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高考临考:历史如何有效备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358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 高考临考:历史如何有效备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word】 高考临考:历史如何有效备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word】 高考临考:历史如何有效备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word】 高考临考:历史如何有效备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word】 高考临考:历史如何有效备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高考临考:历史如何有效备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高考临考:历史如何有效备考.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临考:历史如何有效备考动态扫描离晦三历史如何有效备考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备考方向胡运珉:从2007年考试大纲来看,高考历史试题会继续保持2006年的命题风格,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因此,根据2006年高考历史综合题的特点,我们有理由认为,文明史观,主干知识,热点问题,课程知识,三维目标,综合性,开放性,会成为2007年历史综合题命题的关键词.林联益:研究考试大纲,要注意大纲中关于命题的指导思想,能力要求,试题结构,样题以及与往年相比发生变化的部分;要对考试大纲中”新增删除改动”的考点进行理性思考.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与2006年相比,无明显重大变化,是近几年来考纲变化最小的一次,这就决

2、定了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在命题原则,内容要求,试题设计等方面会呈现”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试题难度应该不会大起大落,总体比较平衡.辉辉:研究性学习最能体现新课程的特点,也是新课改的亮点.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也有”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表述,研究性学习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所以新高考必然会考查这方面的能力.但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地区因种种原因对“探究课”,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够重视,有的学校甚至从未操作过,所以在高考复习的后期应强化这一训练.hongehao:应让学生明确考纲中规

3、定的基本题型和能力要求,选择或自编符合要求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加强答题指导,提高学生考纲中要求的几种能力.高考前几天,要让学生做一遍”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及所附样卷,帮助学生了解高考试卷的长度,题量的大小,试题的比例,题型的分布.林联益:2007年历史考纲中国古代史部分只保留了三次农民战争:秦末农民战争,隋末农民战争(考纲中列出的子目是”隋炀帝的暴政与隋的灭亡”),元末农民战争(考纲中列出的子目是”元的灭亡”).为何仅保留这三次农民战争?是因为它们在农民战争史中的地位重O文字整理:张建强冯丽珍要吗?恐怕不全是.我们知道,明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的

4、表现,其地位更突出,但考纲却不作要求.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三次农民战争都发生在国家大分裂之后建立的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末年,而且这三个王朝都是短命的(元朝与汉,唐,明,清封建大一统王朝相比仍是短命的).三个王朝短命而亡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训:统治者要”轻徭薄赋”,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高统治(执政)能力;经济建设(工程建设)要量力而行,要从国力出发,从人民的承受能力出发.这些或许会成为高考命题专家命题的角度和思路.为此,这部分内容我们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复习:(1)从”三农”问题中的减轻农民负担角度立意,考查古代史上增加农民负担的典型事例;(2)从构建和谐社会,

5、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角度立意,考查古代史上秦,隋,元三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和教训;(3)从归纳西汉,唐朝,明朝初年统治者调整政策的原因,概括出农民战争推动历史前进的最突出的表现,即迫使统治阶级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探讨命囊趋势制定备考策略一,命题趋向徐赐成:(1)基础性,注重考查学科基础主干知识,不追求历史知识的覆盖面.(2)综合性,以考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比例约为:学科内占80%,学科间占20%.(3)现实性(或称时代性),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注意现实问题与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关联性,体现试题的现实立意.(4)人文性,吸收新课标理念,考查学生的情

6、感,态度,价值观,增加古代诗歌,民族文化,人的价值等内容.(5)地域性,自主命题的省市在命题过程中会格外注意地域性.区域性是今后分省命题的重要特色之一.胡运珉: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考试题出现了一个突出的变化,那就是课程观取代教材观.以前强调的是教材观,即依纲靠本;新课改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资源,因而会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命题.主要表现在:(1)试题注重呈51年高考文科综合题特点来看,在以专题形式复习主干知识时,我们都应特别注意中外历史的关联,以增强认识的全面性,深刻性.hongchao: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应结合课程标准与课标教材来指导复习.例如,

7、可以分析考纲中的知识点在新课标教材中是如何呈现的,有哪些变化,这样才不至于遗漏重要的知识点.如2006年文综高考全国卷I中”法德关系题”涉及的”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和”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中为小字部分,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在新课标教材(八版)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第一节”欧洲的联合”的正文部分中却有详细而明确的表述.在高考冲刺阶段,应仔细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把高考中常考的主干知识梳理出来,进行重点复习和做题训练.这些主干知识也有可能在2007年高考中变化角度再次考查,应特别加以注意.力求在这些重点主干知识上”深挖洞”,引导学生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剖析.

8、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应准确把握汉唐时期开放的对外政策及其与朝鲜,日本,越南,印度等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史实,正确分析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比较汉唐”丝绸之路”的异同;明清时期,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要特别关注这一时期对外关系的新变化及其成因和影响;近代以来,则要关注列强对华侵略的基本史实,认真梳理与正确分析晚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表现及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后,则要通过对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与方针的制定原因,背景,重大外交活动,主要成就及其影响,特别是中美,中日,中俄,中欧,中国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变化等史实的把握,来正确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中国

9、国际地位的提高.庞友海: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70%以上的客观性试题都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因此落实教材非常重要.但若不分轻重地全部看,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我给学生制定的看书原则是:重点的详看,非重点略看(或不看);(重点内容中)比较熟悉的内容略看,还比较陌生的内容详看.这样,就会减轻内容过多而产生的压力.这样做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把握住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既能大胆取舍,又不至于失误.林联益: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归纳整理.做到心中有数.回归课本,对课本中的

10、目录,前言,正文,小字,插图,注解乃至所引材料,都要仔细阅读和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从高考试题来看,几乎每年都会涉及插图,注解,小字等内容;回归课本,一定要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和一个个小专题,注意专题知识的关联性,做到专题复习与通史复习相结合,注重知识的横向动态扫描与纵向联系,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梳理,把同类知识,相关知识,甚至是中外知识进行重组,这点对备考尤为重要.郭子其:复习历史学科,首先应做到回归教材,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然后是建构知识专题,时政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和问题专题.这样,同一知识点就可能在不同的专题中进行联系与运用,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活化

11、知识结构,保证在高考中有效运用知识.辉辉:历史应为现实服务,高考也从不回避热点.新课程高考更是具有生活化,时代性,情境化的特点,所以后期的高考复习应注意立足当前的现实生活,联系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例如,从大家所熟悉的和谐社会(包括和谐世界)这一热点问题,可联系到历史上有关的理论设想及实践.如:中国古代历史上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等;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福利制度等i: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三世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外交方面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非合作论坛等.胡运珉:理性关注热点问题,提升情感态度

12、价值观.所谓理性关注,一是指要区别历史学科的现实热点问题与政治学科的时政热点.历史高考热点不同于政治学科的时事热点.就历史学科来说,试题重视历史问题的史鉴功能和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二是既要关注史事的周年问题,更要关注长效热点问题.长效热点是指那些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中华民族及全人类命运的持续性热点.三是要关注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现实热点问题因为高考试题在考查热点问题时往往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试题中进行考查.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如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关注民族与人类的命运;

13、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等.根据以上原则,2007年备考需关注的长效热点有: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倡自主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共关系与祖国统一,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历程,文化的交流与中西文明的对话问题,制度变迁与社会变革,社会转型问题,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欧洲一体化,全球经济化,大国关系问题.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点的归纳与罗列.深度是指要注意对相关历史知识点的理解,明确其现实意义;对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历史分析,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理论或规律性知识.徐赐成:(1)历史学科内专题(参照新课标).(2)与重大现

14、实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跨学科的”热点”专题.这两项各校都会根据本省考试实际确定专题及热点进行复习,但有一些共性的问题是应该关注的.如:民主与法制,改革与和谐发展,大国关系(中美,中法,中俄,中印,中日等),我国外交成就,祖国统一,中部崛起和西等.有人将其称为高考前的”高原”现象,有经验的高三老师采取先紧后松的方法,促使”高原”现象早到,然后逐渐放松,到高考时将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对学生来讲,自我调整非常重要.以下几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将应试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1)学会休息.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休息.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人体血液中养料,氧气的自我补偿,促进神经细胞

15、功能的恢复.其次,进行活动式休息,即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球和轻微的体力劳动等.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有利于防止和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此外,还可进行交替式休息,即适时变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使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单科独进,方法单一容易疲倦,且效率低下.若文理科交替进行,耳眼口手脑并用,听说读写算并进,各科穿插进行,学习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避免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疲劳,而且还有相互促进的作用.(2)保证充足的营养.营养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和从事各种活动的主要能源,营养不良会影响身体发育和大脑机能,严重时会导致头昏眼花,注意力涣散,反应迟缓,学习效率低下.“

16、废寝忘食”的人精神可嘉,效果未必好.(3)做好临考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思想准备.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战略上要藐视考试,高考前已进行多次练活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应考经验,高考并不可怕.但在战术上要重视考试,在具体解答每道题时,都要认真,细心,看清楚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符号,尽量不丢一分.做到既要有”信心”,又要”细心”.其次是做好物质准备.如文具是否备齐,准考证是否带上,环境是否熟悉等.林联益:考试就是竞技.高考不仅是理解力和记忆力的激烈角逐,还是考生精神状态的竞赛.因此,在高考前同学们要有好心情,要有自信心.临考前决不能有“我行不行”的想法,决不能自毁长城.有人说,高考成动态扫描功与否

17、,一半靠实力,一半靠心态.愿考生们有良好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登上成功的顶峰.构建和谐团队凝聚备考智慧徐赐成:构建和谐团队是备考教学的原则之一.学校和谐,教师和睦,师生和颜,学生和气.气和则体健,体健则神足,神足则智达,智达则无往不胜.教苑凤仙:教师间的合作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的好坏.总结往年高考备课组工作,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备课组老师真诚合作,工作默契.我们三位老师虽然没有明确分工,但工作总是有条不紊.我们做到谁发现好书,好题,好方法绝不独享,甚至到了冲刺阶段,老师们也会把各自结合高考信息,花费大量精力制作的高考预测题毫无保留地拿出来,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

18、同提高.第二,集体备课时,非常注意研究学生的情况,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提出”上好每一节课,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口号.考完”一模”“二模”后,采取在卷上写评语或个别谈话的形式,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找原因,订计划,树信心,并给予更多的辅导.第三,几位老师团结协作,搞好”每日一练”.我们花了大量时间为学生精选练习题,坚持每天都练,同时根据不同阶段调控练习量.第四,面对工作压力,我们学会为自己减压,保持身心的健康.平时注意做好自身的保健工作,在承受强大工作压力时,适量补充有减压作用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等,尽最大的能力做到保持充沛的精力有效工作,有效指导学生复习备考.教

19、师的身心健康是高效备考的重要保证.庞友海:最后阶段,我们的做法归纳起来就是:辛苦老师,轻松学生;少讲课,多指导;政史地密切配合,打总体战.组题考试前,教师必须自己先做一遍,通过教师做题发现试题的优劣,积极进行交流,及时取舍或修改,做到给学生的东西必须是精品,是有营养的东西.罨旖三历史如何有效备考把握命题走向丁介玉:中考历史考试说明是中考历史复习的考试大纲,也是中考历史命题的依据.在备考复习中,首先应该依据中考说明上的目标要求,将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简述,理解的知识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归类与细化,编写成复习纲要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易混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仔.文字整理:冯丽珍张建强细研读考试目标要求和样卷,据此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及其要求等情况.同时,结合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特点,紧紧把握考试命题方向,掌握试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学生能力的新题型,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朱俊花:以2007年陕西省课改实验区中考复习备考为例,应该对2007年的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进行认真研究,对比2007年与2006年试题中的”考试内容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