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论文:让历史小说走进历史课堂.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587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论文:让历史小说走进历史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论文:让历史小说走进历史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论文:让历史小说走进历史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论文:让历史小说走进历史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论文:让历史小说走进历史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论文:让历史小说走进历史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论文:让历史小说走进历史课堂.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历史小说走进历史课堂 内容提要 历史教材以专题的形式编写,缺乏一些必要的历史因素,学生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历史框架。让历史小说走历史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穿性插一些历史小说的内容,既可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多元性,又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 不能历史小说 自主学习 批判思维 课堂转型在以减轻学生负担、给教学瘦身、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课堂转型、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将变得尤为重要。但是,面对高考压力,学生学习只为应试非常辛苦;课堂中使用的教材以专题的形式编写,

2、缺乏一些必要的历史因素,学生很难把握,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历史框架。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自学习的主动性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可以让历史小说走历史课堂,让历史小说特定因素来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历史小说是一种通过描写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虚构的人物和事件,以忠实于历史事实和逼真的细节等手段,艺术地再现历史风俗和社会概况的文学作品。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逼真的历史环境的描述、完善的历史人物个性的展示等,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穿性插一些历史小说的内容,既可以

3、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多元性,又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历史小说的特性历史小说,尤其是优秀的历史小说,其文学性非常的强。而历史学科也具有很强的人文科学的特性,所以两者在课堂中可以有机结合。历史小说从其本身出发,可以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来解决教材不能解决的问题。1、环境性在历史小说中,环境描写与人物个性的塑造以及小说的中心思想都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这种环境的描写愉恰在此时是代表了此人物所在历史阶段的总的社会环境。而同此阶段的历史背景,在现今的教村中确定是非常的少,就

4、算有也是非常的散,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历史小说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此阶段历史背景的掌握。2、容量性从内容上来讲,历史小说比其他文学的容量都要大,它既可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也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等。所以它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而这个也恰恰是我们需要的。在现今的教材中同一历史事件有可能在必修三册里面都有,而每一册只是叙述此事件的某一方面,这样人为的把它割裂开来,就没有了原来历史的的韵味。而历史小说的容量性,愉愉弥补了这一缺陷,让课堂教学可以有序的开始,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3、价值性历史小说的价值是

5、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简单点说,就是在于揭露其历史背景下的道德的承担、史实的真相、价值的批判。今天,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提高自身的素养,树立正确的幸福感。而这点在历史教材中却是难以体现的。这个就需要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对书本的基本史实加以适当的发挥,来明确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穿插一些历史小说方面的内容,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二、课堂教学的实践引用历史小说进课堂,一方面解决了教材不难解决的历史断层

6、,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活跃了课堂教学。1、整合教材,以历史小说内容贯穿教学内容。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减负是重点。教材的内容就显示非常的单一、希少。这对于学生掌握历史史实,理解历史概念,串联历史就变得非常的困难。如在上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时,我对书本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本专题内容归纳为三个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上课时引用了两刚历史小说的内容,一则是封神演义,一则是孙皓晖创作的大秦帝国。用封神演义来述说中国远古文明到周朝建立的历史,为宗法制和分封制确立提供了背景材料。在叙说时以夏商周时的社会条件为主要内容,与书本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很好的链接。又

7、如在解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时,叙述了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五部分内容,重要是介绍阳谋划春秋和铁血文明的内容。虽然说在介绍这些内容时花去了大半时间,但随后我向学生提问了两个问题:1、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角度归纳出秦统一的原因?2、秦采取了哪些措施为巩固新生的王朝?学生回答的还是比较理想的,有些原因,在叙说中出现了,但是书本上是没有的。如讲原因时,秦王所处的地理优势,黄河流域的中上游等;讲措施时,秦王首创驿站制度等,这些要点书本上是没有的。既拓展了视野,又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简单。在没有增加负担的前提下,做到了有效性。2、联系教材,用历史小说的

8、内容衔接历史断层。历史,一般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经历,记载等。这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或结果等。它一般以时间为序,从古至今,记叙着发生的事件。但是,现在教材里的历史事件,并没有完全的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来,这样极容易造成学生记忆的混淆,导致教学的失败。其中很多时间的重要历史常识或者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教材里根本就没有。为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帮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体系,就显得了尤其重要了。例如,在讲到君权与相权斗争,明废除丞相制度时,学生是很难明白明朝为什么要废除丞相的。教材只是提到了“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的“专政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

9、训,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纵观前后也没有什么相应的解释。因此,在上课时我就引用长篇历史小说明太祖朱元璋里的一些内容,解说朱元璋从起义到当皇帝,再到废除丞相的一些史实,学生听后非常感兴趣。这样不仅解决了因知识点不足而导致的理解不彻底,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兴趣。3、提供素材,用历史小说的内容充当史学材料随便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在史学观点上出现了突破创新,如原来我们讲究历史主要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现在又提出了文明史观、全球史等。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同一段历史,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了。学生的理解也就发生了变化。例如在必修一专题二国门洞开时讲到近代史上西方列

10、强对中国进行了野蛮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了中国的长期落后;同时,新的新生事物也开始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我解说时,除了用历史唯物观点看待中国受到的灾难,也用了文明史观来解说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缘起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发展。引用了北洋军阀演义,袁世凯从出生到其成为中国最强军事力量最高指挥官的一些事件背景,阐述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些历史常识。这样既很好的落实了书本的知识点,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历史事件的能力,又是再次深层次对书本教材的分析解读,从而使上课教学变得更加的自然,提高课堂效率。4、引用素材,用历史小说的内容充当练习材料历史素材一般来源于书本,教参,以及

11、一些著名的史学论著。实际历史小说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当可观的历史素材供学生充当练习材料。例如中学历史教学总第326327期51页16题。材料一关于丘吉尔针对一战前来临前的认识就摘自现代著名历史小组说圣彼得堡来客。又如54页16题维多利亚女王与慈禧对比的材料均摘处历史人物小说维多利亚女王传和慈禧传等。由于历史小说本身的带有时代性、环境性,让我们可以以此为素材,考核学生对此方面历史知识的掌握。三、走进课堂的成效历史小说以其特有的特点走进历史课堂,在课程改革和课堂转型的大背景下,有其特殊的影响。1、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型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固定的,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也大概一个模板,重新整合教材,重新构建教科

12、书里的知识点是每位历史老师的必修课。引入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素材,将对教师的备课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历史小说在很程度上符合这种要求。它对老师重新把比较零散的知识通过通过某条线索串联起来,把相对分开的知识点重新归类到一起,把原本比较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既有利于历史知识的落实,又有利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更有利于课程模式的转型。2、有利于批判思维的培养社会学家萨姆纳说:“批判性能力教育是唯一真正称得上培养好公民的教育。”历史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更应该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历史小说与历史课程有其诸多的相似点,使其能够与历史课堂教育很好的相融。因此,

13、历史小说的选择和应用过程就是对批判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引用历史小说进行备课,融合书本教材时,就是思维批判能力的运用。选择哪部小说,哪个历史故事,哪个历史片段,都需要教师在整合教材时进行有效的选择。总的来说,选择要适应与教材的密切度,要适应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适应整个历史教学的思路。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批判的选择。同时,在历史小说进入课堂后,对学生来说也是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学生要通过批判性思维进行有效信息的选择。同时,学生对教科书信息信息的提取也是一种批判吸收的过程。四、历史小说课堂教学应用的感悟历史小说,可以说非常的多,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也可分为人物性的、回顾性的等。不管何类小说,在一定程度都可以为我们课堂教学服务,为我们学生的学习服务。现在,我们精心挑选一些优秀的历史小说供学生参考,让学生阅读。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教师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鲁东海.将故事“化”入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学J.2013.102、李敏.历史与文学的“互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J.2013.93、徐金超.着眼于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学史四问”.历史教学J.2014.14、曾凡亮.当甄嬛走进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J.20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