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443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现代史学案一、世界现代史概述见中外历史大事一览(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传统观点:以1917年十月革命作为开端。20世纪80年代后,相继提出了20世纪初开端说、1914年开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开端说。学术角度:将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依据如下:世界现代史的总主题是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的历史。是世界人民反抗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国家主权的历史。是各国家、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多元文化冲突、交流与共存的历史。是科学革命、技术进步和知识增量突飞猛进,并且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变迁产生越来越大影响力的历史。是国家关系由体

2、系化向多元化发展、国际秩序由两极或单极化向多极化演变、国际交往由单一式向多样化发展、国际和平由暂时性向长久性过渡的历史。是整体世界趋势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有民族经济、区域经济向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历史。二、知识梳理与重点解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内容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冷战”局面的形成“冷战”的定义:指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

3、国家所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出现原因二战极大的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建立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A、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B、马遏尔计划:1947年6月,为帮

4、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同时,美、英等西方国家还企业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但遭到拒绝。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C、北约的建立: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其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约的建立苏联应对“冷战”的表现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和波兰、阿尔巴尼

5、亚、保加利亚等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思考:阅读教材正文及材料,概括“冷战”政策的内涵,简述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为抗衡美国,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冷战”的影响德国分裂。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冷战”的焦点。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被一分为二。朝鲜分裂:日本投降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

6、北部。后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成立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1962年,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其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发现后,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思考:美苏两极格局下全球范围内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共存。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主要表现,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背景: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联系的道路。“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机遇。进程:1950年,法国外长提出了著名的舒曼计

7、划。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1951年,法、意等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进法德矛盾的化解。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思考:概述欧共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分析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原因: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A、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8、:美国的扶植。随“冷战”的加剧,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全部发还其工业设备,为其提供资金和物资;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B、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教材P123“太阳神塔”图表现: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思考:列举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

9、非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宗旨: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主要内容: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20世纪70年代开始,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作用: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思考: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促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

10、,共同反对霸权主义,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结合教材,列举其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出其基本政策。中国的振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思考:联系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振兴的基本过程。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随之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总体特征:经济十多年的对话、判断和斗争,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只是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随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日本加速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足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实力。随经济的不断好转,其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思考:综合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表现,从主、客观两方面,概述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