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大纲卷)答案解析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109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大纲卷)答案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大纲卷)答案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大纲卷)答案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大纲卷)答案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大纲卷)答案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大纲卷)答案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大纲卷)答案解析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大纲卷) 语文第1卷 (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女红(gng) 安土重迁(zhng) 商埠(f) 花团锦簇(c)B莅临(l) 大放厥词(ju 挟制(xi) 蔫头耷脑(yn)C懦弱(nu) 年高德劭(sho) 两栖(q) 沁人心脾(qn)D遽然(j) 精神抖擞(su) 坍陷(t) 一柱擎天(qng)【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项 “商埠”中的“埠”应读“b”; B 项“蔫头耷脑”中的“蔫”渎“nin”;D项项 “坍陷”中的“坍”应

2、读“t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 语境和词义来分析A项“历历在目”的意思是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搭配不当,“亲情”不能“历历在目”B项“处心积虑”的意思是蓄谋已久,通常用作贬

3、义,褒贬不当 C项 “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不合语境D项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这里形容“近景魔术表演”很绝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B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倒 C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 D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主要是由于这两个 国家经济衰退

4、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 语序不当,应该把“即使”放在“他们”后面 C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后加宾语 D项句式杂糅,可以改为“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或“主要是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

5、集中于中轴线上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A BC D4C【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连贯的能力这是一个说明性的语段,总体介绍岳麓书院历史由总说、格局、主体建筑的布局、各类建筑物的方位、书院建筑的古朴特征、给人的印象依次顺序排列,符合文脉二、(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

6、作者的基本观点是:3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根据作者的描述,大自然的“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到现在,人类已经处在“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期,“秋季”才会来临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 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

7、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等等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

8、,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这也难怪他要嘲讽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变得异常焦虑的人们,“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团转”? 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这本书的观点有助于提升人类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来,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来的后果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去排放温室气体大量地消耗资源和排放二氧化碳已经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

9、该节约能源”以保护有限的资源(摘编自俞金尧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已经成为大多数环境学论著的观点,但是克罗宁博格对此并不认同 B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 C全球变暖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这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D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克罗宁博格并没有使用“人类的尺度”来衡量这一问题,所以他显得十分淡定5B【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

10、内容的能力 原文说的是“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该选项把未然当成了已然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克罗宁博格对地球的未来作出了预测,并以此为基础,从地质史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 B克罗宁博格认为,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从一个漫长的周期来观察温室效应的话,那么可能就不会如此焦虑了 C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向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暖二者密切相关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为我们思考气候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D大量地消耗自然资源会严重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6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

11、章内容筛选、整合理解的能力A项中的意思是“地质史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进程”是克罗宁博格在书中的论述,而原文我们看到不是克罗宁博格的说法属于张冠李戴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自然的“春天”降临之前的远古时期,气候异常寒冷,广大区域都覆盖着冰层,因此人类的祖先当时并没有采取定居农业的生活方式 B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克罗宁博格却改变了研究的视野: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 C克罗宁博格采用一万年的时间尺度来观察、分析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地质学上的时间尺度都是以一万年为单位的 D石器时代的人类能在冰期中

12、生存下来,与今天我们试图解决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问题相比,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积极利用知识应对危机的表现7B【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B项,“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错误,克罗宁博格用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去看当前的环境问题,并不是说他“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三、(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l0题 杜慧度,交阯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遯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逐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逐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

13、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逐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馀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

14、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耻 遂:于是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8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

15、遏:阻断9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 ) 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 B C D9B【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是说杜瑗,和慧度无关;只能说明杜慧度的一种军事行为,不是说其有军政才干;是卢循一方境况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

16、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10D【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原文是“能弹琴,颇好庄老”,意思是说擅长弹琴,而且非常喜欢读庄子老子,绝不是“只管”、“读读”而已备选项“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说法与原文不符, 第卷 (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7、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5分) 译文: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5分)译文:11(1)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5分) (2)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5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题中的关键词语是“造” “人城” “乃”(2)题中的关键词语是“威惠” “奸盗” “乃至”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客从杜 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

18、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注】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这首诗的主题相对隐晦,诗歌讲述了一个故事,以象征手法来谴责统治集团的苛刻搜刮解答本题时,既要简述诗歌讲述的故事的梗概,还要揭示诗中“欲辨不成书”“哀今征敛无”两个关键诗句蕴含的深意答案示例: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作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

19、付官家的征敛了(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中重要词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关照全涛,诗歌主要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深刻揭露当时很尖锐的一个社会问题:官府的横征暴敛已经让百姓痛苦不堪围绕这个主题来回答,再结合具体诗句就可以了答案示例:“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百姓的血汗【赏析】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长沙所作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征伐诛求寡妇哭”:“已诉征求贫到骨”,便是这首诗的主题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

20、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望帝春心托杜鹃,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2)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孟子公孙丑下)高余冠之岌岌兮,芳与泽其杂糅兮,(屈原离骚),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3(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自缘身在最高层 (2)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长余佩之陆离唯昭质其犹未亏 乱花渐欲迷人眼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一l7题林

21、肯中心的鼓声木 心 搬到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去购票 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场演出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节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肠百转的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 可惜不是

22、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3儿,就也听不进自选的音乐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 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又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意癫狂,石破天惊,戛然而止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凝重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了,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

23、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偶然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音色,各种记谱符号这鼓声引醒的不是一向由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人,除了历来习惯于被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之外,还确有非管乐、弦乐、声乐所能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原始而古老在尚无管乐、弦乐、声乐伴随时,这些因素出现于打击乐,在漫长的遗弃废置之后,被今晚的鼓声所引醒,显得陌生新鲜这非音乐的鼓声使

24、我回到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这鼓声接近于无声,最后仿佛只剩下鼓手一个人,而这人必定是遒劲与美貌、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的无年龄的人真奇怪,单单鼓声就可以这样顺遂地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念敲碎,不容旁骛,不可方物,把它们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样分裂飞扬在宇宙中 我扑向窗口,猛开窗子,鼓声已经在圆号和低音提琴的抚慰中作激战后的喘息,低音提琴为英雄拭汗,圆号捧上了桂冠,鼓声也将息去我心里发急,鼓掌呀!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来,抛向空中,摔死也活该,谁叫他击得这样好啊! 我激动过分,听众在剧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见那鼓手,只听得他在扬声致谢掌声不停但鼓声不起,他一再致谢,终于道晚安了,明亮的

25、大贝壳也转为暗蓝,人影幢幢,无疑是散场 我懊丧地伏在窗口,开窗太迟,没有全部听清楚,还能到什么地方听他击鼓,冒着大雨我也会步行去的 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又不是从来没有听见过鼓声,我是向来注意各种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国的然而这个鼓手怎么啦,单凭一只鼓就使人迷乱得如此可怜!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有删改)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14答案:(1)现场鼓手的演奏结束了,我因不能再次听到鼓声和听众一起疯狂而失落;受到鼓声的鼓舞,我希望能过上一种新鲜有力的生活(2分) (2)鼓声让我相

26、信,这个鼓手是近于自然的,因而也是幸福的;作为听众,我被鼓手的鼓声吸引,却不能分享他击鼓时的愉悦,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 (1)抓住关键词“不能荏弱”一词,展示作者的心理是受到鼓声鼓舞的,“被遗弃”,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2)“他是个幸福的人”的意思是鼓手是自然的,自然就是幸福的;“我分不到”、“遗憾”的意思溢于言表15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6分)15答案:用排比的手法,表现鼓声的节奏和声音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鼓手技艺的高超,极大地渲染鼓声非凡的感染力;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我”的感情激动和失落的变化

27、,以此突出鼓声对“我”的影响(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主要使用了排比、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先要找到相应的句子,确定修辞手法,然后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使用修辞手法描绘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等16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鼓声打破了“我”所习惯的管弦乐和声乐的表现方式,让“我”重新感受到打击乐的原始魅力;鼓声唤醒了“我”精神中一直沉睡着、淤积着和荒芜着的因素,让“我”认识到它们的陌生和新鲜;鼓声打破了欲望和观念的束缚,让“我”体会到重回自然的自由和幸福,表达了“我

28、”寻求精神动力的愿望【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理解文中信息的能力找到作者感受鼓声的段落,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筛选,然后再整合得出答案在整合的过程中,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如“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原始而古老”来作答17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案:初来曼哈顿,“我”对能够免费享受林肯中心丰富多样的音乐而感到舒心惬意;不久,“我”对从林肯中心传出的、不合意愿却又不得不听的音乐感到痛苦和厌恶;最后,“我”被林肯中心的鼓声所吸引,震撼,甚至为之疯狂(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篇散文是按“我”在曼

29、哈顿听林肯中心演奏音乐的感受来构思行文的考生只要找到文中表现“我”对林肯中心的演出的情感的词语,如“惬意”“厌恶”“恣意癫狂”“激动过分”等,然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六、(15分) 18下面是某杂志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5分)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自费订阅贵刊我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也有一点就是它格调高雅因为贵刊今年第l期刊载的烟酒与健康一文不仅与你们一贯的风格明显不合,况且还有一些科学性错误,让我大感意外18“一位”改为“一个”;(1分)“先生”改为“医生”或

30、其他职业性称谓;(1分)“也”改为“还”;(1分)“因为”改为“不过”;(1分)“况且”改为“而且”(1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得体,一定注意表述的对象,注意谦、敬辞的使用对于自身就不能称“一位”和“先生”,这两词都是敬称;连贯,要注意其内在逻辑顺序“也”表示并列关系,这里应是递进关系,“因为”一处是转折关系,“况且”一处是递进关系19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教练在赛后分析会上对我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对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由于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导致的严重失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作出了坚决改正错误,争

31、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保证【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剂”介词、副词和关联词长句变短句要抓住最难于理解的成分,使变后的文段语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后通顺应注意的是几个短句在意义上要相关,不能无原则的变,不能将一些短语罗列在一起答案示例: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了严重失误,赛后分析会上,教练对我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我进一步认识到失误的原因在于我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并保证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平和犹如绿

32、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解析】要内容合理,比喻贴切,句式相同具体做法:看清题干列出的几点要求,化仿写为填空分析仿写句:包括分析仿写句的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修辞手法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仿写材料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总之,句式仿写要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示例:坚毅犹如青松,夏季迎灿烂阳光却无轻浮,冬季遇皑皑白雪而不屈服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他随后拔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

33、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见面后才知道,捡手机的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1【写作指导】高考作文的命题,常常围绕“自然、社会、人生”三个角度来选择,本试卷今年的作文题目依旧如此,材料的选定很有社会意义,从而引发我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作为新材料作文,本作文的审题难度不大,一方面适合考生的思想实际,另一方面也给考生提供了展示才情的舞台,因此,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个不错的题目考生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构思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