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5.运用口诀解决地理教学难点.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315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15.运用口诀解决地理教学难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715.运用口诀解决地理教学难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715.运用口诀解决地理教学难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715.运用口诀解决地理教学难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715.运用口诀解决地理教学难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15.运用口诀解决地理教学难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巧用口诀解决地理教学难题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如果在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中采用一些口诀,往往能使难题迎刃而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试举例说明如下:一、在经纬网图中判读南北纬和东西经口诀:“北增北,南增南,东增东,西增西”。 即在经纬网图中,纬度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经度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度,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度。如图:例:读经纬网图,P点的位置同时符合东半球、北半球和低纬度条件的是 解析:根据“北增北,南增南”口诀可知C和D项中的P点位于北半球,又根据“东增东,西增西”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0160E)以及低纬度的范围(030

2、)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二、在地球俯视图中判读南北半球口诀:“南顺北逆”。 即在地球俯视图中,如果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图示半球则为南半球;如果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图示半球则为北半球。 例:读地球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能正确反映6月22日前后日照状况的是 解析:根据“南顺北逆”的口诀可判断出:C为南半球,A、B、D为北半球。又根据题干可知6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故可分析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三、在地方时(或区时)计算中的运用 口诀:“同减异加,东加西减”。即在求经度差(或时区差)时用“同减异加”,在求地方时(或区

3、时)时用“东加西减”。 具体在求经度差(或时区差)时,如果两点同在东经度(或东时区)或同在西经度(或西时区)时用“减”;如果有一点在东经度(或东时区),而另一点在西经度(或西时区)时则用“加”,同理如果有一点在西经度(或西时区),而另一点在东经度(或东时区)时也用“加”。 例:当伦敦时间是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应该是 A. 8点 B. 10点 C. 20点D. 22点解析:伦敦时间为12点,即中时区的区时为12点,而北京所处的时区为东八区,根据求时区差“同减异加”的口诀,伦敦和北京同在东时区,故用“减”,两地相差8个时区。再根据求时间“东加西减”的口诀,北京在伦敦的东侧,故用“加”,因此求得北

4、京的区时即北京时间为当天的20点,故正确答案为C项。四、在等温线图中判读气温的高低 口诀:“高低低高”。 即与同纬度相比,等温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表示温度比同纬度要低;等温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凸出,表示温度比同纬度要高。例:读等温线图,能正确反映巴西东部暖流流经海区水温变化规律的是 解析:根据“低高”的口诀,等温线向温度值低的方向凸出可知该处温度比同纬度要高,可能有暖流经过,故A和D两项符合这一要求。但题干要求选出的是“巴西东部暖流流经的地区”,而A项为北半球海区,故正确答案为D项。 运用“高低低高”的口诀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山脊和山谷时也可通用。即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数值小(低处)的方向

5、凸出的为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大(高处)的方向凸出的为山谷。 例:读等高线图,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为河流的是 A. a B. bC. cD. d解析:如图,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应为谷地,根据“高低低高”口诀可知:d处的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则为谷地,故正确答案为D项。五、判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 口诀:“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即在等值线图中闭合等值线数值如果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高值,则其内侧数值就大于高值;如果数值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低值,则其内侧数值就小于低值。如图,A区域海拔低于400米;B区域海拔高于600米.例: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则有关甲和乙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1)甲是山坡的洼地(2)乙是山坡的洼地(3)甲是山坡的小丘 (4)乙是山坡的小丘A. (1)(4) B. (1)(3) C. (1)(2) D. (2)(3)解析:由于ab,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口决,则甲值低于a,乙值高于b。所以甲为洼地,乙为小丘,故正确答案为A项。从上面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难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口诀的形式在解题过程中得以掌握和运用。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地理口诀需要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去总结和归纳并加以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