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小调集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1747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音乐《小调集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音乐《小调集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音乐《小调集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音乐《小调集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音乐《小调集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小调集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小调集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调集萃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1课时,课外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介绍无锡景、沂蒙山小调、一根竹竿容易弯、小放牛等四首适于初中生学习的小调曲目及其它类别的三首作品。然而,按照民歌的音乐体裁分类,小调只是民歌分类法其中的一种。尽管对于民歌体裁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划分看法比较统一,但在各音乐体裁类别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是民歌中十分自然的现象。本单元设计了三个专题。专题一(第1课时)学唱无锡景;专题二(第2课时)学唱沂蒙山小调,欣赏一根竹竿容易弯、龙船调、桃花红 杏花白;专题三(第3课时):欣赏两种形式的小放牛并学唱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其中,专题二中,探究“鱼咬尾”及“

2、起承转合”四句式创作手法为研究性学习内容(课内二十分钟+课外活动,约2课时)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技能和学生识谱的技能。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无锡景,学习用方言演唱片段,能背唱一段歌曲(普通话、方言均可)。学唱沂蒙山小调。过程与方法:听赏教学中,要求学生体验感受各地小调独特的韵味与魅力;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原生态民歌、改编民歌和创编民歌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中国戏曲与民间音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的关系,感受京剧兼收并蓄的魅力。对应课标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是一种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带领学生走

3、近我国的民歌,去体验她,欣赏她,热爱她。主题单元问题设计小调、民歌和我们的距离专题划分专题一:学唱无锡景( 1 课时)专题二:学唱沂蒙山小调,欣赏一根竹竿容易弯、龙船调、桃花红 杏花白 ( 1 课时)专题三:欣赏两种形式的小放牛并学唱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 (1 课时)其中,专题 三中的活动“学唱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学唱无锡景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江南民歌无锡景,欣赏并了解与之有关的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喜爱。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聆听中体验江南音乐的风格。并通过歌唱、交流、互动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南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了解小调及民族五声调式,能用歌声表现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感。专题问题设计什么叫小调?了解五声调式。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曲目光盘、视频材料、多媒体课件常规资源:教材、钢琴、小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沙锤、响板)教学支撑环境:专用音乐教室、多媒体设备等学习活动设计一、激趣导入1复习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2了解五声调式。3模唱五声音阶。二、学唱新歌无锡景活动1、听听无锡景A关注歌词内容,介绍了江苏名城无锡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语气衬词?B关注旋律特点 ,歌曲的结构,乐句旋律的走向怎样?师生讨论:旋律-“音串” 曲折下行的模进。“小桥流水”形象的音乐化身。结构-四个乐句,起承转合。一曲

5、多段词,分节歌形式。歌词-多语气衬词“呀”“末” 。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师总结:无锡景歌词有很多版本,大体都是生动地介绍无锡城的历史、风光、特产与城市发展新面貌的,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活动2.唱唱无锡景A 视唱歌谱。(击拍学唱)难点解决:曲谱当中的装饰音记号倚音、波音,以及切分节奏的唱法。B 普通话学唱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要求:歌唱状态;用轻柔的声音学唱,要有气息的支持;女生用轻假声,男生低八度,鼓励男生用假声唱。活动3.品味无锡景A欣赏吴方言演唱问:欣赏了方言演唱后,听觉上有什么不同感受?讨论:苏州方言的特点,并举例:“我”“让”。B学习小调知识:定义,产生,江

6、南小调的音乐特点。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而软、糯、甜、媚的吴方言的演唱更让他具有温柔、含蓄、缠绵的音乐特质。人们把这种小腔调,小结构的歌曲称为“小曲”、“ 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是民歌一种典型的体裁。地域性强,常用方言演唱。C 模仿吴方言演唱(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至少会唱一段方言歌词。D 分组反馈,即时评价。E教师弹奏琵琶为学生伴奏。三、拓展与延伸小调弹唱与苏州弹词1影片金陵十三钗中的弹唱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因为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和加工,从而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

7、的联系。2小调与弹词。无锡景俗称侉侉调,“侉侉调”促成了约在明初建文年间,中原一带“弦索”(琵琶、三弦等伴奏的弹唱形式)的形成。因此,小调也经常江南的曲艺艺术苏州弹词融合在一起。四、结语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今后多去接近和了解民间歌曲,民间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学生在江苏小调杨柳青歌声中走出教室)评价要点1分析歌曲,对音乐要素把握准确,用轻柔的声音学唱,要有气息的支持。2能够运用恰当的感情演唱歌曲无锡景3音乐实践活动做到生生参与,自信演唱。4做到自评、组评、互评、师评。专题二学唱沂蒙山小调、欣赏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8、 知识和技能:1.通过学唱沂蒙山小调,能够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格演唱歌曲。2. 通过欣赏龙船调、桃花红 杏花白,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体验感受小调独特的意味与魅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及一段体的“起、承、转、合”结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原生态歌手、独唱及合唱,初步了解原生态民歌、改编民歌和创编民歌,并体会我国民歌的魅力。专题问题设计了解“鱼咬尾”。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曲目光盘、视频材料、多媒体课件常规资源:教材、钢琴教学支撑环境:专用音乐教室、多媒体设备等学习活动设计一、导入:(组织教学中教师用方言与同学

9、们问好。)我们国家地域广大,方言也比较多,同学们知道或能听懂、能说哪些方言呢?虽然方言不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但有些情况下方言却能增加一定的表现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民歌,注意一下哪些地方用到了方言。二、听赏活动活动1:听赏学唱沂蒙山小调1初听注意找出有方言特色字音。(“低儿”、“子儿”,还有个别字音)。发音有方言的特色:山、水、堆等。让学生讨论说说如何唱好这些有特色的字词(教师范唱具有特点的句子,学生跟着试唱)。还有哪些地方具有不同的特色的,请同学们找一下:一字多音。如 , ,是民歌中的甩腔,请同学们结合原唱说一说如何唱好“甩腔”(要唱出悠扬高远的韵味)。教师范唱甩腔部分,学生跟唱。2

10、跟伴奏学唱歌曲,注意唱出民歌的韵味。3了解“鱼咬尾”试着找出歌曲的四个乐句,并说出乐句之间的关系,1)介绍“起承转合”,并结合四句古诗理解四句的一段体。教师范唱,让学生体会“起承转合”。2) 介绍“鱼咬尾”师:再找一找,看看前一句的结尾与后一句的开头有什么关系(前一句的最后一个音是后一句的第一个音),讨论一下,像什么图形?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形式?让学生模仿做词语接龙,感受“鱼咬尾”的特点。“鱼咬尾”在中国很多的传统艺术里都有出现,古诗、建筑、图案、雕刻等。4、再听彭丽媛版沂蒙山小调与用方言演唱的进行比较,感受一下不同,并说一说喜欢哪一种。活动2:听赏桃花红杏花白1分别聆听刘改鱼版、戴玉强版等,听

11、前要求学生注意体会原生态、改编、创编民歌的不同特点。听后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喜欢哪种形式的演唱,并说出理由。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衬词,感受歌曲中衬词的作用(“啊个呀呀呆”是开花调所特有的衬词,大多出现在歌尾,产生俏丽、妖媚的艺术效果。)2根据歌词特点,简单介绍开花调:开花调简洁,深情感人,绝大多数由相互呼应的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间或出现大跳音型,用于表现情绪、情感的起伏跌宕,大大增加了音乐的感染力。本曲上句经过一个甩腔后,一个大跳,下句以级进为主。活动3:欣赏龙船调1学生注意指出方言词有哪些并模仿歌中的对白部分。听后要求说出音乐的情绪(活泼风趣,诙谐幽默,节奏明快)。歌曲开头带有明显

12、的山歌风味,明亮高亢、自由流畅,给人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2律动表现随后的短句有划船的节奏感,也有舞蹈的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郁。3模仿演唱对白,更加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音乐特色在于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加上活泼风趣,节奏明快的衬字、词、句,使歌曲更加丰满,更为风趣,更具有湖北地方风格韵味。三、拓展与延伸出示中国地图,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本节课三首民歌所在的省份。四、小结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三首民歌属于民歌中的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小调题材广泛,

13、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词、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间音乐种类和体裁也丰富多样。民间音乐是我国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瑰宝,具有很高的人文及艺术价值。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尚有很多的民间音乐没有被发现,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正在消失。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留心一下身边,发现和继承家乡的民间文化艺术。评价要点1分析歌曲,对音乐要素把握准确。2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3能完成课后“学习评价”第一题:聆听几首民歌,辨别其所属的地区。专题三欣赏两种形式的小放牛并学唱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演唱京剧折子戏感受

14、京剧唱腔。过程与方法:学习京剧折子对与河北民歌小放牛,初步了解中国戏曲音乐与民间音乐相互借鉴融合的关系,感受京剧兼收并蓄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京剧与地方歌曲的音乐特点。专题问题设计了解京剧传统折子戏。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曲目光盘、视频材料、多媒体课件常规资源:教材、钢琴教学支撑环境:专用音乐教室、多媒体设备等学习活动设计一、课堂准备1组织教学(随着教师弹奏音乐学生走进教室)2发声练习注意气息的控制训练(声音位置,讲解要点)3听一首歌曲,你知道它属于哪种体裁的歌曲吗?(情境导入,引导发问,产生对民歌文化深入学习的渴望)二、师生活动活动1:听赏京剧传统折

15、子戏小放牛1、作品简介小放牛是一出儿童及青少年专场演出中必不可少的优秀剧目,以唱、念、做、舞的形式来表现叙说的故事。【小放牛背景材料】在古老的赵州桥面上,能清晰看见几道车压形成的小沟壑,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话说当年张果老、柴王爷、赵匡胤过桥时,因毛驴载重过大,留下了几个深深的驴蹄印。柴王推的独轮车超重,车轮子在桥面轧了一道深沟。赵匡胤拉车用力过猛,柴王爷右脚一滑。跪在桥面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膝盖印。在桥的拱顶东侧底面,鲁班用力托桥身时,留下来一只大手印,并誉为赵州第一胜景。后来,京剧小放牛里这样唱道:女:赵州石桥什幺人修?玉石栏杆什幺人留?什幺人骑驴桥上走?什幺人推车轧了一道沟男:赵州石桥

16、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2、带问复听在这段京剧折子戏中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唱腔上有什么特点?歌曲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对唱,唱段上则运用了小花旦、小生唱腔。3、随琴模唱旋律片段4、音乐常识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种类:分五大类,即民歌、民族民间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等五大类。2)反复记号:活动2:听赏河北民歌小放牛1分析歌曲小放牛是民间舞剧小放牛中的一段男女对唱。剧中小姑娘问路,俏皮的小牧童故意刁难,要姑娘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的对起歌来。这首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四二拍,一段体,五声徵调式,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

17、一、第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第三、第四乐句是前两句的变化重复(换头合尾与同头换尾)。音调明快流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和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河北民歌。2设疑引入:我们学习了这首歌曲,发现与放牛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可为什么叫小放牛呢?(小放牛只不过是一种民间曲调,我们可以根据曲调填歌词。像语文课中所学的宋词牌和元曲牌)活动3:“实践与创造”活动1找出唱腔节奏与京剧折子戏中的小放牛不同点。2分组创作要求:用表演形成来唱京剧折子戏中的小放牛两句。三、小结河北民歌小放牛采用了一问一答形式来演唱,歌曲为徵调式。京剧折子戏中则是运用了唱、念、做、舞形式来表达叙述的故事。评价要点1学唱京剧折子戏小放牛。2能完成课后“实践与创造”第五题:讲座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与河北民歌小放牛两部作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