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770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教学实施建议一、领会课程理念标准提出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我省长期以来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对课程目标的领会应当注意:生物课程目标中,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上切实地改变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只重知识,特别是只关注知识结果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转变成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平等中的首席”,把教学策略从重“教”调整为重“学”,以及提高教学技能。二、课程教学实施 生物课程选课建

2、议1理解课程结构高中生物课程共包含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其结构与关系如下: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必修模块 其中,模块生物2与生物3是相互独立的,其学习顺序可以不受对方的制约;而选修模块则必需在学习完成各个必修模块后才有可能学习。2根据我省当前义务教育九年级与高中一年级没有开设生物课程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建议以高一年级开课的各种方案为主要选课方式。3由于必修模块生物2的教学难度最大,所以在学习完成生物1以后,也可以选择先学习生物3,再学习生物2的安排。4对于生物课程的选修模块,学生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

3、,可以全部选修,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需要选择。其中,兴趣偏向文科的学生,建议选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兴趣偏向理科的学生,建议选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5学校应当开设一些生物的校本课程,供有兴趣和需要的学生选修。其所用课时与高考复习课时均不能占用生物模块的修习课时。开课教师除本校的教师外,还可以通过外聘或校际、区际之间的合作解决。 课程模块开设的建议下列方案中,周课时为4节的,以10周完成一个模块安排;周课时为2节的,以20周完成一个模块安排。1方案一年 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第一或二学段第三或四学段第一或二学段第三或四学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

4、学段开 设模 块生物1生物2(或生物3)生物3(或生物2)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高考复习周课时4节4节4节2方案二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开设模块生物1生物2(或生物3)生物3(或生物2)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高考复习周课时2节2节4节3方案三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第一和二学段第三或四学段第一或二学段第三学段第 四学 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开设模块生物1生物2(或生物3)生物3(或生物2)选 修模 块选 修模 块高 考复 习周课时4节4节4节4方案四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学段

5、第四学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开设模块生物1生物2(或生物3)生物3(或生物2)选修模块选 修模 块高 考复 习周课时2节2节4节4节5方案五年 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第四学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开设模块生物1生物2(或生物3)生物3(或生物2)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高考复习周课时均4节 教学实施建议鉴于标准中各个具体内容标准的教学建议,已经包含于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指导中,故这里仅提出下列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各市州、学校,组织全体生物教师认真学习标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使教师逐步转变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开发者,并真正实现教学行为

6、的转变。建议高中生物教师同时要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研究义教教材,明确其要求、程度,做好与初中生物课程的衔接,在高中生物课程的开始阶段,适当地进行补缺补漏,减慢进度,以利于学生进入学习角色。2要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学中应当把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全部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但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不能机械地、一对应地每堂课都按“三维目标”来陈述,应该把它当作思考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然后根据具体的内容、学生与情景来确定目标的重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克服目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从一开始教学,就用高考的要求来评判学生对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掌

7、握情况,否则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尤其省示范中学不要随意拨高、拓宽、加深、加难。教学策略上要立足中下面。)3要组织好探究性学习组织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当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注意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营造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实事求是的氛围,以提高学习效果。探究是一种重要认知模式。在生物学发展史上,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经验材料的基本方法,归纳是广泛使用的整理经验材料的科学一般方法。“实践认识”模式:生物学的许多概念都是通过归纳得到的事实性概念,如器官、节肢动物、裸子植物等,许多理论也是以归纳为主要方法得出的,如细胞学说、生物进化等。因此,在传统的生

8、物学课程中,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实践活动来认识自然,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被奉为哲学方法论的经典,我们可简称为“实践认识”模式。“假设一检验”模式:在生物学发展史上,还存在另一种方法论模式,就是“问题假设检验表达”,我们可简称为“假设一检验”模式,例如,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性状的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如何解释?他提出了一套关于“遗传因子”的假设,利用这个假设解释了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再用测交实验作了检验,然后得出基因(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生物学教材还是把孟德尔的成功归结为选择材料的正确和统计方法的运用,力图在哲学方法论上仍将

9、其纳入“实践认识”模式之中。事实上,在20世纪,“假设检验”已成为生物科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论。大者如DNA双螺旋结构和遗传密码研究的逻辑起点之一,是薛定谔关于生物体内可能存在与莫尔斯电码类似的“微型密码”的假设,小者如tRNA的发现,克里克在1956年做出一个假设:在蛋白质合成中存在一些“适应性”的分子,它们能将氨基酸转移到合成蛋白质的模扳上,对这个假设进行的检验,导致1958年tRNA的发现。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探究,就是对“假设检验”模式的肯定。需要注意的是,“实践认识”和“假设检验”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都是学生探究生命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笔者看到一个探究案例,是对爬山虎的

10、茎为什么能贴着墙壁生长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假设,再作检验。其实,这类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观察的实践来认识,即“实践认识”,无需“假设检验”。对高中学生来说,思维探究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探究学习方式,必须充分应用。(举例)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知识经济的渊源在于智能,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具有良好思维素质的人。一个人的思维素质包括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思维素质问题更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20世纪90年代由我国一些东部和南方城市出现的砍树种草的热潮引发的“树和草的生态效益哪个好,到底该种树还是种草”的争论,20世纪末许多地方出现的“大树进城”现象引发的“大树进”的争论等等,都反映了民族思维素

11、质缺陷导致的愚昧,在干部甚至专业技术人员中都还普遍存在,科学的重大发展,往往伴随着隐含在它们背后的人类思想的变迁和世界观的改变。如果不引导学生去注意这种变化,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并不能发展思维能力。因此,生物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素质的提高,结合相关内容实施思维素质的教育。在探究学习中要注意发发展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分析和综合能力在科学研究中,分析和综合是基本的思维方式,所谓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在思维中分解成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然后分别加以考察和研究。例如,对生物体,古代人只有笼统直观的认识,近代科学建立后,人们用分析的方法,在不同的层次水平上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最终抽象

12、出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等概念。从而对生物体的结构形成了科学的认识。但是,分析方法也有其不足,表现在由于着眼于局部的研究,可能把人们的视野局限于狭隘的领域,而且把整体分割后进行观察和研究,容易导致认识的片面和机械。瞎子摸象。所以要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所谓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在思维中重新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综合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实质是力求通过整体把握各部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寻求多样性的统一,以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生物课程许多问题涉及分析和综合,例如,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我们对细胞的分析,无论在结构方面还是在功能方面,都已进入分子

13、水平,这是细胞学的一个进步,但是,这种状况也容易使人形成一个错觉,认为沿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就可以穷竭生命的奥秘。把生命运动完全归结为物理和化学运动,只不过在程度上更复杂而已。因此,我们就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即系统论的观点去看待细胞,具体地说,就是要研究细胞的整体结构和机能,细胞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细胞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细胞功能的调控等问题,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分子与细胞”模块又安排了“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等内容,2)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抽象思维是以科学概念(或符号)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和推理,

14、要正确运用推理,就必须使推理具有逻辑性,生物课程经常使用的推理形式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1)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出发,得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这是生物科学中使用量广泛的推理。归纳有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的区别,例如,人们对人体的组成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所有生活的器官组织都是由细胞所构成的,于是得出结论: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这个推理属于完全归纳推理,然而对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一一列举考察,在生物科学中往往难以做到。例如,要对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进行研究,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假如人们对许多种动物的组成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发现观察过的动物的所

15、有生活的器官组织都由细胞所构成,于是得出结论:细胞是组成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这个推理就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根据对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考察,发现它们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生物课程的探究性学习中大量使用不完全归纳,我们要注意其思维过程的特点。高中生物课程讲细胞学说,除了以观察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从细胞是代谢、生物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角度去分析、论证的,属于科学归纳推理。(2)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出发,得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例如,在细胞遗传学发展的初期,有人曾把伴性遗传与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互换规律并列,作为

16、基因传递的第四个规律,但是,细胞遗传学对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否定了遗传因子是遗传传递单位的假设,肯定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才是遗传传递单位。基因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随着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不过在这过程中还可能因同源染色单体间的基因互换,而出现不完全连锁传递。这样,从逻辑关系分析,伴性遗传只是连锁遗传的一个特例,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它的传递和表达的状况。因此,在现代遗传学理论体系中,伴性遗传是遗传学三大规律演绎推理的结果,也可以作为遗传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应用范例。从辩证逻辑的角度看,演绎推理正是理论对实践指导价值的体现,由于生物课程在传统上不重视演绎推理,所

17、以在生物课程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演绎逻辑的价值。(3)类比推理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或关系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方法,生物学史上有许多成功运用类比推理的事例。如达尔文通过与人工选择的类比,提出了自然选择假说:薛定谔首先通过与晶体作比较,提出染色质是非周期性晶体的观点,然后再将这类“非周期性晶体”与莫尔斯电码(当时人们拍电报时用点、划的组合来表示文字,称为莫尔斯电码)类比,最终得出遗传密码的假设。 类比推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而进行的猜测性思维,其突出特点是结论只具有偶然性,但能够充分发挥思维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18、特别是在探索性强而理论知识和经验材料又不足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3)建构和运用模型的能力所谓“模型”,是指模拟原型(所要研究的系统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的形式。它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能描述原型的本质特征,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一般可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大类,通常说的模型即指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可以模拟客观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经常使用的物质模型有实物模型如生物体结构的模式标本,模拟模型如细胞结构模型、各种组织器官的立体结构模型等,分子双螺旋结构、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等。生物数学模型有两类,一类为确定性

19、模型。它用数学方法描述和研究必然性现象,例如,某生物个体的生长曲线、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数量变化曲线等;另一类为随机模型,它用概率论和统计方法描述和研究随机现象。例如,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没有确定性,有多种可能的结果。究竟出现什么结果是偶然的、随机的,但当种群由大量个体组成,并能随机交配繁殖后代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又表现出统计规律性。1908年哈迪和温伯格用遗传平衡定律对此进行了描述,这个随机性的教学模型为种群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数学模型,标准在“稳态与环境”模块中安排了一个要求:“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在生物科学学习中,模型提供观念和印象。模型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

20、仅是学生进一步获取系统知识的条件,而且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模型和科学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并列为科学主题的重点,并将构建、修改、分析、评价模型作为高中学生的基本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学课程标准很重视模型和模型方法。例如,“稳态与环境”模块中有两个活动建议:“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和“设计并制作生态瓶”,都是运用模型的探究。“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制作的是一个活体实物模型。运用这个模型进行的是对生态系统运行的模拟实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充分利用生物学图解教学的功能,其实质就是运用模型来设计新的知识结构,注意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活动,例如,在遗

21、传学问题解决中,人们经常用画遗传图解的方法来解题,这就是使用模型方法,利用模型方法解决问题,需先建立模型,简称生物建摸。所谓建模,就是要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模型,然后依据模型进行推导、计算,做出预测,其过程在实质上是一个需要概念思维和表象思维结合参与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并没有否定其他教学方法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废弃目前尚存在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式接受的学习现状,可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来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在组织探究性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生物学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和核心技术的形成和掌握,避免活动的形式化;要努力创

22、造条件,积极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录像、投影等硬件以及教学课件、影视资料,习题库、素材库等软件为生物教学服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4要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特别是现实环境的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学中,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要重视定量实验,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以有侧重地实现不同的目标。生物新课程增加了许多类型的实践活动,教师首先应当实施自身的提高学习。实践项目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材料等,教师要争取学校等有关方面增加投入,预先落实,同时要进

23、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如利用替代物品、药剂、仪器等,使每个项目都能落到实处。此外,要争取创造性地增加低成本的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5要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将“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内容融入到基础科学教育之中是本次课改的特色之一,教师必须关注。尽量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事例,特别是学生生活中的、当地的、社会热点的或学生容易关注的事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评价,实施STS教育,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举例:大树进城6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生物科学史教育在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的生物课程也一直重视生物学史内容的介绍,

24、但是,这种介绍大多只叙史实及过程,却未能做出深刻的分析或解释。我们可称之为“说明的生物学史”。例如,对达尔文的介绍,突出的是他的实践精神(贝格尔舰的环球考察)、潜心探索(20多年的资料整理和研究)、顽强拼搏(在家庭不幸和疾病的折磨下坚持工作)等等,这种介绍使用的是传统的人文方法,即忠于史实,重视人物的主观心境和动机,并对其思想教育价值进行挖掘。然而,对科学教育价值来说,我们还应该说明科学家或科学发现中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思想观念,使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认识模式,这就是理解的生物学史。新教材在这一方面改革的力度很大。如必修1精选了若干重大科学发现的历史过程“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细胞世界探微三

25、例”、“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细胞的全能性”因为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主线之一,科学史教育不仅具有重大人文精神教育价值,而且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等问题。可见,在生物课程中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和科学成果的认识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于理解的生物学史,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家在历史上的作用。例如,孟德尔被尊称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但在19世纪后半期,近代农业的建立使作物良种培育成为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许多人致力于探究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其中,也有一些人

26、用豌豆为材料做杂交试验。1854年,诺丹(C.Naudin)进行的植物杂交试验成果,已经接近发现分离规律的边缘,在孟德尔的成果被历史湮没后,1900年又由不同国家的3位科学家各自独立地发现了遗传学规律。进化论的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等等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的发现都有类似的情况。因此,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关键人物的天才和创造,又要认识到这些科学成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产物。(举例)7、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增量、教学活动增时,课时不够。解决的基本思路:强化教学研究活动,吃透教材,恰当运用教材,去粗取精,把握要点,体现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把该讲的内容讲深讲透,不该讲的内容进行适当的

27、处理。不宜采取增加课时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加教学的基本环节,加快教学基本节奏的做法。因为这样的教学带来的负面的影响非常突出:学生必要的活动被省略、学生的有效的训练被取消。学生的思考的流程被替代,反而进一步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充分运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在目前被认为是一个基本的出路,可以实现学生的直观性的了解、表象性的观察、多通道的思考,多信息的组合。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把课程的基本内容划分为学生自学和课堂讲学的内容结构,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来促进学生开展自助性的学习活动。大力提倡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的预习工作(编写学案,以基础训练为例),实现学习内容的适当的迁移。二是

28、新高考方案没有出台,如何提高教学训练的有效性?客观地看,只要高考存在,我们的教学改革,就必须考虑到高考的导向的作用,必须为学生的高考过关创造基本条件(包括能力的条件),而目前我省新课程高考方案没有出台,训练的方向不确定,训练的形式难以把握,会影响我们的教学。教师们应该怎样训练学生?解决的基本思路: “以不变应万变”。并且把它作为教学发展的基础。在方向上,以课程标准提供的能力体系作为结构,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作为核心,坚持以教材提供的训练模式作为依据,开展教学训练工作。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还必须注重动手训练、实践训练、研究训练等,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的能力,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精神。高考只会支

29、持课改,不会成为课改的阻力。课改的方向,就是高考的方向。各市州要充分利用课程基础训练、统考等途径予以正确导向。三是高中生物科课堂教学与初中生物科课堂教学的衔接。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三年,目前已进入深化、提升阶段。高中的教学是以初中教学为基础,是初中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做好高中生物教学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必将会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的开展。知识上的自然衔接。高中生物教材是以初中生物教材为基础的,如今许多的学校里初中与高中分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初中的生物教材不了解,即使过去教过初中的教师也因为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初中生物教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充分认知初中生物教材,必将给高中生物学科

30、的教学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建议每个开始高中新课程教学的老师,都认真读一读初中教材。了解初中课程教材的结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中学阶段生物学科教材的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上保持初中与高中在教学上的延续性。有条件的学校高中老师最好去听一听初中的课。进一步感知新课程所体现出的课程理念,同时又可了解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的衔接。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序列要以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原则为依据。既要注意能力的前后联系,又要把某些能力放在适合的阶段。我省绝大多数的市州初中都是使用的人教版教材,高中全部使用人教版,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材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中提出的能力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等

31、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问题。高中提出的能力要求:见课标。高中生物教师要主动了解初中教学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以便能力的培养的衔接,如能这样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提倡的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方面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已走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之前,已经进入深化、提升阶段,高中的

32、教学以初中教学为基础,是初中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只有做好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衔接,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的开展。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评价是高中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教学评价的原则是:1发展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多元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各地应创造性地建立适合实际、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评价制度和体系。表1、表2为课堂教学评价参考示例:表1 生物课堂教学评价表评 价 指 标评价情况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符合标准和学生实际发展水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实现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统一根据学科特点指导

33、学生有效学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氛围民主因材施教,关注弱势群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恰当应用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教师素质各项教学常规的贯彻规范专业知识丰富应变能力强,创造性地驾驭教学教学有特色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综合评价情 况激励性评语:等级给授课教师的建议参与评价人员: 年 月 日表2 学生评课表科目:生物 课题: 行政班别: 年 月 日评价项目评价情况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增强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欲望?( )明显增强 ( )有

34、所增强 ( )没有感觉 ( )令人失望2本节课上,你是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积极主动 ( )随大流( )被动参与 ( )无所谓3你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方法吗?( )很喜欢 ( )喜欢( )说不清楚 ( )不喜欢4这节课上,你学到的东西(如知识、技能、方法、观点等)多吗?( )比较多 ( )还可以( )说不清楚 ( )很少5这节课上,你有与以往不同的创新或闪光点吗?(若有表中未包括的方面,请写出)( )思考方法 ( )动手实践( )解答问题 ( )完成作品( )应用知识 ( ) 6你认为老师应当怎样改进教学,你可以学得更好?(请写出意见) 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1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主体由教师

35、、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构成,其中,以学生的自主评价为主要依据。2评价的内容及呈现形式建议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各模块的学习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与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通过学习后对本生物模块的喜欢程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作为等,做出自我评价。这是学生获得过程性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我评价,可以尝试用“成长记录袋”、“学习记录卡”等形式呈现。表3是其呈现形式的一种参考示例:表3 学生过程性自我评价记录表行政班别: 姓名: 学号:领 域科 学科 目生 物模 块评价项目评 价 情 况修习学时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课后行为完成作品检测情况进一步努力目标备 注 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记录

36、:教师要把评价策略与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学设计中予以考虑,对于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记录是其中一种由教师实施的策略。由于我省班级的学生数普遍较多,以及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教师不可能课课进行全员记录,因此,此项仅构成学生获得过程性评价的一个参考组成部分,主要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发展。表4是其呈现形式的一种参考示例:表4 教师课堂记录表科目:生物 课题: 行政班别: 年 月 日考察项目学生姓名1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合作良好,团队精神突出2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3勇于探究或有创新精神4解答课堂问题很好,表现优秀5实验操作规范,效果很好6完成的作品优良 学生小组互评:以日常

37、授课时形成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小组内各成员在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与小组其他同学的合作精神、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对小组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所作的贡献等方面做出评价,成为学生获得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相关人员的评价:如家长、实验室工作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网站工作人员、研究性学习指导老师、学科小论文或小制作的指导者等,若有对学生作出相关评价的,学生可提交这些评价,也可以成为学生获得过程性评价的一个参考组成部分。3过程性评价的级别优秀:良好:合格:需要改进: 学分认定1学分认定是模块学习的终结性评价,但必须结合过程性评价才能形成,不能以模块的最终

38、测验的成绩作为学生该模块学分认定的惟一依据。表5是学分认定的一种参考示例:表5 学生学习报告单范例一学科:生物 模块: 姓名: 班级: 学号:项目学生自评学校审核日常学习表现( )优秀 ( )良好( )合格 ( )不合格( )优秀 ( )良好( )合格 ( )不合格日常学习成绩( )合格 ( )不合格( )合格 ( )不合格模块终结检测( )合格 ( )不合格( )合格 ( )不合格模块综合评价( )合格 ( )不合格任课教师评语(签名) 年 月 日学生认定或申诉意见(签名) 年 月 日学校审核意见经审核,该生本模块的修习 合格,获得学分 分。 (签章) 年 月 日说明:(1)表中“日常学习表

39、现”栏为学生日常学习各方面表现的综合性评价,“日常学习成绩”栏是学生日常学习中的检测、作业、实验、作品等各方面成绩的综合性评价。学校审核由所建立的专门机构,根据实际制定如何综合评价的实施细则,并根据学生学习档案库收集的资料进行。(2)模块终结检测以达到60分(按百分制计算)及以上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本指标是学生获得模块学分的必备条件之一。(3)任课教师应当使用激励性评语评价学生的主要成就与不足,并为学生提出以后发展的建议。(4)模块修习已合格者,获得2学分,模块修习不合格者,获得0学分。模块学分成绩报告单模块课程名称生物本模块学分2学分学号姓名班级项目原始分权重得分评语/加分学习纸笔测试模块

40、测试0.8单元测试0.2表现性评价作 业0.2活动探究0.1实验技能0.2过程表现努力及进取0.1参与及合作及制作0.2创新与能力0.1考勤与守纪0.1获得学分总分教师签名 年 月 日(量化权重是否合理?需研究) 2模块终结性测验的目标和注意点 模块终结性测验在学生的学分认定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检测不合格者,即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因此,必须深入研究。 模块终结性测验的目标:确定模块终结性测验目标的依据是标准中模块具体内容的标准和要求,但必须用一种能指导评价的语言,形式清晰地把学生的学习结果表述出来,即学生学会了什么,会做些什么,能应用些什么等。 模块终结性测验的注意点:由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模块终结

41、性测验是一个新事物,有许多问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探索,如:测验方式(开卷测试、实践检测、作品检测等)、方法,试卷体现必做和选做的选择性,采用评分制与等级制相结合,探索利用模块终结性测验的结果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如对每位学生的测验结果提出努力方向式的激励性评语)和完善考试测验体系服务(如学校怎么利用检测结果改善命题)等问题。3对未获得所学模块学分学生的处理对未获得所学模块学分的学生,学校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如补考、重修、改修其他科目或同科目的其他模块等,使他们有不同的机会,获得可以毕业的资格。4免修条件对于特别优秀或特殊情况的学生,如获得国家认定的某方面的技能证书、学科竞赛取得突出成绩

42、、有能力自学等,经学校同意并通过了模块终结性考试,建议可以允许免修而获得相应模块的学分。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必须注意,应当是利用教科书教学,而不是教教科书,不能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而应当依据标准,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实现三维发展目标。重视利用和开发实验室的生物课程资源有特别的意义。如开放实验室,为全体学生的科学探究创造条件;改进实验方式、材料、仪器、药品等,尽量让所有的学校都做得起实验,做得了实验;引入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可以做必要的虚拟实验等。 积极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附中与师大、岳麓山 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广泛利用媒体资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内容

43、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其素材结合于教学中应用,并引导学生讨论、评价和鉴别,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源的可靠性和信息真实性的识别能力。 挖掘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自身的经验和已经掌握的信息,他们身边生活中、社会中、生产中、科研中,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的事例等生物无形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这是使生物课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其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可以通过师生、生生交流,问卷和问题解答等形式,寻找无形课程资源的可利用点,于教学中应用。 积极开发生物课程的信息技术资源我省大量的生物教师已经在积极开发生物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和利用生物教学网络这些信息技术资源,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加快生物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化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层次;同时还应当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相配合,提高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对于刚开始进入利用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