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1728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5.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材.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中简介:县第三中学是1987年创建的一所县属初级中学,地处县西正街,占地面积10500m2,建筑面积9800m2,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848人,教职工143人,其中专任教师119 人,本科学历103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县级以上教学能手27人。我校在“以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确立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和“建设一流设施的学校,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争创一流的地方名校”的学校发展目标。学校制定和落实了各类管理育人制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管理趋向民主、制度等

2、多元化,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逐步达到精细化和人文化管理的和谐统一,建立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先后荣获省级“五四红旗团委”、省级“法制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省级“基础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校园”、市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级“平安校园”、县级“卫生单位”、“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安全管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在县上举办的艺术节演出、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从20022014连续十多年全县中考中,我校升学成绩均名列前茅;近年来,学校集体、师生个人共获国家、省、市、县

3、各种奖励248项。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先进的教育设施为手段,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保证,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我校创办成一所具有显著特色的地方名校。县慨况:县位于陕西省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毛乌素沙地南缘,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71510822,北纬36493753。东至东南与本省靖边县、吴起县相连,南至西南与甘肃华池县、环县相接,西与宁夏盐池县毗邻,北至东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相邻,系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东距榆阳区303公里,南距省城西安

4、市647公里,西距宁夏首府银川市17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1270公里。古长城横贯县境东西。自古以来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经济交往异常活跃。素有“旱码头”之称,草原文化、黄土文化、农耕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交融,“三边”地方文化特色显明(亦称长城文化带),土长城、窑洞、剪纸、针织艺术、秧歌、陕北说书等,在周边地区及国内外家喻户晓。辖25个乡镇,面积6920平方千米,人口33万。农作物以杂粮为主,石油、盐、皮毛、乳品、马铃薯为支柱产业。滩区马铃薯,白于山荞麦、黑山羊、白泥井红辣椒、东滩炉馍驰名中外。三边文化: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赶上那个骡子哟走三边。三边那个地方哟有三宝,食盐的个皮毛哟甜甘草。”

5、民歌里唱的是三边,为什么又统统把“三宝”归人了的门下?原来所谓三边,本指塞外的三个叫“边”的小镇,即就是、靖边、安边。定、靖从设县以来就是两县,安边却基本上没有设过县(国民党时期短暂设置)。的民俗文化既传承了陕北黄土文化、长城文化、又融汇了草原文化,地域特征非常明显。它的质朴性、民族性、地方性、艺术性十分独特。表现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三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三边地区历经蒙、汉、回多民族集居,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自由传播,互相具有包容性,不仅对理解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文化政治格局是有启示性,而且对当前我们的党和政府处理日趋复杂的

6、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具有启示意义。费孝通先生讲文化说:各美其美,美人所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在三边地区能看到一些征兆。黄土文化:黄土文化是中国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黄土文化本属于地域性文化,但由于它具有以上所说的独立性、特殊性和典型性特点,使它大大超出了地域的局限,而具有了某种探示和涵盖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说到底是一个大同化的过程。她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总是在不断的融合同化,又在融化中顽强地显示着各自文化的特性。黄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独具个性的文化体系。何谓“黄土文化”?简单地说,黄土

7、文化由“黄土地”这个习惯性称谓而得名。黄土地,本来是对整个黄土高原的一个代称,然而这个区域太辽阔了,包容了众多省区、众多民族,而这众多省区、众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不尽相同的,更无法用一个概念去概括之。那么,“黄土地”是对何而言的呢?按照人们习惯性概念和文化内容的属性及特点,黄土地专指黄土高原西部这一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以陕西北部为中心,包括与之相接的晋西北山区、内蒙河套南部以及甘肃、宁夏靠近陕北的部分。这个特定的区域,我们权且称之为“陕北黄土高原一带”或“陕北一带”。这就是黄土文化的区域范围。人们其所以将这个区域从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内分离出来,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区域来看待并冠之为“黄土地”,乃

8、出于文化方面考虑。在长期的文化演变过程中,黄土高原的大多地方,其文化形态或稳定于某一模式,或完全被同化,至今已少有变异、少有特点了,比如黄土高原北部接近蒙古草原地区,已基本为畜牧文化(或称草原文化),而黄土高原东部及南部,则早已被中原文化(或称农耕文化)所同化;陕北黄土高原一带却不然,从历史上看,这里是一个对外相对封闭而内结构紧密的区域。它北连鄂尔多斯草原,南接八百里秦川;东面,是人口密集的晋中平原;西面,又是人烟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这块南北和东西走向均在一千公里左右的黄土地,虽然处于关中、晋中、草原、河套几个大的地理构架的中心,却又恰巧独立于外界,成为一个“四不沾”的地方。除战争需要和戍边而

9、外,外界很少小此地。从内部来看,几千年来形成的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又使它产生了极大的内聚力,继而增强了这个地域的独立性。千百年来,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自然环境中,其经济方式、交通方式、居住方式、饮食习惯等风俗均大体相同,连语言都基本一样;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也往往是他们共同的命运。这多方面的共性,既增强了这块土地的有机性和统一性,又增强了它的独立性,逐渐形成了它自己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属一种综合性文化模式,与畜牧文化、农耕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因而它区别于黄土高原其他地方、其他民族的文化而自成一家,成为中国北方文化一个突出的典型。这些年来,黄土文化越来越受到

10、海内外的关注,许多人涉足这块土地进行文化考察,“西北风”、“西部电影”在大陆引起了长期的文艺风潮,黄土地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如此看黄土文化,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心方面的因素在内。但黄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是根本所在。笔者经历了30多年的黄土地生活和对黄土文化十多年专门考察研究,认为黄土文化的价值主要显示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在民族文化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一是它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探示研究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也叫游牧文化是指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

11、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其中价值体系是其核心内容。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中华各区域文化中分布最广的区域文化.分布长城内外。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如陕北方言),戏剧(如秦腔),民歌(陕北民歌、信天游、陕北说书等),秧歌(如县每年正月十五的红火),风俗(每年八月十五日要做炉馍,吃羊肉,过年要吃饺子(扁食)及各类祭祀活动(如

12、“游九曲”),正月二十三日的“燎干”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长城文化:长城两边农、牧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一体化,首先发生在两个世界的交接地带,在这里,农、牧民族发生极为频繁的交往。游牧人口的南移,农耕人口的北迁,农、牧社会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得以逐步实现。而在农牧人口的汇聚地带,农、牧人口的叠移形成了叠合的半农半牧带,这便是中国历代版图上长期存在的特殊区域,因其以长城为枢纽标志,所以称为“长城文化带”。剪纸 荞麦,洋芋 炉馍、白于山黑山羊、土长城、等做简单概括编写本教材缘由:美来自民间,来自生活,民间美术朴实、圆满、积极向上。我国的民间美术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者的美术,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

13、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我们在教学中恰好可以利用这些作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要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产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产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民族、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并发扬民族传统。通过学习民间美术,探寻美的根源、启发美的感受、塑造美的心灵!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及本土特色资源教育,是在青少年中播下热爱民族艺术的种子。中学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相对滞后,需从建构校本课程,开发地方性乡土教材;提高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知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利用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等几个方面,加强、落实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美术校本教材主要由课题一,家乡美景北部滩区十里沙、马莲滩和南部山区白于山、课题二,丰富多彩的三边民间艺术、课题三,有趣的版画、课题四,走进大自然寻找失落的文明等四部分组成,其中突出了地方性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地点本土化、时间时代化、活动个性化的特点。地方性美术资源是属于薪火相传的地方文化。旨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进而欣赏家乡美景,品味家乡文化、关怀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本地灿烂的历史文化,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

15、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加深对地方民间艺术的理解,使学生领悟地方美术文化的内涵,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责任感。课题一北部滩区美景十里沙、马莲滩和南部白于山山区为背景,开展家乡美景的发现、欣赏、交流、表现及保护的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美化家乡、参与家乡建设开发与保护的意识,并提高学生对我县地处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及长城文化带相融合的独特文化之美的再认识。课题二丰富多彩的三边民间艺术主要组织学生调查、发掘、欣赏本地、乃至榆林市、陕西的民间美术的作品资料、种类及现状,并选择一、二种尝试学习制作,期冀加强对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独特文化资源的认识与了解,并

16、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课题三引导学生欣赏、评析版画作品,了解版画种类、艺术特点和制作,掌握简单易学的纸版画制作方法,力图形成本校的特色美术。课题四基于本地资源包含剪纸、针织工艺和地方古建筑特色三个课题,主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擅于利用身边资源、提高自身审美和动手的能力。课题一:家乡美景(一)北部滩区十里沙北部滩区荞麦花盛开的季节(之一)北部滩区荞麦花盛开的季节(之二)十里沙(塞外风情)家乡美景(二)-南部白于山区白于山梯田白于山石油开发图白于山涧地耕作地貌油菜花开西部开发中的北部滩区秋天的脚步近了,美丽的的十里沙和南部白于山区又换上了大气而又霸气的崭新的秋装。此情此景,我们策划

17、一次秋游,既能欣赏到大自然的活力,同时,又能让学生欣赏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也会萌发出学生主动描绘家乡美景的激情。 活动一:体验与选择任何时候,美妙的大自然都在吸引着我们:树木、田野、山川、河流。只要我们用心灵去接触自然,四季的更替、朝暮的变化都会悄悄地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惊喜。而走进自然,则更让我们陶醉其中。风景画便是用画笔来描绘这样的感受。1、如果走进上面这些画中,你能听到什么、触摸到什么?2、你对十里沙有哪些美好印象? 3、你对白于山区有哪些特别印象?4、北部滩区与南部山区印象的不同之处?5、你想选择那个场景才能表现你的感受?北部滩区影像1 马铃薯开花 马莲滩午后秋景白于山耕种的梯田活动二 :

18、 讨论与交流 1、谈谈自己对家乡风景的突出感受与表现意图?2、 其他同学的选材与构思对自己有何启发? 3、 好看的风景展现在眼前。太宽广了,都没法决定画什么了。这时你可以选择取景框来看一看,选择要画的对象。 十里沙的乡村公路白于山梯田(国画)白于山人家(线描)白于山窑洞(速写加简单设色)院落窑洞速写白于山梯田(油画)活动三:欣赏与创作1、采用那种表现手法最能表现十里沙的美感?南部山区是否也可以同样进行表现?2、 采用那种构图最适合画面的效果? 3.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会有不同画面效果?4、多角度感受美景:高处鸟瞰、往上看、往下看、远看、近看都会有不同的效果。 白于山 国画 窑洞(油画) 窑洞(国

19、画)十里沙滩区与沙漠过渡带美景滩区荞麦花开的季节大气透视:风景画的一种技巧,随着物体逐渐向远处消退,明暗对比逐渐减弱,明亮部分逐渐变暗,深色部分渐渐变浅,直到整个明暗对比成为一个中间色调。空间透视:一种加强层次感的技巧,使画面深处的颜色对比和明度对比随着物体向远处延伸而逐渐减弱,浅色部分越来越淡,深色部分越来越浅,直到所有的对比融为统一的浅色调。活动四 :展示与评价 1、在展示中评选优秀作品, 3、提出以后的努力在交流中互相探讨经验 并给于表扬 。 2、相互交流作品感受。 马莲滩海子边的小树 (国画写生) 王盘山到樊学的小道(国画创作) 十里沙的秋(油画点彩) 马莲滩(水彩) 通过对这次秋游我

20、们分别到了北部滩区十里沙和马莲滩、白于山区,那么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大自然的美景是否与我们的心灵产生了共鸣?那么美是什么?美是使人感到清醒凉爽的快感的清水,减轻疲乏,收到苏醒恬静效力的醇酒,给予怀着悲哀情绪者以温情的安慰和激励,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课题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更别具一番风味,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就会创造出不同的美,给人一种浓厚的乡土气息,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独特感受。连年有余 你见过剪纸吗?红与白的美丽、简洁、淳朴,透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情。能谈一下对这些民间艺术品的感受吗?1、 你知道作者的创作意图吗?连

21、年有余 杨虎堂 面点艺术活动一:欣赏与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中所表现的场景有何感受? 活动二:分析与研究1、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2、你了解这些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3、你能想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吗?活动三讨论与交流思考:1、你从这些民间艺术作品中获得了那种审美感受?2、不同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态度和感情?试一试:1、漂亮的民间艺术是否让你刮目相看?2、不想逆向尝试一下吗? 通过本课的欣赏,谈谈自己对民间艺术的感受,其实只要你善于发现,美无处不在。课题三:有趣的版画 活动一:发现与交流 什么是版画?版画是造型艺术之一,作者在各种不同材料的板面上通

22、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版画和其他画种的区别在于版画不是用笔直接在纸上画出来的,而是把画稿利用刻制工具,如刻刀,笔等刻制成各种各样的印板,能印出许多相同的原作,如同盖印章一样,可不断重复印刷。而一般绘画,无论是国画、油画、水彩画都是直接在纸上或布上作画,每次只能画出一张原作。版画按制版材料、印制方法或印制颜料的不同可分为许多种类。按制版的材料来分,有纸版画、吹塑版画、本板版画、麻胶版画、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按印制的方法来分,有凸 印版画、凹印版画、平印版画和漏印版画;按印制颜料来分, 有油印版画、水印版画、油水混合印版画。这里我们以制版材 料来给版画家族中常见的版画分类。 最可爱

23、的人 嬉春 作者:杨虎堂考考你?1 版画是怎样表现绘画主题的?2 采用版画这种表现方法的好处有哪些?3你喜欢版画的原因是什么?活动二:学习与练习纸版画的学习与欣赏纸版画是版画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是用不同的纸版,经过剪、贴、撕、刻、揉、压等方法制成底版,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画,它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效果独特,是一种成本最低廉、最容易掌握的版画种类。 活动三: 尝试与评述1 。 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制作一张版画。 2 。布置展示,全班同学展开评论。 课题四:走进大自然 第一课:剪纸艺术我们可爱的家乡白于山上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我们还探索了最有名的地方文化资源之一,那就是-剪纸,我们一起来试

24、试吧?活动一:收集与交流 剪纸是陕西省榆林市县妇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汉族民间艺术。县的民间剪纸世代相传,历史悠久。新春佳节、婚姻喜庆之时,农家都有贴窗花的习俗,将不同图案的剪纸贴在门、窗、炕围、米囤上,既有消灾避邪、祈求平安吉祥的寓意,又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本课意在让学生详细了解剪纸艺术的分类、寓意及创作过程,在手工制作中接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及艺术特色。传统剪纸有喜庆丰收的“连年有余”,延年益寿的“鹤鹿同春”,除邪避灾的“大老虎”,寓意婚姻美满的“蛇盘兔”、“鱼闹莲”,寓意繁衍生命的“麒麟送子”、“石榴结籽”、“娃娃坐莲花”、“抓髻娃娃”等。剪窗花主要采取透雕剪的手法,内部线条纹样有月牙纹

25、、锯齿纹、如意云纹等,整体轮廓线条清晰流畅,造型栩栩如生。 蛇盘兔 你知道蛇盘兔是什么意思嘛?你能理解创作者的心理世界吗?喜上眉梢、连年有余呢? 创作核心在理论上好象是创作开始时已经具有,而实际上这个核心往往要在媒介材料按照预计的构思,一步步纳入形式后逐渐明朗。按上图所示学生自己完成制作以上作品,并自己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活动二:学习与练习 民间剪纸创作过程 一、剪纸工具 小剪刀、色纸、小木板、油灯、针、纸钉等。 二、传统保留制品 1、用小木板在一面刷上水,用一张白纸铺在木板上面,在纸上再刷水,把水分刷尽、纸刷平然后把老人留下的花样放在刷好的纸上面,用油灯进行熏。熏好晾干,把花样取下。底样

26、成功。 2、用色纸或油光纸,裁成以底样大小四块色纸,以底样压在一起,用针扎眼、用麻纸剪成小三角形,用手搓成纸钉,钉穿入针眼,四周订好把纸钉压平。剪纸装订完备,进行剪工。 三、思维制作 根据作者的想象思维、不用底样、把它想象的东西用铅笔画出大的轮廓。然后装订,进行剪工。 试一试 在课后请教身边的老人共同完成一幅剪纸作品 第二课:针织艺术 活动一:收集与交流 中国的针织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体现了本民族的气质和灵魂。而陕北鞋垫作为民间艺术的一部分,它的制作者是广大的陕北农村妇女,是一种群体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本课重点探讨陕北鞋垫的纹样内涵与

27、鞋垫图案的题材、内容和表达手法。图1 图2收 针织艺术 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她以质朴、淳厚的个性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显示出她深厚的民间基础和不凡的生命力。活动二:学习与实践在定1.1.边 欣赏这些针织作品的感受是么?在 你将做一幅怎样的作品来表现事物的形态特征呢? 美是使人感到清醒凉爽的快感的清水,减轻疲乏,收到苏醒恬静效力的醇酒,给予怀着悲哀情绪者以温情的安慰和激励,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第三课 地方古建筑特色赏析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

28、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鼓楼,原名玉皇阁,位于县城街道中心,处建年代无考,明代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重修,清代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曾维修,1968年曾彩绘,1986年由陕西省拨专款县文化馆进行维修,更换灰瓦为黄琉璃瓦,校正倾斜,更换腐朽,新制石栏杆,并油漆彩绘。楼为重檐十字歇山顶三滴水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占地271平方米,总高30米。第一层为台基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6米,高9米,外砌清砖,内黄土,十字券洞互通,洞顶交叉处浮雕八卦图

29、案,基南铺青砖,石雕栏杆相围。第二层为楼阁,面阔,进深7.66米,内设木踏步,可达三层,南辟拱形们,东西北三面青砖砌墙,东西墙正中个辟石雕团龙网窗。第三层四面均为大陕棂花隔窗门,木质地板。二、三层檐下斗拱均为一斗二升麻叶头,明间平身科斗拱三朵,次间一朵。重檐顶覆盖琉璃瓦,脊兽、十字脊中安宝瓶,脊均置三仙人走兽,兽面勾头蔓草滴水,油漆红挂,旋子彩绘,檐角悬挂铁质风铃。鼓楼基座高大,楼阁纤小,虽经多次维修,但仍保持了明代西部建筑风格。1983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长城:县长城是隋明两代所修筑,共计6道,5次修筑,总长125公里

30、(不计复线),途经13个乡镇,50多个村,现有墩堠遗址200余座。五里墩古长城在陕西、宁夏段是保留较完整,气势最壮观的长城遗址,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县城以东45公里处,安边境内。 中国自秦、汉、隋、明的历代长城在宁夏皆有遗迹,总长度达到1500多千米。故宁夏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明代称长城为“边城”,在宁夏境内的主要有西长城、北长城、东长城和固原内边城,长度共约400多千米。其中位于银川市西40余千米的三关口明长城,仍然保存较完整。此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在关口处可看到长城遗址。三关即从东向西,设头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称之为三道关。这

31、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两山夹峙的山坳中,原建有关隘。 当年修筑长城时,这里多沙砾少土壤,于是军士们遍剖诸崖谷,得壤土数处。又因无水,做水车百辆,到关口20多千米远的平吉堡取水,与壤土、砾石相拌,夯筑而成,坚固异常。头道关向西6千米即二道关,关口南侧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头,山头上设有墩台,台11米见方,高约8米。三道关东距二道关4千米,此关两山相夹,山谷狭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视谷底险峻,地形十分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筑关时依山而砌有石质长城和深沟各一道。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连属,实有西控大漠咽喉要道之险。 明代长城保存较好,也颇具代表性,明代

32、为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刺诸部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长城。但明代不称“长城”,而称“边墙”。“河东墙”始建于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又称“东大边”、“横城大边”。西起横城以北一公里黄河岸边黄沙嘴,东经水洞沟、红山堡、清水营,过盐池县至陕西县盐场堡,全长约400千米,每隔150米一个墩台。长城高三丈,宽两丈,墙顶路面非常宽阔,可供五匹马并行。守望、巡逻的士兵常年在长城顶部道路上往来,军事物资也在顶部运行。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由宁夏巡抚张祯叔、王询先后在墙外挖“品”字形深坑44000多眼,以防敌骑靠近边墙。其中红山堡一带,壕沟深宽皆两丈,所以长城也被称为“深沟高垒”。像这样的城堡宁夏一共有150个。在古代30千米一城,15千米一堡,堡辖区内还有烽火台,沿交通要道或长城线路,每隔一定距离修一个烽火台,将边防前线与内地连接起来。红山堡距离水洞沟3千米,占地20余公顷,据史料记载红堡设操守官一名,操守兵235人镇守此地,同时与其他兵营互相接应呈长龙之势。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古长城(亦称边墙)建筑与剪纸的结合周边古建筑榆林镇北台榆林红石峡榆林南门古城楼明长城遗址清真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