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架起数学课堂与生活的桥梁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摘 要:笔者在长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强烈感到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从“用生活情境为数学学习修筑跑道”、“用形式多样的生活材料为学生增添数学形象”、“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运用中研究数学”、“让学生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运用数学”四个方面进行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讨。帮助学生追溯研究历史,分析解决现况,预测指导未来,架起数学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教学 生活情境 生活材料 生活经验 数学形象学的实质就是教师与学生的特殊生活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为生活
2、化教学的提出提供了依据。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前生存状态,以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状态。生活化教学是学生的已知与学科知识未知的碰撞,在已知的基础上构建未知的一种教学手段。生活化教学关注学科教学中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及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能使学生依照生活经验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能使学生深刻感悟所学数学知识的生
3、活意义和价值,产生追求科学的内在内驱力;能使学生接近科学与生活间的距离并习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力图把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课堂,下面是几点在平时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尝试。一、数学生活化教学可用生活情境为数学学习修筑“跑道”生活情境是指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便于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创设生活情境,要求数学教学注重现实性。从客观上讲,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主观上讲,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或教学的指导,借助生活情境,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譬如在进行指数函数学习
4、之前,学生在参观本县的博物馆的课外活动中,有同学就问:“老师,博物馆中的出土文物和古生物恐龙化石都有注明它们所处的年代,考古学家是如何测算它们所处的年代呢?”他这一问,同学们也都随声附和:“对呀,老师,这是怎样推测出来呀?”我笑着说:“这可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大家回去可以先查查资料,讨论讨论,当一回考古学家。”在回来后,我就顺着学生的问题进入指数函数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导下,学生带着好奇与兴奋,顺利进入了新课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修筑数学学习的“跑道”,将文本知识还原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的思想与课本之间有了一个斜坡。这样更能促进课堂对话,形成课堂互动,使学习过程更具
5、有吸引力。在已知的基础上建构未知才能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生活教学注重从已知建构未知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与价值,感受构建求知的兴趣与激情,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认知内驱力。二、数学生活化教学可用形式多样的生活材料为学生增添数学形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发利用各种生活材料,为学生增添趣味盎然、丰富多彩的数学形象。使呆板的数学概念鲜活化;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干涩的公式趣味化;为数学教学增添乐趣。数学生活化教学可运用形式多样的生活材料为学生增添数学形象。如在
6、数学归纳法原理讲解中,本人就引入了“黄芩牙膏广告中的动画图象”第一个牙齿倒了,第二个牙齿接着倒广告图象设计中用到了数学中的多米诺骨牌现象,其中渗透了数学归纳法原理。若第一个牙齿倒了;第k个牙齿必推倒第k+1个牙齿;则满足这两个条件,所有的牙齿都会倒下。再如在分析2008浙江高考卷的第10题:如图,AB是平面的斜线段,A为斜足,若点P在平面内运动,使得ABP的面积为定值,则动点P的轨迹是A圆 B椭圆 C一条直线 D两条平行直线我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我们切甘蔗时,如果用刀角度不同(把甘蔗近似地看为圆柱体)它的切痕有何不同?(圆或椭圆)问题:到一线段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什么?(圆柱)本小题其实就
7、是一个平面斜截一个圆柱表面的问题,由于线段AB是定长线段,而ABP的面积为定值,所以动点P到线段AB的距离也是定值。由此可知空间点P在以AB为中心线的圆柱侧面上.又因P在平面内运动,所以这个问题相当于一个平面去斜切一个圆柱(AB是平面的斜线段),得到的切痕是椭圆。这样用形式多样的生活材料为学生增添数学形象,激发了学生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通俗化、生活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数学生活化教学可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运用中研究数学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来自于观念冲突,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不够,很难引起大多数高中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而学生往往对于生活
8、的数学现象、数学过程再现等表现出更强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因此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生活资源手段来诱发学生好奇心与征服欲,产生观念冲突,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如为了巩固学生对于二次函数和三角函数概念、图像、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在生活经验的运用中研究数学的能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要在上海召开世博会,上海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的气温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有很多人士认为:上海这段时间是上海气象灾难多发时间,会对参加世博会展出方和参展方造成一些不便,甚至对人员身体造成伤害。那么,上海的气温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让学生成立一个“关注美好世博会,科学预
9、测世博气温”的研究小组。收集数据。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上海地区2008年112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123456789101112温度()4.34.111.516.221.924.130.428.625.920.813.27.5确定研究中心 预测2010世博会开幕式(4月31日)和闭幕式(10月31日)的当日气温上海当年最高气温可能出现的时间5-10月份(世博会期间)上海地区的平均气温数学构建,拟合函数模型通过画散点图,计算机拟合。从拟合结果看:三角函数拟合效果明显好于二次函数。数学应用:利用函数计算出开幕式21.5,闭幕式15.3上海当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 月15日左右,510月份的平均气
10、温为25.2。学习交流:科学统计表明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2124,因此可以这样说,上海2010世博会期间气温非常理想,世界各地来展览和参展的人在上海一定可以过得很好,上海这个城市会让世界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革学习方式,凸显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思想,形成科学精神,培养研究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猜想和假设的过程。数学生活化教学可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按照一定的研究程序,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激励学生关注生活经验,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11、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四、数学生活化教学可让学生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运用数学数学伟人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段话阐明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不但使知识的价值得以体现,而且也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课程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的同时了解相关知识的应用性,有效地把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那么8级地震含义是什么?破坏力到底有多大?如何
12、测量反映地震能量大小的地震能量尺度呢?20世纪30年代查尔斯里克特制定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其计算公式为。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A0是“标准地震”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距离造成的偏差)。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精确到0.1)5级地震给人的震感已比较明显,计算汶川8级地震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多少倍?(精确到1)解析: 由于解得。当M=8时
13、,地震的最大振幅为。当M=5时,地震的最大振幅为。所以两次地震的最大振幅之比是,即汶川8级地震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1000倍。8级地震的最大振幅A=10cm,也就是人在地面上有10cm左右的振幅感觉。汶川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至20千米,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可以把整座山上托几百米,把建筑物全埋于地下。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地解决了生活的问题,学生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运用数学,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既可以帮我们追溯研究历史,又可以帮我们分析解决现况,更可以帮我们预测指导未来。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生
14、活化教学就是实施“从生活走向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的教学理念。让高中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认识的内驱力;可用形式多样的生活材料为学生增添数学形象、丰富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可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运用中研究数学,激发学生的钻研数学的欲望;可让学生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运用数学,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运用数学的成就感。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师,让我们在数学生活化这一领域中进一步思索探究,更好地将教学的目标与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取有活力的知识。参考文献:1 刘向东关注和谐奥运 科学预测气温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12 吴蕾,韩保席“生活化”视角下的函数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200813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