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论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交融性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的体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1721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格式]论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交融性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的体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word格式]论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交融性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的体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word格式]论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交融性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的体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word格式]论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交融性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的体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word格式]论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交融性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的体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格式]论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交融性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的体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格式]论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交融性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的体现.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交融性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的体现54品艺斋ARTSALON福建艺术20113Onintega童l0ofMUSiceUltureof撰文/马骏克里奥拉舞曲组曲是阿根廷作曲家阿尔伯托.吉纳斯特拉(1916-1983)的作品.吉纳斯特拉的作品大多以民间曲调为素材.运用传统结构与现代技巧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其作品风格呈现出缤纷的多样性和丰富的表现力.从而使国际音乐界充分认识到他的杰出才华.也使他成为20世纪拉丁美洲作曲领域的领袖人物之一一吉纳斯特拉及其创作阿尔伯托.吉纳斯特拉是民族乐派作曲家.是年轻一代阿根廷作曲家中杰出的代表他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为欧洲白人的后裔.从小学习音乐.12岁

2、时进入威廉姆斯音乐学院学习.毕业时曾获作曲金奖1938年在阿根廷的最高音乐学府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音乐学院学习音乐21岁的他大学还没有毕业时.在阿根廷科隆剧院上演了他的第一部芭蕾舞剧组曲帕南比(Panambi),在这部作品中显示出拉美音乐节奏的活跃和作者配器的华美.给他带来了全国性的荣誉此后在第二届美洲音乐节上,钢琴协奏曲和奇妙的美洲的完美演fJJ确立了他在国际乐坛上的地位吉纳斯特拉创作的作品数量庞大.种类风格繁多,涉猎于各种器乐,声乐创作领域他的创作生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客观民族主义时期(obiectivenationalism193419471.这一时期他继承了l9世纪后期阿根

3、廷民族主义音乐传统.直接从传统音调中提取素材,表达自己对于祖国阿根廷历史,文化传统的理解:第二个时期为”主观民族主义时期”(subiectivenationalism1947-1957),他将阿根廷原有的民间音乐风格提炼升华,加以完美的技巧形成精致,抽象的音乐形式,作者简介:马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0级硕士生.并同时强调音乐的自由即兴性:第三个时期为”新表现主义时期”(nco-expressiOllism1958-1983).这个时期他担任拉丁美洲中心的高级研究室主任.研究室发展了先锋派的技巧.邀请科普兰.梅西安等人来讲学.因此他的创作将超现实主义与l2音体系及先锋派巧妙的结合在

4、一起.同时还受维也纳学派的影响.表现主义主宰了他的美学观,作品中常采用不确定音,多种节拍等特殊音响效果吉纳斯特拉的种种创作手法运用都让我们不禁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如德沃夏克,格里格.乃至2O世的作曲家如西班牙的法雅,匈牙利的巴托克等人联系起来二,阿根廷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属拉丁美洲第二大国16世纪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大量来自欧洲的移民到了这里.目前白种人占绝大多数.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后裔.在这里,不同人种和民族以他们独特的音乐思维.展现他们的艺术才能和文化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三点:原住民音乐因素:伊比利亚半岛人为主体的欧洲人的音乐因素和非洲黑人的音乐因素:1,

5、印第安因素印第安人擅长音乐旋律.以平面的,线状的音乐思维为主.印第安人长期居住的自然环境远离拉美文化中心.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其性格比较谨慎.谦虚.音乐多带有忧郁,哀怨的色彩他们使用音乐表达生活的状况,旋律单纯,走向有下降的趋势.音程的跳动幅度大,起伏较多,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常有人声呼唤声或者是模仿鸟兽的呜叫声结构规律方整.但开头常使用散板.另外.他们的音乐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声.缺少多声部音乐.但是在器乐合奏曲中.经常在旋律上重叠四度,五度和八度进行.音乐采用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do,re.mi1.1a),G,E,D,C,A五种凋式都存在.调式以小凋居多,大小调交替也不少.节奏较单纯,偶

6、数节拍2/4,44最为常见,并常将每拍细分为2个音或3个音.也采用切分.但重音落在每拍的第一个音上节拍比较自由.乐曲经常无小节线分割.即兴性很强2,伊比利亚因素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有着西欧的音乐文化基础又有着东方各民族的影响.其音乐无论是在节奏等各方面都表现H欧洲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特点其中三拍子的音乐尤其盛行.但又不像厕舞曲那样重复不变的呆板.他们将每拍分割成细小的音符.赋予了独特的律动感.比如”波莱罗”舞f#l的节奏等总的来说,欧洲人以音乐和声,复调见长.以立体的,块状音乐思维为主,他们采用七声音阶,常用变化音进行转词,旋律的进行比较圆滑,平稳.音程跳动不大.音色柔和,抒情3/

7、4和6/8的节拍两种节拍的交替形成复杂且有生气的节奏乐段结构对称,方整另外.他们的音乐中常带有淡淡的乡愁.这是从祖先遗传下来的怀乡,思念母国之情.3,非洲黑人因素非洲黑人在l6世纪初作为欧洲的奴隶开始进入拉丁美洲.他们给拉美音乐带来的影响往往体现为强烈的主体性非洲黑人的音乐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和世俗性特征在旋律方面大多数采用七声音阶,用的音域不宽,而且重复多,变化小喜欢音色浑厚的演唱方式.善于即兴.所以乐段经常比较零碎.不够方整通常采用对话式的演唱形式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他们音乐的最大特色在于与生俱来的良好的节奏感.其音乐表现以点状的,跳动的动力性节奏思维为主多采用2拍子.将两三种以上的节奏重

8、叠交替进行.同时不断加入即兴的切分音错开强拍的位置.充满活力由于长期的人种的混合.阿根廷的民族音乐经过了长达数百年的融合形成一种统一而又多元的音乐文化印第安人在欧洲人的舞曲和黑人的舞曲中渗入了采用五声音阶的印第安人的旋律成分而欧洲人和黑人则将印第安人音乐突破了五声音阶,引进了三拍子的节奏黑人又将三拍子压缩为两拍.节奏切分化,乐段结构失去了方整性.这三种风格的混合.从旋律节奏方面看,可以引用尼.斯洛尼姆斯基拉丁美洲的音乐中的一段话来做说明:”在旋律上.印第安人提供基本的五声音阶模式.欧洲殖民者的影响表现在扩展音阶,增加和弦上.黑人则增加了变化音的修饰在节拍和节奏上.印第安人坚持短句长休止.用单调

9、的击鼓声做伴奏殖民者的节奏主要是西班牙典型的3/4和6/8的双重节拍.结果在小节中央产生特征性的交错节奏黑人的影响是在几乎不变的2,4拍内加入切分音”三,阿根廷多元统一文化语境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创作中的显现作于1946年的克里奥拉舞曲组曲Op.15,又称为阿根品艺斋ARTSAION福建艺术2011355廷乡村舞曲组.这个作品是吉纳斯特拉从早期客观民旗主义时期过渡到中期主观民族主义时期分界点的作品.在大量保留了客观民族主义时期对民间素材的使用外.还加入了作者对于素材主观理解的趋势这首曲子分为五首舞曲和终曲六个部分:1.很弱的小柔板AdagiettoPianissimo2.乡村风味的快板Alleg

10、roRusti3.如歌的小快板AllegrettoCaIlia.bile4.平静而富于诗意的CalmoeRJetic05.谐谑曲Scherzando6.终曲:精力充沛的急板Coda:PrestoedEnergico这五首舞曲都带有两个共同醒E【的特征:一是充分利用南美音乐民间素材:二是集不同的舞蹈节奏类型于各个曲目当中我们可以从旋律.节奏-q现代和声的素材运用上.看出他对于阿根廷典型性音乐语言的充分发展和创作.并在其中不难找出不同人种所特有的音乐特点1.节奏特点冯?彪罗说:”最先有的是节奏,它是音乐中最直接煽情的因素.”印第安的节奏以2拍子居多.民间音乐往往采用短句.其间多有长休止方式.西方音

11、乐传人后,为这些休止的伴衬提供了表现的平台.显示出多样的节奏变化.第1I1首1012小节.5/8奇数拍和6/8偶数拍的交替使得乐曲具有律动感,左手的三音和右手的两音相对.交错的节奏形成带切分的舞曲节奏单位拍内的切分节奏.使略显生疏旋律音调变得让人亲近.人类共有的韵律美感在这里被轻小调而成为”印欧音阶”而黑人则用他们最擅长的即兴变化音将”印欧音阶”修饰得更加华丽与繁复这样的繁衍过程.与西方旋律调式发展后期f浪漫主义后期直至近现代音乐时期)为追求调式音阶的多样化.在世界范围内搜寻特殊的民族调式,混合调式,甚至设计新颖的人工音阶不谋而合.因此,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我们可以发现吉纳斯特拉将现代的和声

12、手法巧妙地融合进美洲音乐特有的调式旋律中.辅之以色彩性的曲调.使克里奥拉舞曲组曲的每一个小曲都富有了拉美的印记:3.音色特点非洲移民带来的粗野,浑厚的乐音与美洲音乐交汇融合.构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音色但讲求自然的发声状态以及保持音乐音响的自然生成而不作进一步的抽象规范的音色自然化是美洲音色的重要特质.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吉纳斯特拉也将美洲音乐音色的这一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尾声coda部分:从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吉纳斯特拉独特的光彩炫技的写作手法此时已经发展成为狂野暴躁的打击乐风格.在右手类似黑人打击乐节奏的伴奏下.左手全是切分音节奏的旋律富有动力性.恰似拉美人民在休闲时狂欢起舞的场景.扩大热烈

13、的结束部与作品诗意如画的慢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正是阿根廷民族音色审美的具体显现四,吉纳斯持拉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民族钢琴创作的借鉴意义阿尔伯托?吉纳斯特拉在克里奥拉舞曲组曲中将创作技法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展示.他借助民间音乐歌曲旋律作为主题并将它们融人自己精确的和声,节奏和织体中.对于节奏和声以及旋律的运用.有着其早期创作的风格.可又在此风格上加入了主观的理解:将阿根廷的音乐元素赋予丰富的节奏型和多重的调性以及复杂的多层次结构.加之以光彩的炫技写作手法:巧妙的布局将细腻的乐段和极具动力与活力的乐段穿插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多种速度和狂野的打击乐风格.造成激动不安的情绪:戏剧性的动机与不同织体片段的交替

14、出现.以及变换不定,丰富多彩的节拍和节奏,以及多调性的使用等,使乐曲散发着一股浓厚的阿根廷民族气息.是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完美结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如何把中国文化中这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的精华.用现代人的观点.按照民族欣赏习惯和需要.创造性地写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钢琴曲如何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原则下实现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通过对吉那斯特拉音乐创作探究.我认为:作品的创作应进一步研究历史文化的性质,特点,相互关系及发展规律,从民族区域原有的曲调,旋法结构,节奏特点,调式特征出发分析着手,在乐曲结构,模仿的运用,和声手法的运用,多声部的编配,民族旋律气质等方面有所突破.关键问题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民族神韵为基点.挖掘和剖析并适当吸收外来的创作技法.用钢琴丰富的和声织体和表现手段对民族音乐旋律中特有的气质和神韵予以再创造.使之既具有地方色彩及民族音乐的隽美.又能将民族音乐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和升华通过对阿根廷民族音乐文化交融对吉那斯特拉音乐创作影响的探究.以及对克里奥拉舞曲组曲的初步分析,我们不难感受到渗透其中的拉美音乐多元文化气息.以及作者在作品中.如何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法相融合的创作技巧将民族元素延展,发扬.他为我国现代民族钢琴作品创作提供一个优秀范例,无疑这是一条回望传统面向未来的成功的创作之路!责任编辑/吴思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