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161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根据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它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更会引导,更会用教材教,更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但选修课教材的编写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下面我就在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惑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与体会,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几个问题与解决方法: 问题一:有些内容安排错位,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 比如梭伦改革的措施,教材把它分为四目:颁布“解

2、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四百人会议”、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在颁布“解负令”这一目内容中,还有其他措施: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制定“遗嘱法”、应对贵族的反抗措施等,而它们并不属于“解负令”的内容。教材这样编排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误认为它们都是“解负令”的内容。还有把对公民大会的改革、把属于司法改革的内容都安在了“建立四百人会议”这一目之下,也是不妥的。 再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把孝文帝后期的改革:加速政权的封建化,放在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这一节来叙述,也容易使学生认为它不是改革的内容。 解决方法:对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在课前备课时要细读精读课本,把课本吃透,对改革的全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宏

3、观的把握,也就是把一个单元内容都看完,再来细致准备这一节课的内容。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错位的内容给还原到正确的地方去或重新总结,才不至于误导学生。我是这样处理的:把梭伦改革的措施总结为五点:改变平民的经济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推行国家机构改革、司法改革、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把孝文帝改革中的加速政权的封建化放在改革措施中讲。 问题二:有些内容前后交错、重复累赘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在讲完“二一九法令”内容后,紧接着就分析了它的进步与局限;而后面一课又再次分析了它的进步与局限。前面一课的进步与局限没讲清楚,后面一课又变成了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其实还是

4、讲其进步与局限。这些内容前后交错、重负累赘,怎么教、学? 解决方法:我以为把这两课内容整合在一起教学更好。 几点困惑:这些困惑有些我已经在尝试解决,有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困惑一:选修课和必修课教学是否要兼顾,对有些重复的内容如“戊戌变法”如何取舍? 困惑二:选修课究竟要讲多深,是否要面面俱到? 困惑三:面对学生课业负担重、时间少,以高考为目标的学习如何能调动他们学习选修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能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探究精神与探究能力,如何能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几点体会:新课程改革毕竟开始时间不长,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全体老师共同努力去推进它、改进它、完善它。 体会一:教师的自身定位要

5、准确 新课改以来有的教师上课必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教师舞蹈、学生表演,好像这才是新课改、新课堂,其实不然。历史新课改的本质应该是让学生学会领悟与体会历史的思想性与厚重性,而不是炫技、追求花哨。我们应以务实的态度,力求实践一种用历史学科本身的魅力来感染课堂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既不是做一个保姆,把“饭”“喂”到学生的嘴里;也不是当一个演员,在学生面前进行拙劣的表演;也不是做一个现代技术的推销员,忙着向学生展示自己产品。教师应作为一个导游,引领学生这些游客去走完发现探索之旅。当然,要做好导游也绝非易事,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需要是一眼泉。尽管新课改的课堂强调学生自己探索,但只有当教师这

6、个“活路标”更详细、更立体、更科学时,学生的探索才能够走得更远。 另外,对自己以往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不断进行批判反思,使自己努力成为“批判的思想者”,以一颗淡定的心达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境界,才能在教学中历久弥新。 体会二:有效挖掘、合理利用历史教学资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教材有其自身的知识建构体系,它是教材编写者根据一定的编写原则和认识对历史做出的解读。因此,教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跟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一定的差别;有的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上面在“问题”中举的几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梳理,有些则可能需要增补

7、、删减、置换、重组,并结合实际,灵活教授,使教学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他们的人生奠基。 在讲日本明治维新时,如果我们按教材编排去讲,则显得拖沓、冗长,不易形成清晰的认识。我把它分成三部分:背景、内容和影响。在讲背景的时候,也不是按部就班地从第一课讲到第二课,而是把两课内容整合在一起,用了五句话: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从尊王攘夷运动到倒幕运动明治政府建立。这样循序渐进、步步推进的安排可以使线索更清晰、明了,更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把1889年日本宪法放在影响中去讲则不会显得突兀。 体会三:升华情感,育人为本 历史教育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为中华民族人权、人文、人性的觉醒和发展”而努力的神圣事业,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所以,历史课堂所要传授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习得智慧、心系美好、心存温情。升华情感、育人为本,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前进点燃一盏明灯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