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分灯解析汇编上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试题分灯解析汇编上编.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重庆卷)图1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13题。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B 地形条件C 局地水域D 植被分布【答案】1.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生可以根据经纬度很容易判断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再就是考查对图中海拔曲线和降水量曲线的认知。【解题思路】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和降水量曲线,可以得出海拔高的地方降水量对应就高。可得答案为B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 虫害B 冻害C 滑坡D 洪水【答案】2.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东北区域气候特征
2、的了解。也突出了中图版选修5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解题思路】该题主要是由于东北纬度较高,春季温度回升慢,而且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极易受到冷空气影响,所以选B。【易错点拨】该题目容易选D洪水,因为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不一定就形成洪水,但是要注意题目问的是突出的,寒潮冻害比洪水形成更突出。 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 含沙量高B 流程较短C 春夏汛明显D 冰川补给为主【答案】3.C【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东北河流的水文特征,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一定要知道。【解题思路】东北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覆盖率尚可,所以,含沙量应该小;东北平原面积较大,河流不可能流程较短;该区为温
3、带季风气候区,应该以降水补给才对,所以选C。(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1读图1,回答第13题。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答案】1.D【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和“水循环的过程”,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试题难度:中。【解题思路】根据经纬度得知甲地为我国最东端,在夏半年日出最早,但冬半年因为纬度高日出时间较晚,故A选项错误;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是极圈,漠河纬度低于极圈,无极昼极夜,但有白夜现象,注意“极夜”和“白夜”的
4、区别。故B选项错误;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 黑龙江上游位于大兴安岭西侧,靠近内流区,但是属于外流河,故C选项错误;松花江由低纬向高纬流经封冻区,春季有凌汛出现,故D选项正确。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答案】2.A【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地势与水系”和“我国农业分布概况”,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难。【
5、解题思路】东北平原水系南部向南流、北部向北流,地势中间高南北两侧低,从高度表也能以看出,长春附近地势高于南北两侧,故A选项正确;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选项错误;东北农业国有大农场较多,故C选项错误;东北平原无棉花种植,中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故D选项错误。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BCD【答案】3.D【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我国人口分布和迁移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
6、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易。【解题思路】情况出现在近些年,不符合我国国情,根据我国人口迁移的时期特点和国家政策因素,得出和正确。(2013高考题天津卷)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图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23题。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2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米)4002000(米)4002000(米)4002000(米)4002000ADCB11甲400dc300200300a100200300b乙4004005002131【答案】2.C【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图与剖面图的转换。【解题思路】连线的剖面处甲处400米后再无高于400米地区,可排除A、B;从图中可
7、以看出甲乙连线穿过两个山脊,1山脊海拔在300-400之间,2山脊海拔可根据“高高低低”原则判断出海拔亦在300-400之间, 选项D的山脊位置分布与等高线图有错位,C完全吻合,由此故选C。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2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3.A【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图中判断集水线,即山谷位置。【解题思路】上题解析图中3处曲线为山谷,积水面积广则水源最丰富,b、c为山坡,d为山脊,水源条件差。(2013高考题福建卷)图3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70 %
8、、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68题。图3 图中 d 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A aB bC cD e【答案】6.C 【命题立意】本题以区域地理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图中信息提取及分析气候要素对人类生活影响,考查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解题思路】从图中的淮河、长江和省轮廓等信息,可大致判定该省名称(安徽)。利用图例中“河流和等高线”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可以提供水汽,影响相对湿度大小,地形影响气温和风速。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d为一般舒适区,综合地形和河流,d位于淮河附近,湿度稍高,纬度较高,气温偏低,地形平坦,风力较大所致
9、。d为一般舒适区则紧邻它的就应该是舒适区或不舒适区,仔细观察该图可知a区分布于山地和纬度较高的东北方向,该地气温相对较低,风速较大,为最不舒适区。e位于a(最不舒适区)与b(一般区)之间,可以判断其为不舒适区, b为舒适区,c处基本沿长江分布,西北侧和东南侧有山地分布,冬季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风速较小,纬度较低,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风速较小。最为适宜。 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B 风带C 地形D 河流【答案】7.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和读图分析能力,难度较易。【解题思路】结合图中等高线,甲地舒适度较低,应是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高,气温低所致。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
10、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A 3、4B 5、6C 7、8D 9、10【答案】8.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区域气候季节变化的特点分析能力。体现了对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考查理念。【解题思路】结合题干要求,“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应该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三个方面去考虑,3、4月份春季,受冬季风影响,气温偏低,低于均温24且冬季风势力较强,风力较大。9、10月份秋季,冷空气开始南下,气温逐渐降低,均温小于24,不太适合旅游。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故最适宜的应是5、6月份。梅雨期间阴雨连绵,空气湿度会增大,且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风力会减小,符合气候舒适要求湿度大、
11、风速小的信息。二、综合题(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16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3分)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原因有_。(3分)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4分)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理由是_。(3分)【答案】(1)东部多,西部少 地形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2)四川盆地 阴雨、雾天多(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
12、历史悠久,经验丰富。(4)不可行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试题立意】试题通过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气温、降水量示意图考查中国地理的空间区域识别能力;年降水量、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差异及原因;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区位因素;农业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试题重点考查中国自然地理和农业生产的主干知识,种植水稻是否可行又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开放性考查。【解题思路】(1)读图中年平均降水量曲线的变化,注意关注降水与地形剖面图的相关性,结合中国地理降水分布等气候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2)年太阳总辐射量主要受太阳高度与大气状况的影响,纬度
13、相同则主要分析大气状况,空气密度、云雾状况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3)长江中下游平原属南方即可得出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劳动力、技术、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但需要结合本地特点总结出主要因素。(4)若答不可行,主要考虑水稻种植需要高温多雨、地形平坦的条件,地形和水源条件可以改造,但气候条件改造较难。若答可行,主要从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有河流水源灌溉,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方面回答。(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2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02000m1000河流500等高线/m居民点图12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
14、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10分)【答案】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与危害,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解题思路】原因:结合材料和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中居民点位于河流下游谷地河边,江南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可推出该居民点易遭受洪灾的原因为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
15、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由于该居民点地处河流下游谷地河边,所以要避免洪灾影响只能迁往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要不迁走只能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企业在甲地(图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锰甲涪江3332河流2000等高线/m104图13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10分)【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
16、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上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简单的区域性定位、提取材料和区域图中的关键信息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难度不大。【解题思路】由图中的经纬度和等高线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位于河流上游,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材料中提到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可推出若将上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结合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
17、潜在危害,从危害的来源着手,提出解决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10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图9示意神龙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答案】神农架地处亚热带,(2分)山地海拔较高,(2分)植被繁茂,(2分)夏季凉爽,(2分)冬季有积雪。(2分)【命题立意】以文字和等高线地形示意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某地成为旅游吸引物的自然原因。考查立意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难度:易。解题关键: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解
18、题思路】文字材料信息非常显著“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大量游客”。故答案几乎不用多加思考,直接引用原材料中的文字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夏宜避暑,冬可滑雪”的自然原因加以分析。遗憾的是高考参考答案对此并没有深入分析。专题二 宇宙中的地球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福建卷)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5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112题。图5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 全球昼夜平分B 北半球为夏季C 太阳直射20S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答案】11.D 【命题立意】本题以遮阳板为切入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应用,考查学
19、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解题思路】本题注意关键词“正午”和“一年最大值”,结合太阳高度角越大,照射到室内的面积越小,反之,照射面积就越大。该地位于福建省(北半球),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选D,该题要注意正午太阳高度与照射面积关系,学生可能会容易选择B,认为北半球夏季,昼更长,照射面积就更大,该题考查正午时刻,不是一天。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B C D 【答案】12.
20、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知识,重在考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解题思路】济南的纬度比福建纬度更高,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比福建更小,正午太阳照射室内面积的最大值会更大,因此为了让遮阳板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安装高度不变,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太阳光线更斜,那么遮阳板必须要加长,如图1红色虚线,第2种情况,如果遮阳板长度不变,那么安装高度应该降低,如图2红色虚线。济南图2济南图1(2013高考题广东卷)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A0B1/3C1/2D2/3【答案】6.A。
21、【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虽说是新旧日期交替规律,但实质是地方时运算;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试题难度:中。【解题思路】已知北京时间,找到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170.5E),从而寻找出新旧日期的分布范围。很明显,此刻没有出现12月22号,故选A。【易错点拨】0点所在位置会不停地跑动(象扫描仪的移动光束),方向是向西。因此:每一条经线在24小时内,都会有一次机会成为0点经线,但是这种0点资格每次都只有一瞬间。(当120E为20点这一瞬间时,全球日期统一,这一瞬间之后,新的日期会在180经线的西侧出现,随着时间
22、的推移,新的日期占的范围越来越大,而旧的日期范围越来越小。00点经线120E170.5W2013年12月21日19:18(减去19小时18分)1801800点经线向东至180为2013年12月21日范围(A号)0点经线向西至180为2013年12月20日范围(A-1号)(2013高考题江苏卷)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1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A15N,135EB15S,135WC2326N,0D2326S,180【答案】B【命题立意】作为试卷第1题,难度不大,考查晨昏线的基本概念和极昼范围与直射点纬度的关系。【解题
23、思路】根据题干,EF为晨昏线,且位于EF上的点P正值日出,故EF为晨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半球,故排除A、C两项;D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与图示不符,故排除,只有B项是正确的。(图1为地球的侧仰视投影图,经度不易判断,根据大陆轮廓可知,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度数为135E,易求得直射点经度为135W)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答案】A【命题立意】该题目考查中国各区域不同季节的地理现象,涉及雨带推移、昼夜长短变化、农作物种植制度、河流汛期等知识点
24、,中等难度。【解题思路】根据第1题,太阳直射15S,为北半球的冬半年。A选项冬小麦一般在9、10月播种,B选项为6、7月份,C选项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为冬至日,D选项塔里木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一年中流量最大为7、8月份,故选择A。(2013高考题四川卷)图5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910题。图5 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A 昼夜温差大B 秋雨绵绵C 气候湿热D 台风频繁 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A 东北方向B 东南方向C 西北方向D 西南方向【答案】9.A 10
25、.D【命题立意】本组题通过景观图片考查环境特征,同时考查某一个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从此题可看出地球运动部分的考查难度在降低。此题难度较低。【解题思路】由“屋顶为平顶”可知该地降水较少,“厚度很大的墙体”可以保温,可推知该地昼夜温差大,故第9题选A。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南方天空,正午前后应位于偏南方天空,地方时15时,太阳应位于偏西方天空,故选D。当然,此题也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进行直接选择。(2013高考题浙江卷) 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A同时出现日落B经过太阳直射点C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D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答
26、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相关知识。晨昏线圈为大圆,其中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可以判断出该点位晨昏线与纬度相切的最高点,由于只有一点为12时,故晨昏线与经线不重合,所以不可能是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均以经线为界)。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与晨昏线重合,根据“五角星”的五个点的分布可以类比分析,不相邻两点可能同时位于晨线或昏线上,所以有可能同时出现日落。晨昏线太阳高度为0,不可能经过太阳直射点;由于晨昏线不和纬线重合,所以不可能是一段固定的纬线。综合可知,答案A正确。(2013高考题海南卷)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
27、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1517题。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A北太平洋B南太平洋C北印度洋D南印度洋日至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A正北B东北C正南D西南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月的天气状况多为( )A阴雨绵绵、风微浪缓B晴朗少云、风急浪高C晴朗少云、风微浪缓D雷雨频发、风急浪高【答案】15.D 16.B 17.C【命题立意】本题组通过航行日志记录考查地球运动中关于地方时、昼夜长短的变化、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气压带风带的考查。设计巧妙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从题中所给的资料中可以得出如
28、下信息:太阳从正东方升起说明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第15题,通过北京时间8时日出,可以计算出与该船所在经度相差2小时,为东经90洋面上,位于印度洋;此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而桅杆影子朝正南说明该船位于南半球。因此为南印度洋。第16题,从材料中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可以计算出该船经历的昼长是19:458:0011小时45分小于12小时,说明该船向偏东方向航行(向东航行船只昼夜更替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导致昼长小于12小时。因此只能选B项。第17题,桅杆影子正南说明此时为正午太阳高度60,说明该船位于30S附近海域,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晴朗少云、风浪小。故选C。(2013高考题天津卷
29、)图4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89题。a北极星图4据图4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答案】8.A【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相关内容。【解题思路】由北极星位置可以判断答案,由于地轴向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故极地地区北极星仰角接近90低纬地区在地平线附近,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而图中北极星位置接近于地平面,故摄影师地点位于低纬度地区。故选A选项。图4中a恒星视运动准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答案】9.B【试题立意】
30、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相关内容。【解题思路】由a恒星视运动参照物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恒星转过50,实际是地球自转50。由地球自转角速度15/h可得出50即三个多小时。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选题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 6时 B 9时 C 12时 D 14时该日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答案】5.B 6.B【命题立意】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
31、过程及气温的日变化、等温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难度较大。【解题思路】第5题,从图中看出,等温线平直且与纬线平行,说明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根据材料信息,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A;“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D;12时太阳辐射最强,陆地增温超过海洋,陆地气温也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C。该题选B。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判断太阳直射20N,太阳
32、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日落时刻越晚,也就是甲地日落时刻晚于乙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0N向南北递减,甲乙两地到丙地(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纬度差)相同,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图3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答案】5.B【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
33、题难度:中。【解题思路】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实际上是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A选项错误;二氧化碳减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减少,故B选项正确;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中悬浮颗粒就要要发生散射,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经过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这样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减少,故C选项错误;雾霾的出现加强了夜间的大气逆辐射,故D选项错误。(2013高考题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第1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B C D 答案:A 【解
34、析】本题主要考查逆温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相关知识。从题中可以得知,要加速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是促使空气不断的流动。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从图中的四种气温分布图来看, 、 、三中气温分布图中均出现了逆温,逆温不利于空气的扩散。只有 图中的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是降低的,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故最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故选A。(2013高考题浙江卷)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78题。5.010.081012141618
35、202202468时间(h)90降水量(mm)90第7题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成因分析。从图中可知,拉萨降水白天降水量小,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
36、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分析,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而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晚上,大量的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然后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故本题答案为C。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防治湿地退化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ABCD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旅游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拉萨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可以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提升文化生态景区的品味和内涵,同时可以实现开发中保护。利用河滩
37、低地受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此处作为水源的保护地带,应该采取保持原有形态的措施,而不应该布局文化建筑。在开发利用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应该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河流湿地退化,从质量的角度着手。吸收外来文化,但不应该改造当地民俗,这样更加不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故答案选B。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局地气流下沉增温【答案】4.D。【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影响气候的非地带性因素”,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试题难度:中等偏
38、难。【解题思路】从题干文字信息有一个关键词“背风坡”,可见这是一个小尺度的,因背风坡焚风(干热风)效应导致的局地增温现象。【知识拓展】虽然北半球西风为西南风,但阿尔卑斯山北坡有来自于大西洋及北冰洋的湿润气流,降水量大,雪线低;南坡因阿尔卑斯山的山体走向及比利牛斯、亚平宁山脉对西风的阻挡,降水相对较少,雪线高。读图1,回答第1题。甲乙山地图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1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气温 降水甲乙增加甲乙增加甲乙增加甲乙增加A B C D【答案】1.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山地地形对气温及降水变化的影响及读图绘图能力。【解题思路】从图1中可以看出,气流由甲到乙是先爬坡再下
39、坡, 因为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温度应先下降再升高,由此便可选出B;甲侧为迎风坡,故降水逐渐增多,乙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受气流下沉影响变化明显,亦可选出B。(2013高考题重庆卷)图1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13题。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B 地形条件C 局地水域D 植被分布【答案】1.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生可以根据经纬度很容易判断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再就是考查对图中海拔曲线和降水量曲线的认知。【解题思路】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和降水量曲线,可以得出海拔高的地方降水量对应就高。可得答案为B 乙地所
40、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 虫害B 冻害C 滑坡D 洪水【答案】2.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东北区域气候特征的了解。也突出了中图版选修5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解题思路】该题主要是由于东北纬度较高,春季温度回升慢,而且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极易受到冷空气影响,所以选B。【易错点拨】该题目容易选D洪水,因为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不一定就形成洪水,但是要注意题目问的是突出的,寒潮冻害比洪水形成更突出。 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 含沙量高B 流程较短C 春夏汛明显D 冰川补给为主【答案】3.C【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东北河流的水文特征,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夏两个汛
41、期一定要知道。【解题思路】东北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覆盖率尚可,所以,含沙量应该小;东北平原面积较大,河流不可能流程较短;该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应该以降水补给才对,所以选C。(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9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2829题。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北京时间 图9辐射(W/)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A 3月12日 晴朗B 6月5日 晴朗 C 3月22日 多云D 6月20日 多云【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曲线坐标图的判读能力
42、。考点定位: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特征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解题思路】据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读出北京时间约6:0020:40该日获取辐射量,从而可推断出我国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4:40,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故A、C错误;如果当地天气晴朗则太阳辐射应以当地正午为最高点呈对称分布,且下午略大于上午,但在北京时间约13时出现一波谷,因此应该受多云天气影响故D项正确。 该地可能位于A 祁连山地B 大兴安岭C 南沙群岛D 帕米尔高原【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运用曲线坐标图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分析问题综合能力区域定位能力。考点定位: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区域定位【解题思路】据太阳辐射日变
43、化曲线图可读出北京时间约6:0020:40该日获取辐射量,从而可推断出我国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4:40,推出当地日出时间约为12-14:40/2=4:40;北京时间6:00时该地迎来日出,根据地方时计算原则可推出其经度约为120E(6:004:40)*15=100E,选A项正确。(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4图4 (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6、7题。图4(a)中A比风速大B比云量少C比气压低D比气温高【答案】6.B【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难。【解题思路】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判断,比的等压线密集,所以比的风速大,故A 选项错误;接近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为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较多,故B项正确;读等压线数值,比气压高,故C选项错误;位于冷锋前的暖气团,位于冷锋后的冷气团,比的气温高,故D项错误。锋通过地的时间可能为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答案】7.A【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