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新课标复习模拟试题精析:考点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365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高考新课标复习模拟试题精析:考点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理】高考新课标复习模拟试题精析:考点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理】高考新课标复习模拟试题精析:考点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理】高考新课标复习模拟试题精析:考点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高考新课标复习模拟试题精析:考点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新课标复习模拟试题精析:考点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2011年高考新课标复习模拟试题【考点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0 威海模拟)1、北京时间12月7日17时40分,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开幕,下列漫画蕴含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有关的是 ( )A B C D海洋(2010 贵阳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图。读图回答24题。2图中A铁路线的名称是 () A南昆铁路 B湘黔铁路 C襄渝铁路 D贵昆铁路3图中B市是在开发某种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种资源是 () A铜矿 B镍矿 C铁矿 D锡矿4图中C处发育了一种著名的地质地貌景观,该景观可能是由 ( ) A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B风力

2、侵蚀作用形成的C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D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2010 重庆模拟)读右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D西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6丁地区三类交通所占的比例都不大,其原因可能有( )需要进行交流的物资少 地形崎岖,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气候恶劣,沙漠广布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河流因干旱,水量小,通航河段少A B C D(2010 枣庄模拟)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

3、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78题。7.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8.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2010 哈尔滨模拟)9.读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公路:与两个线路方案中,较合理的是_,理由是_(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

4、,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3) 为更好地发挥图中I、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适当的措施,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笔画出。(4)由于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准备在F镇建钢铁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修建_和公路等基础设施,这需要_作为保证。(2010 忻州模拟)10阅读下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晋陕蒙接壤地区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因其地理位置位于三省(区)的交界处,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主要包括内蒙古的准格尔,鄂尔多斯,陕西的神木,府谷,山西的朔州等地。这里的煤大部分属于发热量高的优质动力煤,埋藏浅,可以露天开采,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材料二:低碳

5、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1)“乌金三角”地区在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发展与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解决?(2)我国能源生产地和消费地分布不一致。从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并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角度考虑,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3)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 “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 “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低碳经济是目前全球共同关心的话题。为什么要提倡发展低碳经济?(4)您愿意从身边什么小事做起,为低碳生活做贡献?(多选)A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B少用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用具,如用手帕代替纸巾C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如生活用水循环用,家用电器不待机D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