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必修3 第2课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170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 必修3 第2课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轮复习 必修3 第2课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 必修3 第2课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 必修3 第2课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课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阐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3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4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一、自主学习案: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外界 的变化和体内 活动的进行,都会使内环境的 和 不断发生变化。(1)体温: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但在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 、 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2)内环境的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 、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内

2、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1)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维持稳态的基础是 。(2)直接相关的系统: 、 、 、 。(3)参与调节的系统: 、 、 。(4)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最初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 的调节。(6)经典解释:内环境的稳态是在 和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 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7)现代观点:目前普遍认为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 ,而免疫调节是通过 、 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8)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9)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 的必要条件。(10)正常的 和 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11)正常的 和 是酶正常发

3、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原理及结果(1)原理分析:在实验中用 的方法,通过向 、 、 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与 相似而不同于 ,从而说明 的机制。(2)实验结果绘出用盐酸或NaOH分别处理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后相应的pH。变化曲线如下:二、探究案1、根据下图阐释内环境稳态与人体主要系统的功能联系:2、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当 堂 检 测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B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

4、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A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3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

5、相对平衡状态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生物材料7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

6、定不变8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9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酸碱平衡Na、K平衡血糖平衡体温调节氨基酸平衡CO2、O2平衡A. B. C. D.10人体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11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到血液中的

7、葡萄糖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地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1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都不受外界环境影响13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14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8、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15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血浆pHA. B. C. D.二、简答题:16下图为某单位“职工队”与专业运动员在一次足球比赛前后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单位:mg/mL)。(1)比赛前阶段“职工队”队员血液中乳

9、酸含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_。(2)为什么比赛的后半场“职工队”队员血液中乳酸含量有所降低?_。(3)在比赛过程中,专业运动员的血液乳酸含量始终比“职工队”队员低,主要原因是什么?_。17根据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中水是以_ _方式进行的,b过程还包括对大部分_的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形式进入消化道。(3)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A和B的交换是通过_ _结构进行的。(4)过程e和f渗透方向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_,后者_。(6)E和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18

10、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乳酸、pH试纸、滴管(2)实验步骤: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 ,再依次滴入等量_ _,测量pH并记录填表。对B组 。(3)结果预测:A组:_ _。B组:_。(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5 CBCDD 6-10 CDADD 11-15 DBDBC16、(1)骨骼肌相对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2)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呼吸加

11、快加强,使骨骼肌获得了较多的氧气,有氧呼吸加强,一部分乳酸与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一部分乳酸进入肝脏合成肝糖原(3)专业运动员的呼吸肌和心肌发达,肺活量和心输出量均较大,能较好地满足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对氧气的需要17、(1)自由扩散营养物质(2)A、B、D消化液(3)汗液毛细血管(4)双向单向(5)大分子蛋白质18、(2)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乳酸(或Na2CO3)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或乳酸) (3)试管1 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或升高),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 试管1 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或降低),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