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055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一、陆地环境整体性陆地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陆地环境整体性。分析某地整体性时,要以气候为核心,尽量分析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例1:黄土高原整体性,先分析这里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比较多地区发育了温带落叶阔叶林,较少地区发育了温带草原。降水较多,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流水侵蚀强烈。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破坏了植被,导致流水侵蚀加剧,地表变得沟壑纵横。例2:下图为某地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其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A B C D答案:D 点拨:植被能够滞留地表水,并通

2、过下渗作用,削弱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所以植被覆盖良好地区,大雨过后一段时间内,流量才增大,并且洪峰流量下降,地表径流最大和最小值差值缩小。例3:下图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量与径流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1)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对地下径流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坡度 B植被覆盖率C降水强度 D地面反射率答案:D 点拨:不同坡度地表径流速度不同,下渗量不同,地下径流不同;植被覆盖率高低影响地表径流流速和下渗量,从而影响地下径流;不同降水强度,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量不同;地面反射率不直接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2)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对地表保护程度的高低排列顺序是

3、A丙甲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乙丙答案:C 点拨:地表保护程度好,植被覆盖率高,大量截留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地表径流变化比较平缓,表现为不同降雨量情况下,径流量变化不大。例4:读下图,回答(1)(2)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答案:A 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答案:C 点拨:P环节反映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在亚热带季风气候

4、下,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红壤发育,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例5:分析世界主要沙漠的成因: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带性规

5、律的比较:分异规律定 义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地区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滨海向内陆方向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条件为基础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2.山地垂直自然带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自然景观及其组成成分发生相应的垂直分带变化,称为山地垂直地带性。

6、形成该规律的基本原因是气温和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在不同高度产生了不同水热状况的组合,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受气候影响,不同高度出现不同自然景观。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和分布规律称为带谱,最下面带(山麓)为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向上排列类似以该水平自然带为基础,向高纬度变化规律。高山最上部自然带是积雪和冰川,山地永久积雪和冰川的下限,称为雪线。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两大主要因素。降雪是积雪冰川的补给来源,气温是影响积雪冰川消耗(蒸发和消融)的主要因素。在雪线以上,补给量大于消耗量;在雪线以下,补给量小于消耗量;而雪线处,从平均状况来看,补给量与消耗量大致相等;雪线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冰

7、雪的补给量与消耗量间的动态平衡。如果补给量大于消耗量,则雪线下移,反之雪钱上升。 气温高,冰雪的蒸发量和消融量大,雪线上升,反之雪线下降。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雪线一般也是会逐渐降低;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雪线高度通常也较高。受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雪线有上升趋势。 降雪量大,冰雪和冰川的补给量大,雪线高度降低,反之雪线上升。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雪线的高度一般也会逐渐升高。迎风坡的降雪量比背风坡多,雪线的高度也常比背风坡低。 某些山地的雪线高度由于受气温和降雪量两大因素综合影响,还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由于阿尔卑斯山的南坡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降雪量小,冬季气温低

8、,降雪多,因而夏季雪线高于冬季。珠穆朗玛峰南坡为阳坡,从气温考虑,南坡雪线应比北坡高。从降水考虑,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雪线应比北坡低。由于补给量大于消耗量,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珠穆朗玛峰南坡与北坡的山地垂直带谱有差异:(1)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其所处的水平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地区,在基带以上反映了从亚热带至北极的水平自然带相应的高山自然带。北坡山麓为青藏高原,海拔高,4000米以下的自然带缺失,山麓自然带为高山草原带。 (2)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比南坡小,因而北坡水热条件随高度的变化幅度也比南坡小,自然带数目也相应比南坡少。例题: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

9、答(1)(2)题。(1)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答案:C 点拨:该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北坡自然带靠上,说明水热条件好,为向阳坡,为南半球。(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的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答案:C 点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处的气候类型大陆西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东海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南半球温带沿海没有季风气候,只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故C对。 (4)南坡高寒草甸带的上界和高寒荒漠带的下界比北坡相应的自然带高。这是因为南坡为向阳坡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纬度相对于北坡稍

10、低,热量和降水条件比北坡好。3.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2)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举例: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由于南纬56至65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两侧,同处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因而形成为温带荒漠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

11、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如荒漠带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形成了与周围广大的温带荒漠的地带性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色。绿洲属于非地带性现象。例题1: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1)(2)题。(1)该山峰可能位于:A阴山山脉 B安第斯山脉南段 C.天山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答案:C点拨:该山分南北坡,安第斯山脉南段山地走向

12、为南北,分东西坡,故B错;该山地的基带为荒漠,阴山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基带不是荒漠,只有新疆天山基带为荒漠。(2)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 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答案:B点拨:针叶林需要一定水分条件,天山北坡冬季降雪较多。例题2: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图一,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图二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 , ,

13、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2)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地貌、气候、河流的影响:(3)青藏高原隆起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什么规律?答案:(1)C D A B(2)整体性规律,地理环境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和整体的变化。(3)形成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使地势变得西高东低,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使我国东部成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分布区,河流水量较大,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例题3: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位年内变化柱状图,据此回答(1)(2)题。(1

14、)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B松嫩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土高原答案:C点拨:地下潜水位年内变化主要取决于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年内变化,该地区6月份地下水位最高,说明降水最多,7月份地下水位最低,说明降水最少,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6月份为梅雨季节,7月份为伏旱季节。(2)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 B江淮地区进入伏旱C地中海沿岸高温多雨 D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南半球迁移答案:B点拨: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北半球为7月份,我国夏季没有凌汛现象;此时地中海沿岸处于夏季干旱季节;7月南半球热带草原区处于干季,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北

15、半球迁移。例题4: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读图完成(1)(3)题。(1)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A秦岭 B黄山 C南岭 D大别山答案:A点拨:该山东西方向延伸,分为南北坡,并且南北两坡分别属于温带和亚热带,为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为秦岭。(2)影响该山地南、北坡自然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降水 B热量 C坡度 D土壤答案:B点拨:秦岭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坡为阴坡,南坡为向阳坡,主要差异为热量。(3)该山地南、北两侧文化景观差异最大的是A农业景观 B宗教景观 C交通景观 D城市景观答案:A点拨:秦岭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两侧农业类型不同,北方为旱地,南方为水田。练习1: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

16、备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A B C D答案:A点拨:水土流失导致地表侵蚀,所以为土壤侵蚀;植被条件差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同时土壤退化也加剧了植被条件变差,故为植被条件差;地表起伏大导致地表遭受侵蚀,地表侵蚀又进一步导致地表起伏加剧,故为地表起伏大。(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答案:B点拨: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泥沙沉积,河床变高,河水变浅,影响航运。练习2: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回

17、答(1)(3)题。(1)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答案:A点拨:新疆属于非季风区,但天山北坡处于冬季风上风向,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2)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A森林 B草原 C草甸 D荒漠答案:A点拨:丙处位于盆地中,降水稀少,自然植被为荒漠。(3)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地垂直地域分异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答案:A点拨:甲、乙、丙自然带属于山地两坡差异,属于非地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