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评分细则)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1610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评分细则)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辽宁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评分细则)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辽宁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评分细则)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辽宁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评分细则)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辽宁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评分细则)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评分细则)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评分细则) .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营口市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评分细则)总分1000分评价内容评价项目考核要点检查方法一、坚持医院公益性(60分)(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10分)1、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 规模适宜。(2分)2、医院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2分)3、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3分)4、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3分)查看资料,实地检查。(二)医

2、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15分)1、坚持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2分)2、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3分)3、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3分)4、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3分)5、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2分)6、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2分)查看资料(三)承担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10分)1、将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3分)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3分)3、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2分)4、根据统计法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2分)查看资料,实地检查。(四)应急管理(15分)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3分)2、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

4、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3分)3、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3分)4、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3分)5、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3分)查看资料(五)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20分)1、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2分)2、承担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或承担本地区全科医师培养任务。(3分)3、有制度保障开展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

5、工作。(3分)4、有制度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开展与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的调查研究,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取得成果。(2分)查看资料,实地检查。二、医院服务(110分)(一)预约诊疗服务(20分)1、成立预约诊疗服务专项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有具体部门及专人负责,有多种宣传形式引导。(5分)2、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如:网络、电话、短信、挂号窗口、自助机预约等),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5分)3、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合理的号源分配方法、预约登记完整、详实、违约管理措施、医生出诊管理制度、建立预约提醒机制等),有操作流程,逐步提高患者预约就

6、诊比例。(5分)4、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5分)查看资料,实地检查医生值班表、文件,打预约电话核实,现场查看等。(二)门诊流程管理(20分)1、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5分)2、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遇有医务人员出诊时间变更应提前告知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5分)3、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5分)4、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配套医疗资源。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5分)现场查看(

7、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20分)1、合理配置急诊人力资源,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4分)2、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3分)3、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3分)4、建立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4分)5、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3分)6、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

8、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来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管理与定期评价,促进持续改进。(3分)现场查看,检查培训笔记、签到本。(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10分)1、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2分)2、为急诊患者入院制定合理、便捷的收入院制度与程序。危重患者应当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2分)3、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在主管部门组织下,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2分)4、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管理,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2分)5、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

9、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2分)查看资料(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10分)1、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服务收费管理,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方便患者就医。(4分)2、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公示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3分)3、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3分)查看资料(六)患者的合法权益(10分)1、医院有相关制度保障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其权利。(2分)2、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特殊治疗及处置,并获得其同意,说明内容应当有记录。(2分)3、对医护人员进行知情同意和告知方

10、面的培训,主管医师能够使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2分)4、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临床人体试验)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有审核管理程序,并征得患者书面同意。(2分)5、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2分)查看资料,现场抽查病人了解情况。(七)投诉管理(10分)1、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3分)2、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及其联系方式,同时公布上级部门投诉电话。建立健全投诉档案,规范投诉处理程序。(3分)3、根据患者和医

11、务人员投诉,持续改进医疗服务。(2分)4、对全体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2分)查看文件,抽查病人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八)就诊环境管理(10分)1、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1分)2、急诊与门诊候诊区、医技部门、住院病区等均有明显、易懂的标识。(2分)3、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2分)4、有保护患者的隐私设施和管理措施。(1分)5、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2分)6、落实创建“平安医院”有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有成效。(2分)现场查看三、患者安全(100分)(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

12、身份(10分)1、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如: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2分)2、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2分)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4分)4、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2分)查阅文件,现场检查。(二)确立在特殊情

13、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10分)1、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当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2分)2、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当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3分)3、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3分)实地检查(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10分)1、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3分)2、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

14、度与工作流程。 (3分)3、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2分)查看资料(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10分)1、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5分)2、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5分)查阅文件,现场检查。(五)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10分)1、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与使用要求,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15、(5分)2、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5分)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0分)1、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5分)2、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5分)查阅资料,现场检查。(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10分)1、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5分)2、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5分)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10分)1、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

16、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5分)2、实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5分)查看资料(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0分)1、有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4分)2、有激励措施,鼓励不良事件呈报。(2分)3、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4分)查看资料(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10分)1、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作出正确理解与选择。(5分)2、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

17、物使用等。(5分)查看资料,抽查患者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450分)(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10分)1、有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相关任务。(3分)2、医院有适当的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药事管理、护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等组织,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3分)3、医疗、护理等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18、管理工作,并落实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并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4分)查看资料(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2分)2、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南。(3分)3、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每两年组织卫生技术人员考核。(3分)4、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体制,按照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隐瞒和漏报。(3分)5、医院、职能部门、各临床与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人员能够应

19、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通过适宜质量管理改进的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并做好质量改进效果评价。(3分)6、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参与能力。(3分)7、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制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与评价改进的效果提供依据。(3分)查看文件,实地检查,查看培训记录、签到本,现场考核不同级别医务人员至少2项“三基三严”内容。(三)医疗技术管理(20分)1、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

20、。(4分)2、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建立医疗技术目录,并根据医院开展医疗技术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应按规定报批。(4分)3、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降低医疗技术风险。(4分)4、开展科研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4分)5、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

21、卫生技术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和“准入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4分)查阅资料,抽查科室。(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可选,县医院必选)1、按照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求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开展工作所必要的组织体系与明确的职责,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4分)2、根据医院医疗资源情况,以常见多发病为重点,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医院执行文件,实施教育培训。(4分)3、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3分)

22、4、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出院30天内出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3分)5、医院定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3分)6、制定相关的制度与程序保障卫生部文件规定上报的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做到正确、可靠、及时。(3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1、由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2分)2、应用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

23、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和使用药物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行为。(3分)3、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3分)4、规范院内会诊管理,明确院内会诊职责,提高会诊质量和效率。(3分)5、为出院患者提供较详细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2分)6、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指南与质量安全指标,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评价,优化医疗服务流程。(3分)7、对开展新生儿住院诊疗活动的医院,应当按照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建立符合规范

24、的新生儿病室。(2分)8、应按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要求,规范肿瘤诊疗活动。(2分)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1、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2分)2、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订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3分)3、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2分)4、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2分)5

25、、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3分)6、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切除组织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3分)7、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2分)8、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适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建立“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改进和控制体系。(3分)查阅资料,现场检查。(七)麻醉管理与持

26、续改进(20分)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3分)2、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制定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2分)3、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2分)4、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2分)5、有麻醉复苏室,管理措施到位,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记录麻醉后患者的恢复状态,防范麻醉并发症的措施到位。(3分)6、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能有效地执行。(2分)7、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症,合理、安全输血,合理安全用血。(2分)

27、8、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麻醉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质量与安全指标来确保患者麻醉安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4分)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可选,县医院必选)1、重症医学科室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指南的操作技能,定期评价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4分)2、有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患者入科、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定期评价收

28、住患者的适宜性及临床诊疗质量,并能以此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性。(4分)3、对医师与护士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达到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有分级查房制度与执行程序,实施重症患者联合查房制度,患者诊疗活动由主治及以上医师主持与负责。(4分)4、严格执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文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的血行性感染、留置导尿所致的泌尿系感染有预防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4分)5、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保障患者的

29、安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4分)查阅资料,现场检查。抽查一名医务人员操作心肺复苏技能。(九)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1、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规范传染病处理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3分)2、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不得推诿或者拒绝接诊传染病感染者或传染病患者。(3分)3、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3分)4、开展对传染

30、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3分)5、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做好院内及责任区域内的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3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十)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10分)1、中医诊疗科室的设置应当符合卫生部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等法规的要求。(2分)2、按照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服务。(2分)3、医院根据医疗资源情况设置中药房与中药煎药室,应当符合卫生部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的要求。(3分)4、科主任、护士长及具备资质的

31、中医药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团队,根据中医诊疗理念、中医科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医疗文件书写、诊疗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3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十一)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10分)1、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应当符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能开展康复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3分)2、康复治疗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实行康复评定,并给予规范的治疗、指导。(3分)3、鼓励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向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说明康复治疗方案,鼓励其主动参与康复治疗。(2分)4、定期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估。(2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十二)

32、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10分)(可选)1、实施疼痛治疗医院与医师需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诊疗科目及医师资质;医院规定疼痛治疗服务的范围。 (2分)2、依据服务的范围,建立疼痛的评估程序与追踪疼痛,用临床路径指导疼痛的诊疗活动,规范地评估疗效,规范书写医疗文件。(2分)3、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和疼痛知识的教育。(2分)4、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2分)5、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疼痛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2分

33、)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十三)精神科疾病的管理与持续改进(10分)(可选)1、实施精神科疾病治疗的医院与医师需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诊疗科目及医师资质;医院规定精神科治疗服务的范围。(2分)2、依据服务的范围,建立入院评估、住院说明的程序,用临床路径指导精神科疾病的诊疗活动,规范地评估疗效,规范书写医疗文件。(2分)3、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保护措施,向家属提供医疗保护措施的知情同意和教育。(2分)4、向精神残障者或其他躯体疾患者提供多科联合诊疗服务,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1分)5、对精神残障者提供出院康复指导与随访。(1分)6、科主任、护士长与具

34、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精神科疾病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2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1、医院药剂科设置以及人员配备符合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药剂科基本标准”国家的要求;建立医院药事管理组织。(2分)2、加强药剂管理,规范采购、储存、调剂,有效控制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供应。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 种。(2分)3、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有相关规章制度和程序,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抄录、审核、调配、核发、用药交

35、待和监测等行为。(3分)4、医师、药师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并有相应监督考评机制。(2分)5、医师、药师、护士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合理使用药品,并有监督机制。(3分)(六)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观察用药过程,监测用药效果,按规定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并将不良反应记录在病历之中。(3分)(七)药剂科配设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促进合理用药。(可选,县医院为必选)(2分)(八)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定期通报医

36、院药物安全性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的结果。(3分)查阅文件,检查处方,抽查病志。(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1、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3分)2、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3分)3、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验结果。(4分)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4分)5、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规定,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3分)6、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

37、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行比对和质量控制。(3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十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1、病理科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4分)2、从事病理诊断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人员资质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诊断与制片质量符合相关规定。(4分)3、有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程序与措施,遵照实施并记录。环境保护及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符合规定。(3分)4、及时提供规范的病理诊断报告,有严格审核制度。(3分)5、临床病理医师能够解读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

38、供支持服务。支持下级医院解决病理诊断问题。(3分)6、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3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1、医学影像(普通放射、CT、MRl、超声、核素成像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影像服务。(4分)2、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3分)3、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有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3分)4

39、、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受检者防护制度和措施,遵照实施并记录。(3分)5、环境保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符合规定。(3分)6、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4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5分)2、设立血库,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 (5分)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

40、临床安全、合理、科学用血。(5分)4、开展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5分)5、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和相容性检测,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5分)6、输血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5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50分)1、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组织健全。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5分)2、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3分)3、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

41、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医务人员掌握防止职业暴露和暴露后处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10分)4、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5分)5、贯彻执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有多重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8分)6、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分)7、消毒、隔离、防护管理。医院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够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

42、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卫生部相关要求。(8分)8、医院感染管理监测与改进。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相关组织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将医院感染情况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比较;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5分)9、医疗废物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4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二十)血液净化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1、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合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部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的要求,满足医院功能任务要求。逐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比例。(5分)2、有质量

43、管理制度与应急处理预案,落实措施,保障安全。(4分)3、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5分)4、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符合要求。(4分)5、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4分)6、执行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4分)7、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重点是定期对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和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价,促进持续改进。(4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透析室,现场考核医务人员。(二十一)医用氧舱管理与持续改

44、进(10分)(可选)1、依法获得医用氧舱使用证及医用氧舱备案表。执行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医用氧气加压舱、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等国家公布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2分)2、有医用氧舱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1分) 3、掌握高压氧治疗的适应征、禁忌症,执行医嘱,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及记录。(2分)4、医用氧舱由经培训并具备相应资格的医师负责,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取得相应资格证书。(2分)5、按照规定定期检验医用氧舱,制定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措施和方案,并定期演练。(2分)6、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

45、量安全指标,加强高压氧治疗诊疗服务的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1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二十二)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可选)1、为患者提供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其他(是指本标准中未单列的项目)特殊诊疗服务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2分)2、由被授权的、具备法定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其他特殊诊疗服务。(3分)3、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执业医师出具诊断报告,解读检查结果;建立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相关制度,并进行质量控制活动。(3分)4、符合环境保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3分)5、开展诊断核医学(脏器功能测定和体外微量物质分析等)活动时,应符

46、合GBZ120-2002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中的要求。(2分)6、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或由专人负责,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2分)注:本节适用于脑电图检查室、肌电图检查室、呼吸功能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内镜检查室、诊断核医学(放射性分析、体内检测)等特殊检查部门。查阅资料,实地检查。(二十三)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1、病历(案)管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范。(5分)2、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

47、写门诊、急诊、抢救、留观及住院患者的病历,按规定保存病历资料,保证可获得性。(4分)3、加强安全管理,保护病案及信息的安全性。(4分)4、有病历书写质量的评估机制,定期提供质量评估报告。(5分)5、采用疾病分类ICD-10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科学的病案库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4分)6、严格执行借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制度,防止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及使用,避免患者隐私的泄露。(4分)7、推进电子病历,电子病历符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4分)查阅资料,实地检查。五、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100分)(一)确立护理管理组织体系(15分)1、院领导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协调与落实全院各部门对护理工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