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144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6.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注意下列性质: (3)德摩根定律: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2、。)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义域是_。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反解x;互换x、y;注明定义域) 13.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取值、作差、判正负)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15. 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值是(

3、 ) A. 0B. 1C. 2D. 3 a的最大值为3) 16. 函数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注意如下结论: (1)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奇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 17. 你熟悉周期函数的定义吗? 函数,T是一个周期。) 如: 18. 你掌握常用的图象变换了吗? 注意如下“翻折”变换: 19. 你熟练掌握常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吗? 的双曲线。 应用:“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二次方程 求闭区间m,n上的最值。 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 一元

4、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由图象记性质! (注意底数的限定!) 利用它的单调性求最值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区别是什么? 20. 你在基本运算上常出现错误吗? 21. 如何解抽象函数问题? (赋值法、结构变换法) 22. 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了吗? (二次函数法(配方法),反函数法,换元法,均值定理法,判别式法,利用函数单调性法,导数法等。) 如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23. 你记得弧度的定义吗?能写出圆心角为,半径为R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 24. 熟记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25. 你能迅速画出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吗?并由图象写出单调区间、对称点、对称轴吗? (

5、x,y)作图象。 27. 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先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判定角的范围。 28. 在解含有正、余弦函数的问题时,你注意(到)运用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29.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图象变换了吗? (平移变换、伸缩变换) 平移公式: 图象? 30. 熟练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诱导公式了吗? “奇”、“偶”指k取奇、偶数。 A. 正值或负值B. 负值C. 非负值D. 正值 31. 熟练掌握两角和、差、倍、降幂公式及其逆向应用了吗? 理解公式之间的联系: 应用以上公式对三角函数式化简。(化简要求:项数最少、函数种类最少,分母中不含三角函数,能求值,尽可能求值。) 具体方法: (

6、2)名的变换:化弦或化切 (3)次数的变换:升、降幂公式 (4)形的变换:统一函数形式,注意运用代数运算。 32. 正、余弦定理的各种表达形式你还记得吗?如何实现边、角转化,而解斜三角形? (应用:已知两边一夹角求第三边;已知三边求角。) 33.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时要注意角的范围。 34. 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答案:C 35. 利用均值不等式: 值?(一正、二定、三相等) 注意如下结论: 36.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都掌握了吗?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等) 并注意简单放缩法的应用。 (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因式分解,x的系数变为1,穿轴法解得结果。) 38. 用“穿轴法”解高次不

7、等式“奇穿,偶切”,从最大根的右上方开始 39. 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要注意对字母参数的讨论 40. 对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解? (找零点,分段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证明: (按不等号方向放缩) 42.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用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可转化为最值问题,或“”问题) 43.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0的二次函数) 项,即: 44.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46. 你熟悉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求差(商)法 解: 练习 (2)叠乘法 解: (3)等差型递推公式 练习 (4)等比型递推公式 练习 (5)倒数法 47. 你熟悉求数列前n项和的常用方

8、法吗? 例如:(1)裂项法: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解: 练习 (2)错位相减法: (3)倒序相加法:把数列的各项顺序倒写,再与原来顺序的数列相加。 练习 48. 你知道储蓄、贷款问题吗? 零存整取储蓄(单利)本利和计算模型: 若每期存入本金p元,每期利率为r,n期后,本利和为: 若按复利,如贷款问题按揭贷款的每期还款计算模型(按揭贷款分期等额归还本息的借款种类) 若贷款(向银行借款)p元,采用分期等额还款方式,从借款日算起,一期(如一年)后为第一次还款日,如此下去,第n次还清。如果每期利率为r(按复利),那么每期应还x元,满足 p贷款数,r利率,n还款期数

9、 49.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2)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3)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 50. 解排列与组合问题的规律是: 相邻问题捆绑法;相间隔问题插空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多元问题分类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数量不大时可以逐一排出结果。 如:学号为1,2,3,4的四名学生的考试成绩 则这四位同学考试成绩的所有可能情况是( ) A. 24B. 15C. 12D. 10 解析:可分成两类: (2)中间两个分数相等 相同两数分别取90,

10、91,92,对应的排列可以数出来,分别有3,4,3种,有10种。 共有51015(种)情况 51. 二项式定理 性质: (3)最值:n为偶数时,n1为奇数,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且为第 表示) 52. 你对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熟悉吗? 的和(并)。 (5)互斥事件(互不相容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叫做A、B互斥。 (6)对立事件(互逆事件): (7)独立事件:A发生与否对B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53. 对某一事件概率的求法: 分清所求的是:(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常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即 (5)如果在一次试验中A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A恰

11、好发生 如:设1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6件正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从中任取2件都是次品; (2)从中任取5件恰有2件次品; (3)从中有放回地任取3件至少有2件次品; 解析:有放回地抽取3次(每次抽1件),n103 而至少有2件次品为“恰有2次品”和“三件都是次品” (4)从中依次取5件恰有2件次品。 解析:一件一件抽取(有顺序) 分清(1)、(2)是组合问题,(3)是可重复排列问题,(4)是无重复排列问题。 54. 抽样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系统抽样,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多时,它的主要特征是均衡成若干部分,每部分

12、只取一个;分层抽样,主要特征是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用于总体中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平等性。 55. 对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的频率作为总体的概率,用样本的期望(平均值)和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要熟悉样本频率直方图的作法: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直方图。 如:从10名女生与5名男生中选6名学生参加比赛,如果按性别分层随机抽样,则组成此参赛队的概率为_。 56. 你对向量的有关概念清楚吗?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 (6)并线

13、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7)向量的加、减法如图: (8)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分解定理) 的一组基底。 (9)向量的坐标表示 表示。 57.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2)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练习 答案: 答案:2 答案: 58. 线段的定比分点 . 你能分清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内心及其性质吗? 59. 立体几何中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思路清楚吗? 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 线面平行的判定: 线面平行的性质: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60. 三类角的定义及求法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090

14、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90 (三垂线定理法:A作或证AB于B,作BO棱于O,连AO,则AO棱l,AOB为所求。) 三类角的求法: 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 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练习 (1)如图,OA为的斜线OB为其在内射影,OC为内过O点任一直线。 (2)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对角线BD18,BD1与侧面B1BCC1所成的为30。 求BD1和底面ABCD所成的角; 求异面直线BD1和AD所成的角; 求二面角C1BD1B1的大小。 (3)如图ABCD为菱形,DAB60,PD面ABCD,且PDAD,求面PAB与面PCD所

15、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 (ABDC,P为面PAB与面PCD的公共点,作PFAB,则PF为面PCD与面PAB的交线) 61. 空间有几种距离?如何求距离? 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间距离。 将空间距离转化为两点的距离,构造三角形,解三角形求线段的长(如:三垂线定理法,或者用等积转化法)。 如:正方形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则: (1)点C到面AB1C1的距离为_; (2)点B到面ACB1的距离为_; (3)直线A1D1到面AB1C1的距离为_; (4)面AB1C与面A1DC1的距离为_; (5)点B到直线A1C1的距离为_。 62. 你是否准确理解正棱柱、正棱锥

16、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性质? 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正棱锥的计算集中在四个直角三角形中: 它们各包含哪些元素? 63. 球有哪些性质? (2)球面上两点的距离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为此,要找球心角! (3)如图,为纬度角,它是线面成角;为经度角,它是面面成角。 (5)球内接长方体的对角线是球的直径。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R与内切球半径r之比为R:r3:1。 积为( ) 答案:A 64. 熟记下列公式了吗? (2)直线方程: 65. 如何判断两直线平行、垂直? 66. 怎样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比较。

17、 直线与圆相交时,注意利用圆的“垂径定理”。 67. 怎样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 68. 分清圆锥曲线的定义 70. 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要注意其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0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0下进行。) 71. 会用定义求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吗? 如: 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者;以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72. 有关中点弦问题可考虑用“代点法”。 答案: 73. 如何求解“对称”问题? (1)证明曲线C:F(x,y)0关于点M(a,b)成中心对称,设A(x,y)为曲线C上任意一点,设A(x,y)为A关于点M的对称点。 75

18、.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注意讨论范围。 (直接法、定义法、转移法、参数法) 76. 对线性规划问题:作出可行域,作出以目标函数为截距的直线,在可行域内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德摩根公式 .3.包含关系4.容斥原理. 5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顶点式;(3)零点式.7.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8.方程在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内,等价于,或且,或且.

19、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则;,.(2)当a0)(1),则的周期T=a;(2),或,或,或,则的周期T=2a;(3),则的周期T=3a;(4)且,则的周期T=4a;(5),则的周期T=5a;(6),则的周期T=6a.30.分数指数幂 (1)(,且).(2)(,且).31根式的性质(1).(2)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2) .(3).注: 若a0,p是一个无理数,则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3

20、4.对数的换底公式 (,且,且, ).推论 (,且,且,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1);(2) ;(3).36.设函数,记.若的定义域为,则,且;若的值域为,则,且.对于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 若,则函数 (1)当时,在和上为增函数., (2)当时,在和上为减函数.推论:设,且,则(1).(2).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则对于时间的总产值,有.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和公式为.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21、或.42.等比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前n项和公式为.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元(贷款元,次还清,每期利率为).44常见三角不等式(1)若,则.(2) 若,则.(3)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n为偶数)(n为奇数)(n为偶数)(n为奇数) 47.和角与差角公式 ;.(平方正弦公式);.=(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定, ).48.二倍角公式 .49. 三倍角公式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xR及函数,xR(A,为常数,且A0,0)的周期;函数,(A,为常数,且A0,0)的周期.51.正弦定理.52.余弦定理;.53.面积定理(1

22、)(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2).(3).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 .特别地,有. .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 . . .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a)=()a;(2)第一分配律:(+)a=a+a;(3)第二分配律:(a+b)=a+b.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 ab= ba (交换律);(2)(a)b= (ab)=ab= a(b);(3)(a+b)c= a c +bc.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

23、数1、2,使得a=1e1+2e2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b=,且b0,则ab(b0).53. 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ab=|a|b|cos 61. ab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积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b=,则a+b=.(2)设a=,b=,则a-b=. (3)设A,B,则.(4)设a=,则a=.(5)设a=,b=,则ab=.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a=,b=).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b=,且b0,则A|bb=a

24、 .ab(a0)ab=0.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是线段的分点,是实数,且,则().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68.点的平移公式 .注:图形F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上的对应点为,且的坐标为.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1)点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点.(2) 函数的图象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则的函数解析式为.(3) 图象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若的解析式,则的函数解析式为.(4)曲线: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则的方程为.(5) 向量m=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70.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25、设为所在平面上一点,角所对边长分别为,则(1)为的外心.(2)为的重心.(3)为的垂心.(4)为的内心.(5)为的的旁心.71.常用不等式:(1)(当且仅当ab时取“=”号)(2)(当且仅当ab时取“=”号)(3)(4)柯西不等式(5).72.极值定理已知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是定值,则当时和有最小值;(2)若和是定值,则当时积有最大值.推广 已知,则有(1)若积是定值,则当最大时,最大;当最小时,最小.(2)若和是定值,则当最大时, 最小;当最小时, 最大.73.一元二次不等式,如果与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与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74.含

26、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或.75.无理不等式(1) .(2).(3).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时,; .(2)当时,;77.斜率公式 (、).78.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过点,且斜率为)(2)斜截式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 ().(4)截距式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2)若,且A1、A2、B1、B2都不为零,;80.夹角公式 (1).(,,)(2).(,).直线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81. 到的角公式 (1).(,,)(2).(,).直

27、线时,直线l1到l2的角是.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为(除直线),其中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为,其中是待定的系数(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除),其中是待定的系数(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是参变量83.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直线:).84. 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则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若,当与同号时,表示直线的上方的区域;当与异号时,表示直线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

28、,同号在上,异号在下.若,当与同号时,表示直线的右方的区域;当与异号时,表示直线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85. 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曲线(),则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86.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0).(3)圆的参数方程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87. 圆系方程(1)过点,的圆系方程是,其中是直线的方程,是待定的系数(2)过直线:与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是待定的系数(3) 过圆:与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是待定的系数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则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其中.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