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中思想政治校本主题教研记录本.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180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高中思想政治校本主题教研记录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学高中思想政治校本主题教研记录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学高中思想政治校本主题教研记录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学高中思想政治校本主题教研记录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学高中思想政治校本主题教研记录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高中思想政治校本主题教研记录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高中思想政治校本主题教研记录本.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校本主题教研案例学 科 高中思想政治 教研主题 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研究 课 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考复习课 时 间 目 录内 容 页码主题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03学 习 与 思 考 04问 题 研 讨 05说 课 稿 06-08说 课 和 点 评 09说 课 反 思 10研讨课一度教学设计 11-12观 课 记 录1 13-14观 课 记 录2 15-16课 后 点 评 17-18教 学 反 思 19研讨课二度教学设计 20-21观 课 记 录1 22-23观 课 记 录2 24-26课 后 点 评 27教 学 反 思 28 题教研活动过程记录 29备注:主题教研活动反思 30主题

2、教研活动设计方案时间2010.5.26学科思想政治教研主题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研究(一)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 1、了解主题教研的意义 2、分析实际教学中的困惑 3、确定主题: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研究(二)学习教研主题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内容1、学习陈大伟专著观课议课2、学习林月周老师的讲座教学有效提问3、学习张庆勉老师的讲座课例研究与编写(三)确定上课课题、课型、执教老师及其同伴1、李林贵老师:国际社会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新课 同伴:谢晓云老师2、李佩青老师: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考复习课 同伴:杨静老师3、负责人:杨静老师4、专家:郑益新老师(县政治教研员、政治组组长)(四

3、)组织观课、议课(需两次以上) 1、根据不同的观课角度进行人员分工 观课角度大致有四方面:(1)辅助于问题设计的材料选取(2)问题的个数、形式及类型(3)答案设置(4)学生的反映及回答问题情况 2、围绕主题展开针对性的议课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五)展示课及点评 1、对所有前来观课的教师进行观课任务的分工 2、点评程序及分工 (1)执教者发言 (2)同伴点评 (3)其他观课教师点评 (4)专家点评(六)写出课例学 习 与 思 考日 期5月26日学 科思想政治教研主题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研究文章题目教学有效提问作 者林月周教 师政治组内容摘要与思考:一、内容摘要(一)教学徒劳提问的表现(二)

4、教学有效提问的作用(三)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四)教学有效提问的类型(五)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二、思考“善学须善问,善问必有得”,课堂教学提问是连接教师预设与学生生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思维兴奋点的途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使这些思维兴奋点连成思维流,旋成思维圈,形成思维场,使课堂如磁石般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认知内驱力的牵引下,更好地完成自主建构的过程。然而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这就是说几乎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从而也使得所谓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思维品质的开发和学习质量的

5、提升受到严重的阻滞。因此围绕学生“思维兴奋点”研究教学问题的设计是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窗口。故本组确定教研主题为“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研究”。问 题 研 讨日 期5月27 日学 科思想政治教研主题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研究研讨者郑益新、李佩青、杨静、谢立课题: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考复习课研讨内容摘要:1、分析该课题的会考内容及abcd要求2、确定本课复习的主要大问题并设计好板书3、确定情境创设的材料主线4、寻找突破主要大问题的往年高考及会考的真题和模拟题5、思考、了解两个问题(1)材料与问题的糅合度(2)学生对材料的已知情况,学生对该课题内容的掌握程度说 课 稿日 期5月

6、 27 日学 科政治课 型复习课说课教师李佩青课题经济生活: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考复习一、复习内容分析1.、考试内容及要求课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市场规则的必要性、形式及要求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市场调节的局限性babbcc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abd2、学情分析 由于是会考复习,学生对新课知识都已有所了解,而且对重难点所在有所知晓,然而不足的是因新课学习时间过去已久,对知识把握缺乏精准度,形成盲

7、点和易混点,而且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迁移上还缺乏一定的能力。根据考试内容要求与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市场调节机制及优点,分析市场调节的缺陷及危害,知道市场规则的要求、形式,根据市场主体分析信用体系的建设及意义,比较、区分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比较、分析、探究等方法,解决考试内容的abcd等次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信用观念,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依据:是教材与生活的链结点,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

8、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依据:考试内容与学情要求,学生缺乏必要的经验知识较难区分三种手段。5、材料主线分析 会考不仅仅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考学生对时事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因此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上确定既贴近教材内容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社会热点:房价现象与国家宏观调控。二复习过程:用漫画房价太疯引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意在使学生从自己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得到认识,调动参与积极性。并为导出问题一做好铺垫。问题一:材料: 在高房价驱动下,房地产业一哄而上。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踊跃,炒房客利用房价的暴涨快速买进卖出;房地产开发商捂

9、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加大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上述材料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哪些局限性?有什么危害?(巩固知识)在学生回答位的基础上,出示表格比较自发性和盲目性,然后再要求学生用一分为二观点回顾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作用,从中归纳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竞争。(出示图表:揭示价格、供求、竞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直观、形象、明了)过渡: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请学生回答市场规则的形式、内容、要求。(巩固基础知识)问题二:高房价下诚信失落:在楼市疯狂期,市场上出现了

10、一些开发企业恶意炒高房价,捂盘惜售;房地产开发、销售和中介服务中的价格欺诈以及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等行为时有发生有人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得诚信者得楼市。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从理论和现实角度认识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点拨这一设问通常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思考并组织答案。过渡:面对高房价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国务院重拳出击遏制高房价,选用今年4月份出台的房产新政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政),说明楼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用填空形式完成(巩固基础知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分,分别列表比较,特

11、别把握关键词(突破难点)问题三:材料:2009年至2010年初,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简称“国十条”)。通知指出: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提出政府在遏制房价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

12、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检验成效)小结:房地产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无形手、有形手,手拉手,才能健康向前走。作业。板书设计说课和点评日 期5月 27 日学 科政治课 型复习课说课教师李佩青课题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考复习研讨者杨 静说课内容:一、复习内容分析1.、考试内容及要求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和难点5、材料主线分析二复习过程:1、漫画导入2、三大问题预设与分析3、小结4、作业5、板书设计点评:该说课内容重难点把握准确,对学情分析到位,复习过程环节完整,特别在重点、难点问题的预设上有独到之处。为提高预

13、设的有效性,故在此多提建议。1、在第一部分还需说明教学方法和学法。2、在漫画设计及三大问题预设的过程中应指出为什么这样预设的依据与理由。并在三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应指出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并应指出怎样落实了三维目标。在这次说课过程中,教师的预设意图讲解得还不够,从而也很难观测出教师对学情是否充分关注。说 课 反 思日 期5月 27 日学 科政治课 型复习课说课教师李佩青课题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考复习这次说课主要介绍了重点、难点的确定,知识网络的构建,贯穿整堂课教学的材料主线和针对学科重点、难点所展开的问题设计。 通过说课,获得以下几点认识:(1) 板书设计合理。以资

14、源合理配置为核心,以资源配置手段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两条主线为框架,又把市场调节的不足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线条清晰而又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2) 选材符合”三贴近“原则又与课文重点内容挂钩。考试一般坚持“三线交点”的原则,即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科教学的重点,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件,三者交汇的地方是考试的命题点。高房价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领域,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3) 问题设计选择的知识切入点恰当。依据会考知识目标与学科指导意见及结合生活实际所确定的重难点来设计问题,

15、体现有效性和针对性。(4) 背景材料的选取与呈现还欠斟酌。选材比较笼统、粗糙,还缺乏一定的层次性,设问与材料的融合度不够等。由于这次教研的主题是问题设计有效性研究,因此,在材料选用和问题设计上还要下大工夫。(5) 详略不够分明。对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的比较过于细致,对市场规则的形式、要求也不必请学生回答,可一笔带过。课题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考复习第 1 课时课型复习课时间2010.5.28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市场调节机制及优点,分析市场调节的缺陷及危害,知道市场规则的要求、形式,根据市场主体分析信用体系的建设及意义,比较、区分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比较、

16、分析、探究等方法,解决考试内容的abcd等次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信用观念,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板书设计: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准备收集材料,设计问题,组织答案,构架知识框架,制作课件。 研 讨 课 一 度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预 设教后反思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点和局限性,市场规则的必要性、形式及要求信用在市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性、目标、手段。出示材料1: 在高

17、房价驱动下 问题1:上述材料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哪些局限性?有什么危害?出示材料2: 高房价下诚信失落: 问题2:有人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得诚信者得楼市。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出示材料3:国务院重拳出击遏制高房价(例举一些具体措施如“国十条”的内容)。问题3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提出政府遏制房价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学生活动一:结合书本回答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危害。(老师追问下再回顾市场调节的优点和作用。)学生活动二: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角度理解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学生活动三:结合材料和在生活中对这一现象的了解提出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措施。学生活动四:填空、填表(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

18、、手段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比较)背景材料选用社会热点高房价现象:体现政治课的时效性,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设计三大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准确识记、理解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见后教学反思观 课 记 录日 期5月28 日 午第 九 节观课地点班 级高二(14)学 科政治课 型复习课课题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课视角教师提问及学生回答执教教师李佩清观课教师王艳艳教学行为或现象:展示材料:2010年中国的房价疯了(图片)材料一:金融风险等Q1:上述材料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哪些局限性?有什么危险?完成表格自发性盲目性不同点表现形式导致后果解决手段共同点Q2:几十年前,市场

19、化改善了当时人们的住房。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市场竞争、价格、供求人、物、财资源配置(价值规律)教师总结市场配置资源的优越性。Q3:市场要正常发挥优势的条件是什么?S: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Q4:有哪些具体要求?S:。S:。巩固练习题(选择题)材料:高房价下诚信失落Q5:有人说,市场经济师信用经济,得诚信者得楼市,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S:。S:。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什么:诚信;治本之策怎么办:(国家、企业、个人)过渡:面对高房价,国务院出台了一只高房价政策:材料:抑制高房价的几项措施(略)Q6:国务院为什么要调控房价?S:(原因,目标)Q7:如果正确认识宏观调控的手段?S1:S2:S3:S4:

20、Q8: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展示表格。巩固练习: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提出政府在遇到房价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随笔:教师的意图是为了导出市场调节经济的优越性。但是课堂学生不是很清楚教师的问题所向。板书设计观 课 记 录日 期5月29日 上 午 第 1 节观课地点班 级高一(14)学 科思想政治课 型复习课课题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课视角学生的反映及回答问题情况执教教师李佩青观课教师杨静教学行为或现象:教学片断一材料: 在高房价驱动下,房地产业一哄而上。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踊跃,炒房客利用房价的暴涨快速买进卖出;房地产开发商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加大

21、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述材料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哪些局限性? 有什么危害?生1回答:盲目性。师问:从哪些材料体现出来?生1还没来得及回答。师再问:盲目性是什么意思?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盲目性的背后是什么?生1不知如何回答。生1坐下。师问:材料还体现了哪些局限性?生2:滞后性、自发性。师问:这些局限性有什么危害?生2对照书本读一遍: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教学片断二高房价下诚信失落:在楼市疯狂期,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开发企业恶意炒高房

22、价,捂盘惜售;房地产开发、销售和中介服务中的价格欺诈以及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等行为时有发生有人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得诚信者得楼市。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师引导: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就是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请同学们相互讨论,然后来回答问题。学生没有参与讨论,更多地同学赶紧翻书。生3: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师追问:你再从“为什么”角度来回答。生3读书: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师问:那该怎么做呢?生3把书本上关于信用那段继续读完。其他学生沉默着。教学片断三材料:2009年至2010年初,部分城市房价、地

23、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简称“国十条”)。通知指出: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提出政府在遏制房价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师讲解了三种手段的区别,特别讲解了经济了手段。让学生来谈谈措施。生4分别从行

24、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列举措施,但气氛不是很活跃,很多学生很茫然。师最后从供给增加与稳定需求两方面加以引导并把措施归类。从教师预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来看,教师的教学步骤都按部就班完成了,但与学生的思维共鸣却没有产生,更谈不上达到学生的“思维兴奋点”。随笔:板书设计课 后 点 评日 期5月 28 日 上 午第 1 节观课地点班 级高二(14)学 科思想政治课 型复习课课题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课视角学生的反映及回答问题的情况点评者杨 静点评内容:为促进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改进和完善,使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达到尽可能的一致性,故从问题所在思索原因,优点掠过。从教学的三个片段来看,有一个共同的

25、现象:学生看到设问,直接拿书本知识一读了事。从而反映出问题设计尚缺乏一定的思维质量,也说明教学提问没有触摸到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细思量,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1)服务于教学提问的情境设置欠细腻化。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思想政治学科的时代性特征更是要求创设具体的情境,把课堂教学与时事热点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因此选材十分重要。从辅助三大问题设置的三段材料来看,第一段材料与第二段

26、材料有雷同,且都从反面设置,更为重要的是这两段材料概括性太强,不具体不生动不形象。从学生角度来说,虽然房价现象学生有所关注,但了解的深度毕竟不够,因此要形成“思维兴奋点”必须把材料细腻化,在整堂课的材料给出过程,让学生慢慢对房价现象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拉近学生与现实的热点问题的距离,学生才会有“兴奋”的感觉。其次,复习设置问题时必须做到材料与知识相对应,即记住知识点就能够从材料中寻找到有效信息的理想状态。由于材料粗糙,于是学生就跳过材料直接寻找书本知识一读了事。(2)问点设计忽视学生逻辑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必须关注高中学生思维的本身特性,设计问点必须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性,把握难易度

27、、深广度,同时也要达到会考的“识记”“领会”“分析”“运用”的要求,满足学生发展思维的要求。(1)问点的顺序安排有所偏差。所谓问点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切入点。教学问点的设计其实就是对教材的把握问题,可以说若问点顺序存在问题也就是对复习知识的结构处理存在问题。从历次考试题目来看,往往把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手段结合起来考,因此复习的时候也把这两块知识放在一起讲解,从思维的逻辑上就比较顺,容易形成思维流和思维场。可见,问题的逻辑性对引发“思维兴奋点”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而从教学三个大的设问来看,把“有人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得诚信者得楼市。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插在市场调

28、节的缺陷与国家宏观调控之间,使得思维链短路,故引不起学生的“思维兴奋点”。(2)问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还有所欠缺。新课程要求教学必须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侧重对知识的关注,而对能力要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表现不突出。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铺垫与生成是引发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关键。从比较、分析能力来看,教材关于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要处理得当,让学生充分调动辩证思维去看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其次在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时,既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更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在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上,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坚持公有制主体

29、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出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作用。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地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而在预设的问题中没有体现这个问点,因此复习内容从情感上是缺失的,从知识深度落实来看也是缺失的。可以说没有思维深度的题目,没有环环相扣的问点,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也就落空了。(3)问点难易程度和精确度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如第二个问题“有人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得诚信者得楼市。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这本是一道辨析题,辩

30、证地看待两句话“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和“得诚信者得楼市”。特别是第二句话答题范围太大,一不能紧紧围绕“信用”的知识去答题,二对学生的要求有点拔高了,故学生只有茫然无措了。再如第三个问题“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提出政府在遏制房价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这考查学生区分三种宏观调控手段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对时事观察与分析的能力。然而学生感觉手段好答,措施难答,问题在于学生对房价过高的原因不甚明白,又平时关注时事不够,于是就难以下手。因此老师在情境创设时需搭设“脚手架”,把引起房价频频走高的原因明确给出,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提出政府在遏制房价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就简单了,学生的思维就能打

31、开,兴奋点激发了。教 学 反 思日期5月28日上午第1节执教教师李佩青班级高二(14)科目政治课型复习课课题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考复习由于时间紧凑,仅仅粗线条搭建本课复习框架,因此,上完课后总体感觉很不理想,知识构建和问题设计的方向应该没问题,可背景材料如何呈现、问题如何设计更有效都还需要精打细磨。课后需要改进、完善的是:(1)教学提问的情境设置欠细腻化、全面化、层次性。如上述材料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哪些局限性? 有什么危害?学生回答时直接拿书本知识一读了事。从而反映出问题设计尚缺乏一定的思维质量,而且这一设问只涉及市场调节的不足,没有囊括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

32、辩证思维,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否找一材料反映市场调节优缺点的来解决市场配置资源问题。再如,国务院重拳出击遏制高房价出台的政策解读与后面的要求学生回答政府在遏制房价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的背景材料呈现显得重复,且束缚了学生的答题思路,不能体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对教材结构的处理欠考虑。只是按照课文原有顺序复习: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宏观调控。这样安排割裂了市场调节不足与宏观调控必要性的紧密联系,使得思维链短路,不符合思维逻辑顺序。从历次考试题目来看,往往把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手段结合起来考,因此复习的时候也把这两块知识放在一起讲解,从思维的逻辑上就比较顺,容易

33、构建中观知识块。(3)能力要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够突出。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点的处理,仅在简述宏观调控必要性时一句带过,做了简单化处理,不符合会考目标的C级要求,没有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思想情感上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使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高度,而这恰恰是政治课教学的真谛所在。课题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考复习第2课时课型复习课时间2010.6.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市场调节机制及优点,分析市场调节的缺陷及危害,知道市场规则的要求、形式,根据市场主体分析信用体系的建设及意义,比较、区分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比较、分析、探究等方

34、法,解决考试内容的abcd等次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信用观念,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板书设计: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准备收集材料,设计问题,组织答案,构架知识框架,制作课件。研 讨 课 二 度 教 学 设 计教 学 预 设教后反思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点和局限性,市场规则的必要性、形式及要求信用在市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性、目标、手段。材料一:十几年前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利弊

35、材料二:日本著名经济学家中谷岩在他的经济学书籍资本主义为什么自灭?中的话问题一: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对“我们不能否定市场,但我们不能被市场完全左右”这句话的理解?材料三:房价虚高的原因分析问题二:针对房价上涨的原因,提出政府在遏制房价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以呈现的答案作为背景材料再设问)问题三: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哪些经济意义?材料四:太狠了,开盘就涨4000元! 问题四:市场主体应如何完善和维护社会信用体系?学生活动一:学生结合材料一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市场调节的优缺点。(个别学生回答)学生活动二:结合原因分析调控手段和措施。(交流与合作)学生活动三:阐述经济意义?(多个

36、学生回答,补充完整)学生活动四:填空、填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比较)。(学生齐答)学生活动五:从政府、企业、消费者角度归纳回答(准确率高)背景材料选用社会热点高房价现象:体现政治课的时效性,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设计四大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准确识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提高多角度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并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见后教学反思观 课 记 录日 期6月1 日 上午第 1 节观课地点班 级高二(3)学 科政治课 型复习课课题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课视角教师提问及学生回答执教教师李佩清观课教师王艳艳教学行为或现象:

37、展示材料:2010年房价涨疯了(图)。 材料一:十几年前,实行福利住房,不足。市场后,居民住房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又出现拥有不均,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材料二:日本,市场Q1:请结合材料谈谈对“我们不能否定市场,但我们也不能被市场完全左右”这句话的理解?S1:优点,局限性教师:概况不是万能的。展示参考答案。展示:国务院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图片)Q2: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填空)Q3:宏观调控的目标?S:。Q4:宏观调控的手段有?S:。展示:正确认识宏观调控的手段材料讲解:经济手段(链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区分表格)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材料:房价虚高的原因分析Q5:针

38、对房价上涨的原因,提出政府在遏制房价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S:。S:。S:。S:。展示参考答案。Q6: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哪些经济意义?S:。S:。S:。展示参考答案。(科学发展观,改善人居环境,社会主义优越性、和谐社会等方面)Q7: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而市场发挥作用,需要什么?S:。S:。(市场规划,社会信用体系)材料:太狠了,开盘就涨4000元。练习:(选择题)社会信用体系。回到材料:“太狠了。”Q 8:市场主体应如何完善和维护社会信用制度?S:。展示答案:国家,企业,个人考试小结本课复习内容。随笔:板书设计观 课 记 录日 期6月1日 上 午 第 3 节

39、观课地点班 级高二(3)学 科思想政治课 型会考复习课题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课视角材料对问题设置的辅助作用执教教师李佩清观课教师杨 静教学行为或现象:教学片断一:材料一:十几年前,我国居民住房实行福利分配制度,但国家或企业建房远远满足不了居民的需要。实行住房市场化改革后,我国房地产资源迅速得到开发,居民住房状况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也出现了住房拥有不均、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分化加剧等一系列现象。材料二:日本著名经济学家中谷岩在他的经济学书籍资本主义为什么自灭?中忏悔自己过度相信市场,现在看来既愚蠢又危险。他解释说,我们不能否定“市场”,它是人类最大发明之一,但我们不

40、能被“市场”完全左右。 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对“我们不能否定“市场”,但我们不能被“市场”完全左右”这句话的理解?师提示: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什么内容?生齐答: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生1:“实行住房市场化改革后,我国房地产资源迅速得到开发,居民住房状况就发生了根本变化。”说明市场调节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所以我们不能否定“市场”。生2:“但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也出现了住房拥有不均、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分化加剧等一系列现象。”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收入

41、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级分化。所以我们不能被“市场”完全左右。师归纳概括学生的回答,给出答案并板书。教学片断二: (漫画:2010年中国的房价疯了) 师:房价高涨,政府并不是任其发展的。 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漫画:两锤齐下) 师问:为什么需要宏观调控? 生读书: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有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填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教学片断三:“房价虚高”的原因分析:住房建设成本(如土地价格、建筑材料、劳动力工资、拆迁费用)上升会拉动房价上涨,是房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供求结

42、构失衡是导致房价高涨的直接原因。有些房地产开发商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以及投机性购房或炒房等行为也推波助澜地使房价不断上涨。银行宽松信贷是幕后推手。有些房地产策划营销交易市场监管的缺失针对房价上涨的原因,提出政府在遏制房价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 生1:针对材料第一点,国家应稳定物价。 针对材料第二点,国家应增加土地供应量。 针对材料第三点,国家应完善法律法规。 针对材料第四点,国家应收缩信贷规模。 针对材料五,国家应加强市场监管机制。 师追问:各措施对应的是什么手段?请先坐下,生1刚刚回答有些笼统,能否针对三种手段,归纳各自的措施。 生2:根据经济手段,应收缩信贷规模,增加土地供应量等。根据法律手段,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机制等,根据行政手段,应制定行政命令和指示灯。 师给出预设答案:经济手段:实行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如贷款买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