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音乐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它是音乐仅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同时它还具有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等作用。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一个 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因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尤为重要,它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 所不能替代的。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具体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一、音乐欣赏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
2、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在音乐欣赏时,欣赏者须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在进行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学生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其次,在曲目的安排上,可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有歌词到无歌词,这样做既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音乐欣赏应进行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将题材,演唱(奏)形式、作品曲式、题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
3、比的作品有意识地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既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 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一些规律。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以“茉莉花”为中心的欣赏课,就 可将江苏、东北地区的民歌茉莉花和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部分、钢琴演奏的茉莉花等相同题材,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种课型内容统一,能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的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 题的。2,以演唱(奏)
4、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 这一课型可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而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唱”为中 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不 同表演形式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的 相互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
5、的形式美。 三、音乐欣赏教学时应精讲多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美国的艾伦科普兰曾说过:“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要使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 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言语上的介绍和引导固不可少,但是语言替代不了音乐,无法表现作品,因为音乐作品可以从不同高度、 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教 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
6、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去作繁琐冗长的讲述,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防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力求精 练并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达到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把各种音乐要素联系起来,从而使模糊的
7、东西具体化。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启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 充裕的时间。另外,在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的同时,又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 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和有意识引导,具体做法是:既不能让学生漫无边
8、际地想象、 联想,也不能让学生按图数骥地从音乐中衍化出一段情节或一个故事,而要有分寸地启发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 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五、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 1、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因而盲目地、被动地接受老师“指挥”,这主要是因他们不知道 怎样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科学的
9、思维方式,让他们会问、能问。如在上民族器乐曲欣赏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 首曲子,然后叫他们边看演奏者的演奏动作边注意其音色的变化,之后再分组进行讨论,把自己的疑问、发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 竞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问题”也就蜂拥而至,如:“都是弦做的为什么二胡和古筝的音色和演奏方法会不同?弦粗的和弦细的 音高怎么会不同?”“和弦的材料、松紧有关吗?”“都是吹管的为什么笛子和唢呐的音色会有如此大的差别?”“都是敲打的,同一种乐器大的和小的 敲出来音高怎么不一样?”而后同样可以竞赛的形式集体来解答这些问题,答对时答方得分,否则问方得分。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引向了
10、高潮。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从被动的接受、服从、执行,变成了主动的研究、发现。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根据这堂课学到的东西回家自 制一件乐器在下节课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相互交融,成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2、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尝试创新。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趋力。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少年,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也会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想当舞蹈家、有的是自己的爱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受明星效应的影响、有的则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褒奖和学生的称赞面对学生如此多层次的音乐学习动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需
11、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兴趣。首先,以情 激趣,唤起学习动机。音乐课中的基础知识部分比较枯燥,作为教师可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如:在讲授 欣赏课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选曲时,为了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播放了舞剧天鹅湖的录象片段,然后鼓励学生模仿天鹅的行走、跑动和翩翩起舞的姿态,仿效恶魔诡秘、*诈和不怀好意的神情,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诠释天鹅湖的音乐特质以及所包含的丰富意境。在这种边听边舞的活动中,生动的情感体验和主动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自然地沉浸其中,陶醉于心。其次,
12、科学评价,激发创新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以掌声和“高见”、“见解独特”等简短而由衷的表扬给予肯定,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 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过早、过急的评价都会抑制学生思维、扼杀创造。对每一个问题的研究、每首歌曲的欣赏,我都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 表见解、提出设想,即使是思维有偏差、观点有歧义的也给予鼓励、谅解,并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宽容、期待的态度处之,使其有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这样既符合青少年“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又能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信心,享受成功 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 社会音乐风气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修养,如果多数人都具有较高尚的音乐趣味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对人类历史上的音乐财富有较多的了解,那么他们对 音乐的选择、反应、评价和追求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最终作用于社会,使那些能够代表人类优秀文化的经典名作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又有高度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要食粮。当然这种作用是缓慢的,根本的做法是首先实施有效的音乐教育,培养高素养的一代新人,这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