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试谈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色与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试谈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色与应对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谈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色与应对策略摘要: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增设了“阅读”、“知识拓展”、“活动”、 “读图思考” 和“问题研究”等栏目,为广大师生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教学改革,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协作的精神。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并尝试摸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特色,教育改革,自主探究能力,协作性学习,应对策略。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色(一) 地理新课程的整体结构大有改变。新课程大大压缩了旧课程的内容,不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强调掌握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技能。自然地理侧重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理解各个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人文
2、地理侧重让学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地理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区域地理侧重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规律,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内容上删繁就简,去粗取精,选择有鲜明代表的国家或地区作为典型案例来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转化的能力,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能力的要求。 (二)地理新课程的图像系统增多,图文并茂。 图像系统增多,文字系统精练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这一变化更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各种彩色图,素描图,示意图,分布图、统计图表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彩色图,素描图使教材充满可读性,趣味性 ;各种示意图使抽象的地理原理变得直观浅显,明了易懂;种类繁多的
3、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定量分析的能力;众多的分布图有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空间概念。与各类图像对应的“读图思考”和“活动”栏目使教材又成了“学材”。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按思考活动的步骤,总结归纳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产生的结果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图像系统的增多为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素材。 (三)“阅读”、“知识拓展”、“活动”、 “读图思考”、“案例分析” 和“问题研究”等栏目的设置,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化教材的整体功能。“阅读”、“知识拓展”、“活动” 、“读图思考” 和“问
4、题研究”等栏目的设置为教与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改变过去单纯“提供现成结论,帮助归纳规律”的做法,提出各种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比如提出学术性问题、假设性问题、决策性问题、经验性问题等。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此的教材编排有利于师生互动。 其中 “阅读”和“知识拓展”栏目旨在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视野,激发求知欲望。“活动”和“读图思考”栏目则是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掌握读图和用图,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师生共同探讨的空间,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与自学的技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学会分析和
5、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栏目是以原理解释案例,以案例印证原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对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减少知识的系统性,以达到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目标。 而“问题研究”栏目则是教材为师生提供了某一指定的专题或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搜集资料、社会调查和实践操作等等的途径,去关注、研究某一社会问题、自然问题、或科学问题、人文问题等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最终感受和理解地理学的价值。新课程中如此五个栏目穿插使用,有机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材的整体功能,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
6、程中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被动听课, 促进了课堂教学师生的互动,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教材变“灌输中心的教学”为“对话中心的教学”的基本策略。综上所述,现行的这套新教材无论是从课文的内容和结构上,还是栏目的设置上都具有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体现。它标志着新课程在结构上对原有课程的超越,体现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奠定了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向。二、新教材的应对策略根据新课程的特色和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并积极摸索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面是笔者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7、教师要把握地理新课程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做到教学观念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对教师的课程实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要回应这种挑战,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教育必须要改革创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教育的改革不是以学科为重点,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课程的改革也不再着重于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今后教师的关注点应该在学生,而不是书本,要转变传统的“教书本”的观念,只有教学观念改变才可改变教学方式。书本是固定的、死的东西,只是一些既定的学习材料,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增长经验的媒介。教师对书本知识的传授是课程实施的一个方面,但决不是全部。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要促
8、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情感、审美、伦理等的发展,单纯的“教书本”根本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引导式的、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日常生活中构建知识、发现学习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精心设计学法和学习过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地理教学的重心逐渐由“教”转移到“学”。因此,教学过程不是如何“教”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学”的过程。根据教材中的各种资源和教师自己搜集的资料,可以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对于地理事实、地理数据的学习可以采用阅读法、记忆法;对于地理现象可采用调查法;对于
9、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学习可以采用读图分析法、综合归纳法、对比分析法等。在新教材的编排中对于新课标所要求掌握的每一项知识和技能都有相应的“活动”建议,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精心设计学习过程,让整个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的自主学生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这些“活动”建议不一定全部采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活动方式或者重新设计,适时适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把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热点、现实问题引入课堂,将书本与实际结合起来,拓展能力的培养空间,向学生强调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三)运用现代网络促进地理教与学的方式转变。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为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学生必须具
10、备相应的信息素养,这也是地理课程的一个标准。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之基本,对学生是终身有用的技能。地理知识是学不完的,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对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能否会不断主动地去吸取地理信息。学生懂得了如何收集信息,那么在终身的学习中他就获得了主动权。新教材强调学生学会从课本以外的其它途径获取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为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进行数据、图像处理、制作图表和演示文稿等提供了良好的现代化学习环境,并为学生交流展示、发布成果和评价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而教师在“活动”和“问题研究”等栏目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查找
11、资料、数据、图片等地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和研究,最后撰写研究小论文或制作演示文稿。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收集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四)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新课程更加注重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观的教育,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锤炼。现行新教材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同时也为学生的合作性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如“思考”、“活动”和“问题研究”等栏目),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如:分组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分组实验,分组竞赛等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逐步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学会欣赏他人,乐于与他人分享成果的良好品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等途径,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教育水平,以适应新时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