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级下册生物教案 全册.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429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级下册生物教案 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七级下册生物教案 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七级下册生物教案 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七级下册生物教案 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人教版七级下册生物教案 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级下册生物教案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级下册生物教案 全册.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2、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二)能力方面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观点。 2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法制教育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 1认同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三、教学设计思路

2、本课从“女娲遗骨”的新闻报道引人,提出问题:“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由此引出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接着,引导学生比较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说明为什么部分森林古猿会走向演化成人的道路。在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汇报课前查阅到的关于现代类人猿的资源,再根据教师设计的讨论题列表进行比较。然后,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理解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古猿自身形态结构的改变;通过表演展示和“头脑风暴”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火的利用和语言,都是促进成“人”的关键因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图片排序”,引导学生归纳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大致过程,进而引申出人类应

3、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现代类人猿的保护问题,最后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区分事实与观点。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 用泡沫塑料制作的“石器”、人类发展过程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 分组查阅相关资料。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有一条引起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疑似的“女娲遗骨”。根据14C同位素测定该遗骨为6 200年前生活的古人,可能是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蜗皇”遗骨。听到此新闻,你会怎么想呢?当然,女蜗造人、卜帝造人都是传说,那么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日前证据比较充分的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19世纪时,达尔文第一次以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的观点,

4、代替了“神创论”对人类起源进行解释。达尔文提出人类的祖先与大猩猩、黑猩猩有亲缘关系。虽然这一观点受到当时宗教势力群起攻之,被污蔑为亵渎圣灵、有失人类尊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论越来越被广泛接受。2008年9月,英国圣公会向已故生物学家达尔文道歉,承认100多年前误解了他提的生物进化论。2009年2月12日是达尔文涎生200周年纪念日,全球各地有不少庆祝活动。梵蒂冈在这个时刻与达尔文“和解”承认进化论与基督教教义可互相兼容,没有抵触。教廷资助举行研讨会,纪念进化论面世150周年。 通过上述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呢?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并回答:关于人类起源问题,是科学而不是宗教帮助人类去寻找合理

5、的答案。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达尔文是在比较了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才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我们也循着达尔文当年的足迹,去看一看他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请大家汇报课前查阅到的关于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资料。汇报后清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学生可以从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以及脑发育程度几方面进行比较。)(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祖先都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亚

6、、非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它们树栖,这和现代类人猿一样(展示森林古猿的生活场景想象图),那么,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走向了演化成人的道路呢?学生汇报查阅到的关于现代类人猿的特征、分布和现状的资料。 讨论后回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依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基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列表比较类人猿与人类。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从猿到人的进化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东非大裂谷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变化: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东非大裂谷地区的热带丛林变成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2)如果你是当时的森林

7、古猿,你将面临怎样的选择呢? 引导思考1:下地生活的森林占猿,其中一部分逐渐走上了进化为人的道路,但是,没有人能亲眼见证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那么,科学家是怎样推断这一过程呢?科学家得出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播放300万年前的古人类“露西”的化石被发现的录像,展示“露西”骨骼化石的图片,现代类人猿的骨骼和现代人的骨骼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说出“露西”骨骼化石的特点,推测出“露西”时代人类的运动方式,并说出理由。以此说明化石是可靠的证据。 说明: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代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它们的前肢逐渐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工

8、具”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引导思考2:(1)用泡沫塑料仿制成距今175万年前古人类使用的“石器”,让学生尝试展示其用途,推测当时人类活动的特点,(2)展示人类发展过程中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变化图,思考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可以从制造工具的材料、精度和用途等方面进行说明。)(3)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重要因素呢? 引导思考3:“头脑风暴”火的使用对人类发展有何意义呢? 说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人类的进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个体之间能更好地交流和合作。大多数研究人类起源的专家认为: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

9、。一些科学家曾成功地训练黑猩猩使用复杂的手势或辅助工具交流信息,但无论怎样训练,它们始终只能发出少数单词的音。 图片排序:将不同时期的人类用单幅图片呈现出来,打乱顺序后让学生排序,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交流: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丁变化?(自身形态、劳动、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说明:通过本节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类与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等都成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使人类能不断地适应环境生存下来。那么,现代类人猿是否也能进化成人类呢?讨论并回答:迁移到别的丛林或下地生活。分析并回答:直

10、立行走;下肢骨粗壮,骨盆宽阔。 尝试利用道具展示其用途;当时的古人类已经会制造工具。 回答:材料从石器到金属等,越来越精细复杂,用途越来越广泛。 回答:火和语言: 讨论回答:取暖;驱赶野兽;烧烤食物改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还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提炼金属,打造生产生活工具等。 进行排序活动。 讨论并回答:运动方式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从不会使用厂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工具越来越复杂和精密;服饰的变化为从赤身裸体到用兽皮御寒遮羞,衣服的材料也越来越复杂。回答: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和选择等是不能重演的。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从猿到人的进化人猿同祖

11、,现代类人猿是我们的近亲。它们如今的生活状况如何呢?请课外小组的同学汇报一下。 引导思考4:现代类人猿现在正处于绝灭的边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造成的。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假如我们是类人猿保护协会的会员,我们一起商讨一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现代类人猿呢? 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现在已经强大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物圈的面貌,但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如果毫无顾忌、无休止地滥砍滥伐、毁林造田这样一味地追求短时的经济利益,最终会导致森林大面积减少,气候环境的改变,物种多样性衰减(包括现代类人猿的绝灭),生态系统的稳定

12、性降低,灾难的频繁发生,直至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如果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就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学生汇报:类人猿目前已经濒临绝灭边缘,乱捕滥杀、森林的破坏以及疾病的传播使黑猩猩和大猩猩在非洲的数量直线下降。讨论:保护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将其迁入保护地等。技能训练区分生物进化的事实和相关的观点,强调事实的客观性和观点的主观性。阅读教材第6页,判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阅读后判断 六、板书设计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发展现代类人猿人类一、人类的起源 森林古猿二、人类的发展1、环境的变化2、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要证据化石3、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因素:真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和产生

13、语言等。反思:第二节 人的生殖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强化感恩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法制教育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 (二)教学难点 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教师首先注意营造一种积极探索未知、激发真情实感的生物课堂。在引入时,教师从区分新生儿性别人手;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教材来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尤其要说出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然后借助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14、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生殖过程,并描述出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教师结合当前的社会生活,设计教学并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内容。例如,为什么人的睾丸在体外,人患有前列腺疾病会有哪些症状,等等。这样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本课最后安排的是“观看分娩视频”的活动,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尊重和孝顺父母。四、教学准备展示精子游动和受精过程、胚胎和胎儿发育及剖腹产的视频,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展示龙凤胎新生儿的照片。提问:他们谁是男婴、谁是女婴?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结:分辨新生儿的性别,需要通过观察生殖器官来作出判断,可

15、见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是不同的。初识男女生殖系统展示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正面图。请学生观察正面图,并要求学生在侧面图中标注各生殖器官的名称。同时,关注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学生观察,完成对侧面图的填写,初步认识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小结:有的同学很关注本课内容,但又感到难为情,甚至不敢面对,其实生殖器官与心脏、肾、肺等器官一样,都是身体的组成部分。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会受益匪浅。生殖器官也是人类延续后代、传递基因的基础。男性生殖系统提问:(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什么?(2)它具有哪些功能? 展示精子的图片、一组男孩发育到成熟男性的不同时期的图片。提问:除此之外,男性还具有哪些生殖器

16、官?尝试说出它们的功能。学生加深对睾丸的认识,知道它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促进男性身体发育的雄性激素。归纳出男性其他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小结:(1)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睾”字,其字体结构为“上血下幸”。记住“血幸(性)男儿”,就知道这是男性特有的生殖器官,也记住了该字的写法。(2)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可以在发育的过程中促使男孩长出胡须、出现喉结、声音变粗等。男性这么重要的生殖器官为什么在体外而不是体内呢?思考、回答。小结:睾丸是一对“娇嫩”的器官,既是男子汉的要害部位,又是脆弱部位。睾丸要求的最佳温度在35左右,而人体37的体温会损害它的功能,如果睾丸长期处于温度

17、过高的环境,就不利于精子产生,所以泡温泉、洗热水澡或穿过紧的内裤、牛仔裤都不利于男性的生殖健康。提问:你知道精液吗?提问:你注意过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广告吗?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广告里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呢?进一步熟悉男性生殖系统的功能。结合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前列腺疾病的成因。小结:(1)正常男性每次排出精液23mL,精液中既含有精于,又含有能够营养精于的黏液,他们是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分泌的。精子排体外途经输精管、尿道。男性排出精液和尿液共用同一条通道尿道。(2)注意前列腺的位置,如果前列腺出现炎症或者肿大,就会出现广告词中的症状。引起前列腺疾病的因素有很多。该病多发于中年男性。希望

18、大家课下查阅相关材料,关注父亲的健康。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女性生殖系统提问:(1)女性会患前列腺疾病吗?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它的功能和睾丸一样吗? 展示卵细胞和精子的图片、一组女孩发育到成熟女性的不同时期的图片。 展示一组子宫由小变大的图片。提问: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系吗?(1)与男性生殖系统进行比较,发现不同。 (2)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知道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分泌促进女性身体发育的雌性激素。(3)描述子宫的功能。小结:(1)卵细胞呈圆形,像个荷包蛋。精子和卵细胞体积相差悬殊,如果把卵细胞比作乒乓球,那么精子只有芝麻那么大。 (2)雌性激素会促

19、进女孩发育。例如,使女孩乳房发育、骨盆变宽、形成月经周期等。(3)子宫像一只倒放的梨,是胎儿的“宫殿”。未孕时如拳头大小,孕育新生命之后会被撑大很多倍,如同西瓜大小。我要悄悄地告诉你展示身体的隐私部位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知道哪里属于隐私部位。小结:臀部,男孩的外阴,女孩的外阴、胸部,都属于隐私部位,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保护好自己的这些部位,不能随便给人看,更不要让他人接触、抚摸,也不要与异性有过于亲密的身体接触。生殖过程讲述:父母间的身体接触是正常的,他们在一起是爱的表现,而我们恰恰是爱的结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非常不易,生命的出现是从一场“竞赛”开始的。 播放视频:精子的游动和受精过程。

20、提问:(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被称为什么?(2)卵细胞的位置在卵巢中,那么受精的部位就是卵巢吗?观看视频,总结受精的定义,概述受精过程。描述受精的集团在输卵管。小结:精卵结合看似很简单,实际上新生命的形成非常不易。我们每个人在生命开始的那一刻就是两亿分之一的胜者,生来就是优秀的、幸运的,所以我们要自信地面对未来。 提问:受精的那一刻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受精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播放视频:胚胎和胎儿发育的过程。思考:受精卵如何发育成新个体? 观看视频,观察新生命每个时期的变化。 结合教材,简述什么是怀孕,区别胚胎、胎儿、新生儿。小结:(1)受精卵受精4d后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转移到子宫

21、并附着于子宫内膜上,好像一粒种子种到了土壤中;(2)胚泡继续分裂成胚胎,在8周以内还没有人的模样,这时称为胚胎;(3)8周后称为胎儿,到第38周就由母体产出,称为新生儿。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生殖过程提问:新生命在子宫内安逸地生活,你知道新生命在子宫里怎么完成“吃喝”、呼吸和排泄吗? 展示“孕妇各部分增重情况”图表。我来试一试让学生尝试把书包背在胸前;坚持5-10min,体会母亲在孕期的辛苦。学生结合教材归纳出新生命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学生通过分析图表和尝试负重,体验到母亲在孕期的不易。小结:母亲怀孕时非常辛苦,身体承受了两个人新陈代谢的压力,体重增加,行动不便,有些还有孕期

22、反应。这种状态会持续266d,直到分娩才结束。提问:有句老话说,“儿的生日,娘的苦日”,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 教师讲述:有的孩子说我的母亲是剖腹产,不是自然分娩,应该不太痛苦。接下来播放的视频就会告诉你剖腹产的母亲的付出。大家在观看时,请想像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来一起感受伟大的母爱。播放剖腹产视频。学生表达与交流。 观看视频,感受母亲诞育生命的不易。小结:这就是生命孕育和诞生的过程。请大家谨记,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父母将我们养育,我们要做一个顶天亢地的人,以感恩之心来报答我们的父母(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课堂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学生小结,可用自己

23、最擅长的方式总结,如漫画、角色扮演等,并与大家进行交流。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的生殖系统,了解到精子和卵细胞碰撞、相遇,然后由母亲孕育出神奇而伟大的新生命。希望各位同学能关爱生命,珍惜亲情,不断进取,使生命“怒放”得更加美丽!(播放歌曲怒放的生命)。作业布置:课后习题。要求:当堂完成,当堂点评。完成课堂练习,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六、板书设计父:精 子母:卵细胞受精卵分裂、分化胚胎胎儿新生儿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母亲反思:第三节 青春期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设计1、 认知目标1)理解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并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把握好青春期的健康知识;2)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有哪些身体变化

24、及卫生;3)青春期的主要心理变化及其卫生。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用正确的方式指导自己健康渡过青春期。3、 情感目标通过对青春期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师生之间密切交流,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法制教育目标:二、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 1)理解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及卫生保健 2)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2、 教学难点青春期男性生理遗精 青春期女性生理月经初潮三、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采用问题讨论法,通过设疑引学,示例讨论、分析理解,答疑解惑、卫生保健等环节,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四、 教学媒体媒体选用如下表:序号教学内容媒

25、体类型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1引入“青春期”多媒体(录象)将“青春期”定义通过生动的生活画面片断介绍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张口”的理由。2身体变化(1)多媒体(图片)学会利用图片资料分析问题,了解不同性别可是身高突增的年龄差别。3身体变化(2)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理解青春期神经系统的变化情况。4身体变化(3)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了解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变化,加强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5身体变化(4)多媒体(图片、动画、字幕总结)进行图片分析,提出性器官的迅速发育的原因。6心理变化多媒体(录象、图片) 将一些常见青春期心理活动、难以启齿的心理矛盾通过生动的画面,达到指导学生的作用。7示例多媒体(字幕

26、、图片)直观醒目,活跃思维,便于分析8讨论提示多媒体(字幕)直观醒目,便于提示9学生讨论结论视频展示台现场评说,直观、高效五、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复习已知知识,科学地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渴望知识的热情,解除学生对青春期知识学习的心理障碍,导出新课内容。通过讨论,了解学生对青春期的认识程度,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奠定基础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引入1、 引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母腹中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孕育成胎儿,当我们呱呱坠地后,我们又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呢?(显示课件)答: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春期 成年期 定义青春期2、 观看“青春期”录象片断

27、3、 提问:想一想,你在青春期中现有哪些变化?(二)新课讲授1、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按性别组成讨论小组(每小组56人),将各自了解的身体变化用简洁的词汇统计出来,并写在卡片上。 由一个小组提出自己归纳的青春期身体变化,其他小组根据发言小组的归纳,依次将相同的卡片摆放出来。由学生列举出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后,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练习1的要求分析自己的发育情况。介绍可以查阅的报纸、刊物、书籍和网址等。如:健康周报、大众医学、健康教育读本、中华教育网、青年网等正确认识由于性器官发育而出现的一系列正常的生理现象,并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8、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异性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同学友谊,树立远大理想,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学生将小组讨论的方法总结出来,在多媒体平台上演示并解说其他小组补充发言。显示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解读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差别;(参考课文讨论题,并作好身高数据统计)2)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征;3)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发育特征提问:为什么说“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思考:你怎样利用好这个黄金期?4)性器官的迅速发育分析课文中“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图片资料,并的出结论。小组总结青春期性器官卫生知识。提问(课后练习3)如果你是一名男同学,当你发现有的女

29、同学因为月经而影响体育锻炼或劳动时,你应当怎样对待她们?2、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显示课件:小组根据课件内容,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成员结合实际,讨论解决心理矛盾的途径。小组成员可将不能解决或还有困惑的问题提出来,由教师指导解答。(三)小结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四)作业:课后练习3。六、 板书设计第三节 青春期一、 青春期的概念二、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 青春期的显著特点身高突增2、 神经系统功能增强3、 心脏、肺等功能明显增强4、 性器官迅速发育 男性 遗精 女性 月经初潮 经期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反思: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

30、质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识别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列举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状。 (二)能力方面 1尝试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2尝试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 法制教育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食物来源以及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 (二)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的组织。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介绍三方面的内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和探究尝试测定某种食物

31、中的能量。知识难度不是很大,但内容较多,可分为2课时教学。 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学习,难度小,可以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对“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的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课前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教师提供的视频,共同分析、归纳,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我的健康我守护”表格填充等一系列活动。对“尝试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由小组自主提出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制订计划并实施,最后全班交流并分析各组的实验结果,共同完成探究实验。 本课并未完全依照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而是把探究实验提前,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最后深入分析各种营养成分

32、的作用。调整后内容也比较连贯。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 1准备无机盐、维生素缺乏症的相关资料,维生素c的药品说明书,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实验所用的材料用具(干燥的大豆种子、玉米种子、花生种子、菜豆种子、土豆干、电子秤)。 (二)学生 分组,4人一组,并选出组长、明确分工。既合作完成实验,又分别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汇报。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给出正常人、植物人的身体体征(如体重、心跳、脉搏)和每天的饮食状况。 提问:植物人不能说话也不能动,是不是死亡了?植物人和正常人有哪些相同的生理活动?讲述:由于植物人不能主动吞咽,所以要借助

33、外力注入流食,从而来维持生存。积极参与讨论。认同食物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一、食物中含有能量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植物种子和土豆干。 提问:它们含有能量吗?含有多少能量?能不能通过实验进行测定?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能否试着作出假设?假设相同吗?你们能制订探究的计划吗,在具体的实验中,应当如何操作?教师点拨:同学们都知道,能量可以相互转换,食物中的能量主要是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测定种子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来测定。学生思考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本组要探究的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不同,实验方法和步骤也会有所区别。小组合作制

34、订和实施计划 教师指导学生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讨论并制订探究计划。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订并完善探究计划。各小组选择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互动交流、得出结论给予学生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相同处理的实验组,其实验数据是否相同?为什么? 2要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如何处理不同实验组的数据? 3实验测定的结果与教材第38页表格中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又是为什么? 4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散失的热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举例说明。

35、5这个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应当怎样做?全班交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食物所含能量不同。知道食物中含有能量,认同设置重复组的重要性,理解实验结果要取重复组的平均值的原因。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食物中确实含有能量,为了使我们每天能正常活动,我们要吃很多食物。 提问:请列举三种常吃的食物。这些食物的来源是什么? 展示非洲处于长期饥饿状态的孩子照片。 提问:长期饥饿的孩子很瘦弱,并且营养不良,这说明什么? 教师进一步置疑:食物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你知道或听说过哪几种营养物质? 这些是不是科学意义亡的营养种类?食物中究竟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快速查阅教材

36、第1819页,看谁找得最快。 教师讲述:这些物质都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也都是构成细胞的物质。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提问: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判断一下哪些营养成分是有机物,哪些成分是无机物?列举食物的种类,分析食物来源。认同食物来自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食物还为人体提供了营养物质。学生根据自己的前概念回答问题。学生推测、回答问题第2课时 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证实食物中含有能量。食物还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物质。那么请推测食物中的能量储存在哪些营养物质中?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活动一我思考,我分析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

37、的发言灵活处理,或质疑、或解释,并继续提问:究竟哪些种类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能量?每种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920页,找出正确答案,并完成手中的学案。 学案中设置的主要问题如下。食物中哪些营养物质能提供能量?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并比较其作用的不同。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一我思考,我分析(一)糖类、蛋白质脂肪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量是否相同?请比较后得出结论。 糖类是指各种吃起来有甜味的糖吗?哪些食物糖类含量比较高? 哪些食物含蛋白质多? 哪些食物含脂肪多? 为什么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小刚得了重感冒,几天吃不下饭,体重

38、明显下降,为什么? 为什么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要多吃鱼、肉、蛋、奶?独立完成学案。组织学生交流,分析三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在自学基础上与同学交流,描述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活动二我的健康我守护(二)水、无机盐的作用及缺乏症教师提问:同属于营养物质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它们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是不是可有可无? 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教师继续提问:无机盐对我们的健康这么重要,在生活中我们常吃哪些食物来守护我们身体的健康呢?观看视频,提取相关信息,总结水、几种无机盐的重要作用及缺乏无机盐时的症状。快速查阅教材第3839页的食物成分表,找出几

39、种无机盐含量较高的食物,完成第23页表1的填写。(三)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症提供维生素C的药品说明书和几种维生素的相关资料。 提问:(1)你听说过哪些维生素?(2)维生素对人体重要吗?以维生素c为例(展示维生索c的药品说明书),它的摄取量与其他营养物质一样多吗?怎样看出这种区别?可以用其他营养物质取代吗?(3)缺乏维生素,对身体会有怎样的影响? 自己的健康需要自己来守护,常吃哪些食物才能有效预防这些疾病? 提问:维生素的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快速阅读教材第23页的故事,并简单概括。 讲述:人体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原因是组成人体的细胞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能量。 问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

40、物质和所需能量有什么关系?阅读维生素c的药品说明书,了解维生素c的特点。 阅读教材第24页表格,说出几种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认识维生素的重要性。 根据教材第3839页食物成分表,完成第24页表2的填写。 阅读故事。 梳理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思考回答。巩固练习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同的。请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完成练习题。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总结:学以致用,谈收获请阅读“想一想,议一议”,给宇航员带到太空的食物中,至少应该含有哪些成分?为什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对你以后选择食物的种类有哪些启示?讨论、发言。畅谈收获与感想,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

41、的营养物质一、食物中含有能量 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2无机物:水、无机盐 三、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作用主要有机物,提供能量糖 类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1、有机物脂 肪备用的能源物质缺维生素A:夜盲症维生素缺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微量) 缺维生素C:坏血病缺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不提供能量不可替代缺之不可缺铁贫血缺钙佝偻病、骨质疏松2、无机物无机盐缺磺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磷贫血、骨痛缺锌发育不良、味觉障碍水 占体重的60%70%反思: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

42、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能力方面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小肠的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2认同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法制教育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食物的消化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1)食物被消化的原因;(2)消化系统的组成;(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本节的教学则采用实

43、验观察与讲授法、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且做到与上节课内容的有效衔接;第二部分内容,主要采取学生自学观察消化系统模式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第三部分中“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重点在实验的设计、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采用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尝试归纳出消化的概念。教师再用课件简单讲述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然后,在分析资料和观察实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小肠的结构特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实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与能力的提升。鉴于本节教材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较高,采用2课时来完成。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 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新鲜馒头(预先切成小块),试管若干支,温度计,碘液,暖水瓶(取代酒精灯,盛装热水。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