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课题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课题结题报告.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为课堂 生活为课本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课题结题报告“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社会生活的外延”,这是一个已被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普遍认同的命题。然而这一命题的丰富内涵并未真正地被大家放在理性的层面上予以淋漓尽致地研究和阐述过,更没有被人们进行的有序而有效的教学实践所证实过,人们对这个命题仅仅处于粗浅的感受和下意识的行为的状态中,这都阻碍着语文教学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其实,这一命题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途径并不仅仅是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应该在社会生活之中。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到社会生活中去自主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将会开辟一片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社会生活之所以
2、成为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是因为社会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极为优质的、甚至是应有尽有的语文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有的曾被人开发或利用过,但却没有得到科学的配置和合理的使用,更有许多的资源却从未被人发现过、察觉过而遭废弃。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去大胆地开发和科学地配置这些资源,使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我们进行了为时四年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研究,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一、 实验背景20世纪七十年代末,当人们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惊醒过来时,我们惊讶地看到教育事业作为“文化革命”的主要对象成了“重灾区”。语文学科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形形色色“左”的路线的统治,已经沦为阶
3、级斗争、权力斗争的工具,成为整人、害人的武器。各种各样有关语文教学、语言应用方面的、很具政治色彩的“笑话”,或被人们在某种公开场合张扬,或成了酒后茶余的谈资,令语文教学工作者感到愤愧和无地自容,更使我们整个民族感到羞愧和痛心。高考制度的恢复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语文姓语”成了广大语文工作者的心声。“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国家教委1990年6月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992年6月制订的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认识和观念,推动和加强了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应试教育的阴影,又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异化为“升学考试的工具”,在这种错误
4、的导向下,一些课程资源被“滥开滥伐”了,而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资源却被无情地废弃了。2000年2月和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规定不仅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恰当而科学的定位,为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事业开辟了光明的道路,也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大力开发和科学配置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我市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也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的那种“少、慢、差、费”的现象、那种不讲“科学投入,有
5、效产出”的现象必须得到扭转。他们在教学第一线进行了艰苦而有成效的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深感到那种孤军奋战的摸索实在是举步维艰,希望能够集中人力和财力实现“强强联合”的作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教研室牵头,各学校语文教师共同投入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课题研究正式拉开了帷幕。二、 实验目标1. 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出发,努力拓展语文教学领域,不断发现并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并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社会生活的外延”这一理念。2探索语文课程资源配置科学原理、途径和方法,建立崭新的“教”和“学”的模式,讲究资源的
6、合理投入和求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作用和人文作用。3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为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三、 实验设计(一)酝酿确立课题阶段(1998.101999.3)确立子课题目录;各学校根据本校情况认定研究的子课题;各子课题填写课题研究“申请议定书”,审报研究课题;总课题审定子课题。(二)研究准备阶段(1999.41999.9)各子课题制定相关的研究细目及课题组成员分工;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现状的看法,形成调查报告;了解教师前阶段个体研究的情况,找准下阶段研究的重点;查阅资料,学习并研究相关理论论著,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了解教师教学
7、中的困惑,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三)实验阶段(1999.92002.2)理清语文课程资源情况,找准开发和配置的突破口;开展子课题的理论研究,奠定子课题的理论基石;广泛开展课型研究,作好个案分析,力争有成型的课型出现;有序地开设 “课堂教学操作流程”“课外学习活动情况的创设和实施”等项实验;有目的地举行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公开课、研究课教学活动,重点抓好课前准备、课后评析的环节;及时写好阶段小结和研究论文,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及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努力形成一批阶段性成果。(四)总结结题阶段(2002.22002.12)各子课题开设课题研究汇报课;撰写子课题
8、结题报告;各子课题召开课题研究评议会;收集、整理材料,迎接总课题专家组验收;总课题专家组对各子课题进行评估验收;形成课题研究综合成果-理论著述;集中各子课题研究材料,准备总课题结题报告,迎接省专家组验收。召开总课题研究验收会,开出课题研究汇报课,接受省专家组验收。四、 理论支撑1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可以用来进行语文学科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的物力、财力、人力等物质要素,同时也包括诸如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形态模式等非物质要素。当前可资于中小学语文课程的资源,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1.有利于语文学科知识教学深化和拓展的;2.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
9、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3.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4.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提高人文素养的;5.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养成健全人格的。详见下表:一级课程资源二级课程资源语文知识 现代汉语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及逻辑)古代汉语知识(字法、词法、句法知识)文学常识(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古代文体知识;现代文体知识,包括实用文体、文学作品、应用文体)写作知识(审题、立意、结构,改写、扩写、缩写)文化常识(古代、当代) 阅读(包括鉴赏)教学(包括教材和教材以外的各种文字、音像、网络等读物及信息
10、) 实用类读物(记叙性、议论性、说明性、应用文) 文学类读物(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文化名著(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 文言文读物(散文、韵文)写作教学(包括各类文体的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社会生活(学校、社会、家庭)精神情感(亲情、友情、恋情、态度、兴趣、爱好)联想、想像、创新评价激励口语交际实用性口语交际(发言、对话、讨论、论辩)艺术性口语交际(朗诵、演讲、表演)时间课内时间(指课内45分钟)课外时间(指课内45分钟之外)空间课堂内(课堂、实验室、语音室、电脑房、图书室、阅览室等)校园内(校内除课堂外的其他场所,如绿地、操场等)社会上(工厂、农村、营房、社区、街道、医院、商店、娱乐场所、
11、博物馆、图书室、纪念馆、风景区、革命圣地等)家庭里学生学能资源(包括读、写、听、说)智力因素(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运用、评价等)非智力因素(态度、兴趣、行为、习惯、品质、方法等)教师教学知能资源人格、品质、道德语文学科知识语文学科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其他才干、特长一级课程资源二级课程资源学科内课程资源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其他课外语文学习活动常规教学方法讲解、提问、板书、评价、讨论、阅读、写作等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电脑)技术 网络远程教学技术2课程开发和配置方法及须遵循的原则和规律第一,开发和配置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必须为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服务,既要
12、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更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既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作用,更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作用。任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总是与具体的教授或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为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服务。第二,开发和配置各种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任务和行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习得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新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育应当是带领学生到知识的森林里去,让他们采摘自己喜欢的果实。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学生应是学习的主动者,应由他们自主地去汲取各种有益的知识营养,他们完全应该也有能力和老师一起去选择、开发
13、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第三,必须十分注意语文课程资源的多元开发和综合配置。许多课程资源都是相依相随、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在日常的教与学的活动中,有时为了达成某一目标,必须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而一种资源往往能够为达成多种教学目标服务;更多的情况是某一教授或学习活动其目标是多元的,为了达成多元目标,势必就会注重课程资源的多元开发和综合配置,甚至实行跨学科的资源开发和配置。第四,必须十分注重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配置,使各种课程资源既不被闲置、废弃,造成大量的浪费,也不是无节制的、不计效果的重复滥用,根据教与学的需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恰当地予以安排和处置。不管是开发,还是配置,都要讲究
14、教育教学效益和效率,争取在有限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效益和效率。3子课题细目总课题子课题三级课题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阅读教学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课本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课本外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生活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情感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评价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时间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课内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课外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空间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校园内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社会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家庭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学生学能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学生智力因素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学生非智力
15、因素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教师教学知能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美学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探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学科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必修、选修、综合实践活动)现代教学技术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语文教学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配置科学化4.课题研究中运用的主要的教育教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实践是第一性的。要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真知灼见,必须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生活,只有多多地接触社会生活,不断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量变的积累而至质变,才会逐渐形成对社会、对生活的正确理解,才有可能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
16、他们的人文素养。语文学科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对立统一。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既有科学的一面,也有人文的一面。从科学的一面来看,语文学科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从人文的一面来看,我们必须挖掘语文学科人文精神的价值,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中心,充分调动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的人。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生应是主动的信息吸收者,人脑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的。学习者以长期记
17、忆的内容和倾向为依据,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断,并且借助于自己头脑中长期贮存的知识和信息对新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而学习者对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的把握,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学生应该也能够学会在生活中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现代信息论语文学习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的过程,都是信息处理的过程。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信息,但阅读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重要的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使之与阅读者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相互联系和重新组合。阅读过程是对信息的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的过程,阅读事实上是一种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需要阅读者采取主动的心态去
18、完成。写作则从起始阶段对于客体自然信息的反应与选择起,到大脑的转换加工成为主体的自为信息,然后编码组合为新的人工再生信息,这整个流动的过程,无不体现作者多方思维能力,都是一个信息不断被吸取、筛选、转换和再生的过程。创造思维论创造思维论教学也称过程教学论教学,即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理解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形成过程,在体味作者思维展示的独创性中去逐步养成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综合的结果,这些能力包括记忆力、想像力、感受力、理解力等。其中想像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其它各种能力的催化剂。学生通过阅读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底蕴和阅历对所读作品做出不同的解读,借助自己的想像力对所读的作品
19、进行二度创造。如此往返回复,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养成学生较强的创造思维能力。而写作更是创造思维的体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认为人们生成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总是和他以前曾有的经验相结合,也即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及其知识结构,人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它总是对新输入的解释进行重新构建,主动的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从中得到结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则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更多的是由人格造成的,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显露出来,“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的本质方面是一种特殊的洞察力”。这是对创新理论在广义上的理解,即指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决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
20、攀仅属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五、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课型模式研究(举要)为使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落到实处,我们进行了阅读、写作、网络等教学进行了各种课型的开发,并在不同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的文体及教学需要实施了科学的配置,并因不同的子课题而出现了多种模式,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课型模式,其他模式详见专著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1.阅读教学的课型模式(1)筛选型 该课型全称为信息筛选型,顾名思义该课型以筛选信息为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围绕阅读的目的掌握读物文本含载的主要信息。此课型的教学过程是信息多向交流的过程。具体如下:学生与作品(作者)的信息交流。带着学习目标提出的阅读目的
21、学生主动阅读作品,通过对作品所含信息的筛选、比较,得出学生个体认为符合作家本意的信息,包括文本的观点、句意的理解、语意的辨识等。这一交流过程是学生凭借自身信息的储存量去分析、理解、组合被阅读材料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创造的成份。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在教学中体现的是小组讨论和班集体的大组讨论,这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学生个体积极参与群体讨论,共同走向学习目标的多边活动。通过个体间的互相影响、作用、碰撞,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学生与教师间的信息交流。教师是阅读教学的主导,起着组织、引导、鼓励作用,同时他也是信息交流的参与者。教师应始终把自己当作信息交流的个
22、体之一,而不应把自己凌架于学生之上,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出来。(2)阐释型 运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阐释抽象道理的课型称作阐释型课型。此课型以信息筛选为前提,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态度为依据,阐释一到两个抽象的道理为目的,意在正确而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含。此课题操作如下:确立一至两个抽象命题,学生围绕命题阅读课文,进行学生与课文间的首次信息交流,筛选具体事例论证、充实命题。组织学生间的分组讨论,意在学生间的首次信息交流,使抽象的命题进一步具体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具体例子展开阐释,调动学生头脑中原有的信息予以分析。这是学生与课文间的再次信息交流。教师点拨。当学生在
23、阐释中遇到困难以致影响思维深入时,教师应适时给予点拨。这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关键段落,寻找关键的事例,让学生与课文间继续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实现思维镙旋式上升的目的,达到教学任务的完成。(3)框架型 这种课型以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或段落的框架结构为主要目的,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及观点展示的层次与步骤。1998年高考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对第一段思路的分析就属于这一方面能力的考察。根据作者的观点阅读课文,列出较为详尽的框架。议论文要能体现作者的论证思路、论证结构,说明文要能表现说明的顺序、揭示事物的特征,散文则要能够将线索、思想情感的脉络理清。要做到这
24、些,首要的是能够准确捕捉信息,准确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作者的本意。组织学生讨论。这里仍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通过讨论,一方面使意见趋向统一,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理清文本框架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表达这些观点和态度的方法。指导写作。理清了文本的框架也使学生看清了作者的思路,看清了作者表达观点和态度的方法,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也就教会了学生传达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的方法。(4)赏析型 赏析型课型意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它同样以筛选有效信息为前提。所不同的是,这种课型需要更多地调动学生头脑中原有的信息储存,更多地发挥自我的创
25、造能力。学生自学课文,就作品的语言、语段或某一文学现象作出评析,也可写出赏析文章。这是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初次碰撞,亦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首次信息交流,表现出学生的审美价值,充满了学生自我的真情实感。课堂交流。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赏析放到课堂上来互相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切磋中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品位,深入到作品之中,品到作品的真谛,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此过程中,要多多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用自己的文化积累去丰富作品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教师评点。在学生自学、课堂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的评点,主要从鉴赏的方法上给予指导,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也可作为鉴赏者的一份子谈谈自己对作
26、品的鉴赏意见,既达到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又可以教师的认识去影响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5)研究型 研究型课型也称作研究性阅读,是以学生围绕一至两个文学现象展开专题研究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型。阅读教学的终结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养成这种能力,必须要学生能注重对所阅读作品本身的形成过程的体味,对作品所展示的作者独特的思维过程的把握。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通过阅读了解作品,把握作者,由把握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独创性到发展自己的独创性。这一课型在研究中又适逢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所以这一课型又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根据研究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研究型课型可分成四种情况。对课文本身蕴含的文学现
27、象进行研究的研究性阅读 就文学作品本身的某一两个文学现象展开研究是这一课型的特点,意在通过研究增强对文学现象的理性和感性的认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研究文学现象的能力。组织学生围绕已确立研究的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的文学现象展开研究性阅读,应用现代信息论的原理,从文学作品中识别、筛选有效信息,并结合作品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从作者创作时的思想、写作风格、创作目的以及作品反映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广泛的研究。这一步骤是整个研究的关键所在,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关键环节。 在此基础上,学生写出研究性论文。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文学作品,而且还使学生深入到作家的思想感情中去,体会作家对
28、生活的体验、写作时思想活动的轨迹和作家的见识与学识,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地养成创新能力。课内外知识相互结合、延伸的研究性阅读 将课内阅读所习得的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到课外去运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课内外知识相互结合、课内知识向社会生活延伸,正是我们提倡研究学习的初衷。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社会现象作为研究课题,运用从上一种研究性课型中学会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这一社会现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整个研究的过程也是对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和组合的过程。这种研究使课本上作家的思维方法和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融合,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9、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以研究一种文学现象而进行的研究性阅读 这是一种放手让学生去进行的自主性更强的研究性学习,即让学生在掌握了研究性阅读的一般方法以后,利用课余时间选择某个自己喜欢的文学现象。这一系列的研究过程,是学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论、作家本体论和创造思维论进行阅读,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评判能力大提高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素质大大提高的过程。运用课内阅读掌握的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是研究性阅读的重要任务,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懂得学习的终至目的就在于运用。其中组织社会调查,
30、运用写调查报告的知识为研究性学习服务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谈及。研究型课型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型,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它不仅教给了学生持续学习的技能,也给予了学生人文熏陶和文学修养,它更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该也能够从旧有的模式下解放出来,赋予崭新的生命。阅读教学的课型包容了许多子课题研究的课型,诸如时间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学能资源的开发和配置、教学智能的开发和配置、美学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及探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等均能使用以上各种课型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的组织。2.写作教学的课型模式(1)开放型课堂写作模式其特点为“开放”,并且是全方位的。内容开放改变由教师命题、学生作文这种“限
31、死内容”的单一做法,实行教师向学生征集作文题,每月“民主集中”公布一次。具体做法是:先师生形成共识,认识到作文命题内容无限制,但要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生活化,作文题材主要应来自改革开放变革中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作文命题要适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教师布置的下一个月作文教学要求提供命题“草案”,再由学生民主推选的“作文命题工作小组”精选出相对集中的若干道命题交教师审查,最后公布实施。这种命题出自于学生之手,贴近学生之心,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创新思维之流畅流不衰,好作文便不断涌现。形式开放不拘泥于每“作”必成“文”,一作则要800字这种单调乏味的作文形式。
32、方式尽可能多样化:即兴讲演,出口成章;当堂表演,即兴成文;参观游览,有感而发;作文竞赛,集体展示;组织辩论,不但参辩者拟提纲、打腹稿、展口才,尽情“作文”,而且其他同学可事后写“报道”、“花絮”、“侧记”、“启示”等等,扩大了作文的范围。此外,组织“文学社”、“小记者队”、“编报会”活动,进行采访、编报、审稿、编辑、投稿、文学创作等,拓宽了写作的领域。思维开放引导并训练学生进行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尤其要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因为它是富有创见性的辨异思维,能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创造出新颖、超常的思维成果。此种训练有三种形式:一是由此及彼、由表层至深层的顺向求异,二是由正面到反面的逆向求
33、异,三是由一点而辐射的多向求异。体裁开放不仅仅写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类的文体,而且写诸如表扬稿、广告、通知,发言稿、会议记录、新闻通讯、科技小论文等,使这些能直接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文体进入我们的教学之中,也鼓励学生尝试着创作文学作品。只要我们能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一个施展拳脚的平台,收获是肯定的。(2)课外放胆文写作模式与课堂写作相比,放胆文写作更具有人文性,它的着眼点在于写作主体的开发与建构。作为写作的主体,学生一方面必须具有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和激情的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发展方式,另一方面必须是有创造性的充满文采的书面表达方式,这就是“放胆文”。开展文化信息交流活动,获取有效信息,沟通言语意义
34、,促进品性内化。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写作素质。在交流中要突出信息的文化功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大语境中,把握“文化意义”,摄入真善美的因子,逐渐地内化为个体的健康品格。此种活动可采取两种方式:一为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眼界,增长知识,熏陶性情,提升层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在故乡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长期浸润下,将先贤人品融入到自己的血脉中,成为自己做人的支柱。这种积累越多,写作根源也越丰富,写作的素质也就逐渐提高了;二为从课堂走向生活,关注现实,亲身体验,积极参与,积累审美经验,把对真善美的感悟不断提升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要让学生自觉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自觉
35、地参与审美经验活动并反复训练,使他们养成在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展以创造为核心的思维和语言的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项活动也有两种方式:一、学生对现行语文课文进行批判性阅读,以提高学生思维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对现行教材进行批判性阅读,是一条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批判”是指一种积极进取的大胆怀疑大胆思考的精神。中学生通过在阅读中的深刻、周密的思辨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既能尊重权威、不轻易否定传统观点,又能服膺真理,探寻科学,不为权威陈说所束缚。二、以古今中外的科学事实、历史事实和生活事实为例案,进
36、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的强化训练,并带动语言表达的训练。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主要有逆向型、求异性、发散性、超常性等。训练的内容有立意新颖的训练,观点新颖的训练,材料新颖的训练,构思新颖的训练,语言表达新颖的训练等。通过提炼观点、设计情节,续写后文,扩写内容,改写文体,展开联想,发挥想象等形式,来达到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同步提高的目的。(3)研究性写作模式研究性写作模式的类型较多,这里主要陈述迁移型与专题型两种。迁移型写作模式迁移型写作是指学习了一篇或一组课文以后,萌发出探究具有同样类型的问题的意识,由教师划出一个内涵丰富,范围较大的问题,或分成若干个子课题,由学生自主制定计划、自主进行研究、自主撰写
37、报告的写作教学模式。该模式实施的流程是:理解课文横向迁移制定课题研究学习撰写报告成果交流总结评价延伸写作。理解课文这是实施迁移型写作活动的起始课。对原有课文的理解,重在思想内容、文化内涵的理解。这对迁移型写作能起一个指导性作用。横向迁移老师根据课文的思想文化内容,精心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口较小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又和课文本身的知识点紧密结合的问题,作为研究性写作的对象,范围。制定课题为了便于研究的开展,要在总课题下制定若干个子课题。这是实施研究性写作活动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到写作成果的质量、水平与价值。研究学习按子课题的数量分成若干个课题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研究的子课题搜集
38、、分析、筛选、评价、整合资料;每个小组成员对资料进行提炼、概括、得出初步结论;小组长负责汇总本组资料的初步结论,并撰写出初步研究成果的报告。研究学习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半个月左右)。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和如何利用社会文化资源的有效指导, 撰写报告这是研究性写作活动的成果表达的重要阶段。首先由小组成员写出初步结论(分为论据与论点);然后由小组长汇总,写出子课题初步研究成果的报告;最后由小组成员讨论修改,成为“定本”。成果交流这一阶段是学生实现自身的研究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共享等过程,也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成共识的过程,更是
39、语文能力得以训练、培养、共同提高的过程。总结评价这是对本次研究性写作成果的总体肯定,也是对同学们在研究性写作活动的各个阶段的辛勤工作的肯定。延伸写作 在子课题初步成果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对总课题的总体把握,每个同学完成总研究报告的撰写任务。这样做有两个作用,一是由“子课题”到“总课题”,从点到面,提高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再研究的欲望;二是使每个同学都得到写作训练,都分享研究成果,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专题型(课题型)写作教学模式专题型写作是学生在自然、社会、人文等学科内,根据自己的学科志趣,学术爱好与疑难问题,选择一项研究专题,通过较长时间的阅读,调查、实验等研究活动,撰写出一篇300
40、0字左右的带有研究性质的初级学术论文来。专题型研究性写作在写作对象和内容上一般都超出了语文学科的范围,涉及到中学各学科及学生感兴趣,愿探究的各种问题,是一种思维层次较高、思想容量较大,写作内容有较深较广程度的、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写作活动。该模式实施的流程是:制定目标激发兴趣确定专题收集资料得出结论编写提纲撰写论文参与答辩制定目标要求能通过大量的阅读,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志趣,选择和确定一项研究专题。能根据专题研究的需要,去收集、筛选、积累、整理研究资料。能从大量的研究资料中,提炼和归纳出自己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看法、主张。能编写较长篇幅(3000字)论文的详细提纲,列出中心论点、分论点和具
41、体论据。能撰写并修改专题研究论文。能参加模拟论文答辩会,较正确地回答评审老师的提问。激发兴趣首先向学生明确宣布本学期语文活动课的任务专题研究,并指出最终结果是写出一篇3000字左右的研究论文来。其次向学生介绍学科类别,并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相关课文为例,了解这些文章所研究对象、范围、主要学科特点,以及的方法。再次,让学生阅读新华文摘等读物的论文材料。提出一个引导和激发学科兴趣的问题即“你喜欢读哪一类论文?理由是什么?”,让学生作书面回答。最后,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能选择一门学科,初步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确定专题正式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从选择学科到确定专题,这是一个从兴趣走向研究
42、、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大范围走向小问题的关键步骤。允许学生调正自己的研究专题。收集资料根据专题研究的要求,自己动手,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或自己从家长、朋友、书店、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得的资料,收集、筛选、整理研究资料。不仅要尽可能全面、广泛地占有资料,而且还要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写出自己的简短评语或点滴体会。得出结论逐步提炼、确立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主要观点,主要材料。观点要正确,并有一些创造性。编写提纲编写和修改论文大纲。要求写出详细提纲,包括大论点,小论点,论据材料,结构安排等。撰写论文根据自己的详细提纲,对专题研究论文进行起草、修改、最后定稿,正式誊抄或打印。完成后,交老师审阅
43、。参与答辩语文老师审阅全部论文,并从中初选部分优秀论文(约占1/5),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到论文所涉及的不同学科,不同研究范围和对象。根据论文内容,聘请有关老师担任论文评审人。主要工作有审读论文,选出12篇,写出评语,拟定23个答辩题及答案要点。安排论文作者与评审老师见面。评审老师提出答辩题,并作必要的咨询与辅助。举办论文答辩会。首先由论文作者陈述论文内容;其次评审老师提出答辩题,作者回答;最后评审老师宣读论文评审意见及对学生答辩情况的评价。(4)作文评改模式按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三个有序的环节:评说典型例子文;互相评价作文;反复修改作文。评说典型例文评说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
44、、生动,直观的产物。一方面学生在写作理论或经典作品的指导下去评说某篇习作的高低、好差、优劣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在具体、生动、直观的评说某篇习作的实践活动基础上去感知、理解进而全面掌握评说的技能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或内化为一定的观念形态。评说分为两种类型:其一、逐项评说(纵式);其二,单项比较评说(横式)。评说的内容有两项:评定分项的分值,说明评分的理由。评说的步骤:首先布置学生预习,阅读典型例文,填写评分记录,写出简要评语,其次展开课堂集体评说活动。针对例文,逐项评说,指出高低、好差、优劣之处,说明理由。鼓励争辩,评者与评者,评者与作者,评者群与评者群,可以有不同看法。最后是老师小结升华。小结
45、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综合学生评说的理由,择优概括。二是既充分肯定学生评说中的优点,又具体地分析其不中之处。三是遇到疑难之处,要善于指点迷津,引导学生从困惑甚至错误中走出来,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分析能力。升华是指从具体到抽象,由点到面,归纳出较普遍的写作规律,以指导以后的写作实践。每次评说都不应该是前一次评说的简单的循环重复,而应该抓住每次评说的重点、难点、疑点。多次评说,即是多次“吸收运用”知识的过程,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具备较高的写作水平。互相评价作文“一对一”的作文互评,以课堂师生集体评说的成果为指导和参照,是学生的写作知识迁移的表现,是学生评说能力的发展。这是模仿
46、与创造的结合物。“一对一”互评的类型有三种:自选式,即由学生与学生根据自愿要求,结成“对子”。指定式,即由老师安排小组间交换的“互评”方式。帮教式,即由师生相互协商,确定临时的“好”帮“差”的搭配方式。对“互评”活动要进行严格控制和具体指导。具体做法有:要求学生端正“互评”的态度和作风,抵制不良倾向。如“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倾向;不负责任、敷衍了事,偷工减料的“马虎”倾向;分寸掌握过严,要求太高或有意压分的“酷评”倾向。“互评”还允许作者的反批评。被评者不服可以在“评语栏”后面写出自己的申诉意见,交老师定夺。凡被评为高分的作文,呈送老师审阅。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认可评分,也可以提高
47、或降低评分,并说出具体理由。 反复修改作文。作文批改的传统习惯只有“批改、评讲”两个环节,一般是没有修改、重做的要求的。“中学作文评改方法”的“评改”则包括“评说”与“修改”两项重要内容。“修改作文”的具体做法: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要举出古今中外的修改文章或作品的具体事例,说明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可以学生的获奖作文为例,宣传修改的意义。这样教育,更富有吸引力和亲切感,更具有示范作用。其次,修改要有针对性,即针对评说活动中,给习作提出的意见,指出的薄弱或错误之处。修改的类型因具体情况而定,或语段修改,或全文重做,或文字订正,或潦草重抄等等。再次,修改的目的是要达到高分,有的学生可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达到。3.网络教学课型模式(1)同步讲授型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网络形式传递阅读材料和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准备好讲授的材料,将这些材料(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以多媒体信息方式呈现。这些材料以超文本的方式组织,并存储在Web服务器上。教师通过Web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