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简论“学案导学”中的“导”.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700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论文:简论“学案导学”中的“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论文:简论“学案导学”中的“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论文:简论“学案导学”中的“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论文:简论“学案导学”中的“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论文:简论“学案导学”中的“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论文:简论“学案导学”中的“导”.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简论“学案导学”中的“导”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就“导学”中“导什么”和“怎样导”谈谈自己的理解。关键词:导学,导什么,怎样导“学案导学”是我区数学学科开展的课题“中学数学导学讲评式教学方式的研究”中“导学”的核心。所谓“学案导学” 是指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

2、部分教师有重学案轻导学,为此,本文就导学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作法。一、“导”什么1、导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课堂学习中可采用故事开引、巧设悬念、设疑质疑、妙语解颐、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笔者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

3、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2、 导学法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检查、分析学习过程,对如何学、如何巩固等问题进行审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内在关

4、系。学法指导则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陶先生的主张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故而教师在授课计划酝酿时就要抛弃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一“着眼点”,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以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改变 “学会知识”这样的单一目的和最终目的,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达到“会学”的目的。3、导思维对学生而言,学习

5、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象、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发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势,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6、4、导创新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才是最终任务,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只有质疑才能调动思维,只有思维活跃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课外多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发明创造,通过活动中的具体操作,比赛中的竞争去激发学生思考,去求新立异,去创新。教师给予必要指点的同时,尽量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才能显现,才能取得发展。二、怎样“导”1把握“导”的时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的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

7、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将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笔者在讲解一道习题:正二十面体是由二十个正三角形围成,且有12个顶点。问切去12个顶点后可得到多少个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不少同学一开始对此题一筹莫展。我给予了适当的点拨:你能否求出每个顶点被多少个三角形共用?很多同学很容易的解出是由5个三角形共用。解到这儿有些同学又茫然了,我又给予提示:试着画出其中一个顶点被切除后的剖面图和其中一个三角形被切去三角后的剖面图,学生豁然开朗。点拨不需要太多语言,关键是要抓住时机,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2讲究“导”的艺术教学是一

8、门艺术,我们变教为导更要讲究艺术,任何拙劣的导学,不仅不能诱导启发学生的思路,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甚至退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动机、兴趣、态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放下老师的架子,完全进入和学生的交流过程,始终与学生要表达的思想合拍,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教师既要跟上学生的思路,又要引导学生的思路。对任何疑难问题不能直接讲授给学生,要创设不同梯度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真正领悟、掌握。不能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学生,使其被迫接受。3用好“导”的方法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道理。导学与学案是密

9、不可分的,好的学案是教师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的所有情景都设计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迅速且不断的搜集学生学习的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而不能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灵活多样的导学方式,可以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导学并不专属于教师。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差异,让学习好的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旁边进行适当引导,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导,即开导、启迪之意,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一个“导”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原

10、理告诉我们,人在认知过程中,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总之,“学案导学”的研究前景还很广阔,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真细致的研究,挖掘出“学案导学”的巨大潜力,使“学案导学”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 周福刊,课堂教学模式之“学案导学”,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7年第三期2潘宏彤,物理课学案导学的“导”,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一期3吕旭东,任婷婷 “学案导学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素质教育论坛,2007年第九期4王富英,王新民,谭竹. 数学学案及其设计,数学教育学报,2009,1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