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形象分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501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形象分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形象分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形象分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形象分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形象分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形象分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形象分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诗歌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即诗人自己或寄寓自己情感理想的他人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情节)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 二分类练习练习题(一) 人物类形象分析题 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诗中形象的特点有哪些 (3)形象

2、中寄寓的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怎么样 “人物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却关:打开门闩。 简要分析小童的形象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颔联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狂歌五柳前”中“五柳”是什么意思?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结合这首诗分析这个特点。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赠刘司户蕡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首联描写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象征意义?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颔联的“已”、“更”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刘蕡的友情,同时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

4、后回答问题。 淮上渔者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江浦:河流入海处。 诗的第一句是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什么内容?画面的背景、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答: 这是一幅渔家生活图。你对这首诗中的渔家生活有什么认识? 答: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欢:指的是酒。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7渔家傲记梦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5、。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该词的内容是什么? 、该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开篇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8.阅读王维观猎,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9.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0.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

6、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11.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寒冷寂静)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练习(二) 景物类形象分析题 写景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立足关键词句概括景物特征 (表述时一般要结合使用到的表现手法) 2、点明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思想) “写景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什么图景;景

7、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写景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什么图景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1.阅读下面一首绝句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简要分析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 2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

8、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 3.阅读曾巩西楼一诗,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池塘景色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9、 6.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注:“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

10、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这首描写了什么景象?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的? 答: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

11、这句诗“神”在何处?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 12.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夏日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诗人感觉到的

12、夏日季候分别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4分) 答: (2)两首诗都写到了鸟鸣,寇诗是“燕语”,苏诗是“莺声”,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寇诗主人公和苏诗主人公在听到鸟鸣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4分) 练习(三) 事物类形象分析题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从物人一体

13、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和感情等。 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1.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2.墨 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的特点。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3.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

14、想感情? 4.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简析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月”的作用。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6.瀑布联句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此诗借瀑布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

15、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 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 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具体说明 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两首诗塑造的牛的形象各是什么,有没有不同?试作分析。 答: 9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34题。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

16、”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10梅花绝句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问题:你怎么认识诗中的梅花形象?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题菊花黄巢 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黄巢,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青帝,司春之神。 1.诗中塑造了菊花傲霜盛开,芳香幽幽的形象,其实,诗人要借菊花来象征_。 2.诗歌的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结合诗人的身份来看,该诗所言之志是_。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

17、妆。 1.这首诗所写的海棠有什么样的特点? 2.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和艺术手法来描写海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练习(一)参考答案 1.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是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闲适、悠然、豁达”是一方面,“得过且过又无可奈何”是另一面) 2.用白描手法写水中和岸上的场景(生动表现春日河湾景象),“小童”一句把两种场景连接起来,动静结合,浑然一体,显示水乡的宁静、优美,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3.“倚杖柴门外”表明诗人年事已高,“临风听暮蝉”表

18、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陶渊明写有五柳先生传一文,勾画出一个放浪形骸、安贫乐道的知识分子形象,诗人运用“五柳”的典故,说明自己就像陶渊明一样,隐居乡野,过恬淡的生活。 诗人选取景物有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色彩鲜明,并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水墨山水意境,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4.用浪打礁石、船下双锚描写大江(湘江)的惊涛骇浪,象征着当时的动荡、险恶的局势。 两个虚词有力地将刘司户短时间遇到的事情连接起来,充满同情之心。 全诗情景交融,有友谊、有愤怒、有讥讽,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友情,又表现出伤时忧国之思。 5.表现内容:表现了渔者驾舟淮上劳作的情景。(或

19、:渔者搏击风浪的雄姿。) 画面特点:背景广阔,色彩明朗和谐.有艰辛的劳动,也有生活的乐趣,随遇而安自由自在。 6、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7.全词写的都是梦境:上片写词人飞上了天,天帝很关心她,“殷勤我归何处”,即问她要到哪里去,归宿是什么?下片写她对天帝的回答。“我报”即我回答说,“路长嗟日暮”,前路渺茫,一片昏暗,使人忧伤。她不满于“学诗漫(徒)有惊人句”,而要乘长风,展鸿图,飞往仙岛(“三山”),去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的境界。 这首词主要刻画了不满现状、追求理想的诗人自我形象

20、。开头两句描写拂晓前夜空的景象:空中云涛翻滚,晓雾弥漫,银河转动,那里仿佛有无数风帆在飞舞。这完全是梦中的景象,它渲染梦境,衬托出词人对理想追求的急切心情。 8.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诗中“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也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豪情。 9.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1、。 10.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11.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2.这首诗勾画出性格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

22、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这就给读者展示了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这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 练习(二)参考答案 1.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3.这首诗

23、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4.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和把湖面比做“明镜”,写出了雨后池塘明净清雅的静态美;三、四两句则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描写了雨后池上的动态美。全诗以动衬静,静中显动,动静结合中勾勒出一幅雨后池上美景图(从中也流露出诗人对雨后池上之景的怡然之情)。 5.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勾勒出一幅落英缤纷鸟儿空鸣的

24、静幽之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中,流露(反衬)出诗人的伤春之感。 6.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7.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结尾“月如霜”三字,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透露出少女

25、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8“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情景交融中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之情;“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情景交融中体现出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志在报国的旷达之情。 9.(1)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风吹、云涌、雷鸣,渲染出“风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2)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暴风雨将至,诗人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10.(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

26、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11.(1)答案要点: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2)答案要点:时序交替,触景伤情;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12.(1)寇诗夏日的显著特点是轻寒;苏诗的显著特点是凉爽,充满生机。 (2)寇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孤寂惆怅之情;苏诗主人

27、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舒爽愉悦之情。 练习(三)参考答案 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则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中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高洁、淡雅、朴素。、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4.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5.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

28、月引起相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6.此诗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7.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 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诗人笔下的风是一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

29、的乐章。 8李诗中的牛是一个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谷子的功臣,但在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人同情,但牛还是怀着让众生皆饱的美好愿望。李诗的牛是流尽血汗仍奉献到底的形象,是诗人为国为民不惜自身的真实写照。 孔诗中的牛是完成自己一年劳作后,从丰收中获得轻松和满足的形象,有着不争不怨、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悠闲自得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颂扬了辛勤劳动的农民。 9。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诿饮清露”

30、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10高洁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作者自身的写照。 11.唐朝末年劳苦大众。.打下天下,取得农民革命政权,一定要然劳苦大众不再受饥寒。 12.答:海棠在东风夜色中泛着光彩,吐着芬芳,像一个睡美人,娇慵而柔媚。 。运用拟人、借代(红妆代指女子)的修辞手法,实写海棠的色和香,虚写海棠的神态,虚实结合

31、。抒发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 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学案设计古人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而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2003年全国高考就考过炼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2004年有三套高考试题考查了炼字。2005年也有四套高考试题考查了炼字。 一、炼字题的类型 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名词以生动形态的,常常是动词,这样

32、,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 例1: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

33、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3:“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2.炼形容词。形容词常作修饰语,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也写出征夫处境的孤危。 例5:“随

34、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6:“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炼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常常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

35、之骚逸欲绝”。 例7:早梅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后郑谷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改后妙在何处?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突出了诗题中的“早”字。 4.炼特殊的词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乎两种,一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二是起强调作用。 例8: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6、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9: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其作用是,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思绪。诗人抓住了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表达了浓郁的感情色彩。 最后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诗歌炼字训练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问题。(2006上海)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