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地球表面的落体运动》说课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346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探究地球表面的落体运动》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科学《探究地球表面的落体运动》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科学《探究地球表面的落体运动》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探究地球表面的落体运动》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探究地球表面的落体运动》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探究地球表面的落体运动说课稿感觉非常荣幸,能在这样的场合与大家研讨。从决定要上课,到今天,时间很仓促,所以呈现的课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下面跟大家简单说说这节课。为什么选这个内容?首先谈谈我个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我觉得,科学知识它不是当今科学现成的结论和分析论证在形式上的汇聚,在其背后还蕴藏着艰难、曲折的探究过程,科学知识还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所展现出的智慧、人文精神与内涵等。而回望当前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对科学问题的提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不同观点的争论在科学发现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就以地球表面的落体运动为例,小学语文

2、教材中有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文,然而比萨斜塔实验只是后人的误传,经过严谨的考证被科学界否定。这种单一的、精致化的、加工过的科学世界图景,省略了很多人类在对重力现象研究中艰辛、曲折,甚至来回反复的过程,给人的感觉就是科学的道路是一直向前的,那些富有天赋的科学家伽利略、牛顿等神奇地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而这些科学家的生活和境界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凡夫俗子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体会不到的。这样的小学科学对学生而言始终是外在的,也就无法从内心深处触动学生的灵魂。第二,我觉得数字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从教育哲学层面思考有着二重意义:其一,使学生与周围环境建立起现实联系,使这个环境成为人的,进而连同人自身一起

3、构成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关于这个内容,课前我调查了不少人,包括成人和小孩,甚至很多成人都认为物体的下落速度肯定是和自身重量相关的,越重越快。即使部分科学素养甚高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如此认为,因为它符合观察到的常识。而有些孩子认为是同时落地,因为他听到、看到或者学过伽利略比萨斜塔铁球实验的故事,但也仅是停留在知道这个故事的层面,因为没有经历深刻的思维活动,没有激荡学生心灵的探究过程,没有做过有效的、有说服力的实验,学生对这个科学概念的认识是肤浅而教条的。现在有技术条件可以支持,我想我们可以和学生来亲自研究一下。科学史家、近代科学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美国人乔治 萨顿说过:科学的历史虽然只是人类历史的一

4、小部分,但却是本质的部分,是唯一能解释人类社会的进步的“地球重力”这个内容是科学史上的经典案例。敢于向权威挑战,而且挑战的还是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惯性,是非常典型的体现科学精神的案例,我想我们可以研究一下,重温科学史,也是比较有意义的。也许有人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实际上科学史上许多课题开始时没有什么意义,或看不出什么意义。而正因为历史对无意义表现了宽容,才有了科学长足的发展。 恳求听课的专家、老师能对我这“无意义”的课给予足够的宽容。第二,说下这节课的目标,最主要的还是想体现三点:一是实证意识的培养。伽里略开创了实验科学的先河,用证据说话,有根据的说话,这也是科学的精髓。科学课,我们就要让

5、学生养成用数据用事实来说话的意识。所以,两个小球,你说轻重不同,但轻重是看不出来的,用手掂一点感觉一下也不一定准确,我们要用天平称一下。你说小球会同时落地,你实验过吗?所以要亲自来做一做。你说,他们真的同时落地了,那你有证据吗?所以要采集数据来说明问题。这些都是实证意识的培养。第二,意识到工具可以让我们观测更准确,精密仪器的使用,让观测误差更小。这节课的流程设计就是根据观测手段的递进而层层推进的。首先,当我们什么工具也没有的时候,仅凭肉眼来观察物体下落,因为速度太快,无法准确判断。然后有计时工具了,那用秒表来分别测量一下时间,秒表确实很精确,但是发现人的反应速度快慢,就是说人工来控制计时的开始

6、和结束,误差是很大的。现在我们有光电传感器,他的优点就是物体只要到达那个点,计时便自动开始,物体离开下面一个点,计时自动结束,整个计时过程,就不用人工去操作,这样误差肯定就更小了。科学催生技术,技术改变社会,社会的需要又反过来促进科技的发展。测量工具的进步,正是人们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才不断有更新更好的仪器出现。最后一点,课堂还是想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个阶段的测量活动,每个阶段结束都让孩子思考一下,什么环节会产生误差,什么环节做的还不够精确,还需要在哪方面改进,现在是不是完全没有误差了?等等。思考,分析,推进。不完善的地方:我们江苏省的小学科学数字技术应用,省教研室卢新

7、祁老师已经提出了若干年了,各地区也展开了不同的研究。但不少地方还停留在“能用”层次,我们觉得“能用”固然不错,而我们更需要创造性的“巧用”、“妙用”。其实数字技术在科学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空间,关键需要我们像伽利略一样不迷信威权。就以研究物体下落这个内容,运用光电门来说,这样的运用方法,并不是厂家原先预设的,所以在运用软件计时的时候,大家也看到,选择的是小车运动这个项目,所以也没有配套的记录表,还需要让孩子在纸上记录。跟本次活动主题数字技术应用来说,体现的不够充分。其次,精确度不够,因为软件的限制,时间只是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在此我也呼吁在此我也呼吁我们的厂家能真正俯下身来和课堂一线紧密结合。最后再次感谢大会主办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