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报(中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399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报(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报(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报(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报(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报(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报(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报(中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2009年度报告(大众版)一、简介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以下简称“中欧项目”或“ECBP”)由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以下简称“环保部”)共同发起。项目在实施一系列地方示范项目的同时,积极开展政策对话、促进政策制定、加强机构合作、提高公众意识,从而提高省级和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欧盟为此投入3000万欧元,其中2100万欧元专门用于开展地方示范项目,并且要求实施地方示范项目的国内机构和国际组织至少提供50%的配套资金。目前共实施了18个地方示范项目。这些地方示范项目将开发并推广最佳实践模式,以实现重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

2、理,并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省级和地方两个层面的部门规划中。中欧项目于2005年11月签署项目协议,2006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正式启动。项目原计划2010年3月31日结束,2009年底欧盟与商务部正式批准项目延期,新的截止日期为2011年9月30日。2007年,中欧项目成果和资源框架修订版得到项目指导委员会的批准。修订版以中欧项目实施已经取得的进展为基础,更加注重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补充了相关信息,更新了成果和资源框架。2009年度工作计划以下列4项产出为基础:1、 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规划、政策和管理机构框架得到加强;2、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中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3、

3、相关社会经济部门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意识和对中欧项目的认知度提高;4、通过在中国中部、南部和西部开展的18个地方示范项目,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状况得到改善。二、活动总结中欧项目在2009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所有18个地方示范项目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中央政策层面的工作也有了重大突破,在编制生物多样性相关专项规划、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0年项目成果将得到大力推广,进一步纳入地方、省级和国家的政策过程。2009年中欧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NBSAP)编制工作完成,该战略与

4、行动计划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及需要开展的优先行动,中欧项目从2007年起开始支持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另外,在地方示范项目的支持下,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与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初稿编制完成。 以环保部信息中心为基础,建立了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平台。 “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北部湾国家经济开发区战略环评”和“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成渝国家经济开发区战略环评”两个项目实施完成。 由中欧项目支持的国合会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课题组工作进展顺利,并将于2010年底向国务院提交政策建议。作为中欧项目整体监测框架下的一项工作,2009年,

5、中欧项目对13个地方示范项目进行了完整的项目评估,对另外5个进行了书面评估。共有9个地方示范项目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构,这些协调机构在制定地方行动计划、战略行动计划以及编制其他规划文件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此类规划文件中,共有三个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有六个或即将完成定稿工作,或正在等待审批。目前,两个地方示范项目正在检验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普通导则已进入定稿阶段,针对五个资源消耗型产业(交通、矿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建设和旅游)的更为具体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影响评价导则的也在进行最后的修订。针对土地整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手册已经完成初稿。社

6、区工作也取得了进展。84名农民田间学校的核心辅导员接受了培训,另有180名农业生物多样性辅导员,不仅接受了培训,还协助500个村民小组(约12000名村民)编写当地农业生物多样性手册和行动计划建议书。43个社区赠款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其中10个以上的项目组建了村民管护队。地方村镇还建立了14个农民田间学校,协助农民参与到解决问题、进行决策的过程中。截至2009年底,至少5300人提高了收入水平,生计改善的主要途径是种植中草药,当然仍有部分收入以危及湿地、竹林、石灰岩、草地、农业和荒漠等生态系统为代价获得。至2009年底,超过140.5万公顷的森林和草原在社区保护行动中得到了进一步保护。在中欧项目

7、的努力下,另有89.65万公顷的泥炭地受到了保护,7万公顷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恢复。在中欧项目的支持和协助下,对生境和生态系统的管理得到了改善,管理覆盖的面积达到了五百万公顷。中欧项目继续提高项目的知名度,扩大项目的影响范围。目前,媒体、政府官员的讲话、发言和政策文件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提到生物多样性了。围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世界环境日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主题周”等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程度。教育宣传子项目和地方示范项目还印制了大量宣传材料和培训资料,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在国内宣传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2009年中欧项目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出版追寻和谐ECBP的经历一书。该书记录了中欧项目地

8、方示范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故事,目前正在印刷。中欧项目还与环保部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合作,共同筹备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庆祝活动。介绍中欧项目和部分地方示范项目的电视纪录片也即将制作完成。三、2009年项目成果与进展综述(一)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规划、政策和管理机构框架得到加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职责分散在许多政府部门,其结果是许多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在制定过程中不仅没有考虑其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也没有考虑生态系统在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保证人类未来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中欧项目力图促使政策制定机构将生物多样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来考虑,并致力于把生物多样性

9、纳入到部门和经济规划与政策中。项目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是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调组(以下简称“履约协调组”)。履约协调组由24个部委和机构组成,秘书处设在环保部,负责协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相关项目与活动。1、支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行动制定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战略与行动计划),用以取代业已过时的1992年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欧项目支持了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写组的工作。编写组由不同领域的国内专家组成,主要分析影响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问题并起草战略与行动计划。战略与行动计划草案规定了指导原则,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确定了战略政策,

10、明确了八项战略任务以及为完成这八项任务需要采取的二十四个优先行动。2009年4月,中欧项目在北京举办了多方参与的国际研讨会评议战略与行动计划草案。会议邀请到了来自政府部门、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各国使馆及国际组织的七十余位代表。来自英国联合自然保护委员会的代表和驻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的代表为研讨会贡献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研讨会上共提出了二百多条建设性意见,对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定稿进行了有力的支持和补充。修改后的战略与行动计划将在2010年通过正式审批并提交国务院。新版战略与行动计划纳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议程中讨论的许多新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外来入侵种、获取和惠益分享、转基因生物等。在中

11、欧项目地方示范项目的支持下,一些地区正在开展地方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如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与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这些地方战略与行动计划反映了地方层面的实际情况和优先领域,同时,由于编制工作得到了负责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的专家的协助,这些地方战略与行动计划也与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紧密联系起来。2、支持第四次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报告的编写和国家2010年指标的制定中欧项目支持了中国第四次国家报告的编写工作,定稿后的第四次国家报告已经提交给驻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该报告评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趋势、所面临的威胁,以及中国为实现2

1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成果。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要求,到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报告总结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情况,包括实施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以及将生物多样性纳入部门发展战略与规划等方面的进展。报告还制定了一套中国2010年生物多样性指标。中国使用这套指标体系开展了一次全国评估,评估结果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已发表在一些科学期刊上。此次评估发展了国家指标体系,建立了时间序列数据组,以评价中国在实现2010年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评估发现,中国在实现2010年目标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自1989年起,中国的森林资源已经稳步增加;自1997年始

13、,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有了改善;水质保持稳定;由于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荒漠化土地的面积较之前有所减少。但是,草地、濒危物种和遗传资源的丧失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研究显示,中国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综合性战略来保护生物多样性,遏制日益严重的废水排放、营养负荷、外来入侵种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信息仍然不足。在将分散存在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共享利用方面还存在着机构障碍和技术困难。2009年,中欧项目开展了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专门解决这一问题。该项目提出了新的建议,要将现有的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监测项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国家信息共享框架。同时,还制定了两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的技术导则。

14、项目将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总体框架,在这个总体框架下,监测导则将成为重要的工具,供地方监测人员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在制定监测计划时使用。与监测导则一起使用的快速评估导则,也提供了技术路线图,主要服务于某一具体时间段内、为了某些具体目的开展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和趋势调查。例如,导则可以用于灾后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到2010年底,项目将完成一项关于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主要政策建议并提交环保部。与此同时,制定完成的两个导则也将提交环保部,为制定生物多样性监测与快速评估国家标准提供参考。3、生物多样性法律和政策研究2007年,中欧项目资助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能源法研究中心开展了对中国生物

15、多样性保护政策和立法框架的综述研究。研究提出的最终建议包括: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之间的联系;改善政策立法的科学基础;协调相关政策法律中的条款;建立具体的执行机制,并将其作为政策与立法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2009年,中欧项目又开展了另一项相关研究,旨在提出强化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与监管框架所需的优先行动和补充措施,深入分析制定生物多样性框架法的可行性,并研究在制定和实施类似框架法方面的国际经验。项目邀请了来自武汉大学和中国环境规划院的国内专家,以及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国际专家共同开展研究。此项研究的主要建议包括:(1)通过国务院令明确部门分工、中央和地方的责任;(2)制定生物多样性

16、的专门法律或统一的立法规划;(3)建立国家监测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管理行为;(4)建立生物多样性的专项基金并规范管理行为;(5)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完善配套法规;(6)完善动植物园管理条例;(7)制定物种保护法或立法框架,克服部门立法冲突矛盾;(8)制定专门的法律或法规填补转基因技术、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外来入侵物种等方面的立法空白。中欧项目期望该研究报告可以对环保部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环保部的反馈意见表明,这些建议的确对改进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很有帮助,价值很高。4、生物多样性信息与监测2009年,中欧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地理所”)签订了咨询服务

17、合同,委托中科院地理所建立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服务平台(简称“信息平台项目”)。此信息服务平台旨在最大限度地收集、整理和统一现有数据和信息,向生物多样性相关团体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生物多样性现状、趋势及其保护等方面的信息与其他有价值的信息。2009年,信息平台项目共召开了六次技术研讨会及工作会议,来自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大自然保护协会、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青海省环保厅等单位的代表和各研究机构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在分析和研究现有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信息系统与潜在用户的基础上,项目完成了建立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报告初稿,开发了支持信息平台系统主要功能的关键技术,包括生物多样性新

18、闻、信息地图、互动地图服务等技术。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服务平台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技术标准和更为详细的设计报告将于2010年初完成。5、第二届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研讨会第二届中欧生物多样性战略研讨会(以下简称“战略研讨会”)于2009年9月15日至25日在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布鲁塞尔及西班牙召开。战略研讨会由环保部和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共同主办。中国政府与欧盟就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多个重点领域进行了对话和经验交流,涉及领域包括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战略环境评价,外来入侵种,获取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经济学,以及2010后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目标和指标。双方积极寻求合作,如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

19、与气候变化研究,将欧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项目(TEEB项目)与国合会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课题组的工作联系起来等。双方还就建立政府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委员会的建议展开讨论,希望借此机制加强科学知识基础,更加有效地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欧双方还初步商定,第三届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研讨会将于2010年9月在上海召开。在10月份日本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之前召开第三届战略研讨会,中欧双方可以交流对经济价值评估、2010后目标等议题的准备情况,并可充分利用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提供的各项优势。(二)生物多样性纳入相关政策和立法,包括战略环境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由于生物

20、多样性被分散在不同的政府机构中进行管理,而各机构都要根据各自特定的、多以生产为导向的责权制定政策法规,中国的机构与政策框架通常不适合解决涉及范围广、领域交叉的问题,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因此,必须把生物多样性更好地纳入部门与经济发展过程,包括政策和立法过程。这就要求提高规划者的意识和能力,使其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其不再将生物多样性视为与主流发展活动无关的内容。1、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目前,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简称“战略环评”或“规划环评”)和项目层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这两者都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影响中

21、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规划及项目决策。中国已经完成了战略环评立法,要求在制定规划(包括地方层面特定区域的规划以及行业部门规划)和开发项目时必须考虑环境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按照战略环评条例开展行动的实例。2009年,中欧项目支持了两项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战略环评的重要工作:北部湾经济区(包括海南、广西和广东三省的部分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项目和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战略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项目。这两个经济区都是极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地区,针对其产业发展战略开展的战略环评的相关结果将为今后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战略环评工作提供重要的范例。继2008年10月中欧项目支持的“将生物多样性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

22、价”重庆培训班之后,相关培训手册和培训资料已经于2009年制作完成,可用以指导今后的培训工作。此外,中欧项目于2009年12月在长春又为环评工作者及环保局工作人员举行了一期生物多样性纳入环评培训。培训采用了参与式方法,这一方法将作为今后培训模式的基础,在2010年初的海南培训中进一步完善。中欧项目还为3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的“影响评估、生物多样性和采掘业国际研讨会”提供了技术支持。来自中国国内与国际采掘业、从事影响评价和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国际组织、中国政府、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地方示范项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补充国家层面“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评”的工作:l

23、侧重于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数据需求、可获得性以及其他信息需求;l 制定主要部门的技术导则以供国家使用;l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评中的生物多样性评价能力,同时强化执行。2、将生物多样性纳入部门政策 “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20062011年)的一个重要新特点就是将主体功能区划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的宏观规划工具。主体功能区划,就是在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人口密度、不同经济部门的现有发展情况及发展潜力、相关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和建立四种类型的区域。这四类区域依照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排列,分别是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尽管生物多样性已经详尽纳入了不同区域的

24、划分标准,但是这套体系的实际应用,特别是纳入生物多样性的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中欧项目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项研究,还特别在生物多样性重点地区进行了案例研究。目前这项工作有所延迟,最终报告将在2010年初完成。3、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在提高重要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以应对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由于中国生态系统的退化,此类重要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的影响面前十分脆弱;生态系统退化还严重影响了重要生态系统继续提供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生态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为了适应变化的气候,物种分布和迁徙模式不得不改变。高度本地化的生态系统和

25、种群将面临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继2008年3月组织召开了“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并开展了国家编制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研究的准备工作,中欧项目又支持了一项联合研究,组织中欧双方专家对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领域,过去已经开展的和现在正在开展的工作进行分析整理,同时引进欧盟经验。研究报告终稿于2009年完成,报告提出了一系列自然保护、科学研究与政策整合方面的建议,将作为环保部2010年制定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的重要参考。4、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级别较低的一个原因是人们对生

26、物多样性在支持重要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价值认识不足,而生态系统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2009年中欧项目完成了一项研究,收集并分析了有关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已公布信息和正在开展的工作,针对研究和政策的未来行动提出了建议,还包括针对各政府机构的建议。研究发现,尽管对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评估可以极大地提高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认识,大量研究的结果并未被真正采纳实施。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还有待改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政治因素也制约了经济价值评估工作的开展。研究报告针对学术领域和政策制定过程提出了建议,包括:对耕地、草地、湿地、保护地、入侵种造成的损失优先进行评估,制定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接受

27、的价值评价方法和程序等。报告还就各部委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开展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经济价值评估提出了建议。该研究报告为中欧项目支持的国合会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课题组(详见下文)提供了重要的信息。5、支持国合会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课题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是一个高级别、非营利性的国际咨询机构,由国内外致力于环境和发展问题的领导及专家组成。国合会提供的政策建议对中国高层决策者非常具有影响力。2008年底,中欧项目开始支持国合会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课题组。课题组正在对不同生态系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进行情景分析,包括对重要生态系统的现有管理模式情景、计划开展的管理模式情景和改进后

28、的管理模式情景。这些重要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对实现中国提出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课题组的主要工作在国家级层面开展,同时由地方层面的案例研究和政策分析进行支持。中欧项目对课题组的支持促使加拿大国际发展署提供了补充资金开展更为深入的情景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课题组将在2010年国合会年会上作为主要发言单位进行汇报,其提出的政策建议将在会上直接提交给国务院领导。为了增加政策建议被采纳的可能性,课题组一直在情景分析的过程中向主要部委进行政策咨询。(三)决策者和公众对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提高中欧项目在2009年继续更新项目网站,出版了项目通讯,制作了新的生物多样性电子日志 (可通过中欧项目官

29、方网站浏览),开展了系列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意识以及对中欧项目活动的认识。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欧项目围绕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组织实施了“2009生物多样性周主题活动”,在一周的时间内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中欧项目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和北京地球村(GVB)等四家机构联合组织了为期一周的影片播放和展览活动,以庆祝生物多样性日。除了在北京三个不同地点全天候播放生物多样性保护题材的影片外,中欧项目还于“2009年生物多样性周”期间在六个会场组织了特别活动。活动周的主要活动包括: 在北京

30、动物园举行了“2009生物多样性周”启动仪式,邀请欧盟参赞尼古拉斯科斯唐(Nicholas Costello)和来自北京动物园、环保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北京地球村的代表致辞; 北京地球村代表在北京动物园启动了“保护森林,节约用纸”节纸行动; 在北京动物园澳大利亚馆举办了“生物、栖息地与我”展览,展示了中国各省(自治区)市生物名片海报以及由著名艺术家李理创作的71米长的巨幅国画迁徙的鸟; 在三联书店召开了自然中国我眼中的自然保护区新书发布会; 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组织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之夜活动,播放了三部影片,并邀请制片人到现场回答观众和媒体的提问; 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生物多样性讲座,解焱教授

31、针对2009年的生物多样性主题“外来入侵种”进行了演讲; 在朝阳公园索尼探梦馆内的实验梦工房组织了儿童剧专场演出; 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了大学生辩论赛决赛(详见下文)。中欧项目为电视台和报社提供了新闻简报,生物多样性周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都得到了良好的报道。几位中欧项目的工作人员还接受了电视台和报社的采访。2、世界环境日2009年中欧项目工作人员多次参加了电视台节目录制、活动报导和采访活动,其中马敬能博士与中国生物学家吕植博士作为嘉宾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第9频道人物聚焦栏目的节目录制。两位嘉宾面对现场观众接受了45分钟的电视采访,录制的节目于世界环境日当天播出。该节目共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四次,相关预告

32、片在首播日前几天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每天重复播放数次。其他的重要活动还有包括7月份在北京举办的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中欧项目为大会安排了媒体宣传管理等事宜,并整理编辑了一百个生物多样性故事,在北京两个场馆组织了历时两个月的生物多样性故事展。这些故事中有十五个直接来源于中欧项目地方示范项目。3、大学生辩论赛中欧项目从2007年开始举办大学生辩论赛。2008年,中欧项目在全国所有省市开展了当地代表物种遴选活动,并借此将大学生辩论赛推广到了多个省市。遴选活动主要包括系列活动、演讲、在线投票和正规辩论赛。大约共有35万人参与了投票,11个省(自治区)市的23个支持单位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宣传活动。整个遴

33、选工作从2008年持续到2009年。同时,项目还在八个省级高校举行了一系列辩论赛淘汰赛。辩论赛决赛于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来自欧盟、环保部和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官员代表到场助威。由专业人士组成评委组最终选出了获胜代表队。电视台和其他新闻媒体对辩论赛决赛进行了报导。赛场上还展出了各省市生物名片海报(每个省市各选出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作为省市代表物种,也称为该省市的“生物名片”)。4、媒体培训活动中欧项目已经在北京的两所小学开展了实验性教学,编制了生物多样性培训材料。这些培训材料将继续完善成为课堂工具书,在2010年推广到更多学校投入使用。培训材料还将被改编为电子教材放

34、置到中欧项目网站上。 中欧项目还对地方示范项目宣传工作人员和从事环境报道的媒体工作者开展了补充培训,以增加媒体对中国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报道强度。5、中欧项目宣传活动 中欧项目已经编写出版了多部书籍刊物,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基础读物的中文初稿,出版了追寻和谐ECBP的经历一书。该书介绍了中欧项目18个地方示范项目的背景、开展的活动以及获得的经验教训。中欧项目也作为案例出现在欧盟的气候变化相关项目互动地图上,该互动地图已经在线展示,并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展览。中欧项目继续制作系列电视纪录片,介绍项目活动和地方示范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3部纪录短片,每部时长30分钟。2010年,中欧项目将继续制作

35、另外三部短片。中欧项目还在北京的地铁内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生物多样性展览,采用漫画的形式传达各种生物多样性信息。此外,项目还在北京动物园举办了为期数月的大型展览,进行生物多样性教育。(四)通过在中国中部、南部和西部开展的地方示范项目,提高省级和地方两个层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2009年是中欧项目全部18个地方示范项目的第一个全年完整执行年度。对16个地方示范项目的审计结果表明,示范项目基本上都按照合同规定的义务进行了良好的财务管理。中欧项目工作人员也在2009年对大部分示范项目开展了深入的评估。在审批项目延期申请的过程中,深度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批准示范项目延期的理由与批准中欧项目延期的总体理

36、由相同,即在项目延长期内开展新活动,产生额外的影响,并非延长时间完成已有活动。地方示范项目需要确定计划开展的新活动并提出完成新活动需要的延期时限。示范项目的延期申请与中欧项目的评估结果同时提交给由环保部和中欧项目人员组成的联合评审委员会审查。评审委员会建议,八个示范项目延期至2010年7月,以确保项目顺利结束。另外的十个示范项目的延期情况分别为:四个项目延期至2010年10月,两个项目延期至2011年1月,其余四个项目延期至2011年4月。目前各示范项目正在重新修订工作计划。18个地方示范项目的重点如下:- 将生物多样性内容纳入战略环境评价中,并在四川省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旅游与

37、矿产行业的国家导则;- 加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环境保护局的规划及实施能力,拉萨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而独特,但正在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在中国竹林资源丰富的湖南省、云南省和四川省制定竹林可持续经营方案,将经济利用与生计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石灰岩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计改善相结合;- 在滇西北地区摸索并创建一个新的保护地类型,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滇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民族多样性;- 在安徽省安庆市长江下游地区开发湿地管理的新方法;- 制定西藏羌塘地区的景观管理总体规划,该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

38、一;- 在新疆、四川和甘肃等地,为中国最重要的泥炭地制定实用管理措施;- 在中国南方山区进行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的探索与示范;- 在四川省和青海省的生物多样性重点地区,对社区保护及保护行动可持续融资机制进行探索与示范;- 长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内传统药用植物的可持续经营管理;-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河南省淮河源地区的政府规划和当地各项活动中;- 通过与邻国、当地政府和基层社区的合作,改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纳入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政策过程;- 开发可以推广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社区管理模式,并在云南、四川和新疆等地的六个不同生态条件地

39、区进行检验;- 协助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政府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行动计划总体框架,并为居住在重要而脆弱的旱地地区的居民示范可持续性替代生计;-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管理的案例研究,总结并提出强化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之间联系的方法;- 支持国土资源部在海南、贵州两省开发可将生物多样性因素纳入国家和地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模式与实用工具。地方示范项目进展总结生物多样性综合规划(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和跨部门协调中欧项目地方示范项目在编制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09年,信阳市政府批准了 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还出台了大量政策法规,例如信阳市湿地资源

40、保护管理规定。2009年,安庆市政府批准通过了菜籽湖管理计划并已开始实施。在中欧项目的支持下,安庆市政府正在制定安庆市湿地资源管理措施,并将在2010年初出台实施。此管理措施获批后将被纳入目前正在编制中的安庆湿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行动计划。此外,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计划已经制定完成并且通过了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委员会的审批(若尔盖高原湿地委员会由来自川陇两省所辖四县的政府与利益相关方代表组成)。相关政府部门已将此战略计划进一步纳入到各自的工作计划中,用以改进若尔盖高原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情况。由同一示范项目支持的阿勒泰山湿地保护战略也正在筹备中。成立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委员会旨在定期交

41、换湿地保护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并共享经验。项目在成都签署了备忘录,并形成了年度会议机制,在两省、两州、四县的政府中开始实施。各县轮流主持召开委员会年度会议,召集利益相关方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或者利益相关问题。委员会的总体目标是加强湿地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跨行政区合作。(资料来源:湿地国际)尽管没有采用编制行动计划的形式,生物多样性在2009年被纳入了新版海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件通过应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结合生态区划原则,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云南省政府已经批准了在老君山和梅里雪山试点建设两个国家公园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将在十年内总体指导上述两个国家公园的建设工作

42、以及保护、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发展等工作。还有一些行动计划已经进入了编制的最后阶段,有些已经完成编制正在等待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最后审批。示范项目采用系统性规划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区划等程序编制了呼伦贝尔草原生物多样性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预计在2010年中批准实施。同样,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草案已经提交利益相关方征询意见。尽管尚未定稿,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已对“三峡工程”建设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拉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阿拉善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羌塘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计划都已进入编制工作的最后阶

43、段,预计在2010年上半年定稿。2009年内,另有四个示范项目制定了项目地区层面和社区层面的保护与可持续管理行动计划。各示范项目正在努力施行这些行动计划,其中还包括社区行动计划。这些当地层面的计划重点强调生产用地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还特别要确保对当地物种和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可持续管理。九个示范项目成立了保护委员会(或负责跨部门协调工作的办公室),牵头管理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此外,所有示范项目都采用了积极的参与式方法,在编制工作伊始就邀请所有主要利益相关方参与编制工作。无论是已经编制完成行动计划,还是正在编制中的行动计划,都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参与。相关政府部门仔细分析了

44、如何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目前的行动和职责,思考了“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期间政府部门应承担的职责,并将提供相关内容供编制计划时参考。由于政府的参与,编制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也对改变地方政策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尽管目前的行动计划更侧重于战略性质,随着“十二五”规划的筹备和实施,可以预见,现有行动计划能够得到财政支持,并安排实施期限,得到切实的执行。重要物种、栖息地、生态系统管理模式部分地方示范项目直接针对金丝猴、大熊猫、普氏原羚、黄羊等物种开展保护工作。但是这些物种层面的保护工作所占比例不大,地方示范项目的主要行动仍然着重于栖息地与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特别是栖息地与生态系

45、统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工作。例如,信阳示范项目推动制定了信阳市生物多样性资源授权经营方案。该授权经营方案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行了动态结合,同时指导示范县开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集体林权改革的工作。信阳市运用“授权经营”方式,成立了六十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社区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模式。另一个例子是在四川省大坪村和陕西省大刺沟村开展的野生南五味子可持续采集与经营活动。示范项目已经制定完成了当地可持续采集导则的草案,并正在制定相关管理计划、商业计划和监测计划。 我们采用了协议保护模式来保护大熊猫和普氏原羚栖息地。在中欧项目的支持下,我们计划建立10个协议保护示范点。

46、截至报告提交之日,我们已经和当地林业部门和(或)自然保护区签订了全部10份保护协议。在开展了能力建设活动与协商之后,林业局和(或)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也已签定了6份保护协议。(资料来源:保护国际)2009年,项目活动的初步效果开始显现。通过封堵排水沟、控制排水沟内水土流失和建立围栏保护水源等措施,已经退化的若尔盖和阿勒泰泥炭地得到了恢复。示范项目还在泥炭地内的沙丘上重新种植植被,以遏制或扭转泥炭地的退化。呼伦贝尔示范项目与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合作,针对八种类型的退化草原,研究制定了八种具体修复方法,并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广大地区进行试验。生态系统修复实践手册初稿也已编制完成。2009年,共有66000

47、公顷的土壤植被得到恢复。此外,在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的修复工作正在帮助当地大约三分之一的湿地进行恢复。2009年,社区工作也有所增加。84名农民田间学校的核心辅导员接受了培训。另有180名辅导员接受了培训,并在受训后协助了500个村民小组(约12000名农民)编制当地农业生物多样性手册和行动计划建议书。文件的编制工作已经帮助当地农民认识到农业生物多样性给其社区的生计带来的惠益。示范项目还针对林业工作者和当地利益相关方开展了能力建设活动,培训监测技术,以提高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监测水平。另一示范项目也对农民和推广服务人员进行了竹林可持续管理技术培训。已有一百多名安庆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了湿地

48、保护考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评价和政府系统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的工作进展平稳。针对甘孜州开展的两个战略环评(旅游业发展规划和矿产业发展规划)已近完成,示范项目将在此基础上制定关于旅游业发展规划和矿产业发展规划的国家战略环评技术导则。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普通导则已进入定稿阶段,针对五个资源消耗型产业(交通、矿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建设和旅游)的更为具体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影响评价导则的也在进行最后的修订。这些导则将弥补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空白。另外,针对土地整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手册也已经完成初稿。示范项目还拟定了生物多样性效绩指标,用以纳入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生物多样性绩效指标预计将于2010年在多个政府部门试行。社区保护的融资与实行通过中欧项目的实施,至少5300人改善了生计,提高了收入水平。野生中草药资源也得到了保护。示范项目主要通过推广中草药种植、鼓励家庭苗圃种植中草药、传承有关中草药的土著知识等方式取得了以上成绩。一旦社区认识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