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编精编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2300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编精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编精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编精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编精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编精编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编精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编精编版.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一诗经(二首)之木瓜教学目标:1、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背诵木瓜一诗。2、了解木瓜中所表现的纯洁爱情。3、从男女之爱中扩大开来,引导学生了解爱是美好的情感,她使得世界变得美丽。4、明白真正爱的真谛。教学过程:一、导语: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西方人是否还有这种传统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过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着悲剧色彩。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太看重仪式了

2、。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二、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背诵木瓜一诗。木瓜【原文】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释】投:投送。琼:美玉。琚(ju)佩玉。瑶:美玉。 玖(jiu):浅黑色的玉。【译文】你用木瓜送给我,我用美玉回报你。美玉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你用木桃送给我,我用琼瑶作回报。琼瑶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你用

3、木李送给我,我用琼玖作回报。琼玖不单是匈报,也是为求永相好。三、讨论:木瓜一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总结:本诗从字面描写看写的是两个人之间礼物的相互赠送,而实质上是表示相互间的感情,是写一个男子与钟爱的女子互赠信物以定同心之约。四、出示:游子吟孟郊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讨论总结:深挚的母爱。五、出示: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讨论总结:友情。六、讨论:如果人世间没有了爱,会怎么样?总结:在我们的周围有着

4、美好的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正是由于这些爱充溢在我们身边,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幸福快乐。七、放爱的真谛一歌,让学生学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一诗经(二首)之子衿教学目标:1、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子衿一诗。2、品读诗词,体验、感受思念这种情感。3、尝试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化为诗歌,学会用诗歌释放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放毛阿敏的思念“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 飞进我的窗口/ 不知能做几日停留/

5、我们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 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 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 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你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难道你又要匆匆离去/ 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的一首女子在城阙思念、盼望情人的诗。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注释子:男子的美

6、称。衿:即襟,衣领。嗣音:传音讯。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熟读,比赛看谁背得快。三、思念是我们在生命中都经常体验到的一种情感,谁还可以举出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古典诗词。四、让学生熟读以下诗词,品味其中浓浓的思念之情。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7、娟。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有谁没有经历过离别之后的思念,那么就让我们把一腔深情化为美丽的诗歌吧。课堂上写作,当堂

8、朗诵。课下抄录于作业本上。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二、老子(五章)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学习目标1、老子简介,读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一章。2、体会老子在本章中的辩证思想和无为自然的人生态度。3、联系现实,谈谈自己对本章的认识。知识链接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汉族,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古时,老字的读音和李字相同)。经过专家大量考证及考古发掘,终于证实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于现在的河南鹿邑县,由此确认老子为河南鹿邑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学习内容一、入境生趣“道可道,非常道”

9、“天长地久”“上善若水”“自知之明”说起这些话,我们都不会觉得陌生,它们都出自我国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老子。让学生说说对老子的认识: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天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10、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有与无相互对立而得以产生,难和易互相对立而形成,长与短相对立而得以体现,高与下互相对立而存在,音与声相对立而和谐,前与后互相对立而出现,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对一切问题,实行“不言”的教导,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以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自恃己能,立功而不甘落后自居,也只有他不居功,其功绩才不会失去。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1.我

11、们在朗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章时,大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呢?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在互相对立中互相依赖,是相反相成的概念,离开前者则后者不存在,离开后者则前者不成立,同时,二者又可以转化。这种关系是哲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默读这一章)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4.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做它的佐证?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1. 我们

12、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君子”这个词,“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而在老子中则经常提及“圣人”,何谓“圣人”呢?道家的“圣人”指的是悟“道”者,以“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人,也有的人认为“圣人”指的是统治者。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展示提升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处无为之事天下皆知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行不言之教美之为美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功成而弗居相反相成,互相转化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达标检测1.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

13、和事。2.“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就是“我不特别想怎么样”。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慎行贵言,顺应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更不能作威作福,为所欲为,应该让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学习小结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反思不足。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二、老子(五章)之天长地久传统文化教学设计课题老子(五章)天长地久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人张丰华教学目标1、树立“万事万物

14、皆可为我师”的信念。2、学习天地的德性。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 学 过 程备注入境生趣导语:不仅人可以作为老师来教导我们,无言的万事万物也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比如:竹子它告诉我们要虚心,要有气节:小草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要坚忍,等待时机;莲花它告诉我们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老子眼中的天地具有着怎样的德性。教师讲述,营造学生氛围,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朗读选文,自学生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理解文意,学习释

15、疑道体永恒,道用无穷。人们也许由于道体空虚,看不到、摸不着,而对这个说法难以接受。天地是道所创生的,是看得到、摸得着的,用天地来说明,人们也就可以能够永恒而无穷。是因为它们无私的关系。它们生长万物,只是为了生长而生长,换一句话说,只是为了服务罢了。体道的圣人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处处谦虚退让,结果反而得到人家的爱戴;事事不计较利害得失,舍己为人,结果反而身受其益。这不正是因为他不自私的关系吗?结果反而成全了自己。读原文,了解文意,理解内涵,用自己的话解释全文。灵犀一点,师生交流【问题】小刚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大公无私。晓明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大公无私,大禹的目的正是为了成就“大私”

16、。大禹虽然不为生前利,却赢得了身后名,这身后名岂不就是一种“大私”?读了上面老子的话,你怎样看待晓明的观点?大公无私可以看作当时秉公与自己的私利冲突,但为了维护公平公正合法,所以秉公而不顾及私利受损,先公后私。正面理解可以看作也是公私之间有冲突,但是这个私并非完全为反面,所以我们在秉公后可以适当考虑顾及私的方面,就像一个穷人偷了一个面包,从法律上判他有罪,但我们必须估计他的生活状况进行适当考虑。互动学习,心得交流。直面人生,共同研讨赏漫画看社会离任前,两扇大门印下的是拜访者敲门的许多手印,大门上留下的是踹门者的许多脚印。漫画通过对比反映了为官者离任前后一些人对他的不同态度。 这幅漫画简约、形象

17、却又是那么高度地概括了部分人的微妙生人,在你欣赏领悟了这幅漫画的含义后,我们仿佛看到你正在会心地微笑。请搜集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就你欣赏漫画得到的启示写一篇观点鲜明的文章。在这里,我们还要对你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准确地运用课文中的一两句来支持你的观点。我们期盼你的努力和成功。走进社会,直面人生引导实践,修养身心1、展示:大公无私!揭秘周总理的财产观。学生交流讨论2、离任是一面镜子:为官者的政绩如何、人品怎样,往往在他离任时看得最真切。 “来时萧索去时丰,官帑民财一扫空,只有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民间这首打油诗,对那些为政不廉的离任贪官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然而,自古以来,诸多为官者离任时

18、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形象。 实践与生活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二、老子(五章)之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学习目标1、诵读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学习水的长处。知识链接上善若水出处是这样的: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条小溪,都是一番感慨。老子便说出了这一番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孔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表现出两个不同学派对同一事物发出的不同感想。“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厚德载物”是易传中的话,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于厚德载物,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

19、。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学习内容一、入境生趣播放视频:蔡志忠老子- 上善若水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老子是最赞美水的。老子为什么对水情有独钟呢?读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你自然就会明白。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有道德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有三种特性,第一是能够滋养万物,第二是本能柔弱、顺其自然而不争,第三是蓄居流

20、注于人人所厌恶的卑下的地方。有这三大特性,所以水是很接近道了。水处于卑下的地方,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水渊深清明,有道德的人虚静沉默。水施于万物,有道德的人也是博施而不望报。水照万物,各发其形,诚实不妄,有道德的人所言其说,也都出自至诚,绝不虚伪。水能滋养万物,清除污垢而有绩效,有道德的人清静无为而,自然归于纯朴,也有绩效。水性柔弱,能方能圆,表现很好的功能,有道德的人施教立化,毫无私心,也能产生教化的功能。以上都是有道德的人像水的情形,但其中以“不争”最为重要。正因为不争,所以不会招致怨尤。(播放视频:上善若水)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你生活的群体中,有谁最能做到“善利万物而

21、不争”呢?如果你自己恰好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少年君子,你能否就此向同学们谈一谈做人的体会?展示提升(读短诗悟哲理) 水 人往高处走,你往低处流,见到大海,才知道你的波澜壮阔;蓦然回首,又见你万曲千折的行程。那踉踉跄跄歪歪斜斜的足印已凌空拔起,直立成连天接地的高度。【问题】谈一谈你在生活中从一个物上或一件事中得到的启迪1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2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3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4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5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

22、水。播放歌曲:于文华上善若水 达标检测背诵选文,谈谈感受学习小结 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反思不足。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二、老子(五章)之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一章,理解文意。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知识链接人们所熟知的“焚书坑儒,是李斯建议为打击儒生以古非今、诽谤朝政的倒行逆施,为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非常措施。这有当时历史条件下,不无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大浩劫,对我国秦以前文化典籍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公元前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并夷灭三

23、族,这也是他恃宠而骄的结局。学习内容一、入境生趣一、导语:介绍“杭州飙车案被告人胡斌”胡斌:1989年生,杭州师范大学体育系大二学生(2009年资料),并获得过首届杭州卡丁车大赛冠军。2009年,因飙车案而引发全民关注(杭州飙车案)。2014年5月2日再出车祸。通过媒体调查以及网民的人肉搜索,民众发现肇事者系杭州本地富商之子,且有数次超速违例的前科。2009年5月7日晚八时许,谭卓在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被胡斌所驾驶的改装三菱Lancer Evolution IX跑车(车牌:浙A608Z0)撞飞,后经120急救车送医院后不治。有目击者声称,谭卓被撞出大约5米高后再重重摔在20米以外的地方,可能当

24、场死亡。同日,肇事者胡斌被刑事拘留。7月20日下午3时30分,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对“57”交通肇事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被告人胡斌有期徒刑三年。被告人胡斌亲属,被害人谭卓亲属、生前同事等各界群众60余人旁听了宣判。2014年5月2日22时30分许,胡斌独自驾驶浙AB12号白色宝马125轿车,在龙井路西向东下山方向革命烈士纪念馆附近发生侧翻,所幸并无人员受伤。二、探讨一下当今比较突出的“富二代”现象。(“我爸是李刚”)三、秦国丞相李斯,集富贵功名于一身,权大势重不可一世,然而最终却成了阶下囚。临刑时他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大意是说:我多

25、想像以前那样和你一同牵着可爱的黄狗出去打猎,可这样的机会再也没有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李斯能够早一天领悟老子“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真谛,也许不会落个身败名裂的结果吧。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自由读、点名读、集体读)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进行一分钟竞赛,看谁在一分钟内能背过)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读原文,了解文意,理解内涵,用自己的话解释全文。)一个人内心要知足知止,待人接物要谦虚退让。就以水为例,盛在任何器皿里,都不能太满,太满了就要溢出来,所以在满以前,就要赶快停止,不能继续增加。再以刀锥等器皿为例,能用就行了,如果磨得太

26、锐利,锋芒太露,就会折断。一个人金银财宝太多了,既会遭到别人的觊觎,自己也会因而生活糜烂,最后反而不能保有这些财宝。所以一个人富贵了以后,应该谦虚退让,韬光养晦,如果不这样,反而自我炫耀,以此骄人,那就要自招祸患了。须知道上天生万物,也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能而不居。所以人在功能以后,就急流勇退,这才合于自然的道理。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学完短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展示提升谁都有潜在的贪欲,包括你,也包括我。联系上面老子讲的道理,想一想,我们应怎样才能避免自己犯错误呢?让学生举例,再从历史角度谈谈“功成身退”的道理。例如:反面的例子李斯、韩信等,正面的例子张良、郭子仪等。贪图权位与俸禄的人

27、,往往不知满足而得寸进尺,结果会引来别人的嫉妒;拥有众多的财货,是不可能长久守住的,而且稍有不慎还会招来别人的虎视眈眈,所以老子认为这些是危险的。历史上有多少人帝王将相曾经显赫一时,但到头来大都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比如秦朝丞相李斯,显赫之后是杀身之祸;汉朝的齐王韩信位极人臣,达标检测背诵选文,谈谈感受。自创一句兼有形象性和警示性的名句学习小结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反思不足。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二、老子(五章)之美言不信学习目标1读诵美言不信一章,理解文意。2谈谈自己对“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和“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的看法。知识链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最早出自史记留侯

28、世家,本意为药虽然是苦的,但是只有苦药才能治病。后引申为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我们的行动有好处。第一种意思是,苦口的药虽然很难让人吞咽,但利于病,忠诚的话虽然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现在常用来形容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第二种意思是,好药大多是苦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这句话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因为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而由小错到大错,由大错到不可救药,苦口的药虽然很难让人吞咽,但却有利于自己痊愈,逆耳的话虽有点伤人,但却

29、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学习内容一、入境生趣读鲁迅的立论一文。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那么。阿唷!哈哈!Hehe!hehe he he he

30、!”(一九二五年七月八日)读完后,问学生有何看法。然后引出本课。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自由读、点名读、集体读)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开展2分钟诵读竞赛)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读原文,了解文意,理解内涵,用自己的话解释全文。)诚实可信的话不一定好听,花言巧语不一定是老实话。善良的人不会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的人不一定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一定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他不会为自己而积累财富,而是尽力帮助照顾别人,反过来别人也会帮助照顾他,他自己

31、也会更为充足了;他会尽力给予别人,反过来别人也会尽力给予他,自己反而更丰富了。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利益均沾,而不是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按照法则行事,而不会争天下先。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学完短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展示提升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确如此。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之一,他十分重视听取臣下的不同意见,要求臣下“直言鲠议”。对于直言敢谏的魏征等人,他一直十分重用,情同师友;而对于只说好话、不敢谏诤的官吏,则是严厉批评。与之相反,历史上有些君主如商纣王、周厉王、隋炀帝等人,为后人耻笑。你对以上两种做法是怎么看的?请联系现实谈

32、一谈。达标检测背诵选文,谈谈感受学习小结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反思不足。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三、晏子春秋(二则)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学习目标1读诵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则。理解文章,感情人生,休养身心。2通过学习“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使学生懂得:勇敢实践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不倦前行的人才会有机会到达目的地,勤学善思的人终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知识链接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

33、,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间广泛流传。通过具体事例,书中还论证了“和”和“同”两个概念。晏婴认为对君主的附和是“同”,应该批评。而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补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这种富有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成为一大亮点。晏子春秋经过刘向的整理,共有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学习内容一、入境生趣导入:多媒体播放士兵突击中的图片:许三多,一个蜗居穷山沟的楞头青、一个孬兵,却成长为一名合格军人,走向了国际军事比赛的领奖台;一个连亲爹都歧视的“龟儿子”,赢得了中国军人的骄傲;一个心理有残缺的弱者,凭借智慧和毅力向世人证实了自身的价值许三多用行动证

34、实了自己的价值!为活着有意义他选择了一条艰辛的路!钢七连的一句口号:不抛弃,不放弃引入:晏子春秋了解晏子生平: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人们都很尊重他。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自由读、点名读、集体读)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放弃),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读原文,了解文意,理解内涵,用自己的话解释全文。)梁丘据对晏子说:“自己到死的时候也追不上先生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

35、才能,只是经常做个不停,行个不止。您怎么会赶不上(我)呢?”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1、学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迪?2、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可以把坚硬的石头滴穿。它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坚持。同样,一个人做事,只有热心不行,还应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古代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两个人都想到南海去。富和尚准备了很长时间,还没有成行;穷和尚只拿着一只瓶、一只钵就出发了。等到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走。这个故事是对“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最好的注解。请你再想一想,在你了解的史实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事例,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展示提升(聆听圣人之言,修身养性。)小刚的爸爸原来是一个工厂的

36、副厂长,后来工厂倒闭了,他也下了岗。看到人家一个个都在忙着工作,自己苦于没有什么本领,找不到出路,整天愁眉苦脸,躲在家里抽闷烟。如果你是小刚的同学,在学了这篇文章后,你应该怎样去劝说小刚的爸爸,让他重新振作起来?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做事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只有“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才能获得成功。达标检测背诵选文,谈谈感受学习小结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反思不足。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三、晏子春秋(二则)之利过则为败学习目标1读诵利过则为败一则,理解文意,感情生活,休养身心。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明白:所获取的利

37、益超过了应得之限就会败亡。知识链接晏婴晏婴(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学习内容一、入

38、境生趣导入:历史上有些身居高位的人,不思为民造福,只想聚敛钱财,满足自己的私欲,最终身败名裂。【学生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足欲则亡的案例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自由读、点名读、集体读)庆氏亡,分其邑,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晏子勿受子尾曰:“富者,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晏子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迺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慢,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读原文,了解文意,理解内涵,用自己的话解释全文。)庆氏逃

39、亡后,齐国的大臣们瓜分他的封邑,把邶殿一带分给晏子,那里有六十个边邑。晏子不要。子尾说:“富有是人人都想要的,为什么偏偏您不要?”晏子说:“庆氏的城邑很多,满足了他的欲望,所以逃亡。我的城邑不能满足欲望,把邶殿加上,就满足了;欲望满足了,离逃亡就没有几天了。逃亡在外,一个城邑也不能主宰。我不要邶殿,不是讨厌富有,是怕失掉富有。富有就像布帛一样有一定的宽度,给它规定宽度,使它不能改变。都想生活丰厚,器用便利,因此就要端正品德加以节制,让财富不要匮乏,也不要过头,这就叫限制私利。私利过了头就会坏事,我不敢贪多,就是所说的限制自己。”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钱,是很多人都想得到的东西,但钱多了就一定是

40、好事吗?有钱就一定幸福吗?还有,获得钱的渠道有很多,你认为应该怎样获得钱才是正确的?请联系现实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展示提升(聆听圣人之言,修身养性。)假如你买彩票中了500万元巨奖,你将怎样设计自己今后的生活?达标检测熟诵选文,谈谈感受学习小结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反思不足。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四、管子(二章)之身者,治之本也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并且能够流利地解说本文意思。2认识到修身的重要性,探讨修身的具体可行的方法。知识链接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前475前221)至秦汉时期,包括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汉初有

41、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学习内容一、入境生趣1、导语:问学生有谁知道管子的事迹。(管鲍之交、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2、管仲(公元前725-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辅佐齐桓公(小白),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

42、“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后人将其著作收编成书,名为管子共86篇,今存76篇16万言,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中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自由读、点名读、集体读)(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有身不治,奚

43、(怎能)待于人?有人不治,奚待于家?有家不治,奚待于乡?有乡不治,奚待于国?有国不治,奚待于天下?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故上不好本事,则末产不禁;末产不禁,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读原文,了解文意,理解内涵,用自己的话解释全文。)(人们本性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人的思想性情是可以掌握的。了解他喜欢什么和厌恶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观察他同什么样的人交往,就能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把握住这两点,就能够对人民进行管理了。国土的保障在于城池,城池的保障

44、在于军队,军队的保障在于人民,而人民的保障在于粮食。因此,土地不开辟,就会造成城池不巩固。)君主不能治理自身,怎么能治理别人?不能治人,怎能治家?不能治家,怎能治乡?不能治乡,怎能治国?不能治国,怎能治理天下?而天下又是以国为根本,国以乡为根本,乡以家为根本,家以人为根本,人以自身为根本,自身又以治世之道为根本。(所以,君主若不重视农业,就不肯禁止奢侈品的工商业,不禁止奢侈品的工商业,人们就会延误农时农事而轻忽土地之利。在轻忽地利的情况下,还指望田野开辟、仓廪充实,那是办不到的。)四、共同研讨,反思学习一起探讨身者,治之本也的中心修身的重要性讨论怎样落实修身修身的具体可行的方法展示提升(聆听圣人之言,修身养性。)雷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他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让世界充满了爱。雷锋精神感动并激励了几代中国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人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你对这一问题是怎么看的?达标检测熟诵选文,谈谈感受学习小结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反思不足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四、管子(二章)之圣人择可言而后言学习目标1熟读原文,并在弄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过。2我们周围有哪些行为是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影响的。3讨论对于一个中学生:什么样的话该说,什么样的话不该说;讨论什么样的事该做,什么样的事不该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