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287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也是学习双曲线的性质及其应用的基础。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所以说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学情分析通过前一节椭圆的学习,学生对方程的推导和运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因此本节课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不困难,老师给予必要的提示、点拨与帮助,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掌握本节课内容。3、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难点: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根据教学要求及学情分析,现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特点及其求法。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双曲线的定义与方程,提高动手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曲线的图形特征、能确定焦点的位置;通过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进一步体验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的数学思想。3、情感目标通过交流探索活动,使学生拥有互相合作的风格,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精神;在教学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和谐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三、教法分析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还指出:“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与椭圆很类似,学生对

3、椭圆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已经熟悉,所以本节课我以类比思维作为教学的主线,采用启发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讲解讨论相结合,交流练习互穿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点拨引领效果,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四、过程分析1、课前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2、教学环节类比联想,推导方程复习回顾,引入新知复习回顾,引领学法探求轨迹,概括定义复习回顾,引入新知对比总结,形成结构变式训练,应用提高例题讲解,形成技能布置作业,课后延伸复习回顾,引入新知学后反思,感悟收获3、教学过程环 节教 学 内 容设 计 意 图复习回顾引领学法1、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

4、轨迹叫作椭圆。2、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 其中3、定义中2a与2c的大小关系如何? 4、椭圆标准方程中字母 a、 b 、c的关系如何? 引入问题:如果将椭圆定义中的“和”改为“差”,即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1、通过复习,既检测了学生对椭圆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为下面双曲线的学习引领学法、作好铺垫。2、提出新的问题,打破知识结构的平衡,引发学习兴趣。探求轨迹概括定义探求轨迹概括定义利用几何画板演示: 1、议一议(1)哪些点在变?(2)哪些点没变?(3)动点与定点所满足的关系是什么?若点M在右支,则有|MF1|-|MF2|=2a 若点M在左支,则|MF1

5、|-|MF2|=2a 利用绝对值由可得:| |MF1|-|MF2| | = 2a(差的绝对值)上面两条曲线合起来叫做双曲线,每一条叫做双曲线的一支。2、读一读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数学简记:()3、想一想(1)若2a=0,则动点M轨迹是什么?(2)若2a2c,则动点M轨迹是什么?(3)若2a=2c,则动点M轨迹是什么?1、几何画板直观展双曲线的形成,有助于理解。2、通过画图弄清曲线上的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以便概括出双曲线的定义。3、通过学生合作交流

6、,探索整理,并归纳概括出双曲线的定义,这个过程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突出重点,又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发,激励,共同进步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类比联想推导方程设F1F2=2c(c0)如何根据定义探究双曲线的方程?1、建系2、设点3、列式4、化简猜一猜:以两定点F1,F2所在直线为y轴,其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Oy,推出的方程又是怎样的呢?推导过程与椭圆类似,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当点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变形能力,运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他们深刻认识与椭圆的不同之处,突破难点。对比总结形成结构1、 双曲线两种标准方程的对比2、椭圆标准方程与双曲线标准方

7、程的对比3、做一做(1)、快速反应。则a=_,b=_;则a=_,b=_。(2)、判定下列双曲线的焦点在什么轴上,写出焦点坐标 1、进行两组对比,让学生注意方程结构的区别与联系,方程中三个量a、b、c的区别与联系。2、方程太标准,缺乏变化,难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难以深化对双曲线方程的理解,此题由此而设。例题讲解形成技能例1、已知双曲线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6,求双曲线的方程。变式:若,则点P的轨迹是什么呢?变式:若,则点P的轨迹是什么呢?变式:若,则点P的轨迹是什么呢?(两条射线)变式:若,则点P的轨迹是什么呢?(轨迹不存在)1、此题为熟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而设置的,有多种方法

8、求标准方程,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行解答,但要指明,若某种轨迹适合某种曲线的定义,则只要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合理地思考问题,清楚地表达思想和有条不紊的学习习惯。2、本题一式多变,使学生初步掌握定义和方程的应用。变式训练应用提高练一练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 焦点在Y轴上,a=3,c= ;(2) a4,b3;(3)与椭圆有共同的焦点,且过P(,4)。2、已知表示双曲线,求k的取值范围。1、练习(1)难度小,可让大部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2、对于练习(2),焦点不确定,学生易忽视焦点在y轴的情况,通过这道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讨论的思想。3、练习(3

9、)和椭圆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区分椭圆和双曲线的三个量之间的关系。4、第2题限制条件为1+k和1-k同号,学生易认为二者均大于0,而忽视了均小于0的情况,因此易丢解,通过这道练习提醒学生考虑问题要认真全面,同时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理解。学后反思感悟收获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知识体会思想方法学生畅所欲言,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培养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1、课后习题2.2 P54 1、22、求与双曲线共焦点,且过点的双曲线的方程。3、请同学们给出一个焦距为 2 的双曲线的方程。 课外讨论:当k取什么值时,方程表示椭圆?表示圆?表示双曲线? 表示双

10、曲线? 表示椭圆或圆或双曲线?1、作业紧紧围绕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典型又有梯度,还有开放性题,可全面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激发他们的能动性。2、课外讨论题又将激发学生兴趣,带领他们进入对圆锥曲线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中,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五、评价分析本节课的设计,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双曲线的形成,设计启发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分析、总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步步展开,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各个环节中师生互动,信息交流畅通,反馈评价及时,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期盼控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