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混合学习提高高中新课程整合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148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混合学习提高高中新课程整合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运用混合学习提高高中新课程整合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运用混合学习提高高中新课程整合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混合学习提高高中新课程整合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混合学习提高高中新课程整合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方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运用混合学习提高高中新课程整合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方案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混合学习是对近十多年来E-Learning反思后的回归。目前我国在中小学中应用混合学习的成功案例很少。南京教院附中和上海奉贤中学对此进行了研究,但前者的研究实质上还是对网络教学的研究,后者的研究也刚刚开始。蒋鸣和教授指导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他们的研究集中在小学阶段。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之所以选择混合学习作为研究课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从 “九五”到“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中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几个问题,一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效益特别是网络学习中的效益问题。十年来我

2、们从Authwere到webquest,从辅助教到辅助学再到整合,一路走过来,但很少有研究者能理直气壮地说,我通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二是课程整合得不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同,“研究还表明,虽然这几年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他们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还是远远小于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因为这里面有成本问题,时间的成本,我们不能否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者在校园里是比较边缘的一些人 这个现实。即便是美国这个问题也存在,“美国政府也尝试用多种方式,包括项目的方式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但在学校里大规模应用的非常少”。三是我们一直试图找到一个各学科通用的整合模式。对于不同

3、学科而言,信息技术应用应该具有明显的差异。我们更多的是从技术的角度去思考整合而较少地从学科的角度去思考整合。我们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们对整合的接受态度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他们要为整合做出相当大的改变,但是他们的需求却不能在整合中得到满足。二是整合上的片面求新。我们把整合人为地分成不同的层次,仿佛一提辅助教就落后了,一提整合就是网络学习。“但事实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呈现的工具正是信息技术的最基本和有效的功能”。传统教学中有许多好的东西被我们抛弃了。 但“数字化学习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本课题将传统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从而有效地解决整合中的问题。

4、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研究目标:学术目标:探索混合学习中的规律,完善混合学习的应用模式,提出运用混合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实践目标:调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基于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内容:1、混合学习内涵的深化研究。混合学习包含传统课堂与在线学习、非结构化模拟与结构化课程等方面的混合。本课题拟结合高中新课程从下面几方面开展研究:(1)教学内容:学科基本知识和扩展知识的混合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着综合考试要求与高考要求不一致的问题。混合学习中综合考试的要求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而高考所要达到的拓展

5、要求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实现。(2)教学目标:学科目标与信息素养的混合“信息时代学生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是3X:eXploring、eXpressing、eXchanging,即利用新式的数字化媒体和工具来探究、表达和交流思想”。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也都有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信息素养。(3)教学结构:主导与主体的混合本课题认为师生在学习是一个共同体,教师在混合学习中起到主导作用,通过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参与网络讨论等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控制教学过程,保证学习的有序和效率,避免学生陷入无休止的讨论和在不必要的问题上投入过多的精力。

6、学生通过解决教师设定或自己设计的问题,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充分发挥主体性。(4)学习模式: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混合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学习方式,但实现教学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矛盾往往难以解决,混合学习可以发挥多种实现方式的优势,解决它们的矛盾。(5)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混合在目前的情况下,传统课程教学仍是课程形态的主流,因此提高传统课程教学中整合的水平更加重要,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各自优点充分发掘出来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2、混合学习模式的深化研究混合学习有四种应用模式,即技能驱动模式、能力驱动模式、态度驱动模

7、式、Barnum和Paarmann模式,但目前缺少对这四种模式深入的研究,更没有提供成功的案例,本课题试图对这四种模式中的规律进行进一步探讨,并力求提供比较成功的案例。3、探索学科混合学习的最优设计策略各学科有其自己的特殊规律,因此最适切的信息技术手段也应该不一样,比如虚拟实验室等不可能在人文社会类课程中运用,而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在科学课程中也很少使用。本课题试图从学科特点出发,找到最适合于本学科的数字化工具和学习方式。4、探索混合学习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混合学习不能胡乱混合,或者强拉硬配,其核心是优化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而要实现这种优化必须遵循一些原则。5、混合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信息技

8、术除了设境、激趣、化难、建模、拓展、评价、主体化、个性化等功能外还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如何实现,在混合学习中如何将这些功能充分挖掘出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主要观点: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局限的,它与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各有短长,只有得到合理运用才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2、混合学习是实现课程整合的重要手段,混合学习的前提是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是有策略的,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关键。创新之处:1、通过混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够激发更多教师加入到课程整合中来,从而提高整合的水平。2、具有开创性,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并重。四、本课题的

9、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文献分析法:对有关混合学习的资料进行元分析。挑选相关文章500篇,建立一定的分类编码标准,并按照标准来对这些文章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初步确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远程教育应用/常规课堂教学中应用等。通过元数据分析进一步找准研究的着力点。调查法:重点调查我校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比重、使用信息技术的课的比重、教师对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态度等。行动研究法:进行三轮行动研究。第一轮研究地理、语文、物理三个学科中混合学习的策略,开展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采用观察法和个案分析

10、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如课堂行动观察等。反思所运用策略与学科课程的内在关系,概括出通用策略等;第二轮将第一轮研究中总结出的通用策略应用到数学、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中,检验通用策略的可行性;第三轮,将第二轮研究中总结出的带有规律性的结论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检验并对研究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完成研究报告。比较研究法:比较不同学科中基于信息技术的工具的适切性,如虚拟实验室、几何画板、互动网站等的不同功能及其在学科课程学习中的作用等。比较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各自在交互的时间性、交互模式等方面的优缺点。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06年3月到6月,课题准备阶段。完成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进一步对课

11、题进行论证,确立研究的重点,建立子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和课题管理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完成开题准备。第二阶段:2006年9月到2009年6月进行三轮行动研究。第三阶段: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对有关数据进行归纳和理论分析,完成研究报告,编撰案例集和论文集。注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热的冷思考访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赵勇教授,朱广艳,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期。通过混合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韩冽、李泰峰, 中国校长俱乐部 教育技术白皮书,美国,2000年。企业“混合型学习”发展之路,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4.1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发展趋势与方向,蒋鸣和,2005、7,义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演讲稿。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李克东、赵建华,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