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2课本及课标的一些建议.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346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2课本及课标的一些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2课本及课标的一些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2课本及课标的一些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2课本及课标的一些建议.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2课本及课标的一些建议 自2004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内容一年比一年完善,但是我们河东一中的老师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以下这些地方还值得商榷,现整理如下:一、必修1:1、课本第7-8页:课标要求“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建议在课本上明确地将其分成两部分解说,即“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且要更具条理性,便于学生掌握。还有就是第6页的知识窗“太阳活动”最好移到第7页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一段之前的位置。2、课本第16页:“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六行“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

2、向南北两极递减;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最好将“两极”改为“两侧”,因为夏至日和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春秋分时不一样,不能说成是向两极递减;还有就是在语言习惯上,说两极比较顺畅。3、课本41页:“图2-2-1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中,建议再在图上画出30和60纬线,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理解记忆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移动。4、课本第53页:平时考查的气候类型分布和“图2-4 -1世界气候主要气候类型”有较大的出入(比如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尤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这样就给学生记忆带来了不便,因此建议将此图换成和平时常考查的一致,而且就不要“

3、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了,因为一般考查时主要考查热带沙漠气候,并不常考查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而且图中颜色对比也不明显。5、课本第58页:“图3-1-2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建议不要“亚热带荒漠、草原带”,同时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最好分开,且为两种颜色。 6、课标要求最好再细化些,加上一些能力要求,如理解、掌握、了解、知道等等。二、必修2:1、 课本第36页: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部分的第二自然段主要讲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社会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本属于生态环境问题,但是却放到了社会环境问题

4、当中,这样前后不一致,我们认为不妥。2 、课本第40页: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中,对于“生产方式”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教师解释为从事重工业生产或者从事轻工业生产,;有些教师解释为:封建社会由于工业不发达,在农业发达的地方首先出现城市,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生产决定了城市区位。这部分内容课标中也没给出明确的说明,比较模糊。3、 课本第49页:为了说明“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课本介绍了美国纽约芝加哥以及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景观,但是反映了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呢,课本上并没有说明,我们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去讲,建议补充上有关的地域文化知识。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4、 课本第59页:图3-1-5“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我们知道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而图上却标在了东北部。咋回事呢?5、 课本第64页:在这一位置我们建议再补充上一项栏目:知识窗“大牧场放牧业”。三、课本中体现不够的课标内容:1、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3、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内容在课本中的分量太少甚至没有,该如何让学生掌握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