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414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即第二单元第一框;第二单元既是第一单元文化现象的进一步探究和延伸,又是理解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基础,即深化文化竞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围绕四个问题,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创新,讲文化为何发展,如何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承担文化为什么发展这一使命。因此,本框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单元中,它是一个引子,开启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之门。作用:学习本框知识,有助于确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进而指导实践,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文化

2、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2、识记并理解为什么及怎么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重点难点】 重点 文化多样性确定依据 丰富的世界文化表现在文字、建筑、服饰、饮食、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世界有许多辉煌的文化成就和著称于世的文化遗产。可以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教材内容中有许多关于文化的论述和概念。其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难点 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

3、必要性确定依据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和重要性,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有些学生甚至可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上进行分析,但是要把这种认识内化为一种情感认同,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如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就成为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所在了。【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激活学生探究文化多样性的兴趣,深化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观点。明确本单元的知识脉络文化的发展过程(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传播 文化的继承 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创新)【导入新课】知道了文化的发展过程,文化进行传播、继承、发展、创新的一个前提和基础是文化多样性。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

4、化的多样性?这是本节课探究的问题。首先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师展示)【目标一: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接下来,我们通过几组图片来感受文化的多样性(播放几组图片)1、各种语言文字表述的世界文化多样性;2、从奥运体育项目看文化;3、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4、中国舞龙、俄罗斯芭蕾舞、爱尔兰踢踏舞;5、不同民族的不同服装;6、不同民族的饮食。可见,民族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是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即文化的差异性。有有内容、形式的差异,也有性质、层次、功能的区别,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可见诸于语言文字、思想理论、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居民建

5、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即P18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知识大擂台:猜猜这些事物代表了那些国家?1、长城、京剧;2、埃菲尔铁塔;3、风车;4、甘地;5、安徒生;6、军刀和钟表;7、雅典女神;8、帕特农神庙;9、悉尼歌剧院;10、金字塔教师小结 回答的非常好,可见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设计意图 通过判断,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

6、多样性”这一知识点。但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过渡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相关内容。自主学习1 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思考:(3分钟) 1、民族节日的形成、意义 2、文化遗产的含义、地位、作用、分类及对它的态度。学生自主学习,并标记在课本上。探究:你知道我国各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外国又有哪些民族传统节日呢?学生列举。教师展示:汉族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等;少数民族的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雪顿节、回族的开斋节、苗族的龙船节等等;外国的节日:复活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西班牙的奔牛节和西红柿节等等。从以上节日,我们可以感

7、知中西方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的差异,可以领略西方文化的不同韵味。并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知识点:教师总结梳理:1、民族节日(1)民族节日的形成: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凶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2)民族节日的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3)民族节日的功能: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学以致用 展示:我国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方案,并要求学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重视保护传统节日?强调民族节日的作用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过渡 除了民族节日以外,区别不同民族及国

8、家间另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文化遗产,下面找同学来说一下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文化遗产的含义、地位和意义、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文化遗产 (1)含义:文化遗产即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神学、人类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2)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态度:以名录的方式确立,并给予保护。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设计让学生明确文化遗产的

9、含义地位意义展示:我国的部分文化遗产探究 对于这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有人反对进行抢救,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地位、作用,增加一点:是人类文明的最典型的物质载体。 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应给予保护而不是顺其自然被历史淘汰。【当堂训练】1、每年的大年三十,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庆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对民族节日我们如何认识( )各种各样的民族节日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的生活文化状况的体现 民族节日集中展示着民族文化 民族节日蕴涵着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

10、素A、 B、 C、 D、2、人们一提到中国,就想起长城;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这表明长城、金字塔() A是落后文化的象征 B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只具有建筑文化意义 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然而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为什么文化会呈现出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有什么意义?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目标二:透视文化多样性】自主学习2 阅读教材第二目内容,思考:(3分钟) 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是什么? 2、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学生标记、回答。教师总结梳理: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1

1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2)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补充:(3)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P54)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案例探究1 从节日中往往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在农业社会,对于各民族来说,农业社会科技不是很发达,人们只有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时,人们往往要用节日感谢上苍;风雨不济时,人们也要祭祀祈求降福。 例如:中秋节的由来是老百姓选在八月半庆祝丰收,许多地方通过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吃月饼等形式庆祝中秋;感恩节始于1621年,那年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国移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狂欢三天。现在,人们用火鸡和南瓜饼来纪念这个

12、节日;开门节是傣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节日这天,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点孔明 灯、唱歌跳舞;纳顿(七月会)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节日,节日这天,男女打扮一新,车载驴骑,浩浩荡荡行进在乡间的路上。探究1 比较中秋节、感恩节、开门节、七月会有何异同?探究2 各民族节日出现异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梳理总结:1、不相同:就“方式”上讲,这些不同民族往往采取不同的方式 庆祝。相同:就“由来”上讲,这些不同民族的节日都是为了庆祝丰收。2、各民族文化出现差异的原因:各民族的经济、历史、地理等因素各具特色(文化是民族的) 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的原因:在科技还

13、不是很发达的农业社会里,各民族的人们往往是靠天吃饭,所以人们要感谢和庆祝上天赐予的丰收。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性的规律。(文化是世界的)结论:因此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我们可简单概括为: 世界性与民族性、 共性与个性 、(差异性)多样性与统一性案例探究2 展示阿富汗塔利班的“灭佛”行动。 2001年2月27日,当时的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以“把阿富汗建成真正的伊斯兰国家”为由。下令摧毁阿富汗境内的所有佛像,其中包括 两尊巴米扬大佛。消息传出, 这一行径立即遭到了全世界的强烈抗议。联合国派人前去劝阻,没有成功。最终,塔利班动用了坦克和迫击炮等重型武器,把两座古老巨佛变为一堆炮灰。议一

14、议:塔利班政权炸毁本国佛像,为何会遭到全世界的反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强调: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而且属于整个世界。设计意图 通过2个案例,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当堂训练】1、德国民歌纯朴、严谨,反映出德国人坚定、稳重的性格;俄罗斯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赋予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气质在民歌中也体现出来;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宝岛”的自然风光联系,风格明朗。以上材料表现出( ):A、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B、世界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C、民族文化丰富生动的个性;D、民族文化应该搏采众长;2、中国传统文化辉煌灿烂。被列为世界“四大圣

15、人”之一的孔子的许多观点被西方称颂并吸收利用;孙子兵法也被日本人运用到商城中;阿拉伯数字已被全世界运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 A、 B、 C、 D、 3、导演威尔逊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合作十二生肖全球巡演在北京启动,这台用西方人的视角诠释的中国民俗剧目巧妙融入文房四宝、书法、剪纸等中国元素,时尚、新颖。这表明( )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相互交融 中华文化领先于世界文化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走向世界 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 B、 C、 D、教

16、师提示:通过以上3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出 :某国的文化受到别国的好评、借鉴、共鸣、引用等时,可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这一原理。过渡 既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那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呢?应该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这方面的内容。【目标三:尊重文化多样性】自主学习3 阅读教材第三目内容,思考:(5分钟)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坚持的原则。学生自主学习,标记并回答。教师总结:1、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17、。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与原则:要坚持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过渡 既然文化多样性如此重要,那么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时代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每天都有大量具有古老文化、蕴涵独特文化特性的遗产正在消逝。因此,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

18、样性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感受这一内容。案例探究1 2005年5月,据当时美国新闻周刊披露,关塔那摩美军为了惩治穆斯林囚犯,把古兰经放进厕所,甚至将书籍冲入便池。此事立即引起阿富汗穆斯林的强烈愤慨,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后来抗议活动波及整个伊斯兰世界,参加人数达一亿多人。问题1:美军的行为错在哪?问题2: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强调: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原则。案例探究2 近年来,“洋节日”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热门节日。这些节日让人们学会了感恩,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生活。但同时,我国传统的节日如清明、端午等却

19、很“冷”,甚至很多人认为年味没有以前浓了。 探究:你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强调:启示:坚持正确的原则、态度。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优秀的外来文化能够弥补民族文化的不足。但是,民族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绝对不能被外来文化取代。(对待文化多样性,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补充上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探究,让学生深知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尊重文化多样性。【当堂训练】1、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

20、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1)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3)“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2、近年来,一些全国人

21、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要重视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存在的问题、建议对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进行调整,社会上也有很多类似反映。 从2008年起,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传统节假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为此文化部已将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一谈国家做出上述规定的原因?(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节日。(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

22、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秋”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特有的文化特色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有利于实现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 4)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将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传统节假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课堂小结】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

23、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板书设计】【作业】1.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2012年围绕端午节,各地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只有民族节日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B C D2中国和韩国都在农历新年这一天过春节,但两国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这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各国都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

24、包括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 BC D32011年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获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医学大奖。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中国传统医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应注重继承和保护,进一步发挥中医的作用要保护更要开发,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 B C D4中医正受到愈来愈多外国人的喜爱,爱中医、学中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一文化现象说明

25、()A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B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各自的特点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相同的发展规律D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52013年新年来临,中国多个乐团在欧美音乐大厅奏响中国的声音,引起所到国家观众的共鸣,受到热烈欢迎。这表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6近年来,美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数量快速增加,已有4 000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6万。尽管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近年来汉语却已进入美国平常百姓家。“汉生”“若龙”“绮君”越来越多美国人有了诗一般的中文

26、名字。这说明()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C文化既具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D中华文化传播离不开孔子学院72013年11月18日至27日,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将在“春城”昆明隆重举行。此次艺术节将以“七彩云南、文化中国、魅力亚洲”为主题,以“共享、展示、交流、和谐”为宗旨,向世界展示全新亚洲文化形象的同时,将云南独特的文化魅力传递给世界。同时,云南将以亚洲艺术节为纽带,提高自身在亚洲的影响力、竞争力、向心力,并以此推动亚洲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举办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有利于()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增进亚洲各国对文化的了解繁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增进亚洲各国人民之

27、间的友谊A B C D二、非选择题8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激动地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陈竟表示,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灶、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姿的民俗活动。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防止年俗文化的消失。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春节”申遗的原因。【参考答案】1、C 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选;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错误;是对民族节日的正确阐述,故选C。2、A 解析

28、:中韩两国春节文化各具特色,这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符合题意;在材料中不能得到说明。3、C 解析:本题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知识。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所以我们要加大继承和保护的力度,充分发挥它们的现代价值,故选。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表述有误;文化的价值应该是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尤其要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故表述不妥。4、A 解析:中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外国人的喜爱,说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5、B 解析:中国

29、音乐引起欧美国家观众的共鸣,说明中国音乐得到了欧美观众的理解,体现了文化具有共性,B正确。题干强调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区别,A不符合题意。中国音乐得到欧美观众的理解,体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只体现了文化的一致性,不符合题意。D不反映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符合题意。6、C 解析:“孔子学院”的建立,说明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C项观点正确。A、B两项观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绝对化。7、B 解析:亚洲艺术节的举行,增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繁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增进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故B项正确,观点错误,舍去。8、解析:该题设问中涉及两个概念,即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答题时应先解答这两个

30、概念,再具体分析“春节”申遗的原因。答案:(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春节”申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春节”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春节”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教学反思】1、总体来说,这节课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较好,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分析、发言,大部分学生能踊跃举手回答问题。2、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活跃、轻松、有序,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小组合作探究时,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交流广泛,思维活跃,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参与其中讨论,适时地点拨引导,课堂气氛既热闹又和谐。3、教学不足:学生活动时,有些地方环节连接不够紧密,没有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发言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