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功和能.变力做功与能量转化.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404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功和能.变力做功与能量转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六:功和能.变力做功与能量转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六:功和能.变力做功与能量转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六:功和能.变力做功与能量转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六:功和能.变力做功与能量转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六:功和能.变力做功与能量转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功和能.变力做功与能量转化.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六:功和能.变力做功与能量转化功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它体现了力对物体的作用在空间上的累积过程.在考纲中属B级.对功尤其是变力做功是近年考查热点,亦是考生备考的难点.课前一练1.(1999年全国)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B.物体动能的增加量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图4-12.一辆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PQ提升井中质量为m的物体,如图4-1所示.绳的P端拴在车后的挂钩上.设绳的总长不变,绳的质量、定滑轮的质量和尺寸、滑轮上的摩擦都忽略不计.开始时,车在A

2、点,左右两侧绳都已绷紧并且是竖直的,左侧绳长为H.提升时,车向左加速运动,沿水平方向从A经过B驶向C.设A到B的距离也为H,车过B点时速度为vB.求车由A移到B的过程中,绳Q端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图4-23.如图4-2所示,若在湖水里固定一细长圆管,管内有一活塞,它的下端位于水面上,活塞的底面积S=1 cm2,质量不计.大气压强p0=1.0105 Pa.现把活塞缓慢地提高H=15 m,则拉力对活塞做的功为_ J.(g=10 m/s2)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不确定性,使得摩擦力做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 静摩擦力对物体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可以做

3、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例1. 如图1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下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与桌面间有静摩擦力,该摩擦力不做功。图1 如图2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在外力F作用下能保持相对静止地匀加速运动,则在此过程中,A对B的静摩擦力对B做正功。图2 如图3所示,物体A、B以初速度滑上粗糙的水平面,能保持相对静止地减速运动,则在此过程中A对B的静摩擦力对B做负功。图3例2. 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M的长平板A(如图4),平板上放一质量的物体B,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今在物体B上加一水平恒力F,B和A发生相对滑动,经过时间,求:(1)摩擦力对A所做的功;(2)摩擦力对B所做的功;(3

4、)若长木板A固定时B对A的摩擦力对A做的功。图4 解析 (1)平板A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A的位移为 因为摩擦力的方向和位移相同,即对A做正功,其大小为 。 (2)物体B在水平恒力F和摩擦力的合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的位移为 摩擦力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反,所以对B做负功为 。 (3)若长木板A固定,则A的位移,所以摩擦力对A做功为0,即对A不做功。二. 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必为零,即 对相互有静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A和B来说,A对B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两物体相对静止,其对地位移必相同,所以这一

5、对静摩擦力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且大小相等,其代数和必为零, 即三. 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程有关,其值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沿接触面滑动的路程的乘积,即例3. 滑雪者从山坡上A点由静止出发自由下滑,设动摩擦因数为常数,他滑到B点时恰好停止,此时水平位移为(如图5所示)。求 A、B两点间的高度差。图5 解析:设滑雪者质量为,取一足够小的水平位移,对应的滑行路线可视为小直线段,该处滑雪者所受的摩擦力为 所以在段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对滑行路线求和可得摩擦力的总功 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而动能的变化为,所以由动能定理得,即,可解得A、B两点间的高度差为。四.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必不为零

6、,且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相对位移的乘积,即例4. 如图6,一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的木块以水平速度滑上木板。由于木块和木板间有摩擦力,使得木块在木板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就跟木板一起以相同速度运动。试求此过程中摩擦力对两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图6解析:设木块与木板的共同速度为,以木块和木板整体为研究对象,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摩擦力对木板做正功,对木块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 由可知,摩擦力对两物体做功的代数和为 上式即表明: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必不为零,且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的乘积。五. 对于与外界无能量交换的孤立系统而言,滑动摩擦产生的热等于滑动

7、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相对路程的乘积,即例5. 如图7(a)所示,质量为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板的右端放一质量为的小铁块,现给铁块一个水平向左速度,铁块在木板上滑行,与固定在木板左端的水平轻弹簧相碰后又返回,且恰好停在木板右端,求整个过程中,系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多少?图7解析:在铁块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因此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和铁块最终停在木板右端对系统的共同速度(铁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由动量守恒定律得代入数据得 从开始滑动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如图7b),摩擦力铁块做负功;摩擦力对木板做正功 从弹簧压缩最短到铁块最终停在木板右端的过程中(如图7c),摩擦力对铁块做正功;

8、摩擦力对木板做负功 故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弹簧力做功代数和为零) (式中就是铁块在木板上滑过的路程) 根据动能定理有 。 由功能关系可知,对于与外界无能量交换的孤立系统而言,系统克服摩擦力做功将这的动能转化为了系统的内能,即,这表明滑动摩擦产生的热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相对路程的乘积。六. 系统机械能的损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移的乘积,即例6. 设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系数为,则木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在摩擦力作用下,木板做匀加速运动,木块做匀减速运动直至达到共同速度为止。 图8 以木块和木板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这一过程中,木板的位移为 木块

9、的位移为 摩擦力对木板做正功 对木块做负功 则摩擦力对两物体做功的代数和为 整个过程中木板动能的增量为 木块动能的增量为 系统动能的总增量为 上述、表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刚好与一对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的绝对值对等。变力做功与能量转化案例探究例1用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块,设木块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块内的深度成正比.在铁锤击第一次时,能把铁钉击入木块内1 cm.问击第二次时,能击入多少深度?(设铁锤每次做功相等)命题意图:考查对功概念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抽象建立模型的能力.B级要求.错解分析:(1)不能据阻力与深度成正比这一特点,将变力求功转化为求平均阻力的功,进行等效替代.(2)不能类比迁移

10、,采用类似据匀变速直线速度-时间图象求位移的方式,根据F-x图象求功.解题方法与技巧:解法一:(平均力法)图4-3铁锤每次做功都用来克服铁钉阻力做的功,但摩擦阻力不是恒力,其大小与深度成正比,F=-f=kx,可用平均阻力来代替.如图4-3,第一次击入深度为x1,平均阻力=kx1,做功为W1=x1=kx12.第二次击入深度为x1到x2,平均阻力=k(x2+x1),位移为x2-x1,做功为W2=(x2-x1)= k(x22-x12). 两次做功相等:W1=W2.解后有:x2=x1=1.41 cm,x=x2-x1=0.41 cm.图4-4解法二:(图象法)因为阻力F=kx,以F为纵坐标,F方向上的位

11、移x为横坐标,作出F-x图象(图4-4).曲线上面积的值等于F对铁钉做的功.由于两次做功相等,故有:S1=S2(面积),即: kx12=k(x2+x1)(x2-x1),图4-5所以x=x2-x1=0.41 cm例2如图4-5所示,置于水平面的平行金属导轨不光滑,导轨一端连接电阻R,其他电阻不计,垂直于导轨平面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当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向右滑动时A.外力F对ab棒做的功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B.只有在棒ab做匀速运动时,外力F做的功才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C.无论棒ab做何运动,它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一定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D.棒ab匀速运动的速度越大

12、,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越高命题意图: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及推理能力.B级要求.错解分析:对整个物理情景理解不透,对整个物理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及传递途径理解不透.解题方法与技巧:(能量守恒法)在导体棒的运动过程中外力做的功,用来克服由于发生电磁感应而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安培力的那一部分转化为电能,又因为有摩擦,还需克服摩擦力做功,转化成内能.所以A、B错,C对;又当匀速运动时,由能量转化的观点,可知=v,B、l、F、R一定,所以 v,即v越大越大,D对.故CD正确.锦囊妙计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对于变力做功一般不能依定义式W=Fscos直接求解,但可依物理规律通过技巧的转化间接求解.图4-61.平

13、均力法:如果参与做功的变力,其方向不变,而大小随位移线性变化,则可求出平均力等效代入公式W=scos求解. 2.图象法:如果参与做功的变力,方向与位移方向始终一致而大小随时变化,我们可作出该力随位移变化的图象.如图4-6,那么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即为变力做的功.3.动能定理法: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F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导致无法直接由W=Fscos求变力F做功的值.此时,我们可由其做功的结果动能的变化来求变力F的功:W=Ek.4.功能关系法:能是物体做功的本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由此,对于大小、方向都随时变化的变力F所做的功,可以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从能量转化多少的角度来求解.功和能基础训练

14、一、选择题1在地面15 m高处,某人将一质量为4 kg的物体以5 m/s的速度抛出,人对物体做的功是 ( ) A20 J B50 J C588 J D638 J2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动量在改变,动能也在改变 B动量改变,动能不变 C动量不变,动能改变 D动能、动量都不变3火车质量是飞机的110倍,火车的速度只有飞机速度的1/12,火车和飞机的动量分别为p1和p2;动能分别为EK1和EK2,那么 ( )Ap1p2,EK1EK2 Bp1p2,EK1EK2Cp1p2,EK1EK2 Dp1p2,EK1EK24关于动量与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体动量

15、越大时,动能越大 B动量相等的物体,如果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动能也相等 C动能相等的物体,如果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动量也相同D动能越大的物体,动量也越大5关于力对物体做功,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B静摩擦力对物体可能做正功 C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其代数和一定为零 D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二、填空题1质量为5 g和10 g的两个小球,如果它们的动量相等,它们的动能之比是 ;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它们的动量之比是 2风力发电机把通过风轮的风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设风轮直径为d、风能的利用率为,空气密度为当风速为v时,该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为 O图8-4

16、F3如图8-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一小球在穿过O孔的绳子的拉力作用下沿一圆周匀速运动,当绳的拉为为F时,圆周半径为R,当绳的拉力增大到8F时,小球恰可沿半径为R/2的圆周匀速运动在上述增大拉力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球做的功为 图8-5RRABCD三、计算题1如图8-5所示,A B和C D为半径为R=l m的1/4圆弧形光滑轨道,B C为一段长2m的水平轨道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轨道A端由静止释放,若物体与水平轨道B 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求:(l)物体第1次沿C D弧形轨道可上升的最大高度(2)物体最终停下来的位置与B点的距离图8-6kp2如图8-6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于水平面上,物体上

17、竖直固定一长度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现用手拉住弹簧上端P缓慢向上提,使物体离开地面上升一段距离在这一过程中,若P端上移的距离为H,求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图8-7PQMABR3如图8-7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圆柱面MPQ,质量为2m的A球与质量为m的B球,用轻质绳连接后挂在圆柱面边缘现将A球从边缘M点由静止释放,若不计一切摩擦,求A球沿圆柱面滑到最低点P时的速度大小歼灭难点训练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速度v0开始加速行驶,经时间t后,前进了距离s,此时恰好达到其最大速度vmax,设此过程中发动机始终以额定功率P工作,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则在这段时间里,发动机所做的功为A.Fs B.

18、PtC. mv2max+Fs-mv02D.Ft2.如图4-7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被细绳牵引着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O为一光滑孔,当拉力为F时,转动半径为R;当拉力为8F时,物体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转动半径为,在此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A.7FR/2 B.7FR/4 C.3FR/2 D.4FR图47 图483.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很缓慢地移到Q点.如图4-8所示,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则拉力F所做的功为A.mgLcosB.mgL(1-cos)C.FLsinD.FL图4-94.挂在竖直墙上的画长1.8 m,画面质量为100

19、 g,下面画轴质量为200 g,今将它沿墙缓慢卷起,g=10 m/s2.需做_ J的功.5.用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的力F,将质量为m的小物体沿半径为R的固定圆弧轨道从A点推到B点,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60,如图4-9所示,则在此过程,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_.若将推力改为水平恒力F,则此过程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_.6.(2001年全国高考,22题)一个圆柱形的竖直的井里存有一定量的水,井的侧面和底部是密闭的.在井中固定插着一根两端开口的薄壁圆管,管和井共轴,管下端未触及井底.在圆管内有一不漏气的活塞,它可沿圆管上下滑动.开始时,管内外水面相齐,且活塞恰好接触水面,如图4-10所示.现用卷扬机通过绳子对活塞施加一个向上的力F,使活塞缓慢向上移动.已知管筒半径 0.100 m,井的半径R2,水的密度1.00103kg/m3,大气压p01.00105 Pa.求活塞上升H9.00 m的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井和管在水面以上及水面以下的部分都足够长.不计活塞质量,不计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