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交流材料:走好高中学习第一步.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769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交流材料:走好高中学习第一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交流材料:走好高中学习第一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交流材料:走好高中学习第一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交流材料:走好高中学习第一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交流材料:走好高中学习第一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交流材料:走好高中学习第一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交流材料:走好高中学习第一步.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交流材料:走好高中学习第一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从初中进入高中,学生们普遍觉得新鲜有趣,但高中学习的课业多、知识量大、学科综合性系统性强的特点,又会使不少同学久久不能适应。有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脑袋总有“迷迷糊糊”的,“学什么,怎么学”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题。而高一是整个高中学习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走好高中学习的第一步,又尤为重要。所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这时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的就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运用。一、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我们所说的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听讲、做笔记等

2、几个方面来看。1.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意义:预习能给自己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预习是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预习时学生通过搜集知识和经验理解去自主分析教材,这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又便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不提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就无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重点与难点;不提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就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提前预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无法更好地发挥出来。预习的学生,知道了哪些内容已明白,哪些知识不懂,带着自己的问题上课,使自己更好地融入课堂,有的放矢的把握新知。听讲时,提前预习的同学还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

3、重点知识重新深化;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听讲时就会更加集中精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其次,针对学生在预习时无序和盲目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有目的地精心设计预习题纲和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预习。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将县学案的“新知探究”部分在新授课前印发给学生,由生物课代表督促学生完成并随机抽查,将结果告知任课教师,教师在上新课时对预习结果及时进行评价。这样在预习题纲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效果的学习,而不是放羊式的散漫的随意的预习。2.培养学生高效听课的习惯。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放在课堂上。然而总有一部分同学,课堂上不能认真学习,课

4、下再花时间去弥补,学习效果自然不佳。要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上课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他们仔细听课;多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如DNA亲子鉴定、DNA指纹鉴定、DNA基因身份证等,这样能够提高课堂的艺术性、趣味性,吸引学生听讲的注意力;适时的提问,促使学生专心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专心听讲的习惯。为促使学生拥有一节高效的课堂,我们组全体任课老师都认真总结影响学生听课的因素,并多次在教研活动时作为一个主题进行研究、讨论,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课堂上做小动作、态度不端正的学生,

5、我们多与他们谈心,找出症结所在并积极帮助其改正;对于课上走神的同学,我们积极了解其分心的原因,上课时可通过适当的提问及时提醒;若由于家庭原因引起的分心,可与班主任联系协同家长探讨、解决。3.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记课堂笔记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抓住学习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利用笔记还可以节省学习时间,突出学习重点。当然,学生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经常性、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自己的学习资料体系。只要坚持下来,不断扩大成果,同学们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轻松、

6、有序地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为了督促学生做好笔记,使学生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我们生物组要求:课代表不定时的检查学生课本中的记录情况,并每两周随机抽查一次;全体任课教师应对学生的笔记进行面批,并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 4.培养学生及时复习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生物课,市学案与县学案都对应一定量的练习题,这些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多是讲课的重点,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书本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一种任务,甚至当成负担。因此,他们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学生课下都应养成先进行复习的习

7、惯,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我们应该督促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加强对知识的记忆,然后再做作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又可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为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及时做作业的习惯,学校要求全体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案要进行抽样性的批阅,并留有批改痕迹和激励性的语言。5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归纳的习惯。做好总结是学生学习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通过总结,学生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建立起知识纵向的、横向的联系。这样,可使学生在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上对待知识

8、,灵活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对于这一点,我们组教师根据授课情况的需要和知识的重要性,每学完一章内容后,就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性或网络化,以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并灵活掌握知识。通过上复习课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技巧和规律性的内容,以便使学生养成自我主动总结、归纳的良好习惯。6引导学生养成勤学、质疑与好问的习惯。学习好的同学并不是生来就各科优秀,他们在小学、中学的学习历程中也经受过各种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挫折面前低头,他们共同的成功经验是:学习勤奋、大胆质疑、善于向别人学习,从别人

9、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获取宝贵的财富。为了使学生养成这种好习惯,我们组的任课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从而潜意识地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上述几种学习常规,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督促、鼓励学生适应、完善。开始时可能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见到成效,一但形成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尝到学习的甜头。正所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一个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不行,还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法。二、学习方法的指导 达尔文说过,“

10、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许多专家学者的体会也是这样,即怎样学比学什么更重要。 1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当学生认真对待预习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预习。学会预习的关键是通过教师的“导”,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中逐渐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预习方法。搞好预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 预习目的要明确。预习的目的是为上课做好准备,为此要了解课程的内容,重、难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及新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 安排好预习计划。预习要有重点。预习时不应平均使用精力和时间,应根据预习内容,优先保证重点内容的预习。 预习的方法要灵活。可以根据预习内容的特点和个人情况,选择以下几种:了解基本内容的测

11、览式预习;圈点、勾线、批注、摘抄的评点式预习;研讨重点、难点的探讨式预习;试做各种练习的技能训练式预习等等。最常用的预习方法是阅读法,该种预习要求细读深思,对读不懂的地方和思不透的地方,记录在笔记本上,带着这些疑问上课,力争听懂,以便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2指导学生如何听课。听讲时应让学生明确听什么,怎么听。听什么有相当多的同学课堂上看似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但一节课下来,问问他们都掌握了什么内容却说不清楚。那么,一节课45分钟怎样才能提高效率,收到良好的听课效果呢?这就需要让学生明确课上要听什么。根据多数人的经验,引导学生课堂上要做到“三听”,即听思路、听联系、听重点和难点。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

12、2首先是听思路。老师讲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思路,因此,听课时要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引出新课题的,又是怎样把新课题展开的,怎样讲解的,怎样归纳小结的。如果上新课前能够认真预习,则可以把自己预习的情况与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比较。例如,我们在学习有关DNA的分子结构知识时,老师讲课的思路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讲解的,而这一顺序是:构成DNA的基本元素是C、H、O、N、P;构成DNA的基本组成物质是脱氧核糖、含氮的碱基、磷酸;构成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成百上千的脱氧核苷酸构成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形成有规则的双螺旋的空间结构。这一顺序也就是掌握DNA分子结构的思路,

13、其层次性强,容易理解、记忆。其次是听联系。老师讲课时,一定会联系许多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使学过的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课时注意掌握这种联系,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对于学习新知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前面学习的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基础。教师讲课时,还会联系很多生产、生活实际,科学实验等,这些联系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上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这些联系。最后是听重点、难点。每一节课都有每节课的重点内容,有的课还有一些难点内容。对于重点知识,老师会反复强调,会不断地从不

14、同的角度去讲解,会围绕重点提出一些问题,以便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时教师会明确指出哪些内容是重点,是必须掌握的。一般情况下,在每节课快要结束时,老师都会对本节课的讲课内容加以归纳总结,而归纳总结的内容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于上述几种情况,都需要引导学生在听讲时加以注意。怎么听首先,是前面提到的预习步骤要认真落实,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够有的放矢。其次,学生上课时要开动思维机器,在听、看、写等方面下工夫,随着老师讲课的思路仔细思考,特别是围绕上面提到的“三听”来思考问题。最后,应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多提问题。无论是课上想到的问题,还是课下遇到的问题,都应及时向老师提出。3指导学生作好笔记。针对生物学科的笔

15、记内容比较少。我们要求学生:将所记内容记录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对于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不记或将其做好明确的标记,重点记录教材中没有的又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在教材上勾画教材内容的重、难点。记下自己的疑问或应着重注意的知识点。对复习讲评课,要重点记录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还要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这些内容可记在错题集上)。课后对记录的内容要巩固、补充。由于课堂上时间比较紧迫,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很可能遗漏,书写也许会很潦草。下课后,学生要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补充。4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如何才能搞好复习?教师须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复习要及时。(2)复习时要合理分配时间。复习的时间安排有集中和分散两种。集中复习适用于期末,而课后复习则一般用分散复习法。两种方法视具体情况灵活适用。(3)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复习是再学习的过程。通过实践适用默读法、尝试回忆法、编写提纲法、制作图表法等方式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果。 总之,让学生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一个持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细心地指导学生,不断地督促、鼓励学生。以上内容仅仅是我们高一生物组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