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论文:从信息学的角度—看课堂上的“互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1743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音乐论文:从信息学的角度—看课堂上的“互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音乐论文:从信息学的角度—看课堂上的“互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音乐论文:从信息学的角度—看课堂上的“互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音乐论文:从信息学的角度—看课堂上的“互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音乐论文:从信息学的角度—看课堂上的“互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信息学的角度看课堂上的“互动” “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崭新的教学理念使得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更自由、更灵活,而新课程极为突出的一点即把传统教学中的“师教生学”变成了“师生互动”,这是能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突破口,也是本文的重点。何谓“互动”?它指的是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特定的信息场,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主体,他们都发布信息同时又接收信息。但教师以发布信息为主,同时又接收信息并予反馈;学生以接收信息为主,同时又应当及时回应。可见,在课堂这个特定的信息场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信息的“发布-接收-反馈”,再“发布-接收-

2、反馈”的多个循环往复来实现的。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活跃于信息场内,频繁地参与到信息的“发布-接收-反馈”之中,信息场内,怎样使信息有效的交流即师生能否互动起来是取决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从信息学的角度思考,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第一,信息交流中,信息质的优劣,即信息是否准确、新颖、对路。第二,信息交流中,信息量的大小,即各信息主体发布和接收的流量是否适当,既要足够大,又不要过分。第三,信息交流中,覆盖面的宽窄,即指在场的信息主体是否都参与了信息交流,信息的覆盖是否完全,有没有哪些信息主体被屏蔽在外,不管是主动屏蔽还是被动屏蔽。第四,信息交流中,反馈的时效,即信息的“

3、发布-接收-反馈”是否及时。新课程追求“互动”,只有“互动”起来,才有真正的教学,信息交流是双向甚至多向的,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个双向和多向,是指在课堂这个特定的信息场内的每一个信息主体都动起来,特别是学生。然而,教学信息场有其特殊性,它是由一个主信息源(教师)面对数十个非主信息源(学生),因而就学生而言,其信息通道是否随用随通是有疑问的,且课堂上还有时间维度的硬性规限,所以学生的反馈功能非常突出地受到限制。若一个学生他的反馈没能与教师对接,或没有机会反馈(信息通道拥挤)或没有时间反馈(时间维度规限),那就意味着这个信息主体在这节课中,他的反馈功能被屏蔽了,也就是这个信息场的信息覆盖面不完全

4、,有信息主体游离在外,起初,这种屏蔽是被动的,如果这个信息主体的反馈功能在教学中长期被屏蔽,他对反馈的兴趣就很可能逐步衰减甚至完全丧失,因而从被动屏蔽转变为主动屏蔽,这就是我们看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要求的误解,认为只要学生动起来了,哪怕课堂乱了,也认为是新课程倡导的“互动”。我听过这样的一节公开课,一位教师在讲授十三册电影音乐的时候,让同学们先欣赏了几个电影插曲的片段,之后给学生们一个任务,要求大家用手中的打击乐为一幅静止的画配音乐。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的蚂蚁一般,有的上台拿乐器,有的兴奋的敲打着各自感兴趣的打击乐面对这样场面,且不说学生根本就没弄懂电影音乐的真正含义,也不说教师误把静止的画面当

5、作电影片断来引导,学生的反馈功能严重被屏蔽,根本无法反馈,课堂乱糟糟的,这能叫“互动”吗?.因而,不要小看学生的反馈功能被屏蔽这一细节,新课改所憧憬的“互动”说不定就因为这一细节的忽略而失效。无论是就一节课而言,还是就一个学生而言,如果在信息交流中有信息主体被屏蔽,即信息覆盖面出现缺漏,这个信息交流的有效性都是打折扣的,这都有违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在课堂上,造成信息覆盖面缺漏的原因有许多,包括教师的能力、学生的水平、课室的环境等等,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形式主要是言语、动作、神色,其中最主要的应是言语和师生间的问答,通常在40或45分钟一节课里,师生之间一对一言语互动的总时间维度一般不会超过1/4

6、,即最多10分钟。假设每次互动的平均时间为1分钟,那么10分钟内最多有10人次可以与老师一对一的互动,我们把它称为重点互动,在余下的30几分钟内,小组间的合作互动和教师在讲授维持课堂秩序、安排布置的事项中,可以通过讲解、视听、动作,神色与学生产生互动,我们把它称为一般互动,因此,教学中要抓好重点互动和一般互动,特别是要以重点互动带动一般互动,这样,课堂上信息交流的有效性才能保障,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这样的课例不时都会发生,在十六册欣赏瑶族舞曲时,当我介绍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并采风,被瑶族的长鼓音色和民族风情所感动(多媒体轻轻播放舞曲的旋律),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

7、后就成了瑶族舞曲的前身,还没等我讲完,一个男生情不自禁地模仿起长鼓的音色,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不错!模仿的真像!”我肯定地说,此时,我把他列为重点互动对象,问同学们他模仿的像不像,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像,再表演一次。”这位男生用半信半疑的眼光看着我,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他又重新表演了一次,赢来了大家的掌声。我说了一话句:我们都原谅了你的情不自禁,希望你以后注意“顺序”啦!他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然后,我要求大家模仿长鼓的音色视唱瑶族舞曲的第一主题,2分钟后,叫上几个同学上台表演,再大家“合奏”,此时,同学们都感觉到了那和平、幽静的瑶寨。可见一节课中良好的重点互动确实能带动一般互动,使整堂课充满了生机。尽管新教改推广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但我们还是希望教师在课堂上主讲时间的维度尽量减少些,让互动时间适当增加些,使课堂更丰富些、更活跃些。让我们更正确地理解新课改所倡导的“互动”,使我们的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使课堂上的信息得到广泛的传播、交流;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我们的音乐课能更轻松、更愉快地“互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