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252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及答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训诂/估量诤言/综合征劈叉/如丧考妣B编辑/舟楫漏网/露马脚灵长/热情高涨C亲昵/拘泥捣药/倒胃口哽咽/因噎废食D皲裂/皴裂眼睑/杀手锏漩涡/故弄玄虚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 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

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3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人口红利”。(不超过50字)(4分)当一个国家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时,儿童人口的比例就会降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相应加速,老年人口的比例也逐渐升高。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老年人和少儿抚养负担会比较轻,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就将出现一种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时期,这对于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种现象就叫“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

3、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4假如你是一名教师,请你针对下面两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任选其一,至少运用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教师寄语,要求既客观又委婉,带有鼓励性,让学生乐于接受,不超过80字。(5分)、某男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活泼聪明,兴趣广泛,乐于助人,在学生中很有人缘。但不是很喜欢学习,成绩比较差。、某女生,家境贫寒,勤奋刻苦,成绩非常优秀。但性格比较内向、封闭,对人较冷漠,班上同学都对她敬而远之。选择: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目。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

4、谷间,喘不得息。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他的先祖从江南和州迁居到华容县游桥,先后传承九代,而生先生。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镊往来于战阵申,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上司准备上述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养老送终 (而推辞)。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都一起供给他食用之需,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张复斋先生侍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起用为

5、江西金溪县令。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他所隶属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归依其门下,并向他索求厚礼。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被解除了官职。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晋江。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在晋江时,有商人埋怨他的继母的苛求,而不奉

6、养他的父亲。他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张先生特意怒视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大棒来。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7、。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亲就在旁边哭泣。张先生拿出些钱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百姓欠税久不能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诘问得知他们有得已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献出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有一个看守瓜园而死掉的人,夜里不知是谁干的。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先生召集乡民到社庙来,关上门让他们脱了衣服看,有一个人身体有受伤的痕迹,先生叱责他说:

8、“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在戒备,于是两人殴打起来,以至到了这种地步。”那人就伏罪了。先生断案明察秋毫而有仁爱之心,诸如此类有很多。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晋江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从此后晋江参加童子试的多大万人。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华容在洞庭湖

9、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重。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国家最初规定赋税准许原来额度每十亩可减为六亩多,后来土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达后,县官认定他们欺骗官府、隐瞒实情,准备征收全额赋税。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先生说:“我没有中等人家的田产,而乡人就更困苦不堪了。”于是到县衙禀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十有八九被水浸没,百姓愚昧,不懂得按先例请求减免赋税。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

10、收一升粮。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性情谨厚之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华容人至今还受用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先生名召华,字君实。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评论曰:先生在官府任职前后只有四年,但是他造福利于民的事却很多啊。(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诛:索取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恤:怜悯C民逋赋,久不能输逋:怠慢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蒙:受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先生诘知其

11、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先生出贿付其父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A.B.C.D.7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见

12、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2)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3)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1)“杨花如雪”这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4分)(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

13、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沾衣欲湿杏花雨,。(志南绝句),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纸上得来终觉浅,。(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最后的山美弗拉塞尔缅因州北部的秋天,黄昏将近,天上零零落落地挂着些许浮云,一朵一朵的云影将这山区的景色装点得格外瑰丽、动人。几个取着印第安名字的少年营地就坐落在这儿。当微风在清凉的黄昏里颤颤悠悠时,我每每站在一棵老橡树下,举目凝望,

14、前方的灌木丛和沼泽地尽收眼底;再往前数哩,一座小山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光秃秃的山峰下是一个荒芜的牧场,牧场上星星点点地生长着野桧树,裸露的花岗岩点缀其间。然而,数哩以外的这座小山却以某种魔力在吸引着我,召唤着我。我无法移开自己的目光。我心里明白:假期结束以前,我一定要爬上那座山越过牧场,穿过灌木丛,绕过花岗岩,一直向前向前,直到爬上山顶。我一定要这么干。我说不清这是为什么,甚至也没问过自己。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下午,我溜出了营地,去爬我魂牵梦绕的小山。从橡树下望去,山峰就在眼前,神秘莫测,充满诱惑。我顺着棒球场的边沿,向前走进了一片乱丛林。乱丛林里藤蔓缠结,野草丛生。穿行其间,举步

15、艰难,无法分清南北东西。我忽而被朽木绊倒,忽而一脚踩进蚁穴,忽而陷入泥淖,忽而受到枯枝阻挠;带刺的种子设法钻进我潮湿的鞋子,蚊虫在耳畔嗡呜,苍蝇飞旋着撞来撞去。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既迷失了方向,也忘记了时间。就这般跌跌爬爬地往前赶着,只见一片空地蓦然展现在眼前,空地上稀稀拉拉地长着梣树和枫树,阳光滤过枝叶洒在地上。我猛然发现前面有一排华美的小屋。那又窄又尖、直指蓝天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与扇形木瓦、云朵似的图案相映成趣,把房子装扮得色彩斑斓,煞是迷人。房子与房子相隔很近,不过一臂之遥。所有的屋子都是空的,没有一点儿生命的迹象。在刚从乱丛林中出来的我的眼里,这片阳光映照的小树林宛若格

16、林笔下的童话世界;仿佛这个奇异的小村落在一种魔法的笼罩下,沉睡了一百年。我面前的这座黄色小屋,门廊上装饰着蓝色的小格子,不就是一直在等待着汉塞尔和格丽特尔注的么。林子里没有一丝儿风,就连白杨的叶子也是木然地耷拉着。蓝的蜻蜓、绿的蜻蜓恹恹地留在半空,凝然不动,更添了几许似魔似幻的神秘。远方,一只小黄鹂在啾啾地鸣叫,应和着催人入梦的蝉声。除此,便是万籁无音的死寂。这些小房子为何会在这儿?谁是它们的主人?看着这些,心里不禁悚然。此时,日光已经西斜,把地上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可我的小山仍在前方。我再次钻进乱丛林子,披荆斩棘,终于到了一条坑坑洼洼的路边。刚转过一道弯,就到了山脚。那是我的山,我朝思暮想的

17、山。它坦荡地浸在脉脉斜晖里。我跨过花岗岩,踏过草地,踩着麻叶绣球和笑靥花,急匆匆地朝山顶攀去。终于,气喘吁吁地,我站到山顶上。头顶穹窿,脚下的山坚硬、实在。多少次,我远远地凝望,它是那样地缈缈忽忽,无可企及。此刻,我身在其中。然而,正当我站在山顶的当儿,山开始从我脚下滑走。正前方,几哩林地外,我又看见了一座山,一座更高、更长的山;牛群在砍伐过的山坡上悠然地吃草,山顶上树木葱茏。但我是绝不会再去攀登远方的那座山了,纵然登上最后一座山是我长久的渴望。就在我举目凝望之时,我便感觉到,它的远方还有另一座山;巴蒂山外,缅因州外,都会有另一座山。山外有山。即便我走遍天涯海角,随时随地都会有另一座山在等着我

18、。于是,我幡然顿悟:人生没有最后的山。【注】格林同名童话里的男女主人公。11请依据文章第二至八段,概括“我”的心理变化。( 4分)12请赏析文章第六段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6分)13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1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我们要正确认识历史事件龙应台对于历史,我的兴趣不再是直接的批判,而在于:你给我一个东西、一个事件、一个现象,我希望知道这个事情在更大的坐标里头,横的跟纵的,它到底是在哪一个位置上。在我不知道这个坐标之前,对不起,我不敢对这个事情批判。了解这一点之后,对于这个社会的教育系统和传播媒

19、体所给你的许许多多所谓的知识,你发现,恐怕有百分之六十都是半真半假的东西。比如说,什么叫中国,什么叫中国国情,就是专制,两千年的专制。你用自己的脑子研究一下中国历史就发现:中国是专制的吗?朱元璋之前的中国跟朱元璋之后的中国不是一回事的;雍正乾隆之前的中国,跟雍正乾隆之后的中国又不是一回事的,那么你说“中国两千年专制”指的是哪一段呢?这样的一个斩钉截铁的陈述有什么意义呢?自己进入历史之后,你纳闷:为什么这个社会给了你那么多半真半假的“真理”,而且不告诉你他们是半真半假的东西?对历史的探索势必要迫使你回头去重读原典,用你现在比较成熟的、参考系比较广阔的眼光。有一个大陆作家在欧洲哪一个国家的餐厅里吃

20、饭,一群朋友高高兴兴地吃饭,喝了酒,拍拍屁股就走了。离开餐馆很远了,服务生追出来说:“对不起,你们忘了付帐。作家就写了一篇文章大大地赞美欧洲人民族性多么的淳厚,没有人怀疑他们是故意白吃的。要是在咱们中国的话,吃饭忘了付钱人家可能要拿着菜刀出来追你的。其实这可不是民族性、道德水平或文化差异的问题。这恐怕根本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比如说如果作家去的欧洲正好是二战后粮食严重不足的德国,德国侍者恐怕也要拿着菜刀追出来的。韩非子就曾写过:中国人老是赞美尧舜禅让是道德高尚,但是尧舜“王天下”的时候,他们住的是茅屋,他们穿的是粗布衣服,他们吃的东西也很差,也就是说,他们的享受跟最低级的人的享受是差不多的。禹的劳

21、苦跟“臣虏之劳”也差不多。“以是言之”,那个时候他们很容易禅让,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能享受的东西很少,放弃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今之县令”,在今天的体制里,仅只是一个县令,跟老百姓比起来,他有种种官本位”所赋予的特权,他有终身俸禄、住房优惠、出国考察金、医疗保险因为权力带来的利益太大了,而且整个家族都要享受这个好处,谁肯让呢?“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也”,原因,不是道德,不是文化,不是民族性,是什么呢?“薄厚之实异也”,实际利益,经济问题,体制结构,造成今天完全不一样的行为。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前人走过的路,但是对于过去的路有所认识,至少是一个追求。然而这个标准对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毋宁是困难

22、的,因为长期政治动荡与分裂造成文化的严重断层,我们离我们的原典,我们的谱系,我们的历史,非常、非常遥远。节选自龙应台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15.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事件,作者的主要观点有哪些?(6分)16.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6分)17.作者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6分)七、作文(7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

23、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 B(A:g/gzhng/zhngp/bB:jluzhngC:ndoy/yD jn/cnjinxun)2. C【解析】(A.数字减少不能用倍数,B.“改变”缺宾语,D. 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但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3.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现象。4. 可从针对性、鼓励性、引导性等方面评定。5. C(逋:拖欠。陈情表“责臣逋慢”中的“逋

24、”是“怠慢”的意思。)6. D(表现了张复斋的正直;说的是张复斋不做官后的隐居生活。)7. D(原文张复斋从金溪“解组归”,并未说明是“被罢免”;且此次归乡还家,家在华容,而非“又回到福建晋江”。张复斋经历:知晋江,多善政,判案仁明,劝勉训诲礼遇晋江人,因母需赡养而离晋江;侍母二十年后,起用到江西金溪,因不从权贵自解官职,金溪百姓像晋江一样泣别挽留他;从金溪回到故乡华容,为故乡减轻赋税想办法,故乡人因此蒙利。)8.(1)你看见你父亲将遭受大杖责打,却能安心地(不动声色地)忍心看着,你不孝顺的罪名怎能够推脱掉呢?(2)先生通过问询得知他卖了儿子,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把孩子赎回来并让他们回家。(3)

25、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有德行的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百姓的情况属实,没有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9.(1)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1分);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1分);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1分)。(2)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1分),接着写“忍泪”的原因(1分),再写前路的艰险(1分),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1分)。(3)夸张、对偶;表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评分建议:修辞手法,1分,只答“对偶”不得分;答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等意思即可。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沙上并禽池上暝自缘身在最高层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师一表真名世问渠那得清如许绝知此

26、事要躬行事定犹须待阖棺11. 向往惊奇害怕自豪。(4分,每点1分)12. 通过联想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突显小树林的神秘色彩;运用比拟手法,刻画白杨和蜻蜓的情态,增添了小树林的魔幻意味;以动衬静,以黄鹂鸣声和蝉声反衬小树林的死寂。(6分,每点2分)13. 描写远方更有吸引力的一座山,与前文形成突转,为下文的顿悟作铺垫。(4分,前两点各1分,最后一点2分)14. 人生要有梦想,要勇于追求探索;人生只有在奋斗的过程中才有收获和体悟;奋斗永无止境,但要适可而止。(6分,每点2分)15. 把这个历史事件放到当时的环境(坐标)中,从纵横两方面考虑。用比较成熟的眼光去重读原典。可以从经济、利益与体制成因去考

27、量。(共6分,每点2分)16. 引用论证,(1分)引用韩非子的话,说明历史事件的意义是有时代性的(或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2分)对比论证:(1分)“古之天子”与“今之县令”的对比。论证了看待历史事件要和经济、利益、体制挂钩的道理。(2分)17. 教育系统和传播媒体对我们的思维的影响。我们自身的经历与认识的时空局限。长期政治动荡与分裂造成的文化断层。(共6分,每点2分)18. 这则作文题审题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企业高管们为什么要逃离城市?为什么选择攀登雪峰这一形式?一路攀登一路直播的原因有哪些?登顶之后为什么放不下手机?“城市”和“雪峰”是否有象征意义?审题时的“追问”有助于深入领悟材料

28、内涵。本则材料的叙述对象都是“一群企业高管”,难以从多个人物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从材料的自然语意层次角度立意。本段材料可以划分为四个语意段,分别对用的立意可以是:1.攀登雪峰,逃离城市。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逃离”只是一个借口。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分享美,是一种快乐。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美常存于“高处”。登高方能见美。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还可以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或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或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或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或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进步,又保持一种警惕和审视。考生能紧扣上述角度,联系社会、人生展开议论或叙述,便视为符合题意。其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