙图的水滴相当于凸透镜D乙图的物距一定小于焦距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15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运动16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剩余的牛奶与原牛奶相比较,质量,密度(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县城的河

6、岸改造,花溪河岸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光的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形成的18某同学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三次测量,其结果分别是1643cm、1644cm、1642cm,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这个物体的长度最接近cm19苍蝇每分钟振动翅膀24000 次,山蜂每小时振动翅膀720000次,蜜蜂在空飞行时每秒振动翅膀440次那么,它们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音调最低的是20平面镜可以用于成像,一身高178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她在镜的像高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3s后人与镜的像的距离为m21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

7、的冰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原因是22小红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她利用该相机做了如下实验:(1)取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说明镜头相当于(2)用该照相机镜头当作放大镜观察地上的蚂蚁时,发现蚂蚁被放大了此时镜头距蚂蚁的距离(填“大于”、“等于”、“小于”)50mm2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丽同学做了一次实验就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做是否正确?答:理由

8、是:25一束光斜射向玻璃表面,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6请在图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四、计算题(共20分)27一个杯装有一块体积为10L的冰块,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求:这块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28小豆国庆节时到石林风景区游玩,看到如图所示的新型太阳能电动观光车,车长5m,已知从游客心到景区入口的距离是36km,观光车从游客心到景区入口用时10min,在入口处停留5min,再按原路返回用了15min,路上要经过一座长245m的桥(1)求观光车从游客心到景区入口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求观光车从游客心出发到返回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若观光车在桥上以5m/s的速度在

9、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求观光车完全通过桥用的时间是多少?29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水面上升到150mL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7g,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空心体积多大?(钢=79103kg/m3)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30潜水员在水看岸上树变高,如图,A为树尖的位置,B为潜水员眼睛的位置请解释这个现象(可画图辅助说明)31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五、综合题(共22分)32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他要探究“该固体熔化

10、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过程,某时刻温度计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2)实验,观察到第6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实验次数1234567时间t/min0102030405060温度t/350450510550580605625(3)根据丙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4)该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11、,直到未点燃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如图,在此实验(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2)实验小红发现玻璃板后面出现两个像,原因是:(3)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实”或“虚”)(4)请你帮助小红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3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cm(2)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心成像,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移动(3)

12、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4)当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亮度将(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35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

13、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1)将托盘天平放于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往烧杯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g(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g/cm3,色拉油的品质是(选填“合格”或“不合格”)2015-2016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4、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其12-14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1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A频率很高B传播速度大C响度很大D振动时间长【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物理学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震耳欲聋”是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很大,是形容声音的响度;故选C2下列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水的“白云”B经放大镜放大的“字”C沙漠的“海市蜃楼”D树的影子圆形的“光斑”【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

15、月食等(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有:放在有水的碗的筷子看起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变浅等(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的倒影、凹面镜成像【解答】解:A、水的“白云”是白云在水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经放大镜放大的“字”,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C、沙漠的“海市蜃楼”,是景物射出的光经过天空的小水珠发生折射形成的;D、树的影子圆形的“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光斑是太阳的像故选D3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

16、常体温约为42B某初生的身高为168cmC学生书桌高约200mm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考点】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左右符合实际;C、学生的身高在165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学生身高的一半,在08m=800mm左右不符合实际;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不符合实际故选B4潜水员在水看岸上的小鸟,图

17、能正确表示其光线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首先应该知道潜水员在水看岸上的小鸟,是小鸟反射的光进入潜水员的眼睛;其次知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遵循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选出符合要求的选择项【解答】解: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符合要求的是C故选C5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C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有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D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时若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近视眼镜片代替【考点】凸透

18、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当物体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正是应用此原理;当物体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正是应用此原理;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此原理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C、幻灯机是利用当物体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D、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因此可以利用老花镜代替放大镜,不能用近视镜,故D错误故选B6“B超”机是利

19、用超声波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声音太大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C声音太小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而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B超”机的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此频率高于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故选B7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BCD【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

20、光线推迟会聚【解答】解: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故选:B8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的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晶体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非晶体

21、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解答】解:A、图甲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升高,说明吸热,所以是熔化图象A错误B、图乙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升高,说明吸热,所以是非晶体熔化图象,B正确;C、图丙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说明放热,所以是凝固图象有一段图象温度不变,说明这种物质是晶体,C错误;D、图丁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说明放热,所以是非晶体凝固图象,D错误;故选B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吸收热量的一组是()(l)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22、A(1)(2)B(2)(4)C(1)(3)D(3)(4)【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分析】六种物态变化吸收热量的是熔化、汽化、升华;其余三个是放热的;先判定4种现象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最后即可确定哪些是吸热的【解答】解:(1)冰雪融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故是熔化吸热过程;(2)饮料罐“出汗”是空气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过程,故是放热的过程;(3)雾在太阳出后散去是液体小液滴汽化成了水蒸气,故是汽化吸热的过程;(4)“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固态,故是凝华放热过程故选C10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B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

23、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D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一是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二是运动方向不变(2)正确理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后,就能知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物体的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解答】解:A、物体的路程s=vt,即距离是由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的,故本选项错误B、在平直公路上说明是直线运动,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并不能说明该汽车为匀速运动,有可能在这一分钟之,前半分钟行驶800米,后半

24、分钟行驶200米,则不是匀速运动故本选项错误C、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无关,故不符合题意D、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根据s=vt可知,所需时间越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越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故选D11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A08m/sB10m/sC096m/sD12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先算出前半程用的时间,再算出后半程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总路程与总时间的商就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

25、总路程为2S,根据速度公式前半程的时间为t=,同理后半程的时间为t=,那么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t+t=+=,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S=096m/s,故选C注意:12-14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2

2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在人耳处(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说法正确;B、“不敢高声语”指的是不敢大声说话,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响度,故B错误;C、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选ACD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M是玻璃板,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A蜡烛是“物”实验()A用B蜡烛找像时,B蜡烛应点燃B玻璃板越厚,A蜡烛的两个像的距离越大C透过玻璃板看到的“B蜡烛”与A蜡烛等大

27、D每次实验测出的像距都偏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A、实验时把蜡烛A点燃,用蜡烛B找像时,蜡烛B不能点燃,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时,未点燃的蜡烛B好像点燃了一样,能确定像的位置,

28、比较物像大小不符合题意B、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A的像“B蜡烛”与B蜡烛等大符合题意D、由于玻璃板的折射,透过玻璃板看到的“B蜡烛“是B蜡烛前移的像,导致像距偏大不符合题意故选BC14在树叶上滴一滴水,如图甲,透过水滴看树叶的叶脉,将一薄玻璃板放在支架上,把树叶放在玻璃板下面,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如图乙所示,透过水滴看到了放大的树叶的叶脉,则()A甲图的水滴相当于凸透镜B甲图看到的是放大的叶脉C乙图的水滴相当于凸透镜D乙图的物距一定小于焦距【考点】生活的透镜【分析】解答此题的

29、关键是明确凸透镜成像规律,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解答】解:A、在甲图,在树叶上滴一滴水,水滴是透明的,间比边缘厚,相当于凸透,故A正确B、甲图叶片正好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C、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形成水凸透镜,故C正确;D、透过水滴看到了放大的树叶的叶脉如果玻璃板下面的叶片正好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叶片正好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题目告诉透过水滴看到了放大的树叶的叶脉,而没有指

30、出是放大的虚像;因此乙图的物距不一定小于焦距,故D错误故选AB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15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车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西运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而树木本身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所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是向西运动的故选取火车为参照物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向西运动故答案为:车;西16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剩余的牛奶与原牛奶相比较

31、,质量变小,密度不变(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不变密度不变,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而变化【解答】解:一杯牛奶,喝掉一半,质量和体积均减小一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多少而变化,所以不变故答案为:变小;不变17县城的河岸改造,花溪河岸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考点】光在均匀介质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物体的阻挡时,形成该物体的影子;水

32、面类似于平面镜,由于光的反射,形成倒影,为虚像【解答】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的传播,所以有了树荫的形成;平静的水面是一个平面镜,树反射的光照到水面上,形成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18某同学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三次测量,其结果分别是1643cm、1644cm、1642cm,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不同人的估计值不同,这个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643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误差是测量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消除,只能减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解答】解:为测量更加接近真实值,故在测量时要对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进行估计,也

33、就产生了误差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1643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643cm故答案为:不同人的估计值不同;164319苍蝇每分钟振动翅膀24000 次,山蜂每小时振动翅膀720000次,蜜蜂在空飞行时每秒振动翅膀440次那么,它们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蜜蜂,音调最低的是山蜂【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是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 分别求出苍蝇、山蜂、蜜蜂的频率判断声音的音调【解答】解:苍蝇每60s翅膀振动24000次,苍蝇翅膀1s振动400次,山蜂每3600s翅膀振动720000次,故其翅膀1s振动200次,蜜蜂每秒翅膀振动440

34、次,故蜜蜂翅膀1s振动440次,故音调最高的是蜜蜂,音调最低的是山蜂故答案为:蜜蜂;山蜂20平面镜可以用于成像,一身高178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她在镜的像高178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3s后人与镜的像的距离为4m【考点】平面镜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与物大小相等,判断她在镜的像高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对称,则可求出人与像的距离【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一身高178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在镜的像高为178m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距等于物距,已知此人距离平面镜5m,可知

35、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5m,所以像到他本人的距离为5m+5m=10m由题意可知他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3s后走的路程为s=vt=1m/s3s=3m,则此时它与平面镜的距离为5m3m=2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可知,此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则人和像的距离为:2m+2m=4m故答案为:178;421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冷却物体,0的冰的冷却效果较好原因是冰熔化时吸热【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因为0的冰熔化为0的水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保持0不变,当冰全部熔化后,再吸热,水才能升温;而0的水吸热后直接升温,因此不难判断谁的冷却效果好【解答】解:0的冰熔化成0的

36、水时,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更利于冷却食物,所以0的冰效果会更好;故答案为:0的冰;冰熔化时吸热22小红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她利用该相机做了如下实验:(1)取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说明镜头相当于凸透镜(2)用该照相机镜头当作放大镜观察地上的蚂蚁时,发现蚂蚁被放大了此时镜头距蚂蚁的距离小于(填“大于”、“等于”、“小于”)50mm【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同时要掌握凸透镜的作用(2)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1)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

37、会聚作用所以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这一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此凸透镜的焦距故答案为:凸透镜(2)要将凸透镜做为放大镜使用,需使物体在1倍焦距之内,并且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故答案为:小于2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的反射现象,光路是可逆的;(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将纸板B向后(前)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1)根据题目: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告诉的

38、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2)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B与纸板A不在同一平面上研究【解答】解:(1)由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2)改变纸板B的位置,使其与纸板A不在同一平面上,看看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即可得到结论故答案为:(1)光的反射现象,光路是可逆的(2)将纸板B向后(前)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丽同学做了一次实验就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做是否正确?答:不正确理由是: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不能

39、找到普遍规律;应该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测几组数据(至少要测三组以上)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通过实验数据或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或现象得到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否则具有偶然性【解答】解:为得到正确、客观的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一般都要进行多次,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得到普遍规律,而不能仅凭一次实验就得到结论,容易出现偶然性或片面性,甚至结论错误故答案为:不正确;因为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不能找到普遍规律;应该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测几组数据(至少要测三组以上)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25一束光斜射向玻璃表面,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考

40、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特别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画图【解答】解:已画出法线,入射角为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光斜射向玻璃表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6请在图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解答】解:凸透镜,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则折射光线过焦点入射光线过焦点,则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作图如图所示四、计算题(共20分)27一个杯装有一块体积为10L的冰块,已知冰的

41、密度为09103kg/m3求:这块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是一种性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已知冰的密度和体积,利用m=V可以得到冰的质量,也就是水的质量;已知水的质量和密度,利用公式V=可以得到水的体积【解答】解:由=得,冰的质量m=V=09103kg/m31105m3=0009kg;水的体积V水=9106m3答:这块冰熔化成水后体积为9106m328小豆国庆节时到石林风景区游玩,看到如图所示的新型太阳能电动观光车,车长5m,已知从游客心到景区入口的距离是36km,观光车从游客心到景区入口用时10min,在入口处停留5min,再按原路返回用

42、了15min,路上要经过一座长245m的桥(1)求观光车从游客心到景区入口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求观光车从游客心出发到返回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若观光车在桥上以5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求观光车完全通过桥用的时间是多少?【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已知观光车从游客心到景区入口通过的路程和运行时间,利用v=计算速度;(2)观光车从游客心出发到返回全程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是平均速度;(3)观光车完全通过桥的路程是桥长加上车长,已知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即可求得时间【解答】解:(1)观光车从游客心到景区入口用时t1=10min=h,观光车从游客心到景区入口的平均速度:v

43、1=216km/h;(2)观光车从游客心出发到返回全程的总路程s=236km=72km,总时间t总=10min+5min+15min=30min=05h;平均速度v2=144km/h;(3)观光车完全通过桥所走路程s=s桥+s车=245m+5m=250m,由v=得,观光车完全通过桥用的时间t=50s答:(1)观光车从游客心到景区入口的平均速度是216km/h;(2)观光车从游客心出发到返回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44km/h;(3)若观光车在桥上以5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观光车完全通过桥用的时间是50s29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水面上升到150mL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

44、237g,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空心体积多大?(钢=79103kg/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由密度公式变形公式V=求出钢球钢的体积,再与钢球的体积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实心体积小于实际体积,则是空心的(2)用钢球的体积减去钢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解答】解:(1)V球=150ml100ml=50ml=50cm3;钢=79103kg/m3=79g/cm3由=得钢球钢的体积(实心体积)V钢=30cm3因为V球V钢所以此钢球是空心的;(2)钢球空心部分体积为:V空=50cm330cm3=20cm3答:钢球是空心的,空心体积为20cm3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30潜水员在水看岸上树变高,如图,A为树尖的位置,B为潜水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