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精品学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496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精品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精品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精品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精品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精品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精品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精品学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地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精品学案【基础梳理】一、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类型多发区干旱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 平原、东北平原滑坡和泥石流西南山地区、 东南部暴雨川西山地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区、 丘陵沙漠化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 低温冻害东北平原、青藏高原2.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第一,我国幅员辽阔、 复杂。第二,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因此,陆地灾害和 灾害都有发生。第三,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夏季风强弱变化会导致干旱、暴雨和 灾害;冬季的寒潮则可能带来低温冷冻和 灾

2、害。第四,我国境内的板块交界带:多 和 ;地形条件复杂,植被覆盖率低:多 、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第五,东部人口密集且 发达,是自然灾害易发和多发区二、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1.灾害类型: 和地震。2.灾害成因:水旱灾害成因:深受 气候的影响,且地势低平;地震多发原因:位于 带上。3.其他灾害: 、台风。三、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主要分布:广西、 、福建、浙江、 、海南等省。2.主要灾害:本区主要有 、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是全国受 影响最强,最频繁的地区;是全国 频率最高和灾害损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地震灾害以 省最为严重,其次为广东、福建。四、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 特殊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

3、处黄河中游地区,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中部重要的 ,西北部为农牧交错地带。从南至北,本区的自然环境由 地区向 地区递变。2.灾害类型: 和水土流失。3.主要原因:黄土质地疏松,大部分地区 、黄土裸露、 集中,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水土流失引起 。4.其他灾害:暴雨、滑坡、 及地震。五、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地理位置:青藏高原的 边缘。2.灾害的主要成因:本区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降水充沛且集中于 季,因此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该地域还处于我国著名的 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一、黄淮海平原与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图表导读】读教材图33,“黄淮海平原地形”为什么说黄淮海平原

4、是我国旱涝灾害严重的地区?【重难点分析】1.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1)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是我国人口、城市、工业比较密集的地区,而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黄淮海平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和地震,除此之外,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2)黄淮海平原水旱灾害成因分析:造成本区干旱的原因不仅是降水量不丰富,最关键的是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全年大部分时间,特别是春季,降水量少,加之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此时又是工农业需水量最大的时节,所以干旱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的威胁十分巨大。在夏季,尽管总降水量有所增加,但集中程度高,在降水

5、量少的年份或降水量少的时段,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巨大,人民生活、生产需水量大,旱情也十分严重。正是由于降水集中,在降水多的年份或暴雨期内,降水强度大,加之该地区地势低平、洼地较多、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该地排水不畅,洪涝灾害极易发生。(3)黄淮海平原地震灾害成因分析:黄淮海平原位于地震带上,其中郯城一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正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 2.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1)东南沿海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地震、台风等。(2)产生原因: a.该地区地处沿海,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b.由于台风以及夏季风的不稳定,使该地区洪涝

6、灾害严重;c.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其中以台湾省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3)减轻灾害损失的措施:a.加强各种灾害的监测预报;b.修建水利设施防御水旱灾害;c.广泛宣传,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暴雨、水土流失、沙漠化和低温冻害等。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地区中,属于干旱、洪涝与低温冻害多发区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黄淮海平原2.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A.江南丘陵 B.太行山区 C.西南山地 D.四川盆地3.下列关于我国

7、自然灾害多发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B.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我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D.我国地质灾害诱因多4.华北平原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洪涝 干旱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地震A. B. C. D.5.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北地区6.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 )A.地势低平,沼泽面积大 B.工业用地增多,耕地锐减C.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D.土壤肥力不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低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

8、表”回答710题。年 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受灾人口(万人/年)24274385912261590成灾农田(万公顷/年)18.143.953.782.089.17.下列省区与广东省属于同一自然灾害多发区的是( )A.广西、浙江 B.福建、湖南 C.山东、台湾 D.海南、云南8.上表说明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是( )A.受灾人口逐年上升 B.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逐年上升C.90年代广东省受灾农田和受灾人口最多 D.成灾农田逐年上升9.建国以来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的特点是( )A.损失逐渐增大,但递增率逐渐减小 B.损失逐渐减小,但递增率逐渐增大C

9、.损失逐渐减小,且递增率逐渐减小 D.损失越来越大,且递增率越来越大 10.下列对于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台风灾害比较严重B.广东省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比较多C.广东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进退快慢的不同,往往会在不同的年份形成旱涝灾害D.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大,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数量和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都比较大11.对于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与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黄淮海平原由于经济落后,自然灾害损失较小B.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中,海南的地震灾害最为严重C.黄淮海平原与东南沿

10、海灾害多发区都位于地震带上,故地震频发D.黄淮海平原与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由于地势低平,河网稠密,夏涝严重读“中国旱灾频次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12.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 )A.江淮地区 B.黄淮海平原 C.华南地区 D.西南地区13.对于华南地区旱灾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降水少 B.夏秋季节受副高控制,干燥少雨C.夏秋季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 D.受西南季风干热风的影响读我国某大河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415题。14.该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高温多雨,水热充足,农作物能一年二熟到三熟 能源矿产丰富土地后备资源较多且逐年增大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11、A. B. C. D.15.近年来,A城市所在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灾害问题是 ( )A.寒潮 B.干旱C.酸雨污染严重 D.全球气温上升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自08年初冬至09年早春,由于降水少,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等7个小麦主产省份遭遇严重干旱,部分地区土地龟裂、河流干涸,地里的冬小麦面临绝产危险。无独有偶,自2006年始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持续遭受严重干旱,持续干旱导致小麦产量急剧降低。材料二 2009年2月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分布图 (1)指出图甲区域旱灾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2)试分析大旱季节,图甲地区R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17.读海河水系示意图,分

12、析回答:(1)永定河发源于 (地形区)。(2)请从地形、气候、水系等三方面简要分析海河流域易发生水灾的自然原因。(3)海河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这些措施能否全部用于黄河的治理,为什么?二、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与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图表导读】读教材图35“纵横沟壑的黄土高原”图中景观说明该地存在着什么灾害?试分析该灾害产生的环境因素。【重难点分析】1.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1)黄土高原主要灾害:水土流失、暴雨、滑坡、病虫害及地震,其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地形: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年降雨量少而集中,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为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土壤

13、:地面大部分被黄土所覆盖,土质疏松,植被稀少;人类活动:长期人为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乱垦滥伐导致植被稀少,致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及其中下游地区的影响: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的泥沙含量多,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河床下切深,下游成为“地上河”;中游:水土流失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和原有植被破坏,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下游:一方面由于河流的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这是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淤积下游河床,使黄河成为“地上悬河”,导致防洪压

14、力极大,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2.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质构造复杂,处于板块交界处,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故多地震活动,地震导致岩体断裂破碎,加之多暴雨,植被的破坏,从而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增多。(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 (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公路:

15、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摧毁耕地和建筑物。(4)四川地震特点 地域广:占全省面积60%,主要地震区位于东经105以西;强度大,频率高; 烈度高,破坏性大。【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四大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云贵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25题。2.下列自然灾害,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洪水 蝗灾 台风 泥石流 寒潮 地震 A. B. C. D.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

16、.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4.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5.下列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形破碎,坡陡沟深 B.土质疏松,植被稀少C.长期人为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 D.全年降水丰富,且时间分布均匀6.下列省区中,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是( )A.四川、云南 B.云南、西藏 C.河南、四川 D.云南、广西7.读下图,回答E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下列与这些灾害产生无关的因素是( )A.地质状况 B.地形状况 C.气温状况 D.植被状况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17、。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据此回答811题。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貌类型区是( )A.黄土塬面区 B.黄土丘陵沟壑区C.沟谷间地貌区 D.沟道小流域9.黄土高原地区轮荒制度盛行的结果是( )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土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林草植被遭破坏,林草种源能再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A. B. C. D.10.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 )营造宫殿、建御花园修筑梯田、开石动土开荒弃荒、轮荒作业开露天矿、建隔离护坝保塬护坡、打坝建库开挖原生地面、复垦

18、采空矿区A. B. C. D.11.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中新网2010年3月4日电 据台湾“今日新闻”报道,台湾高雄4日上午8点18分发生6.7级地震,几乎全台湾都感受到震度!而截至目前为止,短短3个小时内,这起强震已经发生超过百次的余震,规模超过3.5级以上的有感地震次数,更已多达14次之多。据此回答1213题。12.我国地震的特点是( )分布范围广 强度大,频率高 地震震源浅,危

19、害大 A. B. C. D.13.下列关于台湾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B.6.7级表示的是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C.台湾此次地震有多个震级D.台湾是我国地震较少的省区读下图,回答第1415题14.对于图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为太行山,B为秦岭B.图中C表示的省会城市是兰州,D表示的省会城市是西安C.图示区域水土流失严重D.图示区域地表覆盖物为黄土,这是流水侵蚀的结果15.对于该地区的国土整的重点是( )A.治理水土流失 B.治理盐碱地 C.治理沙尘暴 D.治理水污染二、综合题16.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学科网(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图中

20、山脉的成因是 。该山脉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 。学科网(2)河流A的汛期一般出现在 月,原因是 。(3)7月份,图中B地区盛行 风,其成因主要是 。学科网(4)图中“阴影”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有 。这些灾害产生的原因是 。图甲图乙17.图甲表示我国中部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乙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甲和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形区的名称 。(2)指出导致图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特征。(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

21、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参考答案一、黄淮海平原与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图表导读造成本区干旱的原因不仅是降水量不丰富,最关键的是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全年大部分时间,特别是春季,降水量少,加之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此时又是工农业需水量最大的时节,所以干旱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的威胁十分巨大。在夏季,尽管总降水量有所增加,但集中程度高,在降水量少的年份或降水量少的时段,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巨大,人民生活、生产需水量大,旱情也十分严重。正是由于降水集中,在降水多的年份或暴雨期内,降水强度大,加之该地区地势低平、洼地较多、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该地排水不畅,洪涝灾害极易发生。基础练

22、习1.B 2.C 解析: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低温冻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青藏高原;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的东南部。3.C 解析: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主要包括: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因此,陆地灾害和海洋灾害都有发生。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夏季风强弱变化会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灾害;冬季的寒潮则可能带来低温冷冻和冰雪灾害。地质灾害诱因多:位于板块交界带:多地震和火山;地形条件复杂,植被覆盖率低:多滑坡和泥

23、石流。东部人口密集且经济发达,是自然灾害易发和多发区。4.D 解析:华北平原主要发生的自然灾害为水旱灾害和地震灾害,此外,本区农作物病虫害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5.D 解析: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但夏季风还未到达,降水少,发生春旱;加上春季是华北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期,农业需水量大,加剧了干旱。6.C 解析:旱涝、盐碱、风沙是制约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的三大障碍。7.A 8.B 9.D 10.D 解析:广东省属于东部沿海灾害多发区,除广东外,还包括广西、福建、浙江、台湾、海南等省区;从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逐年上升,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越来越大

24、,且递增率越来越大;广东省大部分而非全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雷州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1.C 解析:黄淮海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自然灾害损失较大;在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中,地震灾害最严重的是台湾,其次是广东、福建两省;黄淮海平原位于郯城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等地震带上,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上,地震频发;黄淮海平原河网稀疏、河床高,洪涝灾害多发生在7、8月份,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河网稠密、地势低平,洪涝灾害多发生在5、6月份。12.B 13.C 解析:从图中直接看出,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降水少是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夏秋季节受副高控制,干

25、燥少雨是江淮地区伏旱的原因;受西南季风干热风的影响的主要是西南地区的干旱。14.D 15.B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属暖温带,热量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有色金属资源并不丰富;华北地区的城市多缺水,干旱灾害严重。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干旱的原因及危害。答案:(1)干旱程度大致以太原、石家庄为中心,向周边地区降低; 自然原因:冬末春初以来大气环流有些异常,西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空气中缺乏充足的水汽降水持续偏少,无雨日多;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水分蒸发旺盛;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为频繁,大部分受干冷西北气流控制,湿度条件较差,不易形成

26、降水。人为原因:浪费水严重;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2)海水倒灌;土壤盐分含量增加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答案:(1)黄土高原(2)地形:多数支流发源和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平原,泥沙淤积,抬高河床气候:降水集中于夏秋,且多暴雨水系:扇形水系,支流集中汇入干流,排水不畅(3)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水库;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流洪水上游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库适于黄河的治理,但下游开挖入海新河不适于黄河,因为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河床高于地面。二、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与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图表导读水土流失,该灾害产生的环境因素:地形: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年降

27、雨量少而集中,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为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土壤:地面大部分被黄土所覆盖,土质疏松,植被稀少;人类活动:长期人为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乱垦滥伐导致植被稀少,致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基础练习1.B 解析: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2.D 3.C 4.C 解析:洪水、寒潮、台风等属于气象灾害,蝗灾属于生物灾害,地震、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为西南地区,集中发生的自然灾害为泥石流、滑坡和地震等地质灾害。5.D 解析:黄土高原降水总量少,但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强

28、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6.A 解析:西南地区降水充沛,山高谷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我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区。7.C 解析:E地为西南地区,该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形地质条件和植被破坏等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气候因素中降水丰沛是地质灾害的成因之一,气温与地质灾害的产生无关。8.B 9.D 10.C 11.C 解析:第8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9题,黄土高原地区轮荒导致土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水土流失的加剧,又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第10题,营造宫殿、建御花园、修筑梯田、开石动土、开荒弃荒、轮荒作业是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表示的是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

29、1题,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所以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12.D 13.A 解析:我国地震的特点主要有分布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我国地震灾害频发的省区之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6.7级表示的是震级,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指的是烈度。14.D 15.A 解析:图中所表示的地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面覆盖的黄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国土整治的重点是治理好水土流失。16.解析:本题主要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综合考查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特征。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亚

30、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而变化(2)59月 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3)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4)地震、滑坡、泥石流 位于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地震频发;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降水季节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和黄土高原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答案:(1)黄土高原(2)水分(或降水、湿度)(3)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夏季),雨热同期。(4)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上升且降水少,易发生春旱;低温时间较长,不利于作物生长。应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防霜冻。(5)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