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项目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1895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项目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项目管理)项目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项目管理)项目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项目管理)项目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项目管理)项目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项目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项目评估报告.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管理)项目评估报告青山垅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自评估报告一、综述1灌区简介青山垅灌区是湖南省郴州市唯一的大型灌区。灌区1966年开始兴建,设计灌溉面积39.79万亩,受益区域包括永兴县耒水以东、安仁县宜阳河以南、资兴市东江以北25个乡(镇)的220个村,灌区于1974年开始通水灌溉,实灌面积曾一路递增,为三县(市)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资金短缺、年久失修,工程配套未能按计划完成,灌区曾一度陷入工程设施老化、灌溉效益徘徊不前、发展举步维艰的窘境。“十五”计划期间,灌区为改善工程状况,提高灌溉效益,开始实施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现已完成2000-20

2、03年共4个年度的节水续建项目建设,2004年度项目资金计划800万元已到位,并即将下达实施计划。2灌区项目自评估组织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收悉省厅工管局湘水管200510号关于认真做好我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评估工作的紧急通知后,随即下载了水利部水农200589号的全部内容。事关科学制定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保质保量完成自评估工作,我局于3月14日成立以局长苏丁贵同志为组长的项目自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抽调了5名技术人员负责本次评估工作。3项目自评估过程与方法3月15日,青山垅灌区项目自评估工作小组展开工作。为确保项目自评估工作顺利完成,我们将自评估工

3、作划分为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两个阶段。在调查研究阶段,项目自评估工作小组分别对永兴、安仁和资兴的灌区受益区域进行了各项指标值和意见的采集,采集的数据主要是从各县(市)年鉴、统计局、水利局、农业局及灌区统计资料中获取,其中各项效益类指标主要是以代表灌区不同受益程度的永兴鲤鱼塘镇东山村、资兴七里镇高波村、安仁平背乡朴塘村的现场调查情况为基础,采取前(1998年)后(2004年)对比、分类等比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取得;同时,评估组深入各县(市)实地,广泛走访了各县水管单位、各受益乡镇和所有略具代表性的受益村组,通过座谈、现场考察与悉心了解,基本上如实掌握了灌区项目实施以来的各类变化与群众呼声。在分析总结

4、阶段,我们围绕如实填写各附件表格数据,真实反映灌区现状,正确评估灌区项目,充分认识灌区存在的问题,合理提供灌区意见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总结。4灌区项目建设总体情况灌区2000-2004年度节水续建项目主要是针对灌区总干、青资、青柏、柏安、柏永、柏双、青资东等骨干渠道所存在的险工险段、渗漏、滑坡和淤积现象以及骨干渠系建筑物严重老化、存在病险等问题,本着“先上游、后下游”以及“重点突出、分期实施、讲究实效”的原则,以干渠除险保安和防渗配套为重点,对危及工程安全和和严重影响发挥灌区效益的“卡脖子”渠段进行了有效的改造。现已完成的2000-2003年度项目主要包括了金盆形、茨冲等6座全长1640m

5、的渡槽加固;柏安、青资等8条骨干渠道全长37.5Km的砼防渗与配套;新建10座全长810m的暗涵与渡槽;彻底处理险工险段36处全长2212m;改造分水闸12处;初步建立了水管理信息化站点等内容。累计完成土石方工程量18.37万m3,砼3.47万m3,完成投资2006万元。5灌区节水项目综合评估结论青山垅灌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自灌区建设以来,灌区已成为永兴、安仁和资兴3个县(市)的主要粮食生产区,灌区谷物类粮食产量占到三县(市)总产量的52%。灌区自2000年开始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已投资2006万元完成了2000-2003年4个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综合自评估结论如下:项目建设:严格执

6、行了实施计划,重点突出,讲究实效,程序规范,质量合格;改善了灌区工程运行状况,降低了渠道运行失事率;改善了灌区灌溉条件,提高了灌溉水和渠系水利用效率,已初步产生节水效益;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灌区改革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灌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灌溉效益明显提高;灌区项目实施对促进灌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项目建设实施缓慢,灌区现状与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水土资源的开发需求与灌区经济的持续良性循环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二、项目建设与管理青山垅灌区1966年5月开始兴建,1974年开始通水灌溉,到80年代初,骨干水源工程先后完成了青山垅水库枢纽工程建设、龙潭水库扩建、半

7、垅水库新建,总库容2.1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31亿立方米,年均产水量4.43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向灌区供水1.79亿立方米;渠系工程完成了75%的干渠225公里,65%的支渠415.7公里和68%的渠系建筑物2025座,但受建设初期历史与经济条件的制约,灌区工程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渠系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渠道崩垮渗漏,建筑物带病运行等现象十分严重,致使灌区通水能力逐年降低,灌溉面积停止不前,而灌区人口日益增加,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用水需求逐年提高。这种现状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0年,国家计委、水利部将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列入了国

8、家专项资金投资计划。此后,灌区节水续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到2004止,青山垅灌区已实施2000-2003年4个年度的项目计划,高标准、优质量地完成了37.5千米的干、支渠砼防渗衬砌与配套;新建及改造干渠建筑物28座全长2450多米;对36处干渠险段进行了加固;完成土方14.96万方,干砌石10470方,浆砌石23539方,砼32985方,钢筋混凝土1755立方。现将有关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1科学规划,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我局在省、市水利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1998年8月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对灌区水土资源、受益面积、经济结构、地质情况、工程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了科学的调研,出具了青山

9、垅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规划报告。1999年10月又进行了初步设计。2000年,水利部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通过审查,以水总设200045号关于印发湖南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规划报告初审会议纪要的函批复了青山垅列入本次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的灌区之一,工程静态总投资37261.6万元,节水续建配套面积39.79万亩。2严格“四制”管理,规范建设过程。2.1规范项目法人制。项目实施计划落实后,我们及时向郴州市政府请示,请求把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作为青山垅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的项目法人,2001年5月,市政府以郴政办函200170号文件作了批复,同意了我局作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

10、程的项目法人,局长为法人代表,同时还明确了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我局同步成立了工程部、财务部、综合部等内设机构,并对各部职责进行了明确与完善。2.2严格招标投标制。根据国家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项目施工单位要通过招标产生。2000-2003年度的项目实施期间,我们对重点项目择优施工单位的做法一直是采用招标,而且招标过程都是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透明度高,充分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每次评标结果公布后,没有一家投标单位表示异议。2.3强化工程建设监理制。根据“三项制度”的要求,我们与省水利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咨询公司分别签订了4个年度项目的监理合同,委托该公司对灌区2000年度、2001年度

11、、2002年度和2003年度项目建设进行了监理,监理公司成立了青山垅水库监理部,派出了现场监理人员对4个年度的项目工程实行了“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全程跟踪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对照合同与监理单位分级负责、互相支持、共同协作,理顺了双方的关系,确保了对工程量审核、资金支付等重大事项共同审定把关。24落实项目施工合同制。面对灌区项目施工点多面广的特征,我们为了切实控制工程投资、质量与进度,明确项目建设各方职责,所有的项目施工都坚持签定施工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条约进行管理。3提高项目建设标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3.1制定了科学的质量标准。根据青山垅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的实际情

12、况,我们制定了青山垅灌区渠道防渗、暗涵新建、渡槽加固施工方法与质量要求、关于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和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若干问题的通知,以文件的形式下达给各施工单位项目部执行,由业主和监理人员组织各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学习文件中的技术条款及有关规程规范,为工程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3.2坚持旁站控制质量。明确要求施工单位遵守合同技术条款、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范、各种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以及监理部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按章作业,严格要求,每一个工地都安排了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旁站。工程质量旁站从基础开挖、块石清洗、边坡放样直到砼浇筑以及试块与试验材料的取样制作,都必须经监理、业主的参与监督下进行。3.3克服

13、困难,积极推行新技术、新工艺。2000年,在实施金盆形渡槽的加固改造中,我们采用了JGN胶粘钢加固施工新方案,对1#、2#、3#渡槽的20多条裂缝进行处理,通过长时期考验,这一工艺的加固效果较好,而且又节约了资金;同时采用了SPC砂浆抹面改造了槽身,有效地防止了漏水、明显提高了水流速度;2001-2003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克服山区用电困难,全面实施了小型拌和机和手提式小型振动器等机械化施工,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特别是手提式小型振动器改造和使用,大大的提高了砼拌和质量与砼浇筑的密实度,解决了边坡砼捣实的难题。4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计划实施。为合理规范合理使用资金,切实加强年度计划管理,确保年

14、度实施计划如实完成,在资金管理上我们主要采取了开工前编制单位工程投资控制目标和年度工程投资计划,从总体上合理明确年度到位资金使用方向,开工后严格执行资金拔付手续,年度工程分二次支付和开工时预付,施工中由现场监理和业主代表组织对各单元工程验收计量,施工单位提出工程进度支付申请;工程量清单由业主代表和监理人员审签,总监填写工程进度付款单,再由业主审签,才能付款,严禁计划外项目支出和现金支付。在计划管理方面,我们坚持按年度实施计划内容进行项目改造,在项目实施过程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资金效益,力争年度项目按计划内容完成;在设计上的变更坚持由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现场办公,坚持及时送交省厅批复,切

15、实加强了计划管理工作力度。四个年度项目以来,我们累计计划投资30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006万元。计划内容中:骨干渠道计划砼防渗配套39.5KM,实际完成37.5KM,险段加固计划32处,实际完成36处;分水闸改造计划12座,实际完成12座;建筑物新建及加固计划16座,实际完成16座,总体长度完成了计划内容的93.6%,总体工程量完成了计划内容的71.5%三、效益分析灌区2000-2003年度计划工程项目的实施,消除了部分工程的安全隐患,减少了干渠“卡脖子”渠段和部分渠道阻水、渗漏现象,提高了渠系水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失事损失,增强了灌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扩大改善了部分灌溉面积,具有

16、明显的项目效益。项目实施后,灌区灌溉水利用率达到46%,提高了6%;渠系水利用效率达到了55%,提高了8%;实灌面积提高到23万亩,增加实灌面积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5.24万亩;年增节水能力500万方;灌区整体效益已有较大提高:1灌区项目实施后,干渠上的部分险工险段得到加固,减少了灌区运行事故。1992-2000年,项目建设建设渠段年平均抢险费用为36.3万元。经估算项目年产生防洪效益30万元2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用水保证率。项目实施前,青山垅灌区旱涝保收面积11.44万亩,到2004年灌区旱涝保收面积已达15.24万亩,增加3.8万亩。2004年增收粮

17、食426.4万公斤,按照本灌区的情况,本次经济评价按照灌区年增加粮食产量350万公斤考虑,粮食影子价格1.4元/kg计算,则灌区年产生效益为:490万元。3增加实际灌溉面积产生的灌溉效益。由于项目的实施,灌溉条件的改善,灌区累计恢复多年荒废的水田面积0.5万亩,按照亩平均增加粮食产量120Kg,粮食影子价格1.4元/kg计算,则年增加灌溉效益84万元。4由于灌溉保证率的提高,对优化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提高灌区复种指数带来的经济效益。本次调查与统计由于时间伧促,对灌区经济作物产量与收益未作充分调查,实际上灌区旱涝保收区域已有部面积发展为“两高一优”的农业生产。5项目实施对促进灌区探索转换经营机制,

18、提高灌区运行管理水平,推进水价改革与水费收缴机制改革,促使灌区早日步入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等方面同样已产生极其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综合前述5个方面,前一阶段的项目建设在受益区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已在604万元以上。四、管理体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灌区管理体制,与规范化、法制化相适应的水价机制,与新阶段灌区发展相适应的灌区经营机制,青山垅灌区紧抓全国节水项目建设和水利改革的大好时机,对各项改革工作高度重视、精心布署,务实进取,目前各项改革工作都已取得实质性进展。1管理体制改革2002年10月国务院以国办法45号文件转发了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

19、水利工程的强化管理、安全运行、良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今年2月,省政府办又转发了省水利厅关于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为全省建立水利工程管理新体制和水利工程运行新机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下发后,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认真领会精神,积极采取措施,新的管理体制已开始运行:11主动高效做好了改革的各项前期工作。按照实施意见要求,我们认真做好了各项前期工作:一是成立了改革组织机构。局党委组织成立了青山垅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书记、局长挂帅,成员由办公、人事、工管、财务、组宣科(室)抽派,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改革工作的具体事务和相关人员的组织协调;二是如实做好

20、了灌区经费测算,根据青山垅管理局承担的各类型任务和各类型收益情况,我们对人员、维修、养护、经费等各项指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核查、测算与汇总,并及时汇报了各项基本情况和测算情况;三是积极争取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2003年5月以来,我们多次到省水利厅、郴州市政府、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编办汇报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并取得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12顺利完成了单位定性、定编工作。2004年7月,我局以青局字200422-27号关于青山垅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请示就青山垅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分别向郴州市政府、市发改委、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水利局呈述了具体意见,。200

21、4年9月郴州市编办以郴编办200472号关于郴州市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单位性质和机构编制方案的批复明确了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是一家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为5科(室)3所1站,事业人员编制核定为55人,事业编制明确于2004年10月起由市财政差额补贴。至此,我局全省范围领先初步构建了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13积极深化内部改革,大力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在单位定性、定编后,我局按方案批复的要求,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对局机关和局属所站重新科学地设置了内部管理机构,实施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把全局职工纳为改革对象,先后制定了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细则、双

22、向选择竞聘上岗实施细则、人员分流若干规定、中心管理所目标管理实施方案、经营性单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明确了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日程,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实,建立健全了上岗聘用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和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2水价及水费收缴机制改革。水价改革是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确保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长期以来,青山垅灌区水价一直偏低,灌区水管理部门一直是负债经营。2003年10月湖南省物价局、湖南省水利厅联合转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水利工程水价核定及水费计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紧抓这一水价与水费改革的机遇,积极配合省、市价格成本调查组进行青山垅灌

23、区农业供水成本核定,2004年初,湖南省价格成本调查队以湘价成审200402号关于全省大型水库、灌区农业灌溉供水成本的审核结论明确青山垅灌区管理局农业供水单位成本为:每亩供水成本11.59元,每立方供水成本0.023元;抽样水管所每亩供水成本19.86元,每立方供水成本0.04元;合计供水成本每亩31.45元,每立方0.063元。水费是灌区水管单位解决运行管理,维持再生产的主要资金来源。为优化水费计收方式,理顺水费征收体制,规范水费管理与使用,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组织各县(市)水管所就落实新的水价政策与创新水费收缴方式等工作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21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提高水费征收工作

24、力度,我局多次与灌区各受益县(市)、乡(镇)进行衍接,取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县(市)、乡(镇)先后印发了永兴县水利工程管理、灌溉管理和水费收取与使用管理若干规定、安仁县人民政府办关于青山垅灌区茨冲管理所与龙海镇灌溉水费征收工作会议纪要等一列文件。22加强水价、水费政策宣传力度。为了让广大灌区人民充分理解新的水价政策,普遍树立节约用水、用水缴费的观念,我们以路旁标语、集市传单等多种方式对新阶段水价、水费、用水、管水等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通过宣传,认识上缩小灌区人民与水管单位的差距,感情上融洽了职工与农户的关系,工作氛围大有改善。23积极推行用水户协会。灌区于2000年开始尝试水管单位+农

25、民用户协会的管水与水费收取模式,到2004年,青山垅灌区已建立用水户协会10个,在这部分灌区,水费由协会向农户直接收取,水费收缴率都达到了90%以上,尽管这部分灌区控制的灌溉面比例仍然很小,但其取得的成绩已为积极推行供水单位通过用水户协会向用水户直收水费的方式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3转换经营机制成果31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为目标,已初步建立管养分离运行机制。两年来,灌区工程管理按照管养分离,“谁建谁管”,“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已把维修养护的职能和人员从各水管行政单位剥离出来,形成了主要渠系工程由管理局中心管理所负责,县属支渠由县水管所负责,毛渠、斗渠等由受益村组

26、负责管理的局面,建立和明确了各自的清淤、维护、管水、放水的具体责任和办法,并且还核定了人员编制和进行合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灌区管理工作效率;管理局各中心管理所分别成立了专业维护队,维护队以专业化的职能实行市场化运作,按维护工作内容计收维护成本,大大提高了维护工作效率,并降低不少的维护费用。32以水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水利综合经济。两年以来,我们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围绕电力资源和水资源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勇于开拓市场,在综合经营上,精心经营两个金属硅厂、一个化工厂、两个冶炼厂、两个木材加工厂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大库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模;在电力生产上,确保现有电力生产的同时,正集资1000万元扩建一个

27、3200KWh的新电站。今后,我局还将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优势,大力提高发电生产力,进一步优化综合经营方式,积极美化水库环境,为发展青山垅库区旅游业奏响化美的序章。五、国民经济分析本次灌区项目经济评价,是对灌区实施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4年来所发生的增量费用与增量效益进行评价。1 评价依据:1.1.1993年国家计委和建设部组织编制与修订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下简称参数);1.2.1994年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以下简称规范)。2计算参数:2.1社会折现率青山垅灌区续建项目是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根据规范及参数要求,社会折现率选用Is=12进行评价。2.2计算

28、期和折算基准年工程建设期按4年计,第4年开始正常发挥效益,参照规范,工程正常运行期按31年计,评价计算期为35年,折算基准年定在项目建设期第1年初,各项费用和效益均按年末发生折算。3增量费用分析3.1增量投资分析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之规定,国民经济分析不应计入国民经济内部转移的费用,不计税金、计划利润及价差预备费等,青山垅灌区在2000年-2003年度项目实施过程中,本次灌区投资为2006万元,扣除税金、利润和价差预备费后,本次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的总投资为1838万元。资金使用表见下表。3.2增量效益分析(1)、灌区项目实施后,干渠上的部分险工险段得到了除险加固,减少了

29、灌区运行事故,经估算年产生防洪效益30万元。(2)、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用水保证率。项目实施前,青山垅灌区旱涝保收面积11.44万亩,到2004年灌区旱涝保收面积已达15.24万亩,增加3.8万亩。2004年增收粮食426.4万公斤,按照本灌区的情况,本次经济评价按照灌区年增加粮食产量350万公斤考虑,粮食影子价格1.4元/kg计算,则灌区年产生效益为:490万元。(3)、增加实际灌溉面积产生的灌溉效益。由于项目的实施,灌溉条件的改善,灌区累计恢复多年荒废的水田面积0.5万亩,按照亩平均增加粮食产量120Kg,粮食影子价格1.4元/kg计算,则年增加灌溉效益84万元。(4)、其它效益本次

30、评价作保守分析,不予计算。总计本灌区前一段的项目建设在受益区增加的效益在604万元。3.3增量费用分析(1)年折旧费:增量固定资产形成率为85,综合折旧年限35年,年综合折旧率为2.86%,则年折旧费为44.68万元。(2)年运行费:a工资及福利费:工程建成后,未增加运行管理人员,则工资及福利费为0。b.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按固定资产的0.7%计算,则管理及财务费用为10.94万元。c.其他费用:按固定资产的0.3%计算,则其他费用为4.67万元。d.维修及大修费:按固定资产的1.5%计算,则维修及大修费用为23.43万元。经计算,年正常生产经营成本为39.04万元。根据规范,选用经济内部收益

31、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等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评价各项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通过分析计算,该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5,经济净现值为1808.53万元(is=12),经济效益费用比为2.07(is=12),详见附表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六、影响评价2000-2003年度节水续建项目的实施,对灌区社会、环境等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1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在环境方面,由于灌区项目区大部分地方植被良好,建设期间损害基本上都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在资源方面,尽管项目实施占用了部分土地资源,但由于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灌区耕地面积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有效灌溉区域内进行国土农业开发增加了部分灌溉面

32、积,说明项目建设已开始影响到增加灌区人民农业生产信心。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由于灌溉能力提高,受益面积扩大,抗旱能力增强,灌区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同时工程建设招聘的大量劳动力与需要的大量原材料无疑有利于解决灌区农村冬季劳动力过剩与增加灌区群众的经济收入。3对灌区群众生活的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方案的执行,施工机械的运转以及废土的处理都给灌区群众带来了较多的不便,但由于我们文明施工,同时又注重维护灌区群众利益,所以灌区群众对项目建设仍然普遍支持。七、灌区现状综合评价1灌区水土资源状况。青山垅灌区地处湘东南丘陵地带,但地势平坦开阔,耕地连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灌区土地总面

33、积251.23万亩,其中宜耕地面积53.11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1.14%,耕地面积39.79万亩。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9.79万亩,目前实灌面积2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5.24万亩,还具有着极为丰富的土地资源;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450mm,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部极为不均,每年4-6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的41%,7-9月为旱季,炎热少雨且蒸发量大,对晚稻生产极为不利,空间上,东南部明显多于西北,致使灌区资兴半垅片于2003-2004年连续两年遭遇特大干旱。目前,灌区年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54961万方,实际农业用水量只有24600万方,具有满足灌区发展需求的能力。2灌区社会经济状况。灌区涉及永

34、兴、安仁、资兴三个县(市)25个乡镇220个村41.09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9.86万人。2004年灌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就达12.58亿元,农业产值比重达36.72%,比上年增加2%,占全市总量的17.6%,再与全郴州市农业产值比重20%,降低1.9%相比,灌区农业显然尤其重要;目前,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只有2998元,还略低于全市3148元的水平。这就表明:灌区农业经济在灌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灌区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急待加快。3灌区工程状况。2000-2003年度项目的实施,已对灌区工程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到2004年止

35、,灌区骨干水源工程青山垅水库已投资3400多万元进行除险加固改造,龙潭水库正在进行安全论证,半垅水库运行状态良好;灌区设计骨干干渠269.04Km,已开通10条225.47Km,开通率为83.8%,已开通骨干干渠完成防渗衬砌69.44Km,防渗衬砌率为30.8%;设计主要干、支渠系建筑物1059座,已建成878座,达设计标准可使用的只有657座,完好率为62%;灌区设计支渠105条637.8Km,已开通支渠84条415.7Km,已衬砌长度仅200m;灌区仅有7套可使用机电设备;斗口以上量水设施仅限于主要骨干干渠上的67座;田间工程配套与田间节水灌溉都未能实施,灌区信息化管理虽然已初步建立信息站

36、点,但由于整体渠系状况还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所以还还未能发挥其应起的作用。目前,影响灌区灌溉面积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骨干渠道防渗能力不足,淤积严重,制约通水;影响灌区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渠系建筑物配套建设的少,带病运行的多;影响灌溉与管理效益的主要原因在田间配套与节水灌溉还未能推行。4灌区管理状况。灌区现有管理机构设置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青山垅灌区管理局与县属灌区管理所组成的二级管理模式,为了加强工程管理力度,规范建设管理秩序,明确运行管理职责,提高灌区管理水平与效益,我们结合项目实施制定了诸多的灌区管理制度。目前,灌区工程管理水平已有大的提高,建设管理也已步入规范化轨道,运行管理责权明确,整体上管

37、理水平大有提高。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灌区专职管理人员还是过多,达231人,万亩规划灌溉面积管理人员5.8人;在用水户参与管理方面,我们虽然已经开始起步,但总面积只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3%;在水价改革与水费收缴上,我们近两年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测算了成本水价,核定了新的水价,推行了合同制供水,加强了水费收缴力度,提高了水费收缴总额,但与完全执行成本水价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八、存在问题和建议青山垅灌区是湖南省中等偏落后的大型灌区,经过4年的节水改造,面貌虽有所改观,但还存在许多困难:1.配套资金难以全额到位。市领导对青山垅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还是相当重视,明确局属工程的配套由市财政负责,县管工程的配套由各

38、县负责,市财政每年都安排了一定数额的配套资金,但青山垅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启动后,配套资金数额较大,市财政配套的重点就转至了枢纽;而县管工程的配套资金则由于各县(市)的财力不同,差别较大,有的全额配齐,有的是配了少量资金,原因主要是当地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是农业税费的持续降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有限,县(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难以加大。2.水费收缴难。青山垅灌区的水费采取分级收缴,即管理局向县属管理所按供水量收取,县属管理所向乡镇收取,早两年改为直接向农户收取,少量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原先乡镇收取依靠行政手段,水费能收齐,但乡镇截留严重,目前实行灌区管理所直接向农户收取的做法还存在较大阻力。目前,灌区

39、各乡镇共欠水管所水费300多万元,县水管所欠交管理局水费120多万元。3.落实内部改革的难点多。国办45号文件的出台是我们水管单位改革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水管单位自身也存在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一是经营性资产所剩无几,今后经营性人员怎么办,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现属准公益性财政差拔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就是电站,电站已运行近三十年,一直没有提留折旧,如国家不提供部分资金把电站改造好,管理局就没有经济支柱;二是人员分流困难。青山垅灌区人员结构年老的多,年青的少,过去招工的多,有文化懂技术的少,又地处山区,没有其它的就业门路,分流的顾虑很多。总之,青山垅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实施,稳定与发展了灌区粮食生

40、产大局,提高了灌区综合农业生产能力,促进了灌区农民增收,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有力保障了灌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十一五”计划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我们存在着以下几点建议:1加快大型灌区改造步伐,加大大型灌区改造投资力度,大幅增加大型灌区改造经费。以青山垅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为例,照目前的实际投入水平,整体完成规划项目,需要70年时间,而大型灌区工程设施平均折旧年限是30年,这种矛盾急需扭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当前的粮食安全保障更需要尽快地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议国家建立稳定的大型灌区改造资金渠道,调整财政投入比例,争取用五年时间完成全国大型

41、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加强田间节水灌溉试点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配套资金上的突破。当前,农业经济效益明显低于其它行业,尤其是粮食生产效益极为低下,近期虽然农业税费已完全减免,但农民教育、医疗、农资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农民实际收入提高极其困难,田间投入严重不足。建议先以政府为主导,以试点为方法,在各大灌区让部分农户体验到田间节水灌溉的收益,同时,明确地方财政在大型灌区建设上的投入制度,加大政府农业补贴,适时考虑农业用水补贴,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与投入积极性。3进一步加快大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大型灌区不仅是水利枢纽存在防汛等方面的社会公益性质,面临粮食生产的高投入、低效率的现实,农业灌溉同样是公益性的活动,在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灌区的公益性,农民的承受能力,在成本水价的过程中,建议考虑农户与地方财政进行合理分摊;在灌区管理上的改革,建议以政策为主导,切实解决好地方政府干扰灌区管理的问题,进一步健全用水户参与田间灌溉管理和工程管理的体制。青山垅灌区水电管理局2005年3月附表:国民经济现金流量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