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三12月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246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三12月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三12月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三12月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三12月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三12月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三12月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三12月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1)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2)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4)_,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5)当余之从师也,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_。(杜牧阿房宫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万里寻兄记 (清)黄宗羲 宗羲六世祖小雷府君,讳玺,字廷玺。兄弟六人。长伯震,商于外,逾十年不归。府君魂祈梦请卜之,茫然不得影响。作而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不可至乎?”蹑屦出门,乡党阻之,曰:“汝不

2、知兄之所在,将何之?”府君曰:“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 于是裂纸数千,缮写共兄里、系、年、貌为零丁。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卒无所遇。 府君祷之衡山?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遇士人,占之,问:“君何所求?”府君曰:“吾为寻兄至此。”士人曰:“此杜少陵舂陵行中句也。舂陵,今之道州。君入道州,定知消息。”府君遂至道州。彷徨访问,音尘不接。 一日,奏厕,置伞路旁。伯震过之,见伞而心动。曰:“此吾乡之伞也。”循其柄而视之,有字一行云:“姚江黄廷玺记。”伯震

3、方惊骇未决,府君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道路观者,亦叹息泣下。时伯震已有田园妻子于道州,府君卒挽之而归。 尝观史传,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岂世无其事欤?抑有其事而记载者忽之欤? 方府君越险阻,犯霜雪,跋涉山川,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汲汲皇皇,惟此一事,视天下无有可以易吾兄者。而其时当景泰、天顺之际,英宗、景皇,独非兄弟耶?景皇惟恐其兄之入,英宗惟恐其弟之生。富贵利害,伐性伤恩,以视府君,爱恶顿殊。可不谓天地纲常之寄,反在草野乎? (节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4、) A作而曰 作:站起 B踪迹殆遍,卒无所遇 卒:最终 C觉而以为不祥 觉:睡醒 D以视府君,爱恶顿殊 视:看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小雷府君“挂念兄长”和“为找兄长历尽险阻”的一组是( )(3分) A魂祈梦请卜之 踰十年不归 B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 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 C见伞而心动 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 D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 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5、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_(2)这首诗歌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3分)答:_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红楼梦中王夫人因为丫环金钏投井一事自悔,在屋中垂泪,宝钗安慰她去自杀的人也是糊涂之人,不为可惜,并说道:“姨娘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她还拿了自己刚做的两套衣服给王夫人为金钏做妆裹。B. 北静王生日,贾赦贾政带着宝玉和贾琏去拜寿。宝玉得到王爷的格外垂青,单独赐饭,还送他一块一模一样的“宝玉”。回家与贾母闲话,说他的玉

6、夜里发了红光,凤姐便说这是喜信。宝玉不明白这话从何说起,因为他不知道今天家长们已经议定了他与宝钗的婚事。(红楼梦)C.紫鹃为宝、黛的爱情操心、担心,谎说“林妹妹要回自己家里去了”,以此试探宝玉是否真心,结果宝玉信以为真,急得几乎疯狂。深夜,黛玉、紫鹃都睡不着,好心的紫鹃劝黛玉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要早拿主意。(红楼梦)C. 第六十六回写柳湘莲说贾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如王熙凤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史云光逼婚,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害死两条人命。(红楼梦)D. 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却仍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宝玉不敢违抗母亲

7、的命令,只能晚上找了个机会央求老婆子偷偷带他到晴雯家看望。他见晴雯病势加重,枯瘦如柴,心疼不已。最后晴雯将自己贴身穿的旧红绫袄和宝玉的袄儿交换了,宝玉方悲痛离去。红楼梦E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晴雯被王夫人叫,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 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红楼梦8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1)82回宝钗派一个婆子送蜜饯荔枝给黛玉,那婆子说“林姑娘和你们宝二爷是一对儿”,“这样好模样儿,除了宝玉,什么人擎受的起。”婆子的话让黛玉辗转反侧,竟做了个噩梦

8、,请简述“黛玉惊梦”的故事。(2)湘莲反不动身,拉下手绢,拭泪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人!真真可敬!是我没福消受。”选段中说的“刚烈人”是谁?因为什么事湘莲才会说出此话?请简述。选第()题_(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列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注 树艺:种植

9、。契: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仆:驾车。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1以上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儒家什么样的为政观点?请简要概括。(2分)答:_2孟子对于“教化”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语段具体分析。(4分)答:_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

10、过头再注再疏。后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

11、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

12、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10、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C.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D.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B.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C.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

13、义理和思想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来源:学,科,网Z,X,X,KD.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12、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3分)答_(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大师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

14、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

15、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看的时候叫了起:“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

16、他亲手雕出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十个月后,财主再

17、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跟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困境中石匠想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使一尊冰冷的汉白玉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得

18、到了财主的认可。B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不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C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D.“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E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14、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

19、。这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 15、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诗文大家余光中来源:学*科*网Z*X*X*K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口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下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

20、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

21、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

22、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余光中在文学领域里兼善天下,一方面表现在他大力提携后辈上,一方面表现在他

23、从不计酬劳,到处演讲,惠及众人上。B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C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D说余光中“始终是当代文坛的一个焦点”,是因他作为一名非职业作家却成为“五四”以成就可观的诗文大师。E“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说明了余光中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会成为一位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14余光中是怎样对待与人交往谈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 15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

24、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四、语言运用(13分)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B.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C.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17从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在

25、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符合场景: 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 不超过20字。(3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广东省政协委员李定安认为,对于山寨产品,不能因为受老百姓欢迎就支持就纵容,山寨产品通过仿制,并没有经过正规批准程序,有侵权嫌疑,同时带一系列隐患,还扰乱市场秩序,挫伤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和升级换代。而全国人大代表二月河在接受东方今报采访时表示,“山寨文化”之所以大有市场,就是因为它适应了广大草根阶层的消费需求。山寨产品虽然不能与名牌精品媲美,但它面向了大众消费者,当所谓的“名牌”高高在上时,山寨产品正好弥补了大多

26、数人的囊中羞涩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答: 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四次月考语文科试卷 (2013.12)1、小学而大遗 谁家新燕啄春泥 箫鼓追随春社近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6 (1)拟人。(1分)“低徊”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1分)同时也为下文写由暮云引出的哲思作了必要的铺垫。(1分)(2)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1分)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2分)解析 第(1)题考查诗歌的语言赏析,拟人手法的

27、判断并不难,难点在于作用分析。一般而言,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表现意境特征,如本题,即以“低徊”表现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特点,二是表现全诗的情感,在本诗中,正是由于暮云低垂,遮掩眼前所见,诗人才会产生“千帆隐映”的惊喜,也才会进一步产生“哲思”。第(2)题考查对诗歌理趣的理解。宋诗长于理趣,这一特点在本诗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回答诗歌中的理趣,一般应先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实景,然后再将景物特征与人生相照应,悟出人生道理。本诗中“疑无路”描写的是暮云笼罩的黑暗,与人生中所遇到的困难之境类似,而“千帆隐映”则描写云朵移动之时,眼前所见的生机勃勃之景,可以象征人生的转折与希望。答题时,剔除实景的分析,仅

28、留下其对应的人生道理,即为诗歌的“哲理”来源:学_科_网Z_X_X_K8、(1)林黛玉梦见父亲升了湖北粮道又娶了妻室,还托了贾雨村做媒,将她许给继母的亲戚做续弦,并派人接她回去。黛玉向贾母求救,遭无情拒绝,只得去找宝玉。宝玉竟用刀剖开胸膛,掏心示之,甚至倒地欲死。黛玉放声大哭,醒才知道是一场噩梦。(2)尤三姐。(l分)情节要点:尤三姐自遇柳湘莲后发誓非湘莲不嫁。贾琏为媒,湘莲应允,并赠“鸳鸯剑”为信物。后湘莲得知尤三姐住在宁国府,心中懊悔。遂上门索剑,欲退亲。尤三姐猜想湘莲把自己也当做淫奔无耻之流,即捧剑送出,当着湘莲面横剑自刎。(4分)1.(1)先富后教。(大意对即可)2孟子认为“教化”应在

29、百姓物质生活有保障之后进行;只有进行“教化”,才能使百姓有别于禽兽,社会才能安定;“教化”的主要内容是“人伦”。解析 第1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题干中的“为政”是一个重要的提示和限制。所谓“为政”,即如何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根据这一理解,可将材料的“为政”之法概括为:教民稼穑,教以人伦。将材料的“为政”之法概括为:庶,富,教。提取这两则材料的共同关键词,即可归纳出:富民、教民。第2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分析,“教化”是孟子的观点,而围绕“教以人伦”这一中心句,孟子的论述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指出“教”的前提,即“民人育”;二是指出不“教”的后果,即“近于禽兽”;最后才水到渠成地得出“教以人伦”的

30、结论。考生将原材料的这些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即为对作者观点的具体分析。参考译文后稷教人民各种农事,种植五谷;五谷成熟了,人民才能养育。人类生活的通则是:吃饱、穿暖、安居而没有教育,便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忧虑这件事,任命契担任司徒,把伦理道理教给人民父子讲亲爱,君臣讲礼义,夫妇讲内外之别,长幼讲尊卑次序,朋友讲真诚守信。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10【答案】选D。(A项,“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原文没有依据

31、,“空谈义理”是清儒对宋代儒学家的看法。B项,条件和结果颠倒。原文说的是“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C项,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从“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这句话可以看出“读书必先识字”的根本原因是恢复经的本原。)11【答案】选B。这个说法太绝对而且没有依据,原文只是说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12【答案】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后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这一观点在原文第一段中

32、间,前后各有一个理由。前面主要讲的是汉、晋唐、宋明、清代都有大批注释、传疏、义证,后面主要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将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即可。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13)【答案】A C (B本文以“为财主母亲雕像”为线索,小说中间大量情节并没有围绕“大师”展开。D.“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有误,财主未必懂艺术,也许只是直觉。E“体现了财主的强横霸道”不当,财主也不是因为石匠刻上了名字而威胁,其实是财主对雕像不满。)(14)【答案】展现人物心理。表现石匠急切地想抓住这个机会证明自己技艺高超,成为同行中数一数二的人,并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状况;为下文财主斥责他刻了自己的名字,管

33、家提醒他没刻自己的名字等情节做了铺垫;与下文写石匠用心投入感情创作达到淡泊名利、胸中无我的状态形成对比,从而表现人物,深化主题。(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15)【答案】成为大师需要耐得寂寞。一开始石匠急功近利,一个月就完成了作品,结果雕出的作品得不到认可;后他静下心,历时十个月终于雕出精品。成为大师需要专心于艺术,排除功利之心的干扰。一开始石匠的心思全在扬名获利上,结果作品很失败;后他倾心于艺术创作,连名字都忘了,终于创作出大师级的作品。成为大师需要有对艺术的透彻理解。一开始石匠拿着女人的画像,力求雕像与画像的形似,结果“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番深刻的思考

34、后他终于悟到艺术创作的真谛:神似才是作品的灵魂。成为艺术大师需要情感的投入。一开始石匠是在做生意,作品中缺少感情的投入,不能打动人;后是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融注到作品之中,所以作品让人流泪。(分条概括,结合文本前后对比分析,每条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13)【答案】A C(5分)(B、作者并不认为余光中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把一些看起似乎矛盾的现象放在一起,是为了凸显余光中的形象特征;D、余光中“始终是当代文坛的一个焦点(人们关注的集中点)”,不是因为他的身份如何,而是因为余光中的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样等。E、“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理解不当,“创作

35、丰富” 已成事实,这里是从影响上说,应理解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14)【答案】碰见话不投机的人,便正襟危坐,不与之交谈;遇到“可与言的朋友”,便口角生风。(2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余光中是一个既冷静又热情,喜欢有品位的谈话的,坦诚、直率的人。(2分)(他希望朋友之间的谈话是不设防的,是无所用心的,足见其坦诚;他追求见识相当、彼此欣赏的交谈,追求与真正的知己交谈,不希望和俗人交谈。)(15)【答案】 同意观点一: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1分)阐发要点:他在写作上追求完美,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作品;生活中倾向淡泊、宁静,做什么事都不马虎,全神贯注,不能出错;喜欢与有品位的人谈话,与人交际总是克制自己,不放浪形骸;大力提携后辈,培养年轻人,到处演讲,却从不计酬劳,等等。(5分)来源:学科网同意观点二:余光中也确实表现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书生气十足的人。(1分)阐发要点在这个五光十色的时代,人的生活是多样的,有人喜欢边听音乐边读书,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应该展示自己的真性情,李白、苏轼就是因为有自己的性格才为后人所称道;人需要宁静,也需要宣泄,余光中的生活因其追求完美而显得过于单一。(5分)(言之成理即可,但不能离开原文去谈。从阐发的要点是否合理全面上考虑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