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轮复习物理广东专题一 选择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109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第二轮复习物理广东专题一 选择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物理广东专题一 选择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物理广东专题一 选择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物理广东专题一 选择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物理广东专题一 选择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第二轮复习物理广东专题一 选择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二轮复习物理广东专题一 选择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一选择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1考情分析广东高考理综物理部分的选择题是这样考的,四道单选(每题4分,共16分),5道双选(每题6分,共30分),从近两年广东高考理综试题来看,广东高考的选择题一般注重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检测,难度不大,9道选择题中一般有两道是热学题,一道近代物理,一道交流电,一道万有引力,其余四道常考查电场的性质、电磁感应、能量等。选择题难度虽然不大,但从考查结果看,同学们在选择题部分的得分差距明显,不少同学满分或四十多分,但有的同学二十多分甚至十几分,差距主要是:(1)复习不够全面,对部分知识点复习时有遗漏;再简单的知识点如果没有复习到,答题时也可能不会答或答错。(2)单凭直觉经

2、验,贸然判断出错。不少同学认为选择题难度不大,为了抢时间,题目没有细看,甚至没有看完,只凭直觉和经验判断而导致出错。实际上在选择题上是值得投入时间的,因为稍仔细点,稍多用点时间,就不致出错。(3)不会利用淘汰排除法,广东高考的选择题为单选和双选,应该说难度小了不少,如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淘汰排除法,看哪些选项一定错误,然后再在剩下的选项中仔细斟酌,就不易出错。(4)在双选题上失分过多,每次考试不少同学在双选题方面失分的原因是一项选对一项选错导致失分,对拿不准的选项一定要慎选,宁愿得一半分,也不要选错而一分不得。2选择题主要题型从试卷中选择题的答案是否唯一可分为单项选择题

3、和双项选择题;按照对考生能力要求的高低可分为识记水平类、理解水平类和运用水平类。(1)识记水平类这是选择题中基础知识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再认知能力、是非能力和比较能力。考生只要熟悉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在相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2)理解水平类这是选择题中中等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等。主要题型有:内涵型:此题型的题干内容多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或物理现象,选项则是对题干内容的理解。它要求考生理解基础知识,把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散型:此题型要求选项对题干的内容作多侧面、多角度的理解

4、或说明,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因果型:此题型要求考生回答物理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题干是“果”,选项是“因”(或者反之)。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3)运用水平型这是选择题中高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主要题型有:图线型:此题型的题干内容为物理图象和对该图象的语言描述,要求考生利用相关知识对图象中的图线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其中,弄清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弄清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以及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和交点等的物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信息型:此题型的题干内容选自于现实生活或工农业生产中的有关材料,或者是与高

5、科技、现代物理前沿理论相关的内容,要求考生分析、思考并正确回答信息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或运用物理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解答该题型的关键是先建立与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语句对应的物理模型,然后再运用与之对应的物理规律来求解。计算型:此题型其实就是小型计算题,它将正确的和错误的设计结果混在一起作为选项。其中错误结果的产生都是由于对物理规律的错误运用,对物理过程的错误分析或者是由于运算中的疏漏。此类题型利用正确的数字运算即可找出答案。热点1对物理学史题目的考查从广东物理高考的历史看,广东命题非常重视物理学史的考查,这类题目难度不大,属于识记内容,只要复习到就不会丢分。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实

6、:科学家国别主要贡献伽利略意大利1638年,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伽利略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17世纪)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时性,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自摆钟(必修1第7页)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把摆球拉到某一高度,用一根针多次改变小球的悬点,摆球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得到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力和运动关系的结论伽利略在1683年出版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抛体运动(必修2第1页)牛顿英国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德国17世纪提出开普勒三定

7、律卡文迪许英国1798年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必修2第50页)库仑法国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选修31第8页)密立根美国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e1.61019 C(选修31第19页,35第50页)富兰克林美国解释了摩擦起电的原因,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选修31第4页)欧姆德国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昂尼斯荷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1834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奥斯特丹麦电流可以使周

8、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洛伦兹荷兰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笛卡儿法国第一个提到“动量守恒定律”(选修35第8页)安培法国分子环形电流假说(原子内部有环形电流)法拉第英国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选修32第4页)在1821年,法拉第在重复奥斯特“电生磁”实验时,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最原始的电动机亨利美国最大的贡献是在1832年发现自感现象狄拉克英国根据电磁场的对称性,预言“磁单极子必定存在”(选修31第77页)汤姆生英国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从

9、而敲开了原子的大门普朗克德国量子论的奠基人。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提出了能量量子假说;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爱因斯坦德国提出光子说(科学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相对论的两个原理:(1)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2)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总结出质能方程Emc2或Emc2(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他对科学的贡献)卢瑟福英国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 m用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

10、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该实验表明了原子内质量和电荷量的分布,并没有揭示原子核的组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玻尔丹麦量子力学的先驱。吸取普朗克、爱因斯坦的量子概念,提出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贝克勒尔法国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查德威克英国在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选修35第69页)居里夫妇法国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钋和镭热点归纳1落体规律的发现伽利略2利用斜面实验揭示出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伽利略3行星运动规律的发现开普勒4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牛顿5万有引力常量的测量

11、卡文迪许6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奥斯特7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法拉第8电子的发现汤姆生9量子论奠基人普朗克10提出了光子说,圆满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11首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贝克勒尔12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13质子的发现卢瑟福14中子的发现查德威克方法例析【例1】(2012课标全国理综,14)(双选)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

12、同一直线运动答案:AD解析: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而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A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错误;行星在圆形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原因是行星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不是由于惯性,C错误;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D正确。【例2】(2012山东理综,14)(双选)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C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答案:AD解析: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3、故A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故B错。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故C错。楞次定律反映出的感应电流的规律是机械能或磁场能向电能转化的必然结果,故D对。即时训练1(双选)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时训练2伽

14、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和路程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D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即时训练3将n根相同的弦的一端固定,而在另一端分别系着各种质量不同的小物体,让其自然下垂,使弦绷紧,并在弦下支撑两个弦码A和B,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拨动两弦码A、B之间的中心位置的弦,使其振动,进行实验,研究振动频率f随小物体质量m及两弦码A、B之间弦的长度L做怎样的变化。只让长度L或只让质量m变化,测定振动频率f,分别得到如图甲

15、、乙所示的两个图象,其中甲图是使两弦码之间弦的长度L一定,乙图是使小物体的质量m一定。关于上面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以及频率f与小物体质量m及A、B两弦码之间弦的长度L的关系,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A等效替代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D控制变量法,热点2对热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广东高考的选择题必有两道考查热学的题目,重点考查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考前也应重点反复复习,争取在这两题上拿满分。热点归纳1分子直径模型:球体模型直径:;立方体模型边长为,V0为分子体积;油膜法测分子直径:,V是油滴体积,S是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一般分子直径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 m。2分子质量:,式中M为摩尔

16、质量,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对固、液、气均适用。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1026 kg。3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4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变小,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快,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合力,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的变化就比较复杂了。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5物体的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1)物体的内能宏观上与温度和体积有关,微观上与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间距有关。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越小,分子势能越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

17、距越小,分子势能越小;rr0时,分子势能最小。(2)热力学第一定律:UWQ。U:内能增加时取正值,内能减小时取负值;W: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取负值;Q:吸热时取正值,放热时取负值。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内能当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均变化时,三个参量的关系是恒量,理想气体分子势能不变,可以认为没有,因此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与体积无关,只与温度有关。7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一: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中,“自发地”指明了热传递等热力学宏观现象的方向性,揭示了大量分子参与宏

18、观过程的方向性。8液体的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分子间距比内部大,所以液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这就是大量分子表现出的表面张力。9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10饱和汽、湿度(1)饱和汽与饱和汽压: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饱和汽。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2)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压强。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的百分比。方法例析【例3】(2011大纲全国理综,14)(双选)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

19、定减少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答案:AD解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QWU,在一定的条件下,控制温度不变,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其内能的变化为零,A正确;气体体积增大时,对外界做功,但不知是否有热传递,无法确定内能的增加与减小,B错误;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但不知气体是否对外界做功,无法确定内能的增加与减小,C错误;外界对气体做功,但不知是否有热传递,无法确定内能的增加与减小,D正确。【例4】(改编自2012课标全国理综,33(1)(双选)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

20、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答案:AC解析: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A正确,B错误;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也可以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但要引起其他变化,C正确,D错误。即时训练4(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知道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分子的质量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B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可能相同C没有漏气、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其效率也不可能是100%D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同性即时训练5绝热气缸的质量为M,绝热活塞的质量为m,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且不漏

21、气,气缸中密封一部分理想气体,最初气缸被销钉固定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上。如图所示,现拔去销钉,让气缸在斜面上自由下滑,当活塞与气缸相对静止时,被封气体与原来气缸静止在斜面上时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压强不变B气体的内能减少C气体的温度升高D气体的体积减小即时训练6带有活塞的气缸内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气体开始处于状态a,然后经过过程ab到达状态b,或经过过程ac到状态c,b、c状态温度相同,如VT图所示。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压强分别为pb和pc,在过程ab和ac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b和Qac,则()Apbpc,QabQacBpbpc,QabQacCpbpc,QabQacDp

22、bpc,QabQac热点3对近代物理的考查广东高考的选择题必有道考查近代物理的题目,难度不大,重点考查光电效应、核反应方程等。和热学一样,只要复习一般就不会丢分。热点归纳1光电效应和光子说(1)光电效应的规律: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2)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一个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Eh。爱因斯坦光电方程:EkmhW。2原子结构、玻尔理论(1)原子核核式结构学说:卢瑟福首先提出,实验基础是粒子散射实验。(2)玻尔

23、理论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即hEmEn(mn)。(3)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E1(n1,2,3,),E113.6 eV。3原子核的衰变(1)分类:衰变XYHe;衰变XYe。衰变的本质是核内中子衰变成质子放出电子,衰变的质量数不变,这是衰变的特点。(2)射线、射线、射线的比较:穿透本领最强的是射线,最弱的是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的是射线,最弱的是射线;射线、射线在电磁场中偏转,射线在电磁场中不偏转。(3)半衰期: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对少量原子核不成立,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m余m原4核力与核能(1)核力的特点

24、:强大短程,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2)结合能:平均结合能越大,核子结合得越紧密。(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Emc2,若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m,释放的核能Emc2。5重核的裂变与轻核的聚变(1)裂变: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如:UnXeSr10n。现在的核电站都利用裂变释放的核能。(2)聚变: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如:HHHen。聚变释放的核能更大,氢弹就是利用聚变原理制成的,但现在还不能让其核能缓慢释放出来。6质子、中子的发现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NHeOH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BeHeCn方法例析【例5】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是由氦原子核

25、衰变产生B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C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答案:D解析:放射线是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通过化学反应并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故正确选项为D。【例6】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A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B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C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D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答案:D解析:根据题图知:是射线,它穿透能力最弱,用纸就能挡住,但对空气的电离能力很强;是射线,它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且电离能力较弱;是射线,穿透能力最强,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但对空气的电离能力最

26、弱。即时训练7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A粒子散射现象B天然放射现象C光电效应现象D原子发光现象即时训练8(2011广州一模)首次用实验验证“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核反应方程是:LiHkHe,已知mLi7.016 0 u,mH1.007 8 u,mHe4.002 6 u,则该核反应方程中的k值和质量亏损分别是()A1和4.021 2 uB1和2.005 6 uC2和0.018 6 uD2和1.997 0 u即时训练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原子核Th经过6次衰变和4次衰变后成为原子核PbC用升温、加压或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改变放射性元素

27、的半衰期D以mD、mp、mn分别表示氘核、质子、中子的质量,则mDmpmn热点4对交流电的考查广东高考的选择题必有一道考查交流电的题目,难度不大,属于级要求,复习到就不容易丢分。热点归纳1交流电的有效值交流电的值一般指有效值,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为:,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要按照在一个周期内发热与直流相同的定义计算。2交流电的瞬时值若从中性面开始计时,交流电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Emsin tNBSsin t。3理想变压器(1)功率关系:P入P出。(2)电压变化规律:。(3)电流变化规律(只有一个副线圈时):n1I1n2I2。4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原理由输送功率PUI,其中U为输送电压

28、,I为输送电流,因而当输送功率一定时,提高输送电压U,以减小输送电流I,则线路上的功率损耗P损I2R可大幅度减小。注意:输电线上损耗电压与输送电压是不同的,输送功率与输电线上损耗功率也是不同的。方法例析【例7】电阻为1 的矩形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现把交流电加在电阻为9 的电热丝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线圈转动的角速度100 rad/sB在t0.01 s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C电热丝两端的电压U100VD电热丝的发热功率P1 800W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该交变电流的周期T0.02 s,则角速度100 rad/s,A

29、错。t0.01 s时刻,电压达到最大,则此时磁通量变化率最大,磁通量为零,B错。电热丝两端电压为路端电压URU(Em/)V90V,则C错。电热丝的发热功率P W1 800 W,则D正确。【例8】(2012海南单科,4)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01,两个标有“12 V,6 W”的小灯泡并联在副线圈的两端。当两灯泡都正常工作时,原线圈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可视为理想的)的示数分别是()A120 V,0.10 A B240 V,0.025 AC120 V,0.05 A D240 V,0.05 A答案:D即时训练10如图甲为一台小型发电机构造示意图,线圈逆时针转动,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

30、的正弦规律图象如图乙所示。发电机线圈内阻为1 ,外接灯泡的电阻为9 ,则()甲乙A电压表的示数为6 VB在t102 s的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C若线圈转速改为25 r/s,则电动势的有效值为3 VD若线圈转速改为25 r/s,则通过电灯的电流为1.2 A即时训练11(双选)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5,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为u20sin100t V,氖泡在两端电压达到100 V时开始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开关接通后,氖泡的发光频率为100 HzB开关接通后,电压表的示数为100 VC开关断开后,电压表的示数变大D开关断开后,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不变即时训练12(双选)一

31、台发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 000 kW,电压为4 000 V,经变压器T1升压后向远方输电。输电线路总电阻R1 k。到目的地经变压器T2降压,负载为多个正常发光的灯泡(220V、60W)。若在输电线路上消耗的功率为发电机输出功率的10%,变压器T1和T2的耗损可忽略,发电机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则()AT1原、副线圈电流分别为103 A和10 ABT2原、副线圈电压分别为1.8105 V和220 VCT1和T2的变压比分别为150和401D有6104盏灯泡(220 V、60 W)正常发光热点5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的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是广东高考常涉及的题目,一般并不复杂,主要考查运动图象的基本

32、识图。热点归纳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图象和vt图象,命题热点主要考查图象的“轴”“线”“斜率”“面积”“截距”“交点”。易混点:对于速度图象,速度减小,不表示方向改变,只要速度为正,就表示向正方向运动;速度图象的交点不表示相遇,只表示速度相等。方法例析【例9】(2008广东单科,10)(双选)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

33、运动答案:BD即时训练13质量为1 500 kg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不可求()A前25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10 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即时训练14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两物体的形状不同,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将释放时刻作为t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0时刻之前,甲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大于乙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Bt0时刻之后,甲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小于乙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Ct0时刻甲、乙两物体到达同一高度Dt0时刻之前甲下落的平均

34、速度等于乙物体下落的平均速度即时训练1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初速度v0自固定于地面的斜面底端A开始冲上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返回A,斜面与滑块之间有摩擦。如图分别表示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速度v、加速度a、势能Ep和机械能E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可能正确的是()热点6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考查一般地,广东高考选择题中有一道涉及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的题目,难度中等,只要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就可能在这道选择题上不丢分。热点归纳1处理卫星问题的核心方程与黄金变换(1)核心方程: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mmr2mr()2。(2)黄金变换:在地球表面,忽略自转的情况下有Gmg,GMgR2,由于地球半

35、径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经常已知,而地球质量一般是未知的,所以经常用GMgR2消去地球质量M,由于用得多,这一变换也叫黄金变换。2天体质量M和密度的估算(1)测出一颗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可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M;(2)一颗贴近天体表面的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只需测出其周期T,则天体的密度为。3卫星各参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1)线速度v:v,r越大,速度v越小,即越远越慢。(2)周期T:T2(T2r3,开普勒第三定律),r越大,T越大。4近地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1)近地卫星:贴着地球表面运动的理想卫星,其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v17.9 km/s。(2)同步卫星:同步卫星相

36、对于地面静止不动,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位置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离地高度一定,运行速率一定。方法例析【例10】太阳系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卫星很多,其中土卫五和土卫六绕土星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圆周运动,下表是关于土卫五和土卫六两颗卫星的资料。两卫星相比()卫星发现者发现年份距土星中心距离/km质量/kg直径km土卫五卡西尼1672年527 0002.311021765土卫六惠更斯1655年1 222 0001.3510232 575A土卫五绕土星运动的周期较小B土卫五绕土星运动的线速度较小C土卫六绕土星运动的角速度较大D土卫六绕土星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较大答案:A【例11】(20123月江西六校联考

37、)(双选)火星表面特征非常接近地球,适合人类居住。近期,我国宇航员王跃正与俄罗斯宇航员一起进行“模拟登火星”实验活动。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9,自转周期也基本相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g,若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在忽略自转影响的条件下,下述分析正确的是()A王跃在火星表面受的万有引力是在地球表面受的万有引力的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D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是答案:CD解析:由万有引力定律,王跃在火星表面受的万有引力与地球表面受的万有引力之比为4,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选项A、B错误

38、;由mg可得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比值为,选项C正确;由h可得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是,选项D正确。即时训练16(2012课标全国理综,21)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B1C()2 D()2即时训练17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在轨运行2天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设“神舟八号”飞船绕地球运行时做圆周运动,其运行周期为T,离地面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则根据T、H、R和引力常量G,不可能求

39、出的物理量有()A地球的质量B地球的平均密度C飞船所需的向心力D飞船的线速度大小即时训练18已知近地卫星线速度大小为v1、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1,地球同步卫星线速度大小为v2、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2。设近地卫星距地面高度不计,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BC D热点7对平抛运动的考查平抛运动是一重要知识点,广东高考选择题和计算题都有可能涉及平抛运动,如果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主要考查处理平抛运动的“化曲为直”方法,不偏不怪,中等难度。热点归纳1平抛运动的变与不变:速度方向时刻改变,但速度变化量方向恒定(竖直向下),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是匀变速曲线运动。2平抛

40、运动的分解与基本公式:可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初速度和加速度沿轴分解。最常见的分解方法: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vxv0,xv0t,竖直方向:vygt,hgt2,飞行时间t,水平射程:xv0。可见飞行时间由竖直高度决定,与水平速度无关。水平射程由竖直高度和初速度决定。3平抛运动的推论: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从水平抛出到该时刻物体水平位移的中点。方法例析【例12】(20123月东北四校一模)如图所示,射击枪水平放置,射击枪与目标靶中心位于离地面足够高的同一水平线上,枪口与目标靶之间的距离

41、x100 m,子弹射出的水平速度v100 m/s,子弹从枪口射出的瞬间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从枪口射出到击中目标靶经历的时间t1 sB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被子弹击中,下落的距离h0.5 mC若子弹从枪口射出的水平速度v200 m/s,一定击不中目标靶D若子弹从枪口射出的瞬间目标靶以某速度竖直下抛,子弹可能击中目标靶中心答案:A解析:子弹射出后做平抛运动,子弹从枪口射出到击中目标靶经历的时间t1 s,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被子弹击中,下落的距离hgt2/25 m,选项A正确,B错误。若子弹从枪口射出的水平速度v200 m

42、/s,一定击中目标靶,若子弹从枪口射出的瞬间目标靶以某速度竖直下抛,在子弹水平位移100 m的时间,竖直方向上子弹的位移小于靶的位移,一定击不中目标靶心,选项C、D错误。即时训练19(2012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题)(双选)如图所示,在斜面顶端a处以速度va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b恰好落在斜面底端P处;今在P点正上方与a等高的b处以速度vb水平抛出另一小球,经过时间tb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处,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vavb BvavbCtatb Dtatb即时训练20(20123月江西六校联考)(双选)如图所示,从倾角为45的固定斜面上B点的正上方,距B点的高度为h的A点

43、处,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的弹性小球,落在B点和斜面碰撞,碰撞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水平,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落在斜面上C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A小球落到C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mgB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C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2DB点和C点间的高度差为4h即时训练21(2012昆明第一中学二模,15)(双选)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个半圆形轨道,AB为水平直径,O为圆心,将一些半径远小于轨道半径的小球,从A点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小球从抛出到碰到轨道这个过程中。则()A初速度大的小球运动时间长B初速度小的小球运动时间长C速度不同的小球运动时间可

44、能相同D落在圆形轨道最低点的小球运动时间最长热点8对电场性质的考查广东高考的选择题经常涉及电场的性质,往往是选择题中的压轴题,难度较大。热点归纳1库仑定律及电荷量平分规律:Fk,k9.0109 Nm2/C2,规格相同的两带电球接触后分开,平分总电荷量。2电场强度的计算:E;E;E,分别适用于任何电场、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和匀强电场。3等量异种电荷和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1)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特点:两电荷连线中点处场强为0,此处无电场线;两电荷连线垂直平分线上场强方向与垂直平分线重合;从连线中点沿中垂线到无穷远,场强先变大再变小。(2)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特点:两电荷连线垂直平分线上场强方向均相同,都与中垂线垂直,因而电势相等,是一等势线;在中垂线上,连线中点的场强最大,从连线中点沿中垂线到无穷远,场强一直变小。4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5电场线与等势面:等势面一定与电场线垂直;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6电场线与运动轨迹:电场线与运动轨迹一般不重合,电场力总指向轨迹的凹侧。方法例析【例13】(2012课标全国理综,18)(双选)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