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宝玉挨打》之贾母论辩艺术.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844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人版高中语文:《宝玉挨打》之贾母论辩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宝玉挨打》之贾母论辩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宝玉挨打》之贾母论辩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宝玉挨打》之贾母论辩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人版高中语文:《宝玉挨打》之贾母论辩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高中语文:《宝玉挨打》之贾母论辩艺术.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贾母之三十六计宝玉挨打之贾母论辩艺术传统的宝玉挨打教学往往都注重了两条:一是封建正统派贾政和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袭人、宝钗、黛玉三个人前后探伤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道德、修养、以及与伤者的不同关系。而忽略了对贾母与贾政这段精彩的对话的赏析。我每次读宝玉挨打都为贾母的论辩艺术所折服,而教师的参考书中却没有提及,网上的信息也很少,后来查石头记(蒙府本)也只有两句侧批。这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最近几日又教读宝玉挨打越发觉得如鲠在喉,必欲一吐为快,因而成了今天这篇粗浅的文章。宝玉挨打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凡五千七百余字,而贾母与贾政这一番谈辩就写了五百四十余字。

2、可见此处并非闲笔,是作者有意为之。我观此处作者意旨实为突出贾母之精明强干、能言善辩。一、无能的王夫人要读出贾母之能言善辩还要结合王夫人对贾政的解劝无能来陪衬方能显出。我们先来看王夫人是如何解劝贾政笞子的。王夫人解劝贾政这一段我认为可以分三个层次:1、未回贾母,匆忙出场。分析:不敢先回贾母说明王夫人实在是“和木头似的”(第35回贾母语)。想王夫人和贾政多年夫妻早就应当理解贾政的为人和脾气,平日里贾政就对王夫人溺爱宝玉颇有微词,自己去劝岂不自讨没趣。在荣府除了贾母谁还能镇得住贾政?所以一上来王夫人就失掉了护犊的先机。果然弄巧成拙,“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

3、原文)。2、抱住板子哭,以贾政需自重,老太太身体不太好为由解劝。分析:哭能起一定的作用,但说的话可就差了。明明护着宝玉却说是为贾政着想,太明显的虚情假意、避重就轻,果然惹的贾政愈发上火“便要绳索来勒死”(原文)。3、以死相逼,哭贾珠旁敲侧击。分析:王夫人一看自己的解劝不但没起作用反而逼的贾政越发上火要勒死宝玉,没办法拿出最后一招以死相逼,又哭出贾珠来触动了贾政的心结,惹的贾政也“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原文)。事情到这,王夫人才算暂时护住了宝玉。可是仍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贾政还在伤心、上火,并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没想就此罢休。只有贾母到来才三下五除二的解决了问题,并让贾政心服口服。二

4、、“熟读兵书的老太君”贾政笞子,虽系父子冲突,但无论在笞挞者还是被笞者之间,都绝无和解余地。一方有充足的理由,一方则是老祖宗的心肝宝贝孙子。这对于一个蛮横的家长,也许跟儿子闹得不可收拾;而在一个平庸的祖母,又可能除了像王夫人那样痛苦外束手无策。但贾母毕竟曾经沧海,下面我戏用三十六计解释一下贾母的辩论艺术。第一招“打草惊蛇”。贾母深深知道贾政的脾气(和王夫人有得一比),惟恐贾政有个闪失伤了她的宝贝孙子。所以人还没到就颤颤巍巍的说“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原文),这句话内涵很清楚“你要打死宝玉就是要绝我,索性连我也打死算了”。直接拿出王夫人的第三招以死相逼当第一招。“姜还是老的辣”,贾母一

5、出场我们就见到了她的英明果断、斩钉截铁。果然贾政一见母亲来了慌忙出迎,连忙陪笑(虽然有人说贾政是个假正经,可对孝道他还是很注重的)。可他竟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没体会到母亲的心情,还说什么“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见第一步制止贾政的目的已经达到,这才“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道”(原文)。这一细节可见贾母“大家规模,一丝不乱”(脂砚斋评语)。第二招“围魏救赵”“反客为主”。“你原来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叫我和谁说去!”(原文)贾母第二句话就把贾政逼进了死胡同。看似此句是一位母亲生气时口不择言,联系前后文仔细思量却大有深意:1、

6、母亲有话吩咐,当儿子的自然要听,假如不听就不是好儿子,不是好儿子早就该被他父亲打死了,母亲又找谁吩咐呢!(这是按贾政的教训儿子的逻辑推断)2、母亲有话吩咐,假如是好儿子自然会听,可是既然是好儿子为什么还要打死自己的儿子,打死自己母亲疼爱的孙子呢?可见这听母亲吩咐的“好儿子”也是个表里不一、假孝顺的“假好儿子”,既然是“假好儿子”,做母亲的吩咐了又有什么用呢?。(这还是按贾政的教训儿子的逻辑推断)这两层意思怎么看都是两难,让人不禁为贾母的论辩艺术拍案叫绝。在这里,贾母把要和贾政辩论的论题“宝玉该不该打”撇开,使辩论的话题转到了自己设置的论题“我贾母到底有没有养个好儿子”上来。论题的转换使形势发生

7、了根本的变化,贾政由有理教训儿子的父亲变成了申辩自己的好儿子身份的被告人。这情形岂不像极了三十六计的“围魏救赵”“ 反客为主”。第三招:釜底抽薪贾政听这话不象,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 ?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原文)贾政的申辩似乎很有道理:宝玉不务正业,我教训他是为了他好好学习,将来能光宗耀祖。所以你不能这样说我,你这样说我,我怎么能禁得起?这句话前是因后是果,因果关系看起来很紧密,似乎无隙可击。贾母毕竟是贾母,“你母

8、亲说你一句就禁不起了,你下那么狠手宝玉岂不更禁不起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由荒谬的结论推出更加荒谬的结论,这是贾母的归谬法。否定了贾政论辩的“果”,再来否定“因”。“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这句话更是大有深意。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何谓光宗耀祖,贾政之父当初是怎样教育贾政的。何谓“光宗耀祖”呢?无非是凭自己的努力科榜登第,“为官作宰”(下文贾母语)。贾政的现在我们可以稽考一下。细读原著我们不难发现他并非靠科举出身,而是靠祖上阴功。贾政“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爷一个

9、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见第二回冷子兴语)。既是靠祖上阴功,自然算不得光宗耀祖。既然自己都没能光宗耀祖,还有什么资格教育儿子光宗耀祖呢!实在可笑。这是贾母之第一层意思。至于当初贾政的父亲是怎样教育贾政的别人也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贾政受到的教育肯定要比他教育宝玉要好得多。要不然连个功名也没有,早就该被打死了,至少也被打残了。(这还是按贾政教育儿子的逻辑来推断)这样一来贾母隐含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你贾政当初父亲那样的教育你你也没能光宗耀祖。你贾政受到了那么好的教育却用这么简单、粗暴、残忍的方式教育儿子。分析到这我们也就弄明白了贾母的论题:现在不是你贾政要不要教训

10、儿子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资格教育儿子的问题。既然否定了贾政教育儿子的资格,自然也就否定了贾政教育儿子的所有理由。真真是“釜底抽薪”也!第四招:走为上、指桑骂槐。贾政可能没体会到母亲话里的深意,或者是体会到了却装傻。见母亲生气又落泪,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这话一听便知是气话、谎话、言不由衷的话。贾母想既然你说气话那么我也说气话,做气事,索性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原文)贾母这话看似气话实则暗藏

11、玄机:你的儿子,我不该管你怎么教育;那么你是我的儿子,别人是不是也不该管我怎么教育(暗含着你为什么不让我管,可见你不是个孝顺儿子)。贾母想一走了之虽然好像是无奈之举,但这一招又是以退为进。我们想一下:做儿子的把母亲都气走了,还能算是孝顺吗?贾母这“走为上”的确是够绝的,更绝的是末了还来了个指桑骂槐。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原文)意思很明显:儿媳妇,看到了吗?我的现在就是你的将来!我以前倒疼儿子,现在怎么样呢?所以你倒不如别疼儿子,省得将来和我现在一样生气。至此,贾

12、政已经被全然逼入死角,贾母的话等于给贾政下了结论:你贾政根本就是个不孝的儿子。一向自诩以“孝”治家的贾政已完全被剥掉了虚伪的外衣,可守着这么多小辈、下人,贾政还是要为自己争一争的。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 贾政无立足之地。”(原文)贾政意思是:我无法立足了,原因是母亲说我不孝,而实际上我不是这样的。贾政的辩解已经苍白无力,贾母一看:到现在你还不肯认错,还反咬一口,那好吧,我可要真走了。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原文)贾政一看母亲真个要走,自己岂不要背上大不孝的罪名,顾不得许多

13、了,还是认错吧!于是“苦苦叩求认罪”(原文)。见贾政叩求认罪,事情已经解决,贾母又记挂着宝玉,这才进屋看宝玉。论辩结束。综上观之,贾母寥寥数语,前后四招就解决了问题,这充分显示了她头脑清醒、思维严谨、逻辑缜密。或许有人会说 “这不过是个老妇人溺爱孙子,护犊心切,一时之气话、胡搅蛮缠之话而以。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两人论辩过程中的情态描写。看看贾母是不是单纯的气话。我们先来看贾政的表现:贾政上前躬身陪笑贾政听这话不象,忙跪下含泪说道贾政又陪笑道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贾政苦苦叩求认罪。再来看贾母的表现: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贾母便冷笑道贾母冷笑道。贾母一味冷笑说明

14、什么问题?是不屑,是冷静,不是发昏,不是胡搅蛮缠。倒是贾政被贾母说的一会笑一会哭的完全没了章法。三、曾经沧海的“老江湖”我们设想:一位在深似海的侯门中的媳妇熬到府里的“太上老君”,没有个三拳两脚,不能八面玲珑、果敢坚决能行吗?关于贾母的厉害,其实还有一个佐证。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见第三十五回)一位修身养性的老太君,一位贾府最高长辈,犯得着和自己的孙媳妇争“谁最聪明”吗?所以这不是贾母的自高自大,而是事实。贾母的确是年轻时就机巧过人,八面玲珑。如今老了更是历练江湖,曾经沧海。平日里修身养性,也不发威,一旦发威就寒光闪现。文章写完了,贾母的形象却依然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那机智果断的论辩犹在耳边。叹曹公画人真乃神笔,我辈穷研细究也不过窥其十之一二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