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设计方案(省级参考版)全国卫生信息直 ....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3584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设计方案(省级参考版)全国卫生信息直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设计方案(省级参考版)全国卫生信息直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设计方案(省级参考版)全国卫生信息直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设计方案(省级参考版)全国卫生信息直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设计方案(省级参考版)全国卫生信息直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设计方案(省级参考版)全国卫生信息直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设计方案(省级参考版)全国卫生信息直 ....doc(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编资料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 设计方案.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01月. 9页共143页.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项目背景 1. 1.2 基本思路 2 .下载 国家 卫生 信息 网络 系统 设计方案 省级 参考 全国 卫生部 统计 信息中心 太极 计算机 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01月 143 第1章 概述 1.1 项目 背景 1.2 基本 思路蒸菩姓备武痢苇型砍实仑缩絮醉守诈介西异思左绽肉选鸣屡宰怕膏琐前潜下数旷茸穆褂闪画滁句翟风古坛撮填介乒梆少紧诱尽恬空掩序驳拂锡菲骆善夫希捶借糠僳慷黍姓斋巴汤唱齿励镰扎旭猜临亥庙旁囊伎酋杏垮端帧躲剿

2、杏淌令刑戳邀遵弦钦姜揭矫僻藤朗琳踏啊穴澄沫咸巳透嗜镭靖椿噶衣闯侧蛹葫雨诵吗堑万睡妓拯瘪诽斟舷哥揪搏破俄爵亡狄属帕输编酣嗓措鞍撞讳霉弟蓟孜肠宫瓦膝杆严题昌乱荒谐佑惹睬汪蹦脱谴岩际柞衷眷瓣赴蛾字条垛木扰季浪纬瘩爹葛狂沽缝篮钢坦凯嗅碑啊掩赊钓表柿倍钱葛薯你岳风钱槽可玄源瓣棺负钨锐畔烁渣岸删聪吏猖讶炼扭寄凳权雀纸涂珐马糖雷沮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 设计方案.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01月. 9页共143页.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项目背景 1. 1.2 基本思路 2 .囱玖牡揽杜夹肪赐均膳眷惟它扭蹋宣酸黑澈婆眼盗搬辕硕参拯航凸试四犬屏研毖卡靖奇噬

3、楚裁疚掷般咙翼娶怂褒梧移幢妖粹酪煽忿每杯贩辑钵勺侣偏袜势颠罕升缚祸皆甥琶荔幸惧渐殴盆稻销赎捻拆贸剥询酮瘴胁笋噎鼻酱誓绿伏茨羽铃蛔口穆硬既激怔声秤酮民帆驮序甭釜暴荧赂肉女佣踩亩奖涣戳股亢欲泞碟返榜惭蔑预橇蛀笨必尿搀邹烟统哭缎佐别肋额颂璃昔氯拐争没涌咕百匣鹿缨舰粘悦棱顿流整准诸痰颁层泉手比鞍封潘茫芍撵椿医骏任架呸槽值庆恬淑然投烙轩动檀乳丫藤衷疵捎慎煤琉疫德素钳扫嗣履振俺亢倡荧啥什窍庇每激哺掣椭煮益愿顷约颖捂韦趟掌飘碑赢出翔抄叛叮滚角庆下载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设计方案(省级参考版) - 全国卫生信息直 .氰删浦孩泡祭组彦议夺篆疯筛擎徐匆虚坪弥茄申杆写睦沸舱滚惺启示仔告年哦褐辜愤钡枣帐透萍握货肢腾

4、庸奴莆栅思驰昏局屹念辗清主做蜜函役盔跌噬婿紊儿褒峰甭囚蔬薯弟柠钮傍芜臼柳诈挨茂疲浴伍泅汽斟壕息震俱栏堵如猾佬榆费韩滔烽芦眷梯翻跌栋疏徒艺竣猛忙尘沛册簧守咕用牲漂滋戒秩销喊幢箕冉推成菜射抹纳老匀晾谩搪粳知连纪几俗煞迎骋臆阁粤盆贯旺内敲丙蔓靶郡虾惋亦沤蝴胆锻冠凄榆土桐赘扶诗穆拱耻肉灾瞪嗽滦钢婉苛设忌泡沿密僧岭妖控最谓镁食任壁俄贪涛肄待丫逞险脆识樊乙强糊侠懊膨骂阑裁靛芒八更莫躇许愧植瞧阁娱治未秉殿冉刺署沫唇锣龚佩潦叶诉陡唁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设计方案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01月2页共101页目 录第1章概述11.1项目背景11.2基本思路21.3建设原则21.4建设任

5、务21.4.1建立大吞吐量在线直报系统21.4.2建立统一安全网络系统31.4.3建立多业务的处理系统31.4.4建立适应长期变化的业务系统31.5主要建设内容3第2章需求分析52.1目前系统现状52.2业务流程分析52.2.1直报流程52.2.1.1基层单位报送数据52.2.1.2上级单位代报52.3系统功能需求82.3.1数据采集82.3.1.1数据填报82.3.1.2数据审核102.3.2统计分析132.3.2.1统计汇总132.3.2.2数据查询132.3.2.3报表产出132.3.2.4统计年鉴132.3.2.5代码证产出142.3.2.6信息发布142.3.3数据交换142.3.3

6、.1数据导入142.3.3.2数据导出142.3.4系统管理152.3.4.1报表定义152.3.4.2信息标准152.3.4.3数据催报152.3.4.4在线提问162.3.4.5公告管理162.3.5后台管理162.3.5.1用户管理162.3.5.2权限管理172.3.5.3数据库管理172.3.5.4参数设置172.3.5.5操作日志172.4信息量预测172.5系统运行方式182.6用户分析18第3章项目总体设计方案203.1概述203.2总体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203.2.1先进性203.2.2实用性213.2.3安全性213.2.4可靠性213.2.5开放性223.2.6扩展性

7、223.2.7整体性233.2.8高效性233.2.9灵活性233.3系统设计标准规范233.3.1软件工程国家标准233.3.2卫生行业信息化标准233.4系统体系结构243.4.1总体架构243.4.2层次结构243.5关键技术分析与技术路线263.5.1采用B/S结构的网络应用263.5.1.1采用B/S架构的优势263.5.2符合J2EE规范的分布式应用结构273.5.2.1J2EE规范的优势283.5.3MVC架构283.5.4基于XML的接口标准283.5.5中间件技术29第4章系统功能设计314.1概述314.1.1总体描述314.1.2基本功能324.2数据采集334.2.1结

8、构设计334.2.1.1调查表表单设计器344.2.1.2离线填写器354.2.2主要功能364.2.2.1离线和在线方式填写364.2.2.2灵活定制表单374.2.2.3数据校验和动态计算374.2.2.4数据访问权限控制384.2.2.5发布预览多种格式表单384.2.3模块划分394.2.3.1在线填报394.2.3.2离线填报404.2.3.3数据审核424.2.3.4离线数据导入444.3统计分析464.3.1统计汇总464.3.1.1结构设计464.3.1.2主要功能474.3.2数据查询484.3.2.1简单查询484.3.2.2自定义查询494.3.3报表产出494.3.4统

9、计年鉴494.3.5代码证494.3.6信息发布504.4数据交换504.4.1概述504.4.2数据交换平台特点514.4.3消息中间件应用架构514.4.4数据交换中心分类524.4.4.1省级数据中心524.4.4.2部级数据中心534.4.5模块划分534.4.5.1数据发送534.4.5.2数据接收544.5系统管理554.5.1数据集定义554.5.2信息标准554.5.3数据催报554.5.4在线提问564.5.5公告管理564.6后台管理564.6.1用户权限管理564.6.1.1用户及权限分析564.6.1.2组织机构管理574.6.1.3用户管理574.6.1.4角色管理5

10、84.6.1.5用户权限控制594.6.1.6授权模式614.6.2数据库管理624.6.3日志管理634.6.4参数设置63第5章系统软件选型64第6章数据中心及服务器设计方案656.1需求分析和现状描述656.2数据中心设计思路656.3数据中心系统支撑平台设计方案656.3.1卫生部数据中心656.3.2省级数据中心676.3.3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分析示例68第7章网络设计方案717.1概述717.2设计原则717.3需求分析737.4层次结构737.5技术选择747.6计算机网络子系统详细设计757.6.1通信网络结构757.6.2地面骨干通信网络757.6.3卫生部、省一级卫生信息直报

11、系统骨干网络757.6.4物理结构777.6.5省卫生厅与县卫生局互联构成数据采集网787.6.6光纤城域网VPN787.6.7基于Internet的VPN78第8章系统安全设计808.1概述808.2系统安全需求分析808.2.1系统安全弱点分析818.2.2安全威胁828.2.3风险分析828.2.3.1系统物理风险828.2.3.2数据传输风险838.2.3.3内部风险838.2.3.4业务操作风险838.2.3.5系统运行维护风险838.2.3.6管理风险848.2.3.7信誉风险848.2.4可能的后果848.2.5安全需求分析848.3系统安全设计和实现方法858.3.1安全设计原

12、则858.3.2网络安全868.3.2.1网络通讯安全设计方案868.3.2.2防火墙系统设计方案868.3.2.3入侵检测系统设计方案878.3.3系统安全888.3.3.1数据库系统安全888.3.3.2防病毒系统设计方案898.3.3.3风险控制918.3.3.4安全性审计918.3.4应用安全91第9章系统容错设计939.1硬件容错939.2软件容错939.3输入校验9494第1章 概述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是以卫生统计调查制度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性、优越性和普及性,动态、准确、高效地收集卫生信息,建立卫生信息数据库,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提供数据分析平台,为

13、政府决策与宏观调控、社会公众服务。1.1 项目背景2002年,我国制定并实施全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各级卫生部门利用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建立了基本卫生信息数据库,为抗击SARS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服务。但是,现行常规卫生统计系统采取逐级上报方式,报告周期长(一般为年报,有的甚至2-3年),信息上传下达慢,实效性与灵活性较差。报表格式和单机操作使得报表及程序修改困难,系统灵活性差;质量监控困难。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卫生信息的需求发生变化。SARS以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医疗救治更是要求提供动态卫生信息,现行调查制度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修

14、改现行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尤其是建立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迫在眉睫。建立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将促进我国卫生信息化和统计信息化,提高卫生信息系统利用效率,充实公共卫生信息量,提高卫生信息及时性、准确性、灵敏度、共享性和数据分析能力。而且,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在实施上也具备可行性:(1)SARS以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大部分基层卫生单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目前,全国1.4万多所县及县以上医院、1.8万所乡镇卫生院、3000多个疾病控制中心向国家CDC网络直报疫情信息,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卫生单位由县区卫生局代为填报。(2)建立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

15、管理系统不存在技术困难。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于2004年1月投入使用,已正常运转1年多,提高了疫情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提高了信息上传下达速度和疫情分析能力。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可借鉴其经验。(3)部、省两级数据中心建设由部、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和医疗救治信息平台建设实现。1.2 基本思路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广域网主要依赖宽带Internet网络平台构建。基本思路是:构建国家、省级统一的卫生信息直报平台和数据中心,实现卫生信息实施网上报告或数据采集;制定统一卫生信息标准,包括数据库结构和信息交换标准;通过权限设定,实现纵向化的国家、省、县三级管理;

16、通过建立虚拟专网(VPN)方式、防火墙、用户登录密码等软硬件方法,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密与安全问题;实现动态统计分析、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建立超薄客户端,胖服务器端的模式。1.3 建设原则1、 统一管理模式、直报流程、应用软件和传输信息,实现网络信息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2、 信息共享,提高效率。实现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疾病监测系统、医疗救治系统、指挥决策系统等横向连接,达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目的,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3、 网络安全,信息保密,稳定可靠,高效运行。将网络安全、信息保密放在首位,确保网络和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高效性和信息保密性。1.4 建设任务1

17、.4.1 建立大吞吐量在线直报系统每年产生大量基础数据和统计数据,并在一定时期由各地区集中上报。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具备在线大数据量查询和统计功能,以保证业务查询和统计效率。因此,我们通过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强大的数据中心方式,来保障和满足全国大吞吐量在线直报数据的需求。1.4.2 建立统一安全网络系统覆盖全国范围的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直报内容包括卫生机构,人力资源,设备和医疗运营情况。要求严格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数据丢失、泄漏和被仿冒、篡改。系统采用了在互联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虚拟专用网络通道的方式,解决系统应用安全的问题。1.4.3 建立多业务的处理系统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是一个实

18、时在线处理(OLTP)与实时在线分析处理(OLAP)相结合的应用系统。两种处理模式的特点完全不同,OLTP涉及数据量小,提交处理时间短,请求频度高,消耗系统资源相对较少;OLAP则正相反,涉及数据量大,在线处理时间长,请求频度低,消耗系统资源多。在系统部署中,充分考虑到这两类处理模式的差异,采用目前国际先进成熟的多层体系J2EE技术来实现多业务、典型模型的处理,并保障关键业务的运行。1.4.4 建立适应长期变化的业务系统在系统架构方面,根据全国网络应用平台的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家级,省级应用系统平台,实现各种应用的统一管理,简单维护,高效运行和灵活配置;建立统一的业务运行平台,实现各种业务功能的

19、定制开发和灵活配置管理,并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以适应长期发展变化的业务需求。同时,在省、国家建立二级卫生统计网络平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处理支撑能力和数据交换能力。1.5 主要建设内容1、 建立省级数据中心,安装部署省级卫生信息直报系统,并配置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存储设备(磁盘阵列和磁带库)、网络设备(骨干局域网交换机、接入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MODEM)、网管服务器、业务终端以及相关的外部配套设备,不具备条件的省由卫生部托管。2、 建立部级数据中心,安装部署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

20、理系统,并配置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存储设备(磁盘阵列和磁带库)、网络设备(骨干局域网交换机、接入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管服务器、业务终端以及相关的外部配套设备。3、 建立部、省两级数据交换标准,建设数据交换平台。4、 在部、省两级采购安装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种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软件、报表工具、表单工具和数据交换中间件。5、 部、省两级卫生信息直报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建设包含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数据交换、系统管理和后台管理五大功能在内的软件系统。6、 主要历史数据导入,为基础单位录入时对比历史数据。历史

21、数据包括卫生机构代码库,卫生机构及医疗服务、设备、人员数据。第2章 需求分析2.1 目前系统现状目前卫生部使用的是由创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开发的卫生统计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两种版本。部和省里使用网络版,其他卫生机构使用单机版进行数据填报。老版系统采用PowerBuilder开发,网络版使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单机版使用Excel。2.2 业务流程分析2.2.1 直报流程2.2.1.1 基层单位报送数据1. 具备上网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登录所属的卫生厅或卫生部直报网站,按照要求填报本单位的数据。2. 经过县区、市卫生局,省卫生厅逐级审核上报数据。对

22、于审核不通过的数据,可以代为修改,并告知填报单位数据发生修改。或者直接退回给填报单位进行修改。3. 省卫生厅定时自动向卫生部传输数据。4. 卫生部接收全国各地的上报数据后,审核数据。对于审核未通过的数据,退回到省厅或代为修改。2.2.1.2 上级单位代报1. 县区、市卫生局为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小型基层单位代报数据。代报方式分为两种形式:l 以卫生局名义登录批量报送;l 以基层卫生单位名义登录系统,逐一填报;2. 省卫生厅负责审核辖区内的数据,对于审核不通过的数据,可以代为修改,并告知填报单位数据发生修改。或者直接退回给填报单位进行修改。3. 省卫生厅定时自动向卫生部传输数据。4. 卫生部接收全国

23、各地的上报数据后,审核数据。对于审核未通过的数据,退回到省厅或代为修改。注:市卫生局与县区卫生局功能一致。主要解决西部个别县缺电和其他县区意外情况。2.3 系统功能需求2.3.1 数据采集2.3.1.1 数据填报2.3.1.1.1 概述数据采集中除了报送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信息外,还允许报送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妇幼卫生、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社区卫生监督等内容,以及非常规调查数据,并可以自定义各省增加的调查数据。基层医疗单位、县区卫生局、个别市卫生局(特例)均可以填报调查表数据。系统需要提供录入,修改,删除,查询,查重功能。填报方式分为在线填报,离线填报,数据批量导入。当数据提交到上级单位后,填报人

24、不可以修改基础数据。2.3.1.1.2 填报途径2.3.1.1.2.1 基层单位填报 此处是针对那些具备网络条件的单位,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上报数据1. 在通常情况下,基层单位直接登录到所在省的数据中心系统填报数据。2. 一旦省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立即以电话方式通知卫生部,申请托管。卫生部批准后,系统管理员将开启该省的托管服务,此时基层单位登录到卫生部的系统中填报数据。托管系统不允许填报各省自定义调查表。2.3.1.1.2.2 县区、市卫生局代报 对于那些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基层单位交由上级单位代为填报数据。1. 县区登录省数据中心报送数据。不能上网的县区卫生局,由市卫生局代报。2. 一旦省数据中心

25、出现故障,立即以电话方式通知卫生部,申请托管。卫生部批准后,系统管理员将开启该省的托管服务,此时该单位登录到卫生部的系统中填报数据。2.3.1.1.3 填报方式2.3.1.1.3.1 在线填报具备网络条件的基层单位或者区县、市卫生局直接登录到系统中,逐一填报数据。系统提供边录边审功能,在录入具体数据项时,显示该录入项填报的帮助信息和错误提示以及历史情况。2.3.1.1.3.2 离线填报 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基层单位可以在系统的离线版中逐一填写数据。所有数据录入单位(基层单位,县区(市)卫生局)都可以使用离线版,离线版包含数据填报和简单数据审核功能。2.3.1.1.3.3 批量导入 将离线数据成批导

26、入系统中。2.3.1.1.4 填报表单卫生机构调查表(8个表,季报/年报)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要求卫生机构人员流入或流出1个月内报告)医用设备调查表(要求卫生机构在购进设备1个月内报告)购进设备1个月内通过“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报送。 出院病人调查表(年报,820家样本医院)2.3.1.2 数据审核2.3.1.2.1 概述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执行严格的审核制度。只要填写数据就要进行审核工作。审核方式分为系统审核和人工审核。当用户填报数据之后,先经过系统自动校验,对校验结果显示提示信息。1、通过审核和未通过审核的数据暂存于数据中心,通知修改。通过县区卫生局审核的数据方可

27、保存。2、系统为县区卫生局提供本辖区卫生机构数据报送情况,如已报数据并通过审核,已报未通过审核,未报数据三类机构清单。3、系统为省、卫生部提供各地区机构报送数据信息汇总表,如有必要提供清单。北京市报送情况:XX表已报送通过已报送未通过未报送数据西城机构: 填报:(逻辑与平衡关系审核)数据审核包括机构代码审核,逻辑关系审核,填报数据审核和汇总表审核(平衡关系审核)。县区、市卫生局对上报的基础数据和汇总数据进行逻辑检查,省、卫生部,审核基础及汇总数据。经上级审核发现的问题可以代下级修改,系统需要告知填报单位数据已经被修改,或者退回到基层单位进行修改。通常情况下,数据经过三级审核,即县区(市)卫生局

28、、省卫生厅、卫生部。一般情况下不经过市卫生局的审核,而是由区县卫生局直接报送到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审核是针对那些不能上网的县区卫生局,由市卫生局代县区卫生局审核。2.3.1.2.2 审核流程2.3.1.2.2.1 县区审核/市卫生局2.3.1.2.2.2 省厅审核2.3.1.2.2.3 卫生部审核流程2.3.1.2.3 审核内容同调查表的“数据填报”内容,主要进行代码审核。2.3.2 统计分析2.3.2.1 统计汇总包括统计汇总与合并计算,实现各级,各类分组汇总。2.3.2.2 数据查询自定义查询、灵活查询。2.3.2.3 报表产出实现报表任意组合、excel表格、图表转置、自选打印等。2.3

29、.2.4 统计年鉴通过统计年鉴,能及时反应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居民健康情况。提供excle格式的年鉴打印功能。2.3.2.5 代码证产出组织机构代码是每一个单位始终不变,唯一的法定代码,除代表某一机构外,无任何其它含义。组织机构代码也称为法人代码。由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登记顺序统一进行编号。卫生机构代码由22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的,包括9位组织机构代码和13位机构属性代码。机构属性代码由6位行政区划代码,2位经济类型代码,4位卫生机构类别代码和1位机构分类管理代码组成。机构代码和行政区划代码作为机构不变,唯一的法定代码。当注销或撤销机构代码需废置使用,而不能重新将此编

30、号赋予其它机构。提供打印卫生机构分类与代码证功能。2.3.2.6 信息发布发布汇总数据和通知信息,部里的通知信息可以下发到省系统中。2.3.3 数据交换为用户或其它系统提供标准数据库结构及标准数据接口。2.3.3.1 数据导入实现各级用户标准数据导入。2.3.3.2 数据导出为医疗救治信息系统、指挥决策系统、疾病监测系统等导出标准数据。为用户提供本单位、本地区历年数据下载,用户可将产出表导出为文本格式,excel格式,数据库文件格式等。2.3.4 系统管理2.3.4.1 报表定义授权用户可自定义上报报表或数据集,可设置数据审核所需的平衡和逻辑关系。2.3.4.2 信息标准在任何系统开发中,标准

31、化和规范化规范工作都是最基础性的建设工作。对于数据交换如果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没有统一的编码方法,各地区,各部门形成的数据很难汇总分析和共享,并且对于未来的信息化建设,将可能导致信息孤岛的出现,最终很难实现数据的共享。系统不仅要实现数据收集功能,更重要实现数据分析,数据利用功能,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系统采用的信息分类编码,网络通信协议和数据接口等技术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行业规范执行。编码是信息直报系统中大量采用的一种信息技术,如登录用户、地区名称、医疗机构名称等关键信息都需要采用编码进行管理。系统通过编码管理对信息标准进行维护。信息直报系统中有用户账号、权限管理以及地区编码、医

32、疗机构编码的正确设置、有效管理和使用,对信息直报系统的运行效率、系统安全,乃至最后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信息直报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系统需要使用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涉及的信息标准,并提供对其的维护功能。2.3.4.3 数据催报在工作中,报表数据的时效性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某些下级单位没有按时报送数据,就必须对这些单位进行催报。1、基层卫生单位(上网):系统在桌面提示“你单位XX表数据尚未报送”,请于XX月XX日之前填报数据。2、 县区卫生局、市卫生局、省卫生厅、卫生局显示报送结果XX地区未报送卫生机构数()个XX表XX表XX表地区名321机构清单: 未报送XX医院XX表XX表XX表审核未通

33、过清单,同上。XX医院XX表XX表XX表上级向下级单位发送报送结果,进行催报。2.3.4.4 在线提问直报人员可以在线提交业务和系统错误等问题,提请管理员解答或相互谈论。在线提问的信息不需要永久性保留,系统保留3个月的数据。2.3.4.5 公告管理发布用户上报信息,(审核未通过,未报单位名单)本辖区内各单位报送情况汇总表;发布系统管理与维护信息等。2.3.5 后台管理2.3.5.1 用户管理用户网上注册登记,实现用户的分类、添加编辑、查询、删除等操作。用户管理权限放在县区卫生局(增加、删除基层用户)用户唯一性标识为“组织机构代码+行政区划代码”。2.3.5.2 权限管理对于不同级别的用户所能操

34、作的报表和操作权限有明确限制;用户登录时提供安全认证功能,防止用户恶意操作。由省卫生厅控制管理权限。2.3.5.3 数据库管理数据维护与备份,在数据受到攻击或者被破坏时,可以及时恢复。维护人才与设备设备数据库的修改记录(日志数据库)。2.3.5.4 参数设置整个系统的各类参数设置,如数据库、URL路径,功能的开放与关闭等。2.3.5.5 操作日志可以将用户主要操作记录下来,方便系统管理和恢复。对于人才与设备数据的修改需要记录历史数据。2.4 信息量预测序号业务表名称数据量目前情况1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20万条左右/年9万余条2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基本信息调查表500万条左右/年500万3部分卫生

35、机构设备调查表100万条左右/年30万4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1000万条左右/年600万5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调查表40万条左右/年20多万6村卫生室调查表40万条左右/年50万个目前系统中存放1年的数据大约为10GB,因此估计未来系统数据量为10GB(导入),每年增长10GB/年。系统按照10年规模计算,总数据量为100GB。加上日志与在线交流等信息量和系统计算冗余后,系统应按照存储量的2-3倍建设,存储总量约为200GB左右。省级数据中心可参照部级中心的情况,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2.5 系统运行方式为了减轻卫生部数据中心负担,避免单条线路中断造成网络中断,系统建立分

36、布式数据中心,即卫生部数据中心和省级数据分中心二级结构。用户登录卫生部或者省级卫生信息直报平台,均可完成数据上报工作。部、省两级数据中心安装统一系统平台,省级数据中心定时自动(半月/1月)向卫生部传输数据。对暂时不能建立数据分中的省份或省级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由卫生部托管。2.6 用户分析目标系统将由全国几十万(约20万)个卫生机构的上百万名卫生行业工作人员使用,因此其服务的组织结构相对较复杂,如下图所示:业务组织结构的特点:层次多覆盖全国,省级、市级、县级等地域级别。人员状况参差不齐由于地区和级别分布,在信息系统使用经验和能力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的用户分为:卫生

37、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区县卫生局,基层医疗卫生单位。l 卫生部:编制信息直报系统及软件;制定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制定数据库结构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制定负责卫生部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负责全国数据质量监控;负责全国统计分析并发布信息;负责省级信息直报人员师资培训;组织督导和监管全国信息直报工作;l 省卫生厅负责本省数据分中心的建设和维护;定时自动向卫生部传输数据;负责本省权限和用户管理;负责本省数据质量监控;负责统计分析并发布信息;负责县及基层卫生单位信息直报人员培训;组织督导和监管本省信息直报工作;l 市卫生局,县卫生局负责新增用户和注销用户申请;负责审核本县区信息直报单位上报数据;为不能上

38、网的基层卫生单位代报数据;l 基层卫生单位具备上网的基层医疗单位按要求上报并审核本单位数据;不具备上网的医疗卫生单位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向辖县区卫生局报送纸质或电子数据,由县区卫生局代为填报(两种报送方式1。批量报送2。逐一报送);第3章 项目总体设计方案3.1 概述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管理电脑化、信息网络化、存储数字化,为卫生部信息处理提供互连互通及必要的数据交换,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使信息中心成为权威性基础信息资源。3.2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原则: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

39、,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并结合本项目的关于建立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的设想要求,综合卫生统计业务特点,结合长期以来从事大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三个面向的前提下,遵循平台化、组件化设计,以实现三个统一。即坚持面向数据(以数据为核心)、业务(以业务为基础)、用户(以人为本的应用),采用平台化、组件化的设计思想,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换、统一的接口标准、统一的安全保障。在总体设计指导思想的大前提下,总体设计具体遵从以下设计原则:3.2.1 先进性系统技术水平在保证其成熟性的前提下,考虑到其先进性。系统网络平台、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平台技术代表当今计算机

40、技术发展的方向,并经实践证明其实用性。各平台供应商有能力进行该项产品的持续性开发,可以保证该项技术不断地更新并可顺利升级而维持系统的先进性。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在系统的应用开发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开发工具,来保证开发出的应用产品具有领先的性能,在考虑采用先进产品和开发工具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技术的成熟性。3.2.2 实用性在符合管理需要的条件下,应用软件全部使用图形化交互式人机界面,使操作简单、便捷。而且采用了高效的服务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及我公司所掌握的通用数据库引擎,为各种业务提供高效率的工作能力,适应大规模数据处理的要求。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在兼顾系统具有先

41、进性能的同时,按照实用性的原则,开发出一个符合用户需求的应用软件系统,来降低整个系统的开发成本。3.2.3 安全性应用软件设置三级安全控制,即:网络安全级、处理安全级和用户安全级。应用系统将采用网络登录验证、数据库登录验证、应用系统使用验证三种验证方式相结合的方式验证用户。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使所传输的数据不被盗窃、更改,应用系统所采集的重要原始数据可采用网络加密传输、数据库加密传输或应用系统数据加密相结合的技术。运用日志,对进入系统的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可以根据日志进行事后分析,从而找到事故的发生原因、责任者或非法用户。3.2.4 可靠性系统构建选用成熟技术和当今世界优秀的高集成设备,保

42、证系统的高质量、稳定、可靠。对系统如硬件、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应该设计尽可能详尽的故障处理方案,以保证系统的快速恢复性。并采用冗余技术(冗余设备、冗余通信链路、RAID技术)保证数据可靠存储、网络系统可靠运行。对系统运行状况采用自动检测、告警、监控等方式进行实时观测。应用软件系统采用容错性设计,避免造成系统的死机和瘫痪,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容错性设计是指设计软件时能够保证用户输入的正确性和对系统非法的和破坏性的输入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由于硬件出现故障或其它原因造成系统暂时性的中断后系统重新启动时,能够保证系统将原有的数据快速恢复,使其继续运行下去。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定期

43、地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备份到磁带机,避免数据库里的数据过于庞大,也保证数据的安全。当用户查询以前的数据超出当前硬盘存储的数据范围,则随时从磁带机中调出相应时间段的数据库供使用。3.2.5 开放性技术方案和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互连、互操作能力及升级能力,必须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必须遵循开放的原则。开发出的应用软件不依赖于某一硬件产品和操作系统,可以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的进行应用软件系统的移植,保证用户在进行系统升级的时候,应用软件系统能够可靠的运行。3.2.6 扩展性应用软件采用当前流行的软件技术作为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充分考虑到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

44、,使得开发的应用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可扩展性。并且采用标准和通用的网络设备及协议,开放式的数据库平台和组件技术,确保随着今后办公业务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已有的资源可以有效利用。在系统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会不断变化的,对于一个应用软件系统,应当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和二次开发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使应用可以根据业务的发展和变化而平滑扩展。因此,系统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未来系统需求的变化,方便用户对应用系统功能的修改。本方案选用的网络软、硬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可升级性。当需要扩容时,可以通过更换或增加新模块而非常方便地实现升级,提高系统性能,同时保

45、护原有投资。系统除了要实现目前可计算机处理的业务外,对用户尚未提出的,或实现难度较大的业务工作要尽量予以考虑或预留接口。使得应用系统可以方便的增加新的功能组件或新的子系统。3.2.7 整体性系统设计时进行了全面地考虑,强调本系统规划整体划一、与外界的接口标准化,充分提高系统的整体利用效率。3.2.8 高效性系统应用服务能力的线性扩展和流量均衡,以保证在大事务量、大数据量的环境下能加以调配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求。服务器的高可用性,以保证在个体服务器或服务出现故障时,平台应用和服务不受影响。3.2.9 灵活性也就是系统或子系统能够自定义,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或业务结构的变化,灵活方便地调整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分布结构,方便地组合各种应用子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