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841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摘 要】 传统的课时教案,以教师的教为本位,不指向学生的学习表现,没有学生是否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检测,是一种基于教师经验和教科书的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案,应符合三个条件: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为此,课时教案的格式也应作相应的变革,其核心要素包括相关(内容/表现)标准陈述、教学目标、评价活动方案、教学活动方案。本文结合高中语文苏教版作简要论述,并提供一个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案以供分享和讨论。【关键词】 语文 课程标准 课时教案 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其课程标准颁布已有五年,随着高中课程改

2、革的逐步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也已由理念层面渐渐走向实践层面。然而,还仅仅是个开始,并且是一个艰难的开始。这不,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就以其宏观而深邃的眼光,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尽管有了国家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该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但事实上绝大部分教师还是依据教科书来实施课程。” 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已交教育研究组稿,待发表习惯是个沉重的包袱,但我们不能成为柳宗元笔下的蝜蝂。将国家课程标准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并让前者引领后者,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让理想的课程(课程改革方案)在到达学生层面依然理想,我们需要基于课程标准的三项设计模块学程纲要、专题计划(单

3、元教案)、课时教案。在拙作新课程教学:从制订“模块学程纲要”开始 林荣凑新课程教学:从制订“模块学程纲要”开始J杭州:教学月刊,2008(1):1-7、专题计划:模块纲要与课时教案的桥梁上,这里论述课时教案,进一步为读者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一、传统教案:基于教师经验/教科书的教学设计课时教案,是三种教学设计中教师接触最多的,犹如医生之病历记录。规定课时教案的格式,检查课时教案,成为教研室和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业务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某地级市对语文教案格式的两种规定 ,教师最熟悉不过了。第一种:文字陈述式。规定曰:“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

4、;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作业或活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活动结束后再写)。精品教案还要包括教材解读、设计理念和重要环节的设计意图。”第二种:表格表述式。提供的样式如表1,这种格式还印制成备课本(装订/活页)。表1 某市规定的表格表述式教案格式课 题:课 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或教学反思教学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作业或活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无需寻问是谁发明这些格式,也无需深究其内隐的教学理论。当将它们与书籍上、网络上、工作中满目皆是的课时教案结合起来审视时,我们也许可以见出,传统教案格式是如何束缚教师期待迈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脚步。1基于课文而非课程标准的设计。设

5、“课时”项,是针对教材某篇课文的。这本也无可厚非,语文教材总是由选文组成,一篇课文教学短则一课时,长则三五课时,也属于正常。然而,这不正是“教教材”吗?其思维的起点不就是“我要教学生学会这篇课文”?这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用教材教”以期待学生达到课程标准“应知”“能做”显然是不符的。2教学目标中行为主体的错位。教学目标,按照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理解,应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目标,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然而,通常的三点论(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机械地理解三维目标,不能明确地表达学习应达到的表现行为或结果,更别说“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唤醒学生阅读文本的内在情感”

6、王荣生主编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必修一)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6这样以教师本位的表述了。3教学重难点的形同虚设。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教学重难点教和学的焦点,也就是约翰古德莱德(Goodlad,1963)所谓的组织中心问题 乔治J波斯纳,艾伦N鲁德尼茨基著赵中建等译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7-148。学习的组织中心占据一段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教学背景下几乎是指向可确定的学习者本身。约翰古德莱德认为,判断好的组织中心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应该鼓励学生实践期望的行为,二是应该鼓励学生同时实践多种行为。请注意“鼓励学生行为”的表

7、述,行为主体是学生,可以在我们传统的教案中,如崔教授所说“通常是教学目标中某点的重复” 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已交教育研究组稿,待发表。4教学过程的教师中心主导。在我国大陆,深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影响,较为普遍的教学结构是:(1)组织上课;(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尽管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开放课堂模式等纷纷亮相,然而,从现实情况看,“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我国学校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 杨九俊主编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4

8、。体现于上面引用的表1中,“教师活动”置于“学生活动”前,教师主导思维赫然在目;课堂没有指向的学生学习行为/表现,“作业或活动设计”作为“巩固”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而不是主体,成为课堂教学的副产品。以上是就格式说的,仅仅道出传统教案不符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之一二。崔允漷教授在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文中,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有三个特征: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根据这三个特征,我们可以见出传统教案更多的问题,列举若干,如表2所示:表2 传统教案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传统教案的表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要求l 思维的起点是教科书l

9、教学目标源于教师经验/教科书l 教学目标的行为模糊,主体有时是教师l 无评价方案,以表扬和批评实施评价l 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教”为中心l 虽有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但不太顾及,以单篇教学为主l 作业或活动设计作为“巩固”课堂学习的手段l 不强调标准、评价等的一致性l 思维的起点是课程标准l 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l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l 评估方案先于教学设计,关注学生是否得到预期的证据l 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l 是模块学程纲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的具体落实l 任务/活动/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l 强调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的一致性二、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案:基本框

10、架上文所论,是就传统教案与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主要差异说的。问题的实质在哪呢?就在于我们教师是基于教师经验/教科书来实施课程(教学)的,而不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那么,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案该有怎样的面貌呢?崔允漷教授在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文中,介绍了OShea提供的课程模板 OShea, M.R. (2005).From Standards to Success: A Guide for School Leaders,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转引自崔允漷课程

11、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全部引用如下:1课题:2相关标准陈述:l 标准陈述从年段基准中而来,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l 标准陈述是具体的,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3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l 教学目标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l 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4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l 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5教学活动方案:l 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是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下文结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实验教材,就这一课程模板做教学设计上的粗略说明。(一)课题语文传统教案通常以要学习的课文(如想北平我心归去乡

12、土情结)为课题,这是基于单篇课文教学的必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能否做些新探索,如“图片两组的活动体验”,让课题成为透视课时教案的“窗户”,清晰明确地陈述课时学习的目标。(二)相关标准陈述课时的内容/表现标准追问:关于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相关表述)是什么?格兰特威金斯提出,教育标准大致分为三类:内容标准(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表现标准(学生的功课必须完成得怎么样)、任务(作业设计)标准(什么是有价值、严谨的作业,学生应该能完成哪些任务) 格兰特威金斯著教育性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93-98。作为课时教案,这一环节要做的就是分解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使之更

13、加具体、清晰。然而,比较困难的是,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清晰具体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同制订模块学程纲要、专题计划一样,语文教师可以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选择与年段基准、专题文选和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编者意图相关的条文尽可能明确地陈述。当然,如果你有比较理想的模块学程纲要、专题计划,对课时相关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具体陈述,就比较容易了。(三)教学目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追问:这一课时在模块学程纲要/专题计划的目标中的地位或作用怎样?我是否清楚地表达了课程标准对学生所提的应知和/或能做的期望?课时目标是就是课时学习的“目的地”,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

14、到的学生学习的表现行为或结果。有四个特征:一是“这一堂课”的目标,要从模块纲要、专题计划出发思考和定位;二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提供给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引导学生去达到并通过评价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因此行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三是“学生学习的表现行为和结果”,就是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应取得哪些进步,能够做到哪些原来不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描述教师打算教的内容;四是要尽可能是“可以观察”的,即课时目标要尽可能用具体的可测性术语来陈述。高质量的表现总是建立在可靠的智力作业的基础上的,因此“表现行为和结果”应注意任务(作业设计)的地位。传统教案是作为“巩固”手段出现的,有人贬之为“应答式作业与练

15、习”,而倡导“任务式作业与练习” 杨九俊主编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8-175,我们完成赞同,因此主张任务(作业设计)应与“表现行为和结果”一同成为课时目标的内容,并且在语文课堂上要尽可能体现“表现性任务”,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生活的必需。威金斯认为“表现性任务”须具备:l 真实的。表现性任务应尽可能地涉及现实问题。它应具有现实的选择性、局限性、标准和具体标准,还应带着真正的目的,服务于现实的对象。l 可信的。表现性任务必须是有效、可靠的,它应体现严格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l 用户友好的。表现性任务应该是可行、适宜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经验),能引人注目、循循善诱

16、且提供丰富的反馈信息。它应包含操练和更正,并提供一套清晰完整的说明、指导原则及模式,还应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格兰特威金斯著教育性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23当然不真实的任务也可能是以表现为基础的,这也就是我们将目标用“表现行为和结果”定义的原因。(四)评价活动方案追问:我设计的评价方案能否最好地证明预期的学生应知和/或能做(表现行为和结果)的期望?学生是否能提供达到或超过标准的作业?这是传统课时教案所没有的(并不是说传统课堂没有评价,说“回答得很好”“回答得不对”也是评价)。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案,应表述:(1)评价任务,即用怎样的途径或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知

17、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2)评价标准,即(教师/学生)用以判断任务实现程度的标准或评分规则;(3)评价后的修正措施,即如果没有达到该如何补充教学、补充什么等。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可能许多老师会认为他们“不能做如此有强度的工作,因为会牺牲很多教授内容的时间”。对此,威金斯反驳说:“这不是等于一位棒球教练说,没有时间比赛,因为有那么多关于棒球运动的内容要讲授。从这个观点(许多老师的观点引者注)出发,不管怎么教学都是合理的,因为在教学中对待特定任务上的特定结果不做任何要求。” 格兰特威金斯著教育性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96没有明确的评价方案,教师的传统评价将是随意的,更不可能引导

18、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更何况我们的45分钟的教学是分前后相续若干环节的,确认上一环节的完成以进入下一环节,靠的就是评价,而如果有评价方案,那么我们对课堂才是“清醒”的。(五)教学活动方案追问:我该设计怎样的教学让学生去达到自己的学习结果?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最费教师心思的,我们需要思考:(1)什么样的活动(工作/经验/任务)能有效达到学习结果;(2)什么样的方法、顺序能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3)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需要在环节、呈示、对话、指导上给予怎样的预设 关于环节、呈示、对话、指导上的思考,可以利用:沈毅、崔允漷主编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5。

19、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怎样展开,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课,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新课程实施以来,又进入“问中学”由满堂讲到满堂问,也未必就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其实,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在学习方式变革上做着努力,如苏教版教材创造性地构建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呈现方式,我们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设计,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活动方案,要将任务/活动/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笔者主张,语文课要像体育

20、课、音乐课那样上。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不就如同体育课的跑跳扔打,音乐课的吹拉弹唱吗?三、一个课时教案:图片两组的活动体验(苏教版必修模块二第二专题第三板块“历史画外音”)【相关标准陈述】l 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相接近的表述: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l 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最相接近的表述: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

21、态度,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11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l 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最相接近的表述: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3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9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教学目标】1解读图片,口头表达读图感受、图片评论、对取材和画面艺术的欣赏;2选择六幅图片的任一幅,加一个小标题,并写150字左右的解说词。【评价活动方案】1带着个人对图片的解读,参与小组讨论,看个人在读图感受、图片评论、取材和画面艺术有自己

22、独特、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自我评价用)。2个人拟写解说词,参与小组、班级分享。评价标准:(1)适合口头表达;(2)能准确描绘图片所表现的场景、关键细节(实);(3)能合理想象,写出图片背后的故事(虚);(4)能传达出摄影的意图或图片的意蕴;(5)字数在150字左右。优秀解说词可作为图片展的文字素材,问题较多的可修改,以达到优秀标准。【教学活动方案】一、导入用ppt播放“二战”/“越战”/“中东战争”等伤亡资料、视频、图片等,让学生直观体验战争的残酷与疯狂,营造图片解读的氛围。记录战争的载体有哪些?(文字/视频/图片,写实的/文学的)图片是瞬间的永恒,用画面来表现主题,用形象来表达情感。语文无

23、所不在,能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是一种语文能力。如今是读图时代,图人人爱读,但“读”有品位高下,你的品位是高还是下?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接着交代学习任务,见上文“教学目标”)二、解读第一组图片1结合教科书上图片的解说文字,看完第一组图片,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l 个人看图和文字,在自己座位上尝试选择适当词句表达自己的感受。l 班级分享若干同学的感受,对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者应予肯定。l 师问:一组4张图片,放在一起共同去阐述什么?(战争的苦难)2四张图片都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这种力量来自细节。请大家寻找每一幅图片中最具不同寻常的表现力的细节,思考:从中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主题或内涵?

24、l 操作方法同上,先个人研读,后班级分享,尊重多元思考,不强求统一,如下细节发现仅供参考第一幅:受伤中儿童的号哭,声犹在耳。(可以插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故事)第二幅:倒在一角的拐杖;第三幅:士兵的两只手,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握着枪,还有万分痛苦的神情;第四幅:那个孩子走在尸体旁边若无其事的神态。3摄影者捕捉瞬间,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选择第一组图片中你最喜欢的一张图片,欣赏其取材和画面艺术等。l 操作方法同上,先个人欣赏,后班级分享,鼓励独到发现和欣赏。如果比较肤浅,教师应做适当引导。l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选择1-2幅班级分享,举例如下:第一幅:一片巨大的废墟和一个弱小的儿童,背景的

25、巨大和主体的弱小,对比鲜明;选择受伤哭泣的儿童,更能震撼人心;引起更丰富的想像:儿童的父母呢?周围的人呢?儿童受到什么样的伤?更让人感觉到在巨大的飞机的轰鸣声中这孩子的哭泣是多么的无奈和微弱,不禁让人潸然泪下。第二幅的表现手法相似,但却从侵略者角度表现主题。4班级讨论“读图要领”,先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后集体整理。l 整体感知图片的内容/文字(如果有文字资料)l 关注图中的背景与主体l 抓住图中震撼人心的细节l 适当联想、想象图片之外的故事l 揣摩取材、画面艺术,体会摄影者的匠心三、运用读图要领,解读第二组图片第二组图片表现胜利后发自内心的欢呼和微笑。第一幅图片记录了中国东北人民听到日本侵略者

26、投降的消息后的欢呼场面,第二幅图片:英国妇女的盛装庆祝德国无条件投降。难度不大,且有第一组图片的训练,用小组讨论法,运用“读图要领”操作即可。但要注意两幅都表现群像,不要忽略细节,第一幅十四年的苦难和各年龄层次的人,第二幅左上角有两位军人的注视。四、选择一幅图片,加一个小标题,并写150字左右的解说词优秀的摄影作品往往都有丰富的内涵,为了形象地揭示其内涵,人们常常要为它配写解说词。解说词,就是口头解释说明的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使观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内在意蕴(有时还包括艺术表现),起到宣传效果。任务:请从两组图片中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一幅,体会图片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解

27、说词,并为图片拟一个小标题。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教师支持:(1)优秀解说词标准和参考范本(不提供也可以);(2)组织小组充分讨论,教师巡查指导;(3)优秀(或典型)解说词的班级分享。优秀解说词标准:(1)适合口头表达;(2)能准确描绘图片所表现的场景、关键细节(实);(3)能合理想象,写出图片背后的故事(虚);(4)能传达出摄影的意图或图片的意蕴;(5)字数在150字左右。标准的参考范本:呼啸着俯冲的轰炸机,此起彼伏的凄厉的爆炸声,如山崩塌的断壁残垣,残不忍睹的满地横陈的尸体,汩汩流淌着的中国百姓的鲜血,在日寇轰炸后留下的一片废墟上,受伤的小男孩孤独无助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妈妈,你在哪里”班级分享/评价后:(1)指导不合格的重写;(2)优秀的打印并可作为“渴望和平图片展”的文字材料。(也可以选择其他图片材料训练,或对图片展提出文字材料的要求)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