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选修课一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431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选修课一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高三选修课一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选修课一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选修课一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点四 王安石变法【时空概念】北宋:960-1127年,都城东京(河南开封),与南宋(1127-1279年,都城临安)合称宋,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较开明廉洁。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王安石:P51简介。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欧阳修言:“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列宁言:“中国十一世纪中期杰出的改革者。”【考纲要求】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

2、表现:“三冗”、“两积”。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知识梳理】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危机四伏的北宋统治北宋中期存在哪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何为“三冗”“两积”?简述其形成原因及表现。问题:“三冗”“两积”:“两积”成因及表现积弱:A、原因:B、表现:积贫:A、原因:B、表现: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因年号史称“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的核心是什么?结合课本,归纳主要内容。核心:内容:庆历新政的结果如何?

3、宋神宗起用王安石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总结王安石变法背景如下:11世纪,北宋王朝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外部面临严峻的边患危机,形成了“积贫积弱”的恶劣局面。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为了克服封建统治危机,范仲淹主持了以改革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但是,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新政昙花一现,一年多就夭折了。面对更加严重的社会矛盾,王安石接过了革新的大旗,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从经济、军事、教育三方面,用列表法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并由此提炼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领域目的措施经济富国军事强兵教育育才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4、变法的结果变法的效果:虽然没有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积贫局面。结合措施举例说明: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结合措施举例说明: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有关中国历史上主要改革的基本认识从背景上看:都是由于社会矛盾的积累导致社会危机出现的时候发生的,而改革又成为克服社会发展障碍的有效途径。从过程上看:改革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坚持改革才会取得成功。任何一次真正的社会改革,不遇到这种或那种阻力和反对,是不可能的。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只有找到三者之间关系的结合点,稳妥处理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历史上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概而言之,最高权力、改革内容、政策策略、方法步骤、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改革家个人素质等诸方面均是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从根本上说,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反映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利益,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有力的支持;必须把握好时机,特别要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