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治维新性质的新认识.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343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明治维新性质的新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明治维新性质的新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明治维新性质的新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明治维新性质的新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明治维新性质的新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明治维新性质的新认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明治维新性质的新认识 摘 要:介绍史学界对明治维新性质的三种看法,阐述明治维新是发生在日本的一场亚洲式资产阶级革命。 关键词:明治维新;亚洲式;资产阶级革命 长期以来,对于明治维新的性质史学界存在三种代表性的看法。一种是“绝对主义王权论”。这种观点认为:明治维新是一种封建改革,是从纯粹的封建制国家向绝对王权主义的转变,即从天皇大权旁落、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走向了大权归于以天皇为首的统一政府的体制,王权发展到了极点。第二种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革命”。这种观点认为:1868年推翻德川幕府是明治维新的主要标志,而推翻旧的上层建筑为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辟了道路,这一过程是通过暴力手段即国内

2、战争的方式完成的,因此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第三种是“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资产阶级改革”。这种观点认为:明治维新发生在日本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和封建经济基础崩溃、上层统治阶级分化的封建危机相互交织的时期,通过倒幕、国内战争最终推翻幕府统治,因而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随后又进行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为宗旨的改革,因此是一场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改革。其中第三种观点被普遍接受。 以上三种观点都是用西方封建制发展的模式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模式硬套明治维新,根本没有注意到亚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规律和特点,更没有重视日本自身的历史条件,这样的评价显然有失科学性。那么我们有必要了解亚洲资

3、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发展规律、阶段和特点,进而正确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首先,亚洲各国的资产阶级运动与欧洲资产阶级运动相比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十九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先进国家的确立和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和军事侵略,亚洲各国正在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这样的国土上,工商业资产阶级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更谈不上发达不发达,所以亚洲的资产阶级运动实际上是先进的资本主义欧洲同落后的封建主义亚洲相互矛盾的产物。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使亚洲资产阶级运动产生了一个共同规律:即

4、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推动,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与封建基础瓦解的封建危机相互交织所产生的压力,能够使亚洲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未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尚未成为一个独立阶级的情况下产生包括资产阶级革命在内的资产阶级运动。 其次,特殊的历史条件使亚洲资产阶级运动有不同于欧洲资产阶级运动的特点。由于受民族危机和封建危机的逼迫而爆发,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范畴,并有这样几个特点。1.领导成员大部分是从封建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接受了资本主义思想而资本主义化了的分子,包括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2.先经过短暂的改良

5、运动,失败后导致改良派发生分化,一部分堕落下去,一部分转化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并成为领导人物,使资产阶级运动进入资产阶级革命阶段。3.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性,一般又都与封建实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能彻底完成资产阶级的革命任务。 再次,亚洲的资产阶级运动一般都经历了改良、革命、改革三个阶段。改良运动是整个资产阶级运动中量的积累过程,它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做了必要的准备。当斗争的现实证明改良行不通时,自然而然的就要提出革命的要求并进入资产阶级革命阶段,通过革命改造了上层建筑,改组了政权。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只好建立联合政权,按照双方的共同利益,采取缓和、保守的

6、手段进行一系列改革,所以革命是改革的前提,改革则是革命的后果。从以上分析可知,亚洲资产阶级革命有着与西方不同的特点和模式,因而应当承认存在着亚洲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从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经历的三个阶段及结果来看,它就是一场典型的亚洲式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商业资本深入农村,导致了封建经济基础瓦解和封建阶级的分化,因而出现了封建危机;由于美国首先敲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继而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成为主权不完整的国家,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双重压力的逼迫下,从中下级武士和一些地主富商家庭出身的人们中,分化出了一批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如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他们以“尊王攘夷

7、”为口号,进行了一场反对幕府专制,要求改革政体,让新兴地主及资产阶级富商参政的改良运动,但改良运动遭到幕府的残酷镇压。随着城市平民和农民反抗斗争的兴起,在人民运动的冲击下,幕府统治摇摇欲坠,于是幕府改变策略联合天皇及宫廷势力,拉拢安抚各地大名,又借助外国的军事力量,将攘夷派赶出了京都,这时攘夷派才被迫喊出了打到幕府的口号,由改良进入革命阶段,并组建了倒幕武装,发动了宫廷政变,成立明治政府,发布讨幕密诏。伏见、鸟羽之战彻底推翻了幕府统治,消灭了幕藩割据的状态,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紧接着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主义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一举成为亚洲强国。由此可见,没有倒幕战争就没有明治改革,因此倒幕才是维新的重要阶段,维新不过是革命的结果。 总之,明治维新绝不会有像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那样典型的欧洲式特点,但它确实是一场亚洲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参考文献: 1.帕尔默.近现代世界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刘天纯.日本改革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教师进修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