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敢问”“爱问”“善问”.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579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论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敢问”“爱问”“善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论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敢问”“爱问”“善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论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敢问”“爱问”“善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论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敢问”“爱问”“善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论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敢问”“爱问”“善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论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敢问”“爱问”“善问”.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敢问”“爱问”“善问”从教几年来,无论是听课还是自己上课我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整堂化学课学生提问极少。教学还是以前的“注入式”教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问题与师生共享,这与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要求差距还很远。如何让学生尽可能参与课堂教学,问题法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尝试。那么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我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营造问题氛围,让学生“敢问” 课堂中学生不敢提问是因为有心理顾虑,这是老师们的共识!分析其原因主要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提的问题如果是错的或别人都懂了,同学们会讥笑?自己提的问题

2、如果不是本课的重难点,老师会批评吗?课堂气氛过分严肃,学生对任课的教师产生了恐惧感那么,如何打消学生的心理顾虑呢?在每节课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氛围的非常必要。为了给学生营造能 “开口说话”的环境和氛围,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创设一切条件让学生敢问。如对提了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提错问题的学生不批评,而要启发他;提出富有思考性问题的学生,可根据情况采取讨论,探究等灵活的形式加以解决等等。二、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爱问”学生敢问仅仅是开始,如何让学生能自觉、发现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所在,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有目地的创设一定的情境,通常

3、我是这样做:1、 创设悬念式的情境,使学生“奇”中问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我有意识地将学生未知的化学规律、现象、事实等前置运用,展示化学知识的魅力,创设新奇式的悬念,以诱发学生产生揭秘的问题意识。如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操作课本P32实验2-7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同时缓缓加入质量均为0.3 g Na2CO3和NaHCO3粉末。实验结果两者都有大量气泡产生,学生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很快知道其原因。紧接着我提出了如下2组实验让学生思考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演示给学生看。把稀盐酸缓慢加入分别溶有0.3 g Na2CO3,NaHCO3粉末的水溶液中。把0.3 g Na2C

4、O3,NaHCO3粉末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后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学生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急切地等待实验结果,由此带动学生积极思考,由实验现象提出更多的问题。2、创设冲突式的情境,使学生“悱”中问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有问题可问。在教学钠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比较Na与Ca还原性的大小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激烈程度的影响因素,学生很容易判断出还原性钙大于钠,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Ca比Na反应激烈。于是我设计了两组实验:相同大小的Ca,

5、Na投入到冷水中;相同大小的Ca,Na投入到稀HCl中。实验结果Na反应比Ca反应激烈,Ca反应比Na反应激烈。实验现象产生与化学理论的矛盾,由这些问题产生引发知识冲突,学生急于主动投入到新知学习之中。3、创设操作式情境,使学生“动”中问实验是中学生获取感性知识,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诱发学生容易产生问题的重要载体。例如在教学学生实验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一课时,当学生操作完钠与水的反应时。我补充了两组实验让学生操作:一小块Na投入到CuSO4溶液。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一小块钠投入CuSO4溶液(一大半烧杯),实验现象结果:溶液中钠粒不游动,燃烧,有爆鸣声,产生大量的黑色沉淀和少量的

6、片状浅蓝色沉淀。结果令学生“意外”!许多学生连连问为什么?少量CuSO4溶液滴入装有少量钠的大试管中。学生实验后发现:钠粒没有游动,有黑色沉淀;后来钠粒附着在烧杯壁上,燃烧;透过烧杯壁清晰可见亮红色的金属铜附着在烧杯壁上,铜周围迅速变黑,最后只剩中心一点亮红色。实验结果说明有别与实验,对于这一现象明显的变化,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多了,且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实验过程有铜生成,于是有学生就追问实现Na置换CuSO4中Cu的反应条件是什么?4、创设探究式情境,使学生“思”中问高中学生学习时间比较紧,一般学生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对某一化学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中重难点

7、章节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也是一种好的尝试,这样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等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盐类水解”一课时,我为每2个学生准备了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氢氧化钠、醋酸钠、氯化钠、氯化铵5种溶液(教师讲台上还备有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铝,硫酸铜、硫酸钠水溶液),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测定结果。同时我设计以下6个问题供学生思考探究:(1)对比食盐水的PH值,思考为什么NaAc溶液呈碱性、NH4Cl溶液呈酸性;(2)根据你的讨论结果,你认为老师备有的另5种溶液中分别与NaAc、NH4Cl、NaCl溶液相似的盐分别还能有

8、哪些?(3)证明你的推测;(4)由此尽可能多列举水溶液呈酸性、碱性、中性的盐,并说明你的理由。(5)通过测定这些盐的水溶液的PH,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6)归纳某些盐呈酸碱性及PH值大小的原因?通过小型课内探究,激发学生解决其中更多的问题。5、创设开放式情境,使学生“乐”中问 在完成教材所规定内容的同时,要适当补充课外知识,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学习者的多方面需求,同时对课本知识起到了归纳、总结、提高的作用。在教学氮的氧化物一节中,我设计了如何区别溴蒸气与二氧化氮?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那些类物质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分别举例说明,中学化学中10e-、14

9、e-、18e-物质有哪些等等。这些开放式问题答案多样化,学生的问题随之增多,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三、 指导质疑问难,使学生“善”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学生要会问问题,善于问问题。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以课本和老师为中心的观念,改变过去 “填鸭式”教学方式,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留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1、质疑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揭示课题后,训练学生质疑课题,能起到突出教学目的、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参与学习的自觉性等作用,通常我训练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质疑课题:这个知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重点学习那些内容?为什么要学

10、习这部分知识?学了部分知识有什么应用?这个知识与相邻的知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例如在教学“化学平衡”时,我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很快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怎样建立的?它与化学反应速率有什么联系?学习化学平衡有什么运用?这样以问导学,以问促学,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更具体、实在。2、质疑教材,学会研读教材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化学教材中的知识是静态的,但是却蕴含大量的动态内涵,引导学生通过平凡的化学语言,诱发化学问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学原子核时,教材只通一段文家描述,得出关系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学生理解往往不够深刻,疑团未解。通过教师指导,学

11、生积极参与研读教材,得出了如下推导过程:m(原子)= am(质子)+ am(电子)+ bm(中子)(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a、b为质子数,中子数)mA原子)= am(质子)+ am(电子)+ bm(中子)1/12m12C 1/12m12C得出:MA= aM(质子)+ aM(电子)+ bM(中子)MA= 1.007a+(1.0071/1836 a )+ 1.008b(1.007,1.008均约为1)结合课本的质量数的定义,得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质疑解法,训练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忽视了对解题过程优劣的评价,这同样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我常鼓励学

12、生对常规方法进行质疑,回过头来想问题。例如高一化学教材P52例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A的体积为 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学生往往因为课本有现成的答案就觉得不屑一顾,经过教师再三质疑有没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经过引导讨论最后形成以下几种解法:M(A) n=V/Vm =M(A)/Vm =m/V 0.672 L为1.92 g,相同条件下同种气体的质量(m)与体积(V)成正比。22.4 L气体的质量为m(A) ;M= 12ma/mc m(C)=1.99310-23g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几种解法我们可以总结出: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数值上)=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该物质

13、(相对分子质量)。通过规律掌握了这一类问题的解法,部分同学还把它运用到了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求法上,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达到了预期目的,同时学生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打破常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质疑试题,学会研究试题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学生碰到不少习题,其中不少习题是重题或相近题,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应当鼓励学生研究试题,对试题提出疑问和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描述钠投入到水中,CuSO4溶液,Ca(HCO3)2溶液,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铵浓溶液,稀盐酸溶液中的反应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钠与这些溶液反应有没有规律可循?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这是学生们在碰到这些习题时的第一反应。通过对这一组习题的解决,学生对有类似反应规律的还有F2通入到NaCl等溶液,Na2O2加入到CuSO4溶液,FeCl2溶液中等等试题解起来就易如反掌。通过对试题的研究,避免了学生搞题海战术,提高解题能力大有裨益。总之,培养学生的敢问、爱问、善问,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组织教学的开端,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的主流,起到了强化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